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县属于哪个市(澜沧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澜沧县在哪个省,澜沧县属于哪个市

澜沧县是在云南省,就是属于云南省普洱市的。

澜沧县是在云南省,就是属于云南省普洱市的。

澜沧县属于哪个市(澜沧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普洱市澜沧县有几个乡镇?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辖20个乡(镇)。

下辖乡镇分别是勐朗镇、上允镇、糯扎渡镇,谦六彝族乡、东河乡、大山乡、南岭乡、酒井哈尼族乡、惠民哈尼族乡、东回乡、拉巴乡、竹塘乡、富邦乡、安康佤族乡、文东佤族乡、富东乡、雪林佤族乡、木戛乡、发展河哈尼族乡、糯福乡。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位于普洱、临沧、西双版纳三州(市)交汇处,辖20个乡(镇)、161个村委会(社区),总人口50.09万人,具有“老少边贫,广富香乐”的鲜明特点。

扩展资料:

1、拉祜族人现状: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有8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9%,其中拉祜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3%、全国拉祜族人口的1/2、全世界拉祜族人口的1/3。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拉祜纳和拉祜熙2个方言。

2、拉祜族服饰:

拉祜族的传统服饰以黑为美,男女服饰的主色调都是黑色。男子一般穿对襟短衫、黑布长裤,戴黑布便帽或用黑色头巾裹头。妇女穿开襟、开衩的黑布长衫,袖口、襟边镶着银泡、缝缀着各种花边,下着黑布长裤,头缠黑色的长头布,头布两端装饰着彩色长穗,裹绑腿。

3、拉祜族建筑:

拉祜族以拉祜族寨的形式聚居。寨内大多建有茅草房、大公房、教堂、牛棚等。有的还在位于拉祜族寨中心位置建有葫芦广场,葫芦广场形似一只硕大的平面葫芦,中心有一组石雕葫芦。传说拉祜族的祖先延于葫芦中,因此葫芦广场表现了拉祜族的祖先崇拜观念。

参考资料来源: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官网-澜沧概况

沧澜市属于哪个省?

没有沧澜市,应该是澜沧县。

澜沧县是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位于普洱、临沧、西双版纳三州(市)交汇处,辖20个乡(镇)、165个村委会(社区)、2702个村(居)民小组,山区面积占98.8%,具有“老少边广,富香乐美”的鲜明特点。

主要景点

1、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

位于云南省澜沧县城东南的惠民乡景迈、芒景两个村委会境内,距县城70公里。古茶树分布范围包括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地,总面积2.8万亩,现实有成林成片的采摘面积1万余亩,年可产鲜叶200万公斤,制干茶500吨。

2、虎跳石风景

在距普洱市竹林乡政府西北20公里处,就是普洱市与澜沧县分界的澜沧江大桥。在大桥旁的澜沧江中心,耸立着一巨大礁石,千百年来,人们称它为“虎跳石”,与附近的大中河瀑布、南帕河瀑布一起,于19822年11月8日,由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第四十项内。

3、佤山榕树王

位于距西盟新县城12公里的榕王寨边,紧靠募西线交通主干道,交通便利,景色宜人。榕王树干高约60余米、树冠直径长约100米、下垂气生根20多棵,宽幅达50多米,树龄未经考证。如此大面积的独树成林景观,在整个普洱市及至全省都极为罕见,因而,被人们冠之予“佤山榕树王”的美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沧澜属于中国的哪个省市?

澜沧县是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1]澜沧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国境线长80.563公里。县城勐朗坝,海拔1054米。截止到2006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下辖3个镇、17个乡。2013年,澜沧县常住人口达49.6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为39.48万人,占总人口的79.46%。2013年,澜沧县实现生产总值478511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1.8:39.5:28.7。澜沧县主要旅游景点有哀牢山、千年万亩古茶园、糯福乡基督教堂等景点。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2019年1月9日,凭借拉祜族摆舞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3]

中文名称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行政区类别

自治县

所属地区

云南省普洱市

下辖地区

勐朗镇、上允镇、富邦乡

政府驻地

县人民政府驻勐朗镇

历史沿革

公元一世纪中期以前,今澜沧地为古代傣族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

公元69年,“勐达光”(哀牢国)归附汉朝、其地设永昌郡,永昌郡由汉朝派郡守与“诏达光”(哀牢王)共同治理;公元76年,“诏达光”(哀牢王)与汉朝郡守发生矛盾、起兵反汉,汉朝军队与“勐达光”军队多次激战,部分傣族先民为躲避战乱、迁至“勐达光”南境与各种蛮族部落杂错而居;今澜沧地得到进一步开发。

公元299年,晋朝所辖永昌郡不韦县(今隆阳、施甸、昌宁等地)境内的傣族起兵反晋,永昌郡治由不韦县迁至永寿县(今镇康、永德、耿马、沧源等地),同时在永寿县南部增设南涪县(今西盟、澜沧、孟连、勐海、景洪等地);[1] 今澜沧地属永昌郡南涪县。

共4张

澜沧县风光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之后的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中国内地王朝逐步退出云南高原,陈(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国内地王朝彻底放弃云南高原;[1] 今澜沧地的傣族先民以“勐”(盆地)为单位、各自形成独立小邦。[1]

公元738年,“勐舍”(巍山盆地)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勐舍龙”(汉译“南诏国”);公元762年,“勐舍龙”(南诏国)在“勐掌”(保山盆地)设永昌节度、统辖澜沧江以西地区;今澜沧地属永昌节度。

公元937年,原“勐舍龙”(南诏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国,沿“勐舍龙”旧制在“勐掌”设永昌节度;公元1096年,大理国废节度、都督等军事辖区,调整八府、四郡、四镇;[1] 今澜沧地先属永昌节度、后属永昌府。

公元1254年,大蒙古国灭大理国后,忙于攻打南宋,无暇顾及大理国偏远地区;[1] 今澜沧地的傣族首领据地自治。

公元1289年,元朝(原大蒙古国)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在孟定路东南设木连路;[1] 今澜沧地属木连路。

公元1329年,元朝分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原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所辖的木连路、银沙罗甸设银沙罗甸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今澜沧地属银沙罗甸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公元1348年,“勐卯”(瑞丽江河谷盆地)崛起的傣族联盟国家“勐卯龙”(汉译“麓川国”)吞并银沙罗甸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1] 今澜沧地属“勐卯龙”(麓川国)。

公元1355年,“勐卯龙”(麓川国)归附元朝、其控制区域设平缅宣慰司;[1] 今澜沧地属平缅宣慰司、仍由“勐卯龙”君长节制。

共25张

美丽澜沧

公元1384年,“勐卯龙”归附明朝、其控制区域设麓川平缅宣慰司;[4] 今澜沧地属麓川平缅宣慰司、仍由“勐卯龙”君长节制。

公元1406年,明朝分麓川平缅宣慰司地设孟琏长官司(辖今萨尔温江以东的掸邦地及澜沧江以西的澜沧、孟连、西盟等地);今澜沧县境属孟琏长官司。

公元1428年,麓川平缅宣慰司脱离明朝、恢复“勐卯龙”(麓川国);公元1439年,“勐卯弄”(麓川国)东征兼并孟琏长官司;今澜沧县境又属“勐卯龙”(麓川国)。

公元1441年、1442年、1448年,明朝倾半国之力“三征麓川”,“勐卯龙”(麓川国)政权被逼到伊洛瓦底江以西地区(今缅甸克钦邦),孟琏长官司复置;今澜沧县境属孟琏长官司。

公元1521年以后,孟琏长官司废置,“孟琏与孟养、孟密诸部仇杀数十年,司废”;公元1585年,孟琏土官归附明朝、复设孟琏长官司;公元1606年,孟琏土官归附东吁王朝;今澜沧县境随孟琏土官一起夹在明朝与东吁王朝之间。

公元1662年,孟琏土官归附清朝、其控制区域置孟连长官司;今澜沧县境属孟连长官司。

公元1709年,孟连长官司升级为孟连宣抚司;今澜沧县境属孟连宣抚司。

该文章由作者:【蛤蟆镜】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