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品黑色玻璃陨石特征是什么?
真品黑色玻璃陨石特征:外观特征上,天然玻璃外表气孔边际多较尖利,而仿天然玻璃样品外表的磨蚀坑,边际多较圆滑;天然玻璃的开裂面较规整、无应力裂纹,仿天然玻璃开裂面则通常都会有贝壳状断口。
它是一种天然玻璃物质。由于外观似黑曜岩,故又称似黑曜岩。但两者的成分、结构都不同。
陨石分类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玻璃陨石有绿陨石和黑陨石,绿陨石主要有捷克陨石和越南陨石,而黑陨石主要有北美陨石和泰国陨石。
绿陨石中以捷克陨石能量居大,黑陨石中则以北美陨石能量居大。至于捷克陨石和北美黑陨石哪种能量大,本人是倾向于后者,即觉得北美黑陨石的能量大些,其中,原石的能量更为自然、充足!当然,其作用的大小主要还是在于各人的感应程度,不能一概而论!
如何分辨玻璃陨石是真还是假?
一、外观特征
1、颜色:天然玻璃陨石以黄绿色色调为主,透明度较好,颜色较鲜艳、明快;仿天然玻璃陨石则以绿色偏蓝色调为主,有时带有褐色调,颜色整体发暗。
2、原料表面气孔与仿气孔:天然玻璃陨石表面气孔边缘多较锋利,而仿天然玻璃陨石样品表面的磨蚀坑(用于仿天然玻璃表面的气孔)边缘多较圆滑;另外,天然玻璃陨石的表面的气孔具有方向性,且深浅不一,而仿制品的气孔则整体较为均一,不具方向性。
3、天然玻璃陨石的断裂面较整齐、无应力裂纹,仿天然玻璃陨石断裂面则一般都会有贝壳状断口,在断口周围常伴随有应力裂纹。
二、宝石学常规仪器鉴别
1、折射率:天然玻璃陨石的折射率为1.48-1.49,比较稳定;仿天然玻璃陨石的折射率则主要在1.48-1.52之间,一般都大于、等于1.49,刻面宝石则更能测到准确的数值1.50、1.51、1.52。
2、偏光镜:玻璃陨石仿制品在玻璃形成过程中的应力作用,产生异常双折射,偏光镜下表现为斑纹状或蛇皮纹状消光。而天然玻璃陨石则一般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3、比重:玻璃陨石的比重相对稳定,为2.35(+0.2,-0.2),玻璃陨石仿制品比重稍大,一般大于2.38,部分样品的比重可达2.50。
4、放大观察:玻璃陨石的流动构造很密集且变化曲线较大,就象热水器烧水时形成的对流,盯着看时就象真的在流动一样;玻璃陨石虽然也有流动构造,但其相对较稀疏,观察时感觉呆板、静态,流动纹形态变化不大同时。
玻璃陨石中的气泡数量较多且形态各异,分布于整个样品中,气泡无收缩造成的边界双影现象;玻璃陨石仿制品中气泡大小相差悬殊,气泡形状多为圆形,数量相对来说比玻璃陨石少,分布稀疏,且气泡多具有收缩造成的边界双影现象。
玻璃陨石的少见颜色不均匀现象,而仿天然玻璃陨石常见随流动构造而显示的颜色不均匀现象。
在少数情况下,天然玻璃陨石内部可见矿物包体,而仿制品中无矿物包体。
三、红外检测
在2000-4000波数范围内,3600以下为平台,而玻璃陨石则有吸收峰。在400-2000波数范围内,玻璃陨石与仿制品的主峰值也存在一定差别。
正宗的玻璃陨石特征
; 正宗玻璃陨石的透明性较好,颜色为黄绿色、深绿色、棕黑色为主。大多数的正宗玻璃陨石有发育流动的痕迹,表面凹凸处较多,不平整。玻璃陨石形状主要有块状、不规则状、哑铃状、液滴状和纽扣状。
正宗的玻璃陨石特征
玻璃陨石地理位置分布既广泛又限定,不同地区的玻璃陨石有不同的叫法。因此在区分玻璃陨石的地理位置时,从叫法出发便是最快的。
分布在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和佐治亚州的玻璃陨石叫作北美群,分布在象牙海岸的玻璃陨石叫作象牙海岸群。
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玻璃陨石群是澳大利亚-东南亚玻璃陨石群,在澳大利亚、东南亚半岛和我国的南部地区分布广泛。
如何鉴定玻璃陨石
1.通风孔
如何鉴别玻璃陨石本身?
在玻璃陨石的鉴定中可以看到气孔。真实玻璃陨石表面的孔隙边缘尖锐,有方向性,深浅不一。假陨石表面有磨坑,不具有方向性,孔隙分布均匀。
2.颜色
如何鉴别玻璃陨石本身?
玻璃陨石的鉴定可以根据颜色。真正的玻璃陨石以黄绿色调为主,看起来明亮明亮,透明度好。伪玻璃陨石以绿色到蓝色调为主,有时也有棕色调,整体颜色较暗。
3.气体印刷
如何鉴别玻璃陨石本身?
玻璃陨石的鉴定可以通过气痕看出来。真正的玻璃陨石在降落过程中擦过大气层,产生高温。表面会有一层黑色的熔壳,气流摩擦留下的气痕,流线。因为假的玻璃陨石没有经过大气的摩擦,所以表面没有这种痕迹。
玻璃陨石的六个特征是什么?
玻璃陨石的六个特征是透明度较好,边际多较尖利,以黄绿色色彩为主,裂面较规整,气孔具有方向性,活动结构很密布且改变曲线较大。玻璃陨石具有广泛而限定的地理分布,分布在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和佐治亚州的玻璃陨石称为北美群。
玻璃陨石是地外物体剧烈撞击地球时,地表靶物质熔融后快速凝结的天然玻璃。地表发现的玻璃陨石多呈块状,棕黑色到浅绿色,一般为厘米级大小,表面多具空气动力学熔蚀刻痕。
玻璃陨石的分布特征
迄今为止,只发现了4个玻璃陨石群,因为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所以称为玻璃陨石散落区。它们分别是:北美散落区、莫尔达维石散落区、象牙海岸散落区和澳大利亚一东南亚散落区。
它们较公认的形成年龄分别为34±1,14±1,1、3±0.2和0.7Ma。每个玻璃陨石群代表了不同的地外物体撞击事件。
除以上的4个玻璃陨石群外,人们还在其他一些孤立的地理范围,极其局限的地点发现了与玻璃陨石成分相似的玻璃物质,它们在成因上被认为可能与撞击事件有关,但在归属上仍有很大的争论。
玻璃陨石有哪些特征
玻璃陨石呈块状、不规则状、哑铃状、液滴状和纽扣状,比重为2.32-2.5g/mm3,折射率为1.48-1.52,且折射率值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颜色以棕黑色和深绿色为主,大多数玻璃陨石发育流动构造,有异离体,焦石英和气孔,凹坑及各种刻蚀痕迹。
除Muong Nong型层状玻璃陨石外,大多数玻璃陨石所含包体矿物极少,Muong Nong型玻璃陨石所含的微粒矿物包体中,有些被证明是撞击母体的残留物。
分布范围:
玻璃陨石具有广泛而限定的地理分布,分布在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和佐治亚州的玻璃陨石称为北美群;分布在中欧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的莫尔达维河流域的玻璃陨石称为莫尔达维石群;
分布在象牙海岸的玻璃陨石称为象牙海岸群,最大的一个玻璃陨石群是澳大利亚-东南亚玻璃陨石群,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半岛及我国的南部地区,分布面积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10%。
我国玻璃陨石最早发现于海南和雷州半岛,其特点以及年龄与澳大利亚—东南亚玻璃陨石相似,可能是同期产生的。
该文章由作者:【山人自有妙计】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