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戏金蟾典故(刘海戏金蟾典故是什么)

我想知道“刘海戏金蟾”的故事!

可看《天天有喜》电视剧,不过和传统故事出入较大传统故事:相传常德城内丝瓜井里有金蟾,经常在夜里从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冲云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天堂。住在井旁的青年刘海,家贫如洗,为人厚道,事母至孝;他经常到附近的山里砍柴,卖柴买米,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天,山林中有只狐狸修炼成精,幻化成美丽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拦住刘海的归路,要求与之成亲。婚后,胡秀英欲济刘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让刘海做饵子,垂钓于丝瓜井中。那金蟾咬钓而起,刘海乘势骑上蟾背,纵身一跃,羽化登仙而去。后人为纪念刘海行孝得道,在丝瓜井旁修建蟾泉寺,供有刘海神像。[1] 刘海戏蟾是民间故事,来源于道家的典故:刘海(刘海故里为陕西西安户县阿姑泉欢乐谷)少年时上山打柴,看见路旁一只三足蟾蜍受伤,便赶快上前为之包扎伤口,蟾变成了美丽的姑娘,并与刘海成婚生子,妻子能口吐金钱和元宝。

“丝瓜井”

古城常德多古井,著名的有四眼井、丝瓜井、葵花井等。丝瓜井位于城内泮池街文条巷与丝瓜井巷交汇处。传说井水中有丝瓜影像,取井水置水桶和木盆等容器中同样现出丝瓜影像,因而得名(图366)。临井而观,井口直径五尺余,深约三丈多,上口小,下腹大,似缸倒置,井水清洌,冬暖夏凉,久旱不竭。丝瓜井历史悠久,具体建于哪个时代,无从考证。

刘海戏金蟾典故(刘海戏金蟾典故是什么)

刘海蟾是道教五祖之一,刘海戏金蟾的传说讲的是什么?

刘海蟾是全真道教祖师,九路财神之一。刘海戏金蟾是起源于道家的民间传统传说,讲述的是刘海朴实孝顺修成神仙的故事。

常德城内有一口古井,因为井中常常有丝瓜的影像,所以被叫做丝瓜井,这个丝瓜井里面住着一个金蝉,这个金蝉就很厉害了,它能在夜里从井里吐出一道非常耀眼的白色光,白光直接通到天上,有道之人乘上这道光就可以到天庭升为神仙。刘海的家就在这个井的附近,他是个特别老实厚道的人,对母亲特别的孝顺,他的家里特别的穷,他只能每天去附近的山上砍柴,靠卖柴的钱和母亲两人艰难的维持生计。

一天,他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砍完柴下山回家的路上,被一个叫胡秀英的姑娘拦了下来,这个姑娘长的非常清秀漂亮。曾经刘海上山砍材遇见一只受了伤的小狐狸,他就帮小狐狸处理了伤口。胡秀英就是这个小狐狸,它对刘海一直心怀感恩,见他对母亲特别孝顺,对他心有所动,修炼成精以后,化成人形要嫁给他来报恩。

刘海与胡秀英结婚后,恩爱有加,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胡秀英想要帮助自己的丈夫升天成仙,于是心生一计,她从口中吐出一个白色珠子,让刘海拿这个珠子做诱饵,去丝瓜井边垂钓,以此来引诱金蝉,结果金蝉真的咬钩了,趁金蝉咬钩而起之时刘海骑坐在金蝉身上,一跃升天,成为神仙。

刘海戏金蝉讲述了刘海和胡秀英的爱情故事,同时记述了刘海品行善良,因为对母亲孝顺而得道升仙。后人为了纪念刘海,在丝瓜井旁修建了寺庙,里面供奉刘海的神像,有一些影视作品也是根据刘海戏金蟾这个传说改编而成。

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故事刘海戏金蟾,其来源于什么典故?

刘海戏金蟾出自道家典故。

常德城内丝瓜井里有金蟾,经常在夜里从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冲云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仙。住在井旁的青年刘海,家贫如洗,为人厚道,事母至孝。

他经常到附近的山里砍柴,卖柴买米,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天,山林中有只狐狸修炼成精,幻化成美丽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拦住刘海的归路,要求与之成亲。

婚后,胡秀英欲济刘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给刘海做饵子,垂钓于丝瓜井中。那金蟾咬钓而起,刘海乘势骑上蟾背,纵身一跃,羽化登仙而去。

扩展资料:

据湖南常德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考证,刘海戏金蟾,人物原型出自后梁燕山。后梁燕山有位姓刘名玄英的读书人,原名操,号海蟾,字宗成。

此人好谈性命,崇拜黄老之学。传说刘海蟾两次遇到神仙,第一次遇到正阳祖师,第二次遇到“吕祖。

据 《神仙通鉴》记载:初遇正阳祖师,授以金液还丹之旨,遂弃官学道。后遇吕祖,乃改名玄英号海蟾子。复授以金丹之要,遁迹终南,修真成道。

有人说他是道教北宋第四祖。元代至元年间被封为明悟弘道真君。武宗时加封为纯佑帝君。有古籍说他是后梁广陵人,也有说他是后梁陕西人。

据说,有一天一位自称真阳子的道人前来拜访,和他大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海蟾终于大彻大悟,弃官学道,遁迹终南山下。

丹成后登录仙班,化鹤而去。道教南宗把他奉为祖师。正阳道人就是钟离祖师。吕祖指的是吕洞宾。吕洞宾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号纯阳子。

吕洞宾因科举不第而浪迹江湖,遇到了正阳子钟离权,钟离权赠与他丹诀,并把他带到终南山修道。

吕洞宾应该是刘海蟾的师兄弟,刘海戏金蟾亦称刘海戏金钱或刘海洒钱。后人把刘海蟾这个名字一分为二刘海、金蟾。又把这两个名字敷衍为刘海戏金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海戏金蟾

刘海戏金蟾寓意 刘海戏金蟾有什么寓意

1、刘海戏金蟾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

“刘海戏金蟾”典故出自道教,由传说的辟谷轻身的人物附会而成。纹样一般系一蓬发少年以连钱为绳,戏钓金蟾构成。金蟾是一只三足青蛙,古时认为得之可致富。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

2、常德民间以“刘海戏金蟾”为题材的雕刻众多,其中有一件竹雕笔筒颇具特色(图368)。该笔筒高14.5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9.1厘米,略呈扁园形。笔筒一面以留青浮雕技法刻肩披布衣,袒胸露乳,笑容满面的赤足仙人刘海,正挥动一根穿着铜钱的绳子,俯身戏逗一蹒跚爬行的三足金蟾。刀工简练,布局有致,十分生动传神。笔筒另一面刻一古代官吏奉禄的“禄”字。其下刻阴文行书四行:“不为利禄,清以奉公。”款署“己已年,玉亭”,下有单框方印“赵”。此笔筒应作于清同治八年(1869)。

该文章由作者:【叶孤城】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