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九爱珠宝看了一粒裸石 ,他们讲的很详细,但是我对钻石腰棱是厚的好还是薄好
钻石的腰冷太厚或者是太薄了都不好的,钻石腰冷太厚,让钻石看起来显小,光线不易被完全反射出来,腰棱太薄钻石看起来显大,但是光线都被反射到侧面,腰棱刚好光线才会很好的被反射和折射,钻石看起来才会亮,希望帮到你,别忘好评哦..
钻石腰棱faceted5%好不好
不好,太厚了。正常在3.5~4,腰部厚了,台面就会相对小,导致钻石看着显小,当然了,也不能太薄,否则镶嵌起来会不牢固。
钻石的评价标准?
钻石的4C分级
对于一颗成品钻石,国际上用4C标准来进行分级。这4C包括:颜色(Color)、重量(Caratage)、净度(Clarity)和切工(Cat)。4C标准对成品钻石的质量级别有着直接的影响。
颜色:在颜色评价中,我们主要对开普系列的无色——浅黄系列的钻石进行分级。目前所用的分级标准以CIBJO(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和CTIA(美国宝石学院)的标准为主要参政。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点不同:CTBJO实验室中的比色石称为“标准比色石”,其中每一颗钻石对就 每一色级的下限;GIA系统使用的比色石,每一颗钻石代表着从E天始每一色级的上限。
在有了一套标准比色石的情况下,我们再拥有合适的光源(比色灯),合适的分级环境(在黑暗的房间中使用标准光原)以及丰富的经验,我们就可以对钻石的颜色进行分级了。
重量:国际上通用克拉来表示宝石的重量、钻石的重量对钻石的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成品钻石的所有其他因素都相同,那么,重量越大的钻石价格也就越高。在钻石行业中,钻石的价格用每克拉多少钱来表示。对于重量在一定范围内的钻石,每克拉可按相同价格来听报价,超过此范围的钻石,每克拉报价则不同。对于未镶嵌的钻石,其重量一般用克拉称或天平来称重;对于已镶嵌的钻石,一般通过测量其直径,通过换标表示计算其重量。
净度分级(1)分级前的准备工作:
a.清洁钻石:使用酒精和不易掉毛的布擦洗钻石。清洗后的钻石不要再用于去摸,应当用镊子去夹。
b.利用10倍放大镜或10倍立体双目显微镜来观察。
c.照明条件:通常选用颜色分级时的比色灯或目光灯。
(2)钻石净度级别的划分:钻石的净度分为LC(镜下无瑕级);VVS级(极微瑕级),它再分出二个亚级VVS,和VVS2级(视瑕疵的大小);VS级(微瑕级)及二个亚级VS,和VS2;SI级(小瑕级)及两个亚级SI,和SI2;P级(不清)及三个亚级P1、P2和P3级(肉眼可见瑕疵,按位置和不同大小分)。
(3)影响钻石净度的因素:
a.包裹体的数量;
b.包裹体的大小;
c.包裹体的位置;
d.包裹体的明亮度;
e.包裹体的类型;
在净度分级中,我们不仅要观察钻石的内部特征,还要注意到某些天然的和人工的外部特征。例如原晶面、生长纹、抛磨线及破损等。这些同样影响着钻石的净度级别。
切工分级:在切工分级中,我们主要是对圆多面形琢型的钻石按严格比例进行分级,对于花式琢型也可进行切工分级,但由于异形的缘故,只作大概估计。
钻石切工与分级的标准在不同国家略有差别,这主要与人们的审美观点有关。在我国,钻石的切工比例为:台宽比以56?66%为适中,亭深比以41?45%为适中,冠角以31?37为适中。
在钻石切工中有三种情况是属于明显切工差的钻石,它们是:
a.“鱼眼”钻石:由于钻石的亭部太浅,导致光线从亭部泄漏,不能产生
b.“块状”钻石:由于钻石的亭部太深,导致光线不能反射到台面,钻石看上去发黑,亮度。
c.“薄”钻石:它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台面比例正确,但冠角太小;另一个是台面太大,冠部浅。这种钻石整体看上去很薄,不易镶嵌,且火彩差。
在观察切工时,我们要观察以下几点:
(1)台宽,(2)亭深比,(3)冠角和亭角,(4)腰棱原度,(5)抛光线,(6)多余的刻面等等。一个切工好的钻石,火彩很强,稍一动即光芒四射。
到此,天然钻石的分级已经完成了。但我们不仅要将天然钻石准确分级,还要鉴别出混杂在天然钻石中的仿制品及优化处理品。
GIA 1149685551 请问此钻石的具体参数如何,大概价位多少合适,谢谢!
整体算是非常不错的一颗钻石,一般品牌裸钻,实体店专柜价格在2.3万左右。
GIA证书里详细的情况分析如下:
重量: 0.50克拉 算是比较大的钻石。
颜色等级: F 属于上等的色泽。
净度等级: IF 是内部无瑕,属于极高的净度,仅次于FL(无暇)
切工,抛光和对称性均是: Excellent 都不错。
具体到各个切工比例的详细参数,虽然都处于Excellent,但是很多不是处于最佳的比例。
具体说来:
深度: 58.8 % 最佳在61%左右
台面:60 % 最佳在57%左右
冠角: 32.5° 最佳在34°左右
冠高: 12.5% 最佳在15%左右
冠角: 41.0% 已是最佳。
亭深比: 43.5% 已是最佳。
星刻面比: 50% 已是最佳。
下半刻面比: 75% 已是最佳。
腰棱厚度: Thin to Medium 已是最佳。
腰棱比: 3.0% 最佳在3.5%或者4%。
荧光: 没有 最佳。
该文章由作者:【奥楚蔑洛夫】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