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的正确用法是什么?
现在所流行的佛珠、无论是木质的沉香还是崖柏、亦或是小叶紫檀,很多都是108颗念珠,但是珠子的大小不尽相同,有的108颗念珠是6mm,有的是8mm,而且每个人的手腕尺寸也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再佩戴108颗佛珠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戴?
至于佛珠应该佩戴左右还是右手,佛经上没有明确规定佛珠应该戴在那只手上的。但是有这样的一个传说,右手是不干净充满罪恶的,所以佛珠戴在左手才不会亵渎了它,这样才算得上虔诚。还有人喜欢将佛珠戴在左手是因为右手的使用频率要比左手高,为了方便所以戴在左手。但事实上还是有人喜欢右手佩戴佛珠,这就全是个人喜好问题了。但是也分佛珠的种类,一般对于沉香佛珠来讲,佩戴左手更为适合,因为多数沉香材质较为松软,特别是奇楠,右手工作量往往比左手大,佩戴到左手,可以避免在一些工作的时候产生磕碰或者利器划伤,比较利于保养。
请教怎么使用佛珠念佛
念珠,两个作用,第一:是念佛时计数用的工具。。第二:是,戴上佛珠,看到念珠,就提醒我们多念佛!
采用念珠念佛,念一句佛号,拨一颗念珠,一圈108句佛号!,,也可以采用10念法,,念10句佛号,拔一颗念珠,一圈下来1080声佛号!
佛珠的使用方法使用佛珠有什么禁忌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那么你对佛珠的使用 方法 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佛珠的用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佛珠的用法
一般持念珠念佛是由母珠旁的念珠开始, 每念佛号、经文或咒语一遍即用心捻掐一颗念珠, 间珠不算, 如有记子每捻珠念佛满一串珠时即拨动一记子, 而捻珠至母珠时多不越过, 而逆向而回, 因为据金刚顶 瑜伽 念珠经所戴, 各念珠表示观音, 母珠表示无量寿或修行成满之佛果, 故捻珠至母珠时要逆向而还, 否则即犯越法罪。
除了一些宗派如密宗对持念珠有一定规定外, 其他的记载大多没有严格的规定, 如对持珠及念珠有个别问题, 可请示经常出入的道场出家人或前辈同修。
念珠乃身外之物, 我们念佛诵经主要是内心, 不要被物所系, 被物所碍。更不要被困在手上的念珠是什麼质料, 要多少颗数, 要如何掐捻, 要拿在左手还是右手, 放高拿还是垂下。我们持珠但求方便及自在, 也不必要强求庸人自扰的持珠方法, 如「金刚经」所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念珠也是相之一, 所以我们使用时不要过份计较它。
佛珠数目代表的意思
每串佛珠,都是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而各种佛珠特定的数目皆有不同。数目不尽相同的缘由是因为各本佛经的记载有异而成。佛珠的数目在经典当中的 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后:
(一)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
(二)一千零八十颗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
(三)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四)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九)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佛珠的使用禁忌
佛珠最主要的注意事项基本上就只有一条,就是清净。如果细说起来可以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不要手腕上带着念珠去卫生间方便,如果需要去的话可以将念珠摘下放在上衣口袋里,夏天可以贴身挂在脖子上。
第二、不要在夫妻同睡的情况下戴念珠或者放在床边。
第三、吸烟或者用手触摸过从葱、蒜、韭菜或者饮酒时佩戴念珠,更不要将烟吐到念珠上。
第四、念珠不使用和佩戴的时候应当放在佛堂里或者佛像跟前,有熏香的行人可以在每天早上起来使用之前用熏香熏一下。
第五、不要随意触摸其他人的念珠。
第六、念珠不要放在裤子兜里更不要放在屁兜里。
第七、念珠在挂在脖子上或者挂在墙上时应该将佛塔向上。
第八、请不要用摸过肉或者鱼等不洁净东西的手触摸念珠,在摸念珠之前应当洗手。
第九、在计数的时候,每念完一串的时候,不要将念珠翻转以后再计数要不间断的循环计数。相反转念珠计数这样做的人说是不越过佛头,这是不正确的,应当 在同方向继续拨动计数。任何的经典也没有翻转以后计数这样的记载。在汉地的各个宗派中,正统的教授中也没有这样的说法,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这样的翻转念珠 计数是中断魔在作怪,是正法衰败引起的魔法乱教的现象。按照汉传各宗的说法是,佛珠应当同向旋转不会忽然向顺时针又忽然向逆时针转,所以也没有将念珠反方 向调转的规则。前者藏传佛教对于此事说得比较严重,后者比较松,但是应当引起使用者对此事足够的注意。而不应当向很多所谓的大师说的那样“根据自己保持的 习惯”“如果在第八识已经有了这种翻转念珠的种子就不必改变这个习惯”这都是一种退转正法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要知道无论是中观宗还是法相宗都不承认第八 识的实有,这在很多的论述中都有论及,所以像前面的那种所谓的“第八识的”“种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如果你到印度或者尼泊尔或者康藏地区,这样的翻转念 珠将是一种很奇怪的行为。因为在古代无论是佛教的发源地还是融合了唐朝时期印度佛教和汉传佛教的西藏佛教,延续至今都没有这个传统。
第十、不要在持念的时候随意抡动或摆动念珠,要在腰部以上的位置严肃的郑重的计数。
念珠怎么使用?
问:顶礼上师!我们大家平时都会使用念珠来用于念佛持咒的计数。我听很多师兄说,每当念完108遍以后,要把佛珠再转回来,不能越过佛头,也就是说,不能越过最大的那颗佛珠。但是也听有些师父说,越过佛头没有关系,所以请上师开示,具体该如何使用佛珠?答:在生圆次第当中,对这些方面就会讲解得比较多。尤其是在修生起次第之本尊时,对用什么样的念珠来念诵什么样的本尊心咒,以及念诵时手的姿势等等多方面都有要求,因为当时念珠本身就是一个坛城。但从共同的角度来说,念珠是计算念佛持咒数量的一个计数工具。当念珠拨了一圈到佛头又要转回去时,就表示已经念诵了108遍。通常我们会把一百遍作为标准。因为佛珠要是太长的话,拿着念诵就不是非常方便。相反,念珠若是太短,又需要反复计数,也不方便,因此一般就以一百作为标准。而念珠在一百颗的基础上再加八颗念珠的原因是为了补缺。也就是说,虽然一次念完了一百遍,但是念诵过程中会有很多缺失之处,所以念诵这八遍就作为补缺。这样一来,一次念诵一百遍就变得很完整了。还有一种计数器,藏文称之为“积达”。就是在小小的线段上挂两串小铁环,每边十个。一边用来计算百位,另一边用来计算千位。当你用念珠念诵一圈,就把一边小铁环拉下一个。在念诵十圈念珠之后,就把另一边千位计数的小铁环拉下一个。这种用来计数的小工具大致就是这样使用的。之所以在念诵之时不跨越佛头是为了令心不散乱。因为有时我们的心一旦散乱,就不知道自己念诵的是一圈还是两圈,所以不跨越佛头是一种自我提醒,也是计数的一种方式。当然,我也没有听过要跨越佛头的说法,历代传承祖师似乎也没有这样做的。要记住,我们念诵计数的目的是为了对治烦恼,也从没有一部佛经当中讲解,念诵多少遍佛号咒语就会相应减少多少个烦恼。因为念诵没有特定的数量,至到烦恼消尽证得菩提间为止。但是对于凡夫而言。念诵计数会令自心有一种成就感。例如计划自己今天要念诵五百遍佛号。当五百遍念完以后,就会觉得今天的计划已经完成,内心有种满足感。如果天天不停地念诵,即便念了一千遍也不知道自己念诵了多少遍,心也依旧散乱如初,这样的念诵可能意义就不是很大了。所以从某方面而言,念诵时不跨越佛头,也是为了避免这样的过失。
佛珠到底有什么用?
念珠主要是拿来念佛的时候数数的的,带在手腕上的功能应该也是这样.
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 佛珠虽然现已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如果溯其本源,佛珠却并非佛教所创用, 而是起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
在佛教经典中,有关佛珠最初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木患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启示作为通说。经文载: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木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大善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木患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由此可知,波流离王在听到佛陀的开示之后,便开始用木木患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
延至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有关记载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佛珠亦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开来。可以肯定地说,自唐以后,国人使用佛珠,已经是相当普遍了。
二、名目繁多--佛珠的种类
佛珠的种类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来讲,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1、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
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佩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而为之。
3、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挂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子珠的色泽必须均净,要求选用彼此间色彩变化不大,温润细腻,光洁晶莹的好材料制做。同时,子珠的直径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误差。在联缀时,每二十七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在母珠的下方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佛头穗”。在重要的法会上或大和尚礼佛拈香的时候,这种 “佛头穗”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在整个佛事活动中仪态的庄重。
下面介绍一下佛珠的各部位名称。
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有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
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或流苏的作用。
隔珠,又称作 “间隔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一般来讲,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颗、十八颗的佛珠,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
弟子珠的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多系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如同算盘一样,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佛珠的数目。
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也可以用线绳结成“中国结”来替代,目的是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
三、意蕴深远--佛珠的数目
每串佛珠,都是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而各种佛珠特定的数目皆有不同。数目不尽相同的缘由是因为各本佛经的记载有异而成。 佛珠的数目在经典当中的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后:
(一)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
(二)一千零八十颗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
(三)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四)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 “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九)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四、异彩纷呈——佛珠的质料
佛典当中记载,可用来制造佛珠的质料,是非常有限的,最多也不过十余种,无法与现今众多繁杂的品类相比了。下面将佛经中所举的佛珠质料加以说明:
《陀罗尼集经》卷二载佛珠质料有金、银、赤铜、水精、木木患子、菩提子、莲花子等七种 。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九载佛珠质料有菩提子、金刚子、真珠、莲花子、金银诸宝、及以上诸材和合等六种。
《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下“持念品”载佛珠质料有香木、金俞石、铜、铁、水晶、真珠、莲花子、金刚子、间错种种诸宝、菩提子等十种。
在佛教中,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尊贵。七宝的名目,诸经中说法各有不同,今多以《般若经》中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七种为准。
佛珠的质料,除了上述的 “佛教七宝”以外,可用五大类别加以划分:
(一)菩提类
菩提子,恐怕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佛珠了。其实,菩提子并非菩提树所结的果实,而是指一种产于雪山附近,名字叫川谷的草本植物。其具体相状是:春天长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色花,呈穗状,夏秋之际间结实,圆而色白,有坚壳,如珐琅质。木本者为其别种,我国唯天台山有之,称为天台菩提。
而以菩提来命名的佛珠质料,总计有三十多个品种。这其中有依产地来命名的,如天台菩提、天竺菩提等;有依纹理来命名的,如星月菩提、凤眼菩提等。携带一串菩提佛珠,是会给人增福无量的。《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说:若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
正因为菩提子有着如此深远的含义,因此,通常将许多的佛珠皆命名为菩提,而信仰佛教者,必有一串菩提佛珠。
(二)宝玉石类
宝石,因其颜色鲜艳,质地晶莹,光泽灿烂,坚硬耐久,而又存世稀少,故属于贵重一类。比较常见的宝石种类有:水晶、橄榄石、木变石、绿松石、孔雀石、芙蓉石、东陵石、青金石、碧玺、石榴石、金沙石等诸多品类。但这些只能算是次等宝石,远远比不上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这四大宝石名贵,因这些宝石异常珍贵,故用这些宝石来制造佛珠,多为皇室或富绅所持用,一般之人是无法得到的。
玉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包括有许多种用于工艺美术雕琢方面的矿物和岩石。诸如大理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端砚石等均属此范畴。而狭义上讲,玉石仅指硬玉(以缅甸翡翠为优质代表)和软玉(以和田玉为优质代表)二种。由于千百年来,玉石那种象征吉祥,可以避邪、禳灾和带来幸运的功效,以及受到“君子比德如玉,有仁、知、礼、忠、信之道”的影响,那些采用玉石制造的佛珠,也就越发受到人们的喜爱了。
(三)果实(核)类
果实(核)类佛珠,在佛珠的大家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人们随便就可以例举出不少的种类,桃核雕刻、核桃雕刻、橄榄核雕刻、皤桃核、金刚子、太阳子、天薏子、莲子、椰蒂、缅茄、五眼六通等,简直不胜枚举。这其中以桃核、橄榄核为果核类的代表,以木木患子、椰壳(蒂)为果实类的代表。
桃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易植而子繁,故多为人们所广泛种植。据传桃木可以驱鬼,桃梗可能禳恶,桃符可以辟邪,而桃核坚硬,可以用来雕刻成具有深刻含义的各类佛珠。
橄榄是一种常绿乔木,果实长圆而两头尖,因其味苦涩而甘,故有 “谏果回甘”之称。橄榄核坚硬如石,是用来制造佛珠的极佳材料,并且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变得深红发亮,是不可多得的随身法宝。
木木患子,亦称作无患子,木木患子。木木完子,是一种生长在高山上的乔木,枝叶如椿树,其叶对生,初夏之季,开黄色小花,其蒴膨大,裂而为三。结实大如弹丸,坚黑如漆珠。
椰,古书中或作为“木牙”,“木邪”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常绿乔木。果实叫椰子,可用来制造佛珠。用椰壳(蒂)来制造佛珠在清初已很普遍,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答案补充 呵呵 佛头是不算在里面的…
请教怎么使用佛珠念佛?
你可以每念一声捻一下佛珠,也可以念十声捻一下佛珠。
补充:
佛头珠,<佛说木槵经>中说的叫母珠,就是俗称的佛头珠,因为转动的时候,到这个珠子要反转,否则是越法罪,<佛说木槵经>中说得很清楚,请看完这个完整的经。实际上,如果不知道反转,可能就是昏沉或散乱了。
念佛应该是口念耳听,入心。自念自听。放大心量,每一声佛号都是为众生在念。长时间体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该文章由作者:【冉东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