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别俄罗斯玉和和田玉
1.看白
关于玉石的知识是非常渊博的,对俄罗斯玉与和田玉的判断也是一个综合的分析过程。如果说是可以用肉眼观察到两者的差异的话,那就是俄罗斯玉的“白”。
从玉的品质来看,普通的俄罗斯料的颜色是非常白的,给人以干、死、浆的感觉,并且缺乏油性和细度。如果仔细观察内部结构,会发现俄罗斯玉似乎是由一块块的棉斑组成的,而和田玉的材质非常细腻,强光之下,内部结构呈细毡状,油性很强。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2.看皮
看皮是目前和田玉市场上最主流的识别方法。这里提到的皮,更准确的说,是皮和汗毛孔。和田玉子料在河中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自然侵蚀和冲击,形成了天然的皮和汗毛孔。
俄罗斯料也有黑皮,但是这种黑色的皮实际上是一种脏,但是目前有人利用黑色的皮做成俏色,或者以冒充和田玉子料。只要有一点经验并且仔细观察,就可以很容易地区分俄罗斯料和和田玉的皮。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3.看大小
对于和田玉和俄罗斯料来说,虽然我们无法区分玉件的大小,但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由于和田玉子料通常很小且价格昂贵,因此大部分雕刻的主要是小件玉器,大件玉器比较少见。因此,当今市场上的大多数摆件,玉牌,手镯等都是用俄罗斯玉制成的。因此,当我们看到比较大件玉器时,我们应该谨慎一点。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4.看雕工
俄罗斯料与和田玉之间的区别是可以将雕工包括在参考范围内的,因为当前精美的和田玉雕品主要来自北京,上海,扬州等地。而市场上的俄罗斯料的工艺是很粗糙的,主要来自广州和河南。可以说,珍贵的和田玉子料多出更为精致的手工艺。
5.看糖色
俄罗斯料通常带糖色,和田玉山料也带糖色。带糖的色是山料的主要特征。根据玉圈的传统观念,糖本身算是一种瑕疵,因此从和田玉的传统加工技术来看,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糖色是会被去除的。
为了迎合市场,通常不会去除俄罗斯料的糖色,并且经常使用糖色来雕刻漂亮的颜色,因此看到糖色的收藏家必须多加注意。
有哪些鉴别和田玉的识别技术?如何区分和田玉与俄罗斯玉
1.俄料和和田玉,虽然都有白色,但是白是不一样的。俄料以山料为主,内含矿物杂质、绺、裂纹、绵很少,看起来很干净非常白。相比之下,和田玉含少量的矿物杂质,结构呈纤维交织的毛毡状,俄料相比和田玉看起来绵、绺多一些,显得脏一些。此外,俄料的白色看起来干、浆,没有油脂的润度,而和田玉最大的特点就是润。
2.和田玉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自然外力的作用,表面会留下石皮和棕眠,这是籽玉天身的显著特征。俄料以山料居多,山料是没有石皮和棕眠这一特点的。之前在雕琢时,为了美观,这些石皮都会被去掉,但是现在为了证明和田玉的籽料身份,大多都会留下一小块儿外皮,俄料的雕件上是不可能有外皮的。
3.俄料的体积一般比和田玉大,做出的物件以大件为主,和田玉则是小件居多,特别是和田玉籽料做出的玉器。此外,大小体积不同,价格上也有区别,和田玉虽然小,但是价格比俄料高。另外,俄料玉器上多用糖色做俏色,和田玉的糖色在加工时大多被去掉了。
如何识别俄罗斯和田玉?
俄玉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我国玉石市场的,主要以白玉为主。它的产地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的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因临近贝加尔湖,又称“贝加尔湖玉”。我们可以通过看色、看皮、看工、看器型、看“糖”,把俄罗斯玉与和田玉区别开来。需要长期的见识和经验积累,需要综合来看,各个招数,慢慢去破识,才能大体分清是不是真正的和田玉。
第一看:看色。俄罗斯玉中95%都是山料,俄白玉大多矿物粒度不均匀,看似细腻却常能见到较大的晶体颗粒,俄罗斯料的脏、绵、绺等较少,非常白,一块比较大的俄罗斯料也往往没有脏、绵、绺出现,缺少油性(油润感)和韧性,容易在雕刻中“崩茬”。相对来说,和田玉山料的脏、绵、绺则较多,田玉仔料却非常细腻、油润。用强光一打,内部结构呈细毡状、有韧性、油性很强。
第二看,看皮。俄罗斯玉大都是山料,留皮成为目前和田籽玉最好的防伪标志,俄白玉皮色独立性较强,红就是红,黑就是黑,黄就是黄,颜色间互相渗透者较少,即便皮色有两个以上,也是各居一处。俄白玉的皮色还有个特点,就是非常厚,一般在1到10毫米之间。和田玉则常有皮子各色之间互相渗透、掺杂,且皮色较薄,一般不超过1个毫米。
第三看,看工。和田玉仔料通常较小,价格昂贵,雕活儿也就以小件为主,精细的雕刻工艺多出在和田玉仔料上;俄罗斯玉则工艺较粗,以摆件、玉牌、手镯等居多。
什么是和田玉俄料
俄料:产自俄罗斯的软玉(不是新疆的和田玉),行内称为俄料,产出形态有山料、籽料、山流水料。 软玉在世界上有诸多产地。
如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新西兰、美国等,但以中国新疆和田最为著名。软玉主要产于接触交代变质带及浅变质岩带的绿片岩相中,有时也可由基性岩浆岩蚀变或变质而成。
俄料的原石包括山料、山流水料与籽料,其中山料便是产自原地的,而也正因如此它的质地比较粗糙,它的外层也因为太过疏松不能利用,一般情况下山料成品都是没有毛孔的。
山流水料是经过搬运作用的俄料,因为经过了一定距离的搬运所以它的表面是比山料光滑细致的。籽料的质地亦是比山料好的,比起山流水料它更是经过了长距离的搬运,因此它的表皮光滑细腻、线条十分柔和,只不过它的颜色却是不纯净的。
一般情况下和田玉俄料质地比较差、油性也不高,因此远远不能与新疆和田玉相比。
扩展资料:
和田玉俄料产出形态:
软玉山料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每年5到8月份,待山上的雪水融化以及下雨产生流水,将这些碎料冲刷入河水之中形成籽料。俄罗斯软玉主要由3种产出形态,分类为山料、山流水料、籽料,未发现戈壁料。
1、山料:产于原地的原生矿。这种料的特征是外部带一层石灰状的表皮,很酥软,靠近肉的皮容易染色可以被利用来做黄沁,但做出来的东西是不带毛孔的,所以可从毛孔方面来做鉴别。里面肉细,有高白,部分结构相对较粗。
2、山流水料:搬运了一定距离,具有一定磨圆度,呈次棱角状。面有氧化及自然界侵蚀的原生皮色,因为经过河流短途的搬运,表面不像籽料磨滚那么光滑,棱角还比较明显。
3、籽料:搬运到河床中下游或冲洪积扇中,磨圆度较高,呈滚圆状,表面光滑。皮色鲜艳是俄籽最大的特色,这样鲜红的皮色是和田籽所没有的。
大部分料子结构疏松,所以皮色侵蚀的明显,显得皮色杂乱不干净。俄籽一般是切十块,垮九块,看着白,切开不白,出活率底,所以俄罗斯料中的山料,白皮料或者黑皮料,甚至山流水料好出料,而不是俄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俄料
我们该如何辨别,俄罗斯产的和田玉
俄罗斯产的和田玉,俗称俄料,属于广义和田玉。
日常中识别:
1,用手抚摸,俄料的质感略涩,油性糯性表现一般,没有新疆和田玉油润。
2,打灯细看,俄料的结构,整体不够致密,细腻。
3,看颜色,俄料的白,属于僵白,不够滋润,转动玉器,不同光线角度下,颜色会出现变化。
俄料图示:
如何辨别俄料和田玉?
随着玉器市场的盛行,加上新疆和田玉资源的匮乏,和田玉俄罗斯料可谓生逢恰时。那么,如何正确识别和田玉俄料,就成了收藏者们当今绕不开的话题。
俄料与新疆和田玉,从物理属性说,两者都属于透闪石类,构成差别不大。而且俄料中的一些极品并不亚于新疆和田玉。这就为两者之间的鉴别带来了微妙的、模糊的、甚至是难以区别的问题。
多年的把玩,陈老师对新疆和田玉与和田玉俄料有了一点认识。首先陈老师认为有一个误区大家应该明白。无论是和田玉新疆料、青海料、俄料和其他的软玉,他们当中都具备有与新疆和田玉佳品相比美的极品。因此在收藏和田玉中的择优标准是以玉质的脂份加密度和瑕疵作为首选的。白度固然重要,但这在其次。这在当今俄料风靡市场的情况下特别管用。那么怎样识别俄料呢?下面陈老师与大家交流互补下。
1、看“白”,行内话叫“相玉”是第一步。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判断俄料与新疆和田玉各方面特征综合分析的过程。如果说,通过肉眼简单观察就能够看出不同的话,那就只有是俄料的“白”了。从玉材的来源看,俄料中95%都是山料,也有籽料,但是相对来讲,籽料在市场上比较少见。与和田玉山料相比,俄料的脏、绵、绺等较少,特别地白,一块比较大的俄料也往往没有脏、绵、绺出现。相对来说,新疆和田玉山料的脏、绵、绺则较多。
2、看“玉质”,普通的俄料颜色很白,但却给人干、死、礓的感觉,缺乏油性与细腻。如果细看内部结构就会发现,俄料仿佛是一块块绵斑组成,而新疆和田玉却非常细腻。古代评价一块好玉,要讲它是否温润,实际上说的就是细腻与油性。比如,我们把羊脂白玉作为玉的上品,除了讲白,一定也要讲油性。俄料恰恰是玉色很白,但是缺乏油性。用有无油性一衡量,俄料与新疆和田玉高下顿时立判真伪。
3、看“皮”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流行的鉴别方法。因为商家往往用俄料的石皮、礓、脏、糖色进行滚磨,来冒充新疆和田玉籽料。确切说,不只是“皮”,而是“皮”加“棕眼”,新疆和田玉籽料经历了在河道中千万年的天然冲刷与撞击,在表面形成了石皮和棕眼已及次生沁色,这是籽玉的天然特征。过去的工匠在玉器的加工时籽料外皮都会被去掉,但是现在为了证明玉件的籽料身份,一般都会雕件上留下一小块外皮。由于山料是没有外皮的,俄料又大都是山料,因此留皮成为目前和田籽玉最好的防伪标志,现在无论是北京工、扬州工是上海工,和田籽玉都会留皮。俄料中也有一种黑皮,这种黑皮实际上是一种脏。但是,现在一些人却利用黑皮来做文章,比如用黑皮冒充和田玉籽料,或者还用黑皮做俏色。应该说,黑皮与籽料的外皮是不难区别的,只需留心就是。
4、看“大小”,玉件大小不能作为判断玉件质地的绝对依据,但是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由于和田玉籽料通常较小,价格昂贵,雕活儿也就以小件为主,大器型在市场上较少。因此,目前市面见到的摆件、玉牌、手镯等,都以俄罗斯玉居多,看到大件玉器自然要先留心一番,切莫因为白度一好产生冲动。
5、看“糖”,俄料往往带“糖”,新疆和田玉山料也有带“糖”。可以说,带“糖”是山料的主要特征。关于“糖”的看法,目前在市场认识上并不完全相同,有人喜欢,有人厌恶。按照玉界传统的看法,“糖”属于玉料本身瑕疵的一种,所以,从和田玉的传统加工工艺出发,除非极其特殊的情况,“糖”一定会被去掉的,而为了迎合市场,俄料的“糖”一般不会去掉,而且往往利用“糖”来进行俏色,无论是河南工,还是广州工,概莫能外。因此看到“糖”,收藏者一定要多个心眼儿。俄料的糖色一般为褐色和浓酱色,在石皮的内层特别厚。而新疆和田玉的糖色很薄,很浅。
必须注意的是,我以上所说的鉴别方法只是针对比较普遍的情况而言,它可以帮助收藏者在市场中理清思路,这一点大家通过实践会得到印证;其次,如将以上几点落到某一件具体的玉器上,那么一定要有综合性与灵活性的分析,有的可能会在石皮上找到判断依据,有的可能在工艺上发现问题,而当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看一块玉器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了;再有,“相玉”是一个复杂而需要经验积累的过程,要不断在实践中提高。
该文章由作者:【宙斯之盾】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