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石必知,什么是翡翠的三要素:皮,雾,肉
(一)翡翠皮壳
皮壳是包裹在翡翠原石表面的一种次生矿物层,其形犹如蛋壳,故而称之为皮壳或皮。
它是翡翠砾石在地表环境中遭受风化及埋藏作用时,因翡翠砾石表面的硬玉矿物发生水解而生成的一些次生矿物组合(三水铝石、埃洛石、柯绿泥石等)。
翡翠的铁锈皮壳
很显然,皮壳的矿物成分与玉肉的矿物(硬玉)是截然不同的,因而所表现出的特性也就明显不同。
翡翠有很多种皮壳类型,可以根据皮壳颜色的不同以及矿物颗粒的粗细不同将其划分为各种不同颜色的砂皮壳、泥砂皮壳、泥皮壳、蜡皮壳等;也可以根据皮壳的形象特征划分出数十种类型,如老象皮壳、洋芋皮壳、石灰皮壳等等。
黑乌砂皮壳
总的来说,不同翡翠的皮壳有颜色不同、粗细薄厚不等之别。
这些不同点主要由两个因素所决定,一是与翡翠在内生阶段所固有的特征有关;二是与翡翠在表生阶段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有关。
也就是说,不同特性的翡翠在不同的地质环境和条件下所形成的皮壳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翡翠皮壳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象皮壳
翡翠皮壳的这种差异性则可通过其矿物成分、颜色、颗粒的大小及其相互结合的紧密程度等反映出来。
皮壳既然是由原生的翡翠(玉肉)演变而来,那它必然会存储着反映原有翡翠特征的相关信息,于是人们就可以根据皮壳的不同特征来揭示出不同翡翠的各种内在特性。
因此,皮壳是揭示翡翠内在秘密的重要元素,深入研究翡翠皮壳就成了每位赌石者所必需做好的功课。
(二)翡翠的雾
雾是分布在翡翠皮壳与玉肉之间的一种外来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充填于翡翠矿物颗粒的间隙中,其形状犹如雾一般,故而称之为雾(图1-6-3是很厚的红雾)。
从剖面上看,雾紧贴皮壳而呈同心环带状分布,其宽窄各不相同。雾的分类多以颜色来区分,主要分为红雾、黄雾、白雾、黑雾及各种过渡类型;也可以形象特征来区分,如牛血雾、蜂蜜雾等。
雾是在表生水环境中形成的,是由水介质中的铁离子等元素呈胶体或真溶液的形式向翡翠内部渗透而形成的次生铁矿物沉积。
雾的渗透能力与水环境及介质中的离子浓度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与翡翠结构的致密程度有关。翡翠的结构(质地)越是致密,铁离子就越难以渗入,所形成的雾就会越少、越薄,甚至很不明显。
也就是说,雾与翡翠种质的好坏有一定的关联性。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根据雾的有无及雾的颜色、雾带的宽窄以及雾与肉的接触关系等等来判断翡翠种质的好与坏。因此,对雾的深入了解,于赌石者来说也非常重要。
翡翠的红雾
(三)翡翠的肉
翡翠的肉是指存在于皮壳之内的新鲜内瓤,也就是翡翠原石里边没有发生蚀变的部位。玉肉是翡翠的主体,是翡翠的核心价值所在,翡翠的所有精彩尽显其中,人们对翡翠的所有研究都是冲着翡翠的肉而来的。
玉肉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地子”,它是构成玉肉的基础;另外是有颜色的部分,包括绿色、紫色、蓝花等各种色彩。地子的好坏主要以“种”的好坏来判断,色的好坏不仅与色的深浅、浓淡有关,而且与其种质、水头的好坏有密切联系。
地子与色,各自具有不同的特性,这也是形象翡翠学所要研究的重点。
地子与色的关系犹如土地与庄稼的关系,地子是土地,色是土地上的庄稼。地肥了,庄稼才会好。
同样的道理,只有好的地子才能将翡翠的色衬托得漂亮。每件翡翠都是有地子的,这如同到处都有土地一样,而且是必需有的。色是生长在土地上的植物,当然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无有定数的。
其实,翡翠就是地子与色组成的共同体,两者之间的相互搭配可以千变万化,这就造成了翡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的翡翠会有不同的地子或不同的色。
文章节选自马崇仁专著《形象翡翠学》,“翡翠大王”70年赌石、看翠的毕生精华汇聚一本,深圳雅昌印刷。
翡翠的棉和雾怎么区分
棉:在一些水头较好的翡翠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些如云似雾的内含物,有的呈团状、纤维状或者片状,业内便将这种东西称之为“翡翠的棉”。通过侧光或底光的照射可看到翡翠内部的棉,看上去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态。翡翠的棉有斑块状、条带状、丝状、波纹状,由半透明或微透明的白色矿物组成。
雾: 翡翠的雾是指翡翠的皮(己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肉之间的一种半氧化微风化的硬玉。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分,是从风化壳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简单来说雾,即存在于皮壳与肉之间的一种物体。虽然所有的翡翠都必然产生棉,但并非所有翡翠能产生雾,有些玉石场所产翡翠并无雾。雾的特征相对于爱好赌石者来说尤为重要,雾的颜色和存在能说明翡翠内部杂质多少,种是老是新,透明度的好坏及其内部的干净程度等。
如何通过翡翠原石的外貌特征粗略判断
一、场口
场口就是开采翡翠原石的具体地点,不同场口的翡翠具有相同点,也有其独特的一面,有些著名的场口其特性十分鲜明,只有确定了场口,才能根据这个场口石头的特性来观察判断这块赌石的赌性。
二、皮壳
皮壳是指翡翠原石的风化外皮,皮壳的不同表现决定了其内部质地的不同。皮壳的颜色有黑、灰、黄、褐、浅黄、白等颜色。依据皮壳的表现可大致估计出翡翠内部的色彩、种底的好坏、裂绺和杂志的情况。
三、雾
雾是指存在于外层风化壳与内部翡翠之间的一层雾状的不透明的物质,种类主要有白雾、黄雾、红雾和黑雾。雾虽然不能直接影响颜色,但不同颜色的雾代表了不同的内部质量,它暗示着翡翠内部杂质的多少,同时也能看出翡翠内部的种老或种嫩。所以雾是判断翡翠赌石场口、质量和真伪的重要标志。
四、松花
松花是翡翠赌石皮壳上出现的隐约可见的像干了的苔藓一样的色块、条带状纹路。它是赌石皮壳上绿色的表现,即翡翠原石上的绿,被风化后因失色而留下的痕迹。根据松花颜色的浓淡、数量的多少、分布的疏密、形态的变化,可以推断出翡翠赌石内部颜色的状况。
五、蟒
蟒是原石表皮上出现的和其它地方不同的细沙形成的细条或块状,乃至缠绕整个石头部分。蟒的石头可以据此下赌,有的则必须在蟒上找到松花,才可下赌。
六、癣
癣是指在翡翠原石皮壳上出现的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痕迹,以斑块状和条带状出现的最多,一般呈黑色、深绿色或灰色印记。癣和绿关系密切,但有癣不一定有绿,有绿不一定有癣,所以民间有“活癣”、“死癣”之说。
七、绺裂
翡翠赌石裂开的称为裂,愈合或充填了物质的称为绺。绺裂分为:原生绺裂,即与原石同时形成的绺裂;次生绺裂,即成岩后形成的绺裂。原生绺裂有些已被后期热液活动修复,或在后期的动力地质作用下受挤压而愈合,所以翡翠绺裂中大多数充填了后期形成的矿物,尤其是碎屑物质。后期的绺裂大多肉眼可见,行话称之为“筋”。
八、肉
翡翠的“肉”存在于皮和雾的下面,是真正的翡翠。“肉”是没有受到任何外界风化影响的翡翠原石,判断肉质的好坏,要根据翡翠的质地、透明度、底障等做出整体评价。
参考资料来自意绵绵珠宝:
翡翠赌石里有没有玉肉、玉质如何怎么判断?
翡翠的形成过程极为复杂,很难简单的表述清楚。通常认为是在千万年的地壳运动中,含有石英、云母、角闪石、橄榄石等石种的混合体在高温高压下,不断的分解、变质、组合、过度而形成的。
前几天给大家介绍了,很多赌石的专业词!
今天再给大家介绍一下,
翡翠界里另一些外行人不知道的专业名词,翡翠的雾与蟒!
那么翡翠的雾和蟒你了解吗?
翡翠的雾
“雾”是指存在于外层风化壳与内部翡翠这间的一层雾状不透明物质,实际上是一种硬玉矿物退变质作用的结果。由于温度的降低及压力的增加,原生次生矿物包裹在硬玉岩外部,形成了中心部分是硬玉岩、外面是次生矿物层,最外层是风化壳的格局。
简言之,“雾”是指翡翠的皮(已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内之间的一种半气化氧微风化的硬玉层。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份,是从风化过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这些次生矿物主要是纳长石和霞石。
雾与肉通常者有较为明显的界线,但是二者在矿物成分和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别不是很大。“雾”的厚度变化很大,有厚有薄,较为常见的在1厘米左右,也有厚者可达数厘米,玉质不佳的,雾常常较厚一些。雾有不同的颜色,如有白雾、黄雾、黑雾和红雾等等。一些行家认为,白雾和黄雾反映出较好的玉质,红雾逊之,黑雾则最差。
翡翠雾的颜色雾的有无及雾的颜色可以反映原岩的信息。”雾”的出现是有翠色的一种预兆,不同颜色的雾具有不同的指示作用,能指示翡翠内部杂质多少。”种”是老是新,透明度的好坏及其内部的干净程度等,均不能说明其内是否有绿与绿无关。
如把外皮磨去,露出淡浅的白色称白雾。有白雾的翡翠一般说明其内杂质少且地子干净,含铁量不高,是较纯的硬玉岩,有一定的透明度,若白雾之下有绿,可能出非常纯净的翠绿,与地互相搭配则价值连城。白雾也说明”种”老,一般人都喜欢赌白雾。
一般红雾和黄雾是由于含铁量高而引起的,而高铁又使得翡翠绿色发暗。黄雾显示氧化铁的存在,但尚未高度氧化。若为纯净的淡黄色的雾,显示杂质元素少,常出现高翠,但有时因铁离子产生的蓝绿色调可能进入翡翠的内部,也出现微偏蓝绿色调的绿。红雾则说明其内铁的含量高、氧化度高,翡翠皮壳风化的时间越长,其红雾聚集越多,但可能致使翡翠内部出现灰地。由于具有一定厚度的红雾能够掩盖翡翠原石的内部颜色特征,所以通常情况下无法根据红雾来判断赌石内部的颜色情况。但是,如果玉料的黄雾、红雾比较厚的话,也可以用作黄翡、红翡,或是当做俏色来巧加利用。
翡翠的蟒
“蟒”也是描述翡翠原料风化壳的术语,是指翡翠中的绿色硬玉条带在风化壳上连续或不连续的表现形态,多呈绿色至深绿色。一般呈凸起的曲折细脉状分布在风化壳表面,犹如一条蟒蛇盘卷,是判断有无颜色及颜色分布状态的一种依据。
翡翠的成岩成矿有着不同的年代,形成了结构、成分上的差异,这就导致了硬度的不同,在风化过程中产生差异。因此,翡翠的蟒带有两种,一种是对应结构变化的“种蟒”,另一种是对应颜色变化的“色蟒”。
在翡翠原石的表面,种分越好的区域,质地也就越好。所以好质地(好种分)的地方的抗风化能力强,同样的外界条件下,其余部分被风化得下凹,而好质地(好种分)部位倒显得凸出来,成为“种蟒”。也就是说,凸起的蟒带表示翡翠的绿色部分与周围的无色或浅色的玉肉相比,结构更为缜密,水头更好
而下凹的蟒带则正好相反,其绿色玉肉的质地可能比周围的玉质更为疏松,甚至里面可能会含有裂隙。用手触摸翡翠原石外皮,“种蟒”会明显呈条带状凸起,并有一定的走向。
雾与蟒之于翡翠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翡翠原石的质量。
翡翠的蟒之前有文章单独写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以前的文章!
很多的翡翠专家都通过观察翡翠原石身上的雾与蟒来判断其内部是否含有翡翠、翡翠质量如何,学会雾与蟒的相关知识,相信各位一定能够成为专业的翡翠鉴定者!
详说告诉你什么是翡翠的雾
翡翠的雾是出现在翡翠原石表面的一种现状,并不是所有翡翠原石都有,翡翠的雾是翡翠原石判断依据,行家可以根据翡翠的雾得出翡翠原石内部的一些信息。翡翠的雾是不是很有用呢?那还不赶快跟着小编学起来。
什么是翡翠的雾
“雾”是指翡翠的皮(已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内之间的一种半气化氧微风化的硬玉层。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份,是从风化过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这些次生矿物主要是纳长石和霞石。
雾与肉通常者有较为明显的界线,但是二者在矿物成分和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别不是很大。”雾”的厚度变化很大,有厚有薄,较为常见的在1厘米左右,也有厚者可达数厘米,玉质不佳的,雾常常较厚一些。雾有不同的颜色,如有白雾、黄雾、黑雾和红雾等等。一些行家认为,白雾和黄雾反映出较好的玉质,红雾逊之,黑雾则最差。
翠雾
翡翠雾的颜色
雾的有无及雾的颜色可以反映原岩的信息。”雾”的出现是有翠色的一种预兆,不同颜色的雾具有不同的指示作用,能指示翡翠内部杂质多少。”种”是老是新,透明度的好坏及其内部的干净程度等,均不能说明其内是否有绿与绿无关。
如把外皮磨去,露出淡浅的白色称白雾。有白雾的翡翠一般说明其内杂质少且地子干净,含铁量不高,是较纯的硬玉岩,有一定的透明度,若白雾之下有绿,可能出非常纯净的翠绿,与地互相搭配则价值连城。白雾也说明”种”老,一般人都喜欢赌白雾。
一般红雾和黄雾是由于含铁量高而引起的,而高铁又使得翡翠绿色发暗。黄雾显示氧化铁的存在,但尚未高度氧化。若为纯净的淡黄色的雾,显示杂质元素少,常出现高翠,但有时因铁离子产生的蓝绿色调可能进入翡翠的内部,也出现微偏蓝绿色调的绿。红雾则说明其内铁的含量高、氧化度高,翡翠皮壳风化的时间越长,其红雾聚集越多,但可能致使翡翠内部出现灰地。由于具有一定厚度的红雾能够掩盖翡翠原石的内部颜色特征,所以通常情况下无法根据红雾来判断赌石内部的颜色情况。但是,如果玉料的黄雾、红雾比较厚的话,也可以用作黄翡、红翡,或是当做俏色来巧加利用。
红雾翡翠
黑雾主要为大量内部杂质引起的表象,透明度差,个别黑雾也会出现高翠,但有时水头很差。少量玉料所出现的黑雾要是色黑得均匀,厚度又比较大,质地也还可以的话,便可作为墨翠的原料来使用。
但是,并非所有翡翠均产生雾,原生矿床出产的翡翠就基本没有”雾”,而主要是受风化程度较强的次生矿床的翡翠雾才会比较明显。另外,要是在翡翠原石的皮上露出了雾的颜鱼,则这种情况被称之为”雾跑皮”,有一部分行家就会认为这样的原石里面的”肉”必定会显灰鱼调,很有可能会极大地影响翡翠绿色的鲜艳度,是种不太好的征兆。
翡翠的雾
翡翠三原石怎么通过六看雾来判断零翡翠原
通过看“雾”来判断原石,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雾”是指存在于外层风化壳与内部翡翠之间的一层雾状不透明物质,实际上是一种硬玉矿物退变质作用的结果。简言之,“雾”是指翡翠的皮与翡翠内部或称肉之间的一种半氧化微风化的硬玉层。
雾有厚有薄,颜色有白雾、黄雾、黑雾和红雾。
看白雾:外皮磨去后露出里面的白色,如同白蒜皮盖在颜色上,这种雾里的石头颜色显淡,一旦去掉雾,色就浓了。白雾一般在白盐沙和白蟒下面。
黄雾:如果该料有霉松花,把松花去掉,雾很黄,擦掉雾,色会泛蓝,黄味不足。也有的松花一擦看不见色,是雾把色隔开了,再擦下去就露出来了。
黑雾:如果雾厚,则底子灰;黑雾有高绿也有低色。黑雾爱跑灰,所以很多人不愿意赌。
红雾:一般来讲底灰的多,红雾爱跑皮,雾最怕就是跑到皮上,跑皮的十个九个灰,愿赌者也很少。
该文章由作者:【潼关怀古】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