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有多腐败?
严嵩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明史》把他列为明代六奸臣之一,称其为“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他和他的儿子严世蕃在朝多年,多次残害忠良,先是诬陷自己的恩人夏言,致使夏言被杀,再将沈炼,杨继盛等朝中正直大臣迫害致死,在除掉了所有对手后,严嵩便稳坐内阁首辅之位,在执掌朝政二十年的时间里,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为自己谋取私利,而且还利用自己善写青词的特长,得到嘉靖帝的宠幸,以此趁机进一步怂恿嘉靖帝修炼道术,荒废朝政,以便自己大权独揽。
在严嵩执政内阁的二十年间,他做了太多祸国殃民,败坏朝纲的事情,像庚戌之变中作为内阁首辅,面对鞑靼俺答汗派兵包围北京,在城郊大肆杀掠,他竟然不顾国家安危,百姓死活,不知与朝臣商量制定应对策略,还安心在家里写青词!严嵩也因此得到了“青词宰相”的“荣誉称号”。
这么一个大奸臣,若说他不贪腐估计也没人会相信,当然了严嵩也绝对不会不贪腐,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把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这些事也是做到了极致。严世蕃曾对外豪言:“朝廷无我富”,这种狂妄更是没谁了,事实上,在严氏父子的把持下,各级官员想要花钱买官那都是明码标价,绝不打折的,从几百两到几万两不等。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权倾朝野二十年的严嵩被罚没家产,削职还乡。事情到了这里大家以为结束了吗?没有!事实上,对严嵩抄家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严嵩的家前前后后抄了近二十年,因为家产数目巨大,朝廷将其家产进行登记造册,记录下来编成书,名曰《天水冰山录》,取太阳一出冰山落之意,我下面摘抄一些《天水冰山录》里的记载,大家可以了解了解。
严氏父子被抄家财产如下:
净金共重一万三千一百七十一两六钱五分
纯金器皿共三千一百八十件
金镶珠宝器皿共三百六十七件
金镶珠玉首饰共一千八百零三件
银器皿共一千六百四十九件
以上只是其家产的冰山一角,还有其余的古玩字画,绫罗绸缎,雕刻艺术品,数不清的府宅店铺,地产田产等等。这里再说一个数字,在这部《天水冰山录》中,记录严氏父子财产的数字达六万之多!可以想象,严氏父子贪腐到了什么程度!至于想要进一步了解严嵩父子到底腐败到了什么程度,大家可以自行百度这本《天水冰山录》去了解。
西湖十景是哪些以及来历?
1、“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游景点西湖上的十处特色风景,最常见的说法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2、简介
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西湖十景之首。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他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曲苑风荷
曲苑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苑”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后曲苑逐渐衰芜,湮废。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苑风荷景碑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归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属于西湖十景之一。
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题杭州孤山寺》云: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原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觉,这也就潜埋下了断桥残雪这西湖上独特景观的伏笔。
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也许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尽管此图远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蜚声画坛,但却被记载于明人《天水冰山录》(《天水冰山录》为明朝清查贪官严嵩时所抄家产目录,皆为奇珍异宝,被编为《天水冰山录》。)中。南屏山,绵延横陈于西湖南岸,山高不过百米,山体延伸却长达千余米。山上怪石耸秀,绿树惬眼。晴好日 ,满山岚翠在蓝天白云得衬托下 秀色可餐,遇雨雾天,云烟遮遮掩掩,山峦好像翩然起舞,飘渺空灵,若即若离。后周显得元年(九五四),吴越国主钱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后来成为与灵隐寺并峙于南北的西湖两大佛教道场之一的净慈寺。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诗中有句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雷峰夕照
雷峰夕照,位于雷峰(夕照山)。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一九四九年以后,山上种埴了大量香樟、枫香、榆树等观赏树木,夕照林涛,景色依然富丽。雷峰塔建于五代(975),是吴越国王钱弘俶为庆祝黄妃得子而建,初名黄妃塔。因建在当时的西关外,故又称为西关砖塔。原拟建十三层,后因财力所限,只造了五层。明代嘉靖时,倭寇入侵,疑心塔内有伏兵,纵火焚塔,仅存塔心。钱弘俶吴越忠懿王 ,字文德五代十国时期 ,生卒年: 929—988 。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最后一位国王。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二月三十(阳历为948年2月12日)将领胡进思趁吴越王钱弘倧夜宴将吏,发动政变,钱弘倧被软禁,钱俶被胡进思迎立为吴越王。钱俶嗣位三十余年,期间恭事后汉、后周和北宋。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8年),钱俶奉旨入汴梁,被扣留,不得已自献封疆于宋,先后被封为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邓王。988年六十大寿,宋太宗遣使祝贺,当夜钱俶暴毙,或有怀疑其被毒杀者,谥号忠懿。爱吟咏,自编其诗为正本集,陶谷为序。今存一首“宫中作”。雷峰塔即为钱俶为庆祝宠妃黄氏得子而建。
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泛指南高峰与北高峰。
巍巍天目山东走,其余脉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与北高峰古时均为僧人所占,山巅建佛塔,遥相对峙,迥然高于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入云,时隐时显,远望气势非同一般。南宋时,两峰插云列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题为双峰插云,建景碑亭于洪春桥畔。其时双峰古塔毁圮已久,以至连此景原有的内涵也一度难为人知‘插云’者虚言也。设景碑亭于此,实为权宜之计。“浮图对立晓崔巍,积翠浮空霁蔼迷。试向凤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烟低”。这是南宋诗人王洧的《两峰插云》诗,它告诉人们:双峰插云的景观。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景观位于小瀛洲。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而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 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零六),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严嵩是明朝的大贪官,为什么被抄家的时候却没有多少银子?
你好,抄家的时候有很多银子,不过都是亲戚家,自己家里没有多少银子,记得是在他儿子那里找到了大量的银子。
明朝巨贪严嵩被削官还乡,严世蕃被斩首,严氏家产被籍没。抄家时,官府调大船来运严家囤藏的白银,结果“载以十巨艘,犹弗胜”,大船还有些吃力,这要六匹驴子搬运,绝对会活活累死四匹以上。
他只顾想尽办法取悦于昏庸的嘉靖皇帝。严嵩因擅长替信道教的嘉靖写给“天神”的奏章表文,得以邀宠升大官。历史上的严嵩是怎样的人呢?《明史》给他的鉴定是:“嵩无他才略,唯一意媚上,穷权罔利。”
他陷害了许多揭发检举或对他掌权不利的人。他父子二人合伙大捞特捞,失宠后被抄家时,严嵩曾看见他儿子有十几窖金银,每窖百万两,连严嵩自己看了都感到害怕。嘉靖皇帝酷好神仙方术,荒淫无度,不断服用稀奇古怪的丹药,而事先往往让严嵩先试服,严嵩便将服后的感觉,逐一上奏。
严嵩利益集团贪赈灾款,而且年年上报大灾,这在嘉靖眼里,还不算太过。过分的是最后他贪2百万,分给嘉靖才100万,这就离死不远了。有一本《天水冰山录》一一详细记录下被抄财物,总共合白银2359247两。
“私家日富,公室日贫”的结果使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嘉靖末年,太仓存银竟不到10万两。明朝中叶后,政风十分腐败,贪官污吏横行不法,民脂民膏尽入私囊。
求《天水冰山录》的内容
《天水冰山录》是明人过录藉没权相严嵩(嘉靖二一年入阁至四一年造黜放,公元1542-1562年)财务的清单,其内起绒织物(不包括未明书的起绒)有: “大红、青绿、沉香各色剪绒段二八正,青素剪绒十六正、天鹅绒头围一个、红剪绒獬豸女披风一件。”
历史上的严嵩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个奸臣。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
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实为他人代笔)。
嘉靖四十年(1561年),吏部尚书吴鹏致仕,严嵩指使廷推他的亲戚欧阳必进。世宗厌恶此人,见名单大怒,掷之于地。严嵩上密启,“谓必进实臣至亲,欲见其柄国,以慰老境”。
世宗碍于情面,答应了他。严嵩密启的内容传出,许多官僚大为吃惊,有人说他“与人主争强,王介甫(王安石)不足道也”。
几个月后,世宗命欧阳必进致仕,是对严嵩的严重警告。其子严世蕃是他的得力助手,但自从严嵩的夫人去世,他就不能再参政。严嵩接到世宗的诏书,往往不知所云。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有山东道士蓝道行以善于扶乩闻名于燕京,徐阶将蓝道行介绍给世宗,一日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刚好严嵩路过。世宗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
最终,严氏父子的权势被蓝道行的几句话推倒,严世蕃被判斩首,在行刑前大哭一番,而其父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
两年后病卒,终年八十七岁。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历史典籍,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
扩展资料:
明嘉靖四十四年,窃权达二十多年的奸相严嵩,终于失败倒台。其子严世蕃斩于京师,人心称快。严嵩的脑袋虽然保住,但受到籍没的处置。籍没,也就是抄家,将全部家产充公。
据说,东厂、西厂在抄严嵩的家时,有过一本账,后来印成一册书,书名《天水冰山录》,记载了这个中国历史上特大贪污犯之一,积二十年之搜刮,所积聚起的像山一样的财富。取这个书名,就是来自“太阳一出冰山落”的语意。
严嵩发迹颇晚,其春风得意时已六十出头,半截入土,但捞起钱来,却如饿虎下山,永无厌足。别看此人起步迟了,但贪污的悟性高,动作快,手段恶,胃口大,一进入内阁,就把嘉靖哄得团团转,马上把几个同僚,如曾铣、夏言,排挤出局。
正直大臣,如杨继盛、沈鍊,予以杀害。从此,他作为首辅,主政长达二十一年之久。这段时期,也是嘉靖跟臣下闹情绪,索性不理朝事,搬到西园去炼丹,拒绝上朝的罢工时期。朝臣们都无法见他一面。严嵩独蒙圣眷,于是才有了一手遮天、为所欲为的贪污机会。
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是一个比他坏上十倍的败类,两人沆瀣一气,卖官鬻职,贿赂公行,敲诈勒索,作恶多端,搜刮民财,疯狂聚敛。
据《天水冰山录》所载,仅是他北京的府邸,江西的老家,查抄出来的财产,计有:
一,纯金器皿3185件,重量11000余两;
二,玉器857件;
三,耳环耳坠267双;
四,布缎绫罗纱绒14300余段;扇柄27300余把;
五,南昌和分宜的第宅房店3300余间。
总值约合人民币3亿至4亿元的样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奸相严嵩到底贪了多少?合人民币3、4个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严嵩
严嵩看到在家地宫里堆成山的金银财宝后,是什么反应?
严嵩看到自家地宫里堆成山的金银财宝后并没有太大的反应,毕竟对于家中到底有多少的金银财宝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东西都是他多年贪污得来的,他的儿子严世蕃曾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
提到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的贪官,很多人都会想到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但很少有人知道,明朝也曾出现过一位非常厉害的大贪官严嵩,他们父子二人把持朝政二十多年,贪污程度不在和珅之下,最后落得一个削官还乡,无家可归,并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的下场。
乡村人严嵩
严嵩出生于江西袁州府的一个小山村,父亲严淮曾是为久考未成之人,只好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少年时期的严嵩聪慧过人,在父亲的精心栽培下,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时以乙丑科进士二甲第二名的成绩被选为庶吉士,完成了父亲当初的希望。
可惜的是,不久之后严嵩就得了一场重病,不得不退官回籍修养,这一修养就是十年时间。之后再次进入翰林院任职,不过此时的严嵩已经35岁了,按照正常的发展来说,在官场上基本没太大的用武之地。好在严嵩才高八斗,不但能吟得一口妙诗,还写得一手好字,深得当时政坛大佬夏言的信任,这或许跟他们同是老乡有很大的关联。毕竟在明朝的时候,文人都有地域之分,严嵩跟夏言是同乡,自然更容易受到照顾一些。
官场遇贵人
严嵩在夏言的关照下,从翰林院的庶吉士到南京翰林院侍读、升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尚书,一直到南京吏部尚书的位置,他此时距离入阁只有一步之遥。他此时才发现,上司夏言成了自己仕途中最大的一个障碍,最后花费六年的时间才绊倒当时的首辅夏言,自己以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的身份入阁,成为了大明帝国的首辅大人。
败坏朝纲的严嵩
在他入阁的二十三年时间里,打造了一个属于他的势力严党。由于明世宗崇道喜欢追求长生之说,严嵩为了媚上,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营建斋宫秘殿,严重劳民伤财。除此之外,还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利用采木、采香和采珠玉珍宝的机会,到处收刮民脂民膏,导致很多地方怨声载道。最厉害的是,把持朝政期间,公然买卖朝廷官职,导致不少胸无大志之人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这是一件多么讽刺的事情。
后来因明世宗对严嵩父子开始产生厌恶之情,这才有了严家被查抄的情况。当明世宗从严家发现那么多金银珠宝的时候非常气愤,念及严嵩年老免于一死,但他的儿子严世蕃被判斩首,家产也没全部充公。此时的严嵩年老体衰,削官还乡后日子非常艰难,最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该文章由作者:【梁翔宇】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