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是什么意思(内忧外患的意思是什么)

“内”是什么意思?

注解

①(nèi)。里面。与外相对。《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②(nà,音纳)。古同纳。受纳,进针,性交。《灵枢·营气》:“营气之道,内谷为宝”。《素问·调经论》:“候呼内针。”《灵枢·淫邪发梦》:“厥…客于阴器,则梦接内。”

nèi

(1)

ㄋㄟˋ

(2)

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俷g

)。~涵。

(3)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人。~亲。~弟。

(4)

亲近:~君子而外小人。

(5)

郑码:LDOD,U:5185,GBK:C4DA

(6)

笔画数:4,部首:冂,笔顺编号:2534

内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古文中常常是“纳”的通假字,表示收入,接收的意思。

内nèi nà

内 nèi

基本字义

1.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 ).涵.

2.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人.亲.弟.

3.亲近:君子而外小人.

内 nà

基本字义

1.古同“纳”,收入;接受.

内是什么意思(内忧外患的意思是什么)

内的意思是什么

内:1.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涵。 2.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人。~亲。~弟。 3.亲近:~君子而外小人。 [nà]:古同“纳”,收入;接受。

韩语“内”是什么意思

네。是的的意思 /说话停顿,拖延时间用。

(ne)네:是,对,对的……表确定,类似于英语的yes。

男的一般都说예(ye),女的一般说네,예的意思和네一样。

举例:

A:이거 좋아요?【i geo zoh-a yo】

这个好吗?

B:네,좋아요.【ne,zoh-a yo】

是,好。

扩展资料

韩语口语:

1、 爸爸:a ba / a ba ji 아빠

2、 妈妈:o ma / o ma ni 엄마

3、 哥哥:(男生说法)hiong (女生说法)oppa 오빠

4、 姐姐:(男生说法)u na (女生说法)o ni 언니

5、 老师:sheng sem lim 선생님

6、 大叔:a zhu xi 아저씨

7、 臭混蛋:wang sai ge ji 무가치하다 버르장머리

8、 闭嘴 / 吵死了:xi ku lo / 입 닥 쳐 시 끄 러 워 죽 겠 어

9、 你好:a ni yo / a ni ha se yo / a ni ha xi mi ga 안녕 하세요

10、 对不起:mi ean / mi ean ne / mi ean ha mi da 죄송합니다

11、 谢谢:kun ma wo / kam sa ha mi da 감사합니다

潮州“内”是什么意思?

潮州话“内”除内外的意思外还有”家里”的意思,如”返来内”就是”回家去”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内有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

文言文中的“内”有两种读法,一是读“nà”;一是读“nèi”,其词性也不相同。当读“nà”时,“内”通“纳”是动词词性;当读“nèi”时,“内”是名词词性。其不同的意思如下:

一、当“内”读“nà”时,“内”是动词,大约有以下意思。

1、本义:入,自外面进入里面。例如:

○ 《说文》:内,入也。自外而入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赵不内。

○ 《史记·项羽本纪》:欲止不内。

○ 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内所著披袄中。

2、交入;接纳,后作“纳”。

○ 《礼记·月令》:无不务内。注:“谓收敛入之也。”

○ 《国语·周语》:夫耳内和声,而口出美言。

○ 《史记·项羽本纪》:距关,毋内诸侯。

○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恶内诸侯客。注:“谓收敛入之也。”

二、当“内”读“nèi”,是名词,大约在以下意思。

1、里面。与“外”相对。例如:

○ 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2、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例如:

○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3、室,内室,房室。例如:

○ 《世说新语·贤媛》: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

○ 《汉书·霍光传》:皆拜卧内床下。

4、皇宫;帝王所居之处。例如:

○ 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

○ 诸葛亮《出师表》: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5、妇女;女色。例如:

○ 《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内。

6、古代泛称妻妾,后专称妻。例如:

○ 钱惟善《送贾元英之照潭》:梦里无题惟寄内。

7、内心。例如:

○ 《世说新语·谗险》:王平子形甚散朗,内实劲侠。

○ 《资治通鉴》:内怀犹豫之计。

8、内脏。例如:

○ 蔡琰《悲愤诗》: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9、正道。佛教徒称佛门之内为内,佛门之外为外。例如:

内教(指佛教);内学(佛学;道教所习神仙导养之学)。

详见汉典网。

该文章由作者:【黄辉冯】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