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是干什么用的(如意是干什么用的)

如意是干什么用的?

起初用以搔痒,于汉朝时传入中国后,“爪仗”((梵语名为阿那律)作为佛教徒随身装备之一,在中国流行开来,许多佛像都手持如意,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唐朝以后,如意的使用功能逐渐消失,装饰功能增强,成为工艺品。

如意大致可分为三种,直柄式如意,造型线条简单,是为天官如意。顶端造型形似灵芝的,即为灵芝如意。而以玉器、翡翠、珊瑚、玛瑙、碧玺、象牙等名贵宝石,镶嵌在珍贵的紫檀红木,或者铜鎏金上的,则称为三镶式如意。

一柄经典的如意,由细长的手柄和云纹头部组成。早在中国东周年间,便已有如意的雏形。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孙权曾发掘出秦始皇使用过的一柄白玉如意。

据有关资料记载,此物远在东汉时就已有之,在清朝时,已成为宫廷的珍宝之一。它的造型是由云纹、灵芝做成头部衔结一长柄而来。最初的“如意”是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当时人们用它来搔手顾不到的痒处,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如意”,是玉雕件中较为特殊的制品,是我国传统的吉祥之物。

如意的样式

如意样式也是慢慢发展起来的,现在经常见到的经典样式有三种,天官式如意、灵芝式如意和三镶式如意。

1、天官式如意:天官式如意就是直柄式如意,线条简单,但是高贵而威严。

2、灵芝式如意:这种如意的造型跟灵芝一样。这九鼎如意都是灵芝式如意。

3、三镶式如意:就是用玉器、玛瑙、碧玺、珊瑚、象牙、翡翠等名贵宝石镶嵌在珍贵的紫檀红木或者铜鎏金上,我们称为三镶式如意。

如意是干什么用的(如意是干什么用的)

古代的如意是用来干什么的

旧时中国民间用以搔痒的工具。流行全国大部地区。大约出现于战国之时,又称”搔杖”。我国南北朝对此物的俗称谓不同。目前所见的古代如意,多为明清所制,而以清代为最多。此时的如意已没有实用功能,只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陈设品,常被作为礼品馈赠友好。玉如意特点鲜明,大多做工精细,是一个值得收藏的品种。

古代的”如意”是做什么用的??

如意,旧时中国民间用以搔痒的工具。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如意又名握君、执友,它是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笏或称手版,民间又称朝板,大臣朝见君主时,持笏于双手,可记事其上,以备遗忘;搔杖,又叫做“不求人”,以搔杖搔痒,可如人意,如意由此得名。

宋代以来,如意的作用起了变化,已由实用器向陈设器过渡,并和吉祥图案联系起来。到了明清两代,社会上盛行说吉利话的习俗,如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制作如意的材料有金银、瓷器、各色玉石器和竹木器等。

如意的穗带上常常系着一个玉件头,有时琢两个柿子,有时琢一只羊。汉字有许多同音字,将自然界的生物和日常语言中的同音吉祥字互相结合,就成了一种有趣的语言艺术。

如“柿”和“事”同音,两个柿,便是“事事”,附在如意上,就合成“事事如意”;“羊”通“祥”,如意上的羊,就是表示吉祥如意。

扩展资料

艺术价值

虽说如意出于各自不同的用途,但最初的如意无疑都是摹仿人的手形,这种创造的构思,也可以说是人的意志的外延。而手形如意演变成卷云形、灵芝形、心字形及团花形如意,是唐以后的事,并用金玉珠宝制作,不仅使其成为一种艺术品,而且还增加几分仙气与祥和的神韵。

至清代,如意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功能也达到空前的高贵,凡值年节,王公大臣督抚,必进如意于朝,以取兆吉祥。

现今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可欣赏到清代皇家的如意。在民间,大型如意为厅堂的一种陈设,小型如意成馈赠之物,以示吉祥的祝愿。常见材质有金、银、玉、角、牙、翡翠、珊瑚、铜、竹、木等。

中国传统吉祥物中有不少与年节相关,如意即为家喻户晓的吉祥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意

该文章由作者:【季独酌】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