翡翠的形成过程
翡翠主要产地在缅甸,所以通常我们又称之为缅甸玉。除了缅甸,世界上还有另外五个国家发现了硬玉—翡翠 ,分别是日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危地马拉和美国。
翡翠原石从石化玉,到玉生色,再到玉成皮这样一个过程经历了六千多万年的演变。翡翠的矿物质组成部分是硬玉,硬玉是一种高压矿物质,在缅甸的碱性变质岩里,处于构造运动强烈的部位,分布在区域性变质带的蓝闪石片岩相中,是属于第一阶段地壳板块运动的产物。
硬玉在区域变质的作用下演变成硬玉岩,即玉石。但那是玉石最初的阶段,不像翡翠,它没有一点颜色。更也没有漂亮的翡和翠。区域变质作用,就是在温度和压力区域性增高的影响下,固体岩石受到改造时的成岩过程。
第二阶段玉生色,缅甸地区所受到第二波强烈的造山运动,石岩层受到了强烈挤压变形,发生强烈的褶皱、断裂、岩浆入侵、变质作用等,同时硬玉岩被巨大的构造应力作用下,产生了强烈的动力变质作用,还有伴随频繁的热浆活动。这加快了硬玉岩重结晶行为,导致它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使原本没有颜色的硬玉矿物出现了绿色与紫色,这种动力变质作用也能使原晶体结构变得更加坚硬,致密,通透。
它的颜色组成成分是“铭”,而铭是来自于角闪石,是角闪石在强烈动力变质过程中溢出的铭离子,渗入了硬玉中,才有了玉的颜色
翡翠有些色体不一样,有深有浅,那是因为晶体矿物结构不一样导致的,好点的硬玉坚硬,密实,缝隙小,溶液渗不进,扩散难、就是有,也有先,就有了色花,飘花之类的。
越是老的种越是少色,水清则无鱼,比方说,豆种,它的晶体组织粗矿,晶体错位,晶粒位移有很多空隙和裂痕,因为它们彼此相同,所有开发式的,溶液到处流动,铺满了整个硬玉岩,就有了绿色表现,这些色没有明显的方向性,线条。等,也有分布的状块般,也有满色的。
这些就是通常大家说的“豆种豆色” 最后翡翠玉成皮,在后期的表生地质作用阶段里,翡翠玉石的表面经过长久的风化而形成皮壳和雾的,而有些漂亮的雾,有黄色或者红色的雾,成为了翡翠的“彩”三彩玉就是这样来的。
翡翠的玉石又经过一波优化,硬玉晶体颗粒再次被矿物所填充。密室,从而品质得到了升级。它经历过地质作用以后,受到了表生环境的影响,从地底翻到地面,也露在表生的环境里。给风化之后在大的玉石里掉落出来,变成砾石,也就是翡翠。
又经历了搬运、沉积、埋藏的同时,表层变化成皮壳。埋藏对皮壳也是有影响的,埋藏处于的深度不一样,皮壳颜色形状表现也不一样的。一般红、黄、白色的皮壳都是浅埋作用下形成的;黑乌沙皮的皮壳一般都是在深埋作用下形成的,埋的深的地层温度和压力也不一样,皮壳表面发生的水解,水合交替作用、有一种柯绿泥石的参与。颜色加深形成了以灰黑色,黑色为主调的黑皮壳一般这种皮壳的翡翠玉石质量比较好。如果温度更高的情况下,就会演变成滑皮壳的黑乌沙玉石,像蜡皮壳的形成就是高温加上外来物质“镁”的化学作用形成的。
黄雾 翡翠的雾也是因为翡翠处于氧化环境种,被泡在地表水和土壤水中的游离氧感染形成的。而不同的埋藏深度,雾形成的颜色就会不同。像翡翠的彩就是几个颜色的雾形成而命名的。这种彩不是玉肉,不能够称为翡,翡只有紫色能当。绿色是翠。这些就是雾,不是红翡,黄翡之类的。
翡翠为什么是属于变质岩?
变质岩的形成不一定非要同时满足高温和高压。单独高温、单独高压都可以形成变质岩。翡翠的形成就属于低温高压。
翡翠原石是沉积岩还是变质岩
翡翠的成因有四种说法,但是没有一种成因是沉积岩。我认为是变质岩。
翡翠玉石是从岩浆岩直接变质形成还是沉积岩变质形成
根据形成原因,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又叫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地下炽热岩浆上升,侵入到地壳中或喷出地面后,因温度降低,逐渐冷却而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等。在岩浆活动中,岩浆中的有用物质富集起来而形成矿床,称内生矿床。世界上许多金属矿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风吹、雨打、日晒及生物作用下,地表岩石被破碎成砾石、砂子和泥土,经过风或水搬运后沉积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它通常有层次,还能找到化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矿床,叫外生矿床。如河床内的金矿、内陆湖泊的石膏矿以及煤矿、石油等。 变质岩是由于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岩石。在岩石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叫变质矿床。 (摘自《地理博物馆》)
该文章由作者:【二甲亚砜】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