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收藏价值的醴陵陶瓷
醴陵瓷历史悠久,技法娴熟,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实用价值,深受藏家和世人的追捧与喜爱,那么极具收藏价值的醴陵陶瓷有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极具收藏价值的醴陵陶瓷,希望对您有用。
极具收藏价值的醴陵陶瓷
清末至民国初年,是醴陵瓷跨越式发展时期。技术上的突破,使醴陵瓷从单色变得五彩缤纷。此前,醴陵瓷用单一的氧化钴(俗称土墨)作彩饰原料,手工描绘粗犷花草图案后,施釉覆盖,烧成釉下青花瓷。清末至民国初年,经过技术上的改革,烧制成的釉下五彩瓷质地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各色图案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着许多此时期湖南醴陵生产的釉下五彩瓷。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介绍,这里的醴陵瓷藏品多为立体的陈设品,如琵琶式尊、镂雕菊花套瓶、山水人物纹瓶、菊花纹瓶。瓶底青花书写款识有“大清宣统二年”、“大清宣统三年”,或“湖南制造”等。
1955年至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是醴陵瓷器获得发展的黄金时期。之前由于战争而几近消失的釉下五彩,在政府的支持下恢复生产。陶瓷人才的培训,美术界人士的指导,使醴陵瓷有了突破性改变,颜色由釉下五彩发展为釉下复合多彩。此时期的瓷厂为国家党政机关特制的日用瓷、生活用瓷,纪念瓷、展销瓷,国家礼品瓷和主席用瓷4大类瓷器最具收藏价值。
醴陵瓷器收藏价值
醴陵瓷器品牌商标最近已经是第二次正式授牌,国际名声愈发显得风生水起。不仅日用瓷器经销商纷纷前来进货,而且有不少资深藏友对醴陵瓷器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近些年来,醴陵瓷器的收藏价值在逐渐的上涨,趋势不减。在逐渐上涨的醴陵瓷器价值中,资深藏友不妨仔细考虑下,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瓷器收藏不同于其它类别的投资方式,瓷器收藏没有地域限制,瓷器产量总数有限,文化价值和升值空间都很大,而且,作为精神产品,欣赏功能也很强大。投资人之所以选择瓷器收藏,也是因为青睐瓷器,其效益高,稳健。现当代艺术陶瓷里,真品瓷器比较多,赝品比较少,因而投资风险大大的降低。
目前,瓷器的产地主要有三类,其一是景德镇瓷器,其二德化白瓷,其三就是醴陵瓷器。醴陵瓷器不仅有景德镇瓷器和日本瓷器的烧制技术,而且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是一个新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醴陵瓷器作品近些年来价值已经在逐步的上升中,2006年有作品是万元一件,现在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了数十万一件,翻了几十倍,且市场行情还在上涨中。据资料记载,醴陵陶瓷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物遗产名录,醴陵省级陶瓷艺术大师有几十位,而2010年就有14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醴陵瓷的鉴定方法
一是胎,即瓷器的原材料。
二是画工,即瓷器表面图案的艺术价值。
三是完整度,瓷器从出土制作到成品一系列流程的完整度,鉴定需要很丰富的经验。
四是看是否大师作品。
五是看瓷器厚薄和颜色色质,一般来说瓷器是越薄越好,白色一定要是自然白。
六是看瓷器是手工拉胚的还是灌浆制作的,手工制作出来的价值更高。
釉下彩瓷是哪里的特产
釉下五彩
釉下五彩是湖南省醴陵市首创于清末的传统名瓷。初烧制十几年期间就多次获国际大奖,名扬天下,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高峰”。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用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为着色剂,与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配制而成,材料本身就不含铅毒,这种颜料不需要釉上颜料那样采用含铅很高的熔剂辅助发色和降低焙烧温度,而是在1350—1400℃高温烧炼中,彩料中的熔融物与熔融状态的坯釉互相粘合着,覆盖的釉层能抵抗自然酸碱的侵蚀,耐磨损、永保花色清晰、鲜艳、明亮。所以,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一种理想的“绿色”陶瓷。色料品种繁多,其色泽极为丰富,几乎涵盖所有色系。色彩效果五彩缤纷、浓而不俗、淡而有神。画面光亮平滑,清雅明快,晶莹润泽,具有饱满的水份感。装饰纹样造型简练,结构严谨,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中文名
釉下五彩
地点
湖南省醴陵市
被誉为
东方陶瓷艺术高峰
烧制温度
1350—1400℃
快速
导航
品牌文化历史发展情况釉下五彩特点健康又环保成坯工艺相关条目参考资料
位置
醴陵,位于湖南东部,与江西接壤。春秋战国时属楚地,秦时隶长沙郡,汉初封长沙相越为醴陵侯,东汉初置县。其土壤肥沃,自古为产粮区,家给人足。渌水横贯东西,交通便利,水陆相连,瓷土资源丰富,是制瓷的理想场所。[1]
醴陵实景
品牌文化
清康熙年间创制的一种釉下三彩(红、蓝、青三色),又称釉里三彩,其中的红和蓝分别利用了铜红色料和钴料着色,青为用氧化铁着色的豆青。三种颜色相互搭配,使釉下色彩更加丰富。
釉下五彩也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7年至1908年,湖南瓷业学堂研制出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湖南瓷业制造公司的绘画名师和瓷业学堂陶画班的毕业生,经过反复研制,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连续获得金牌奖,醴陵瓷器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就是醴陵瓷在当时赢得的良好评价。它集中了多种绘画方法的综合运用,但由于釉下五彩在高温下变化多端,烧成不易,因此历代传器佳作极少。[2]
醴陵釉下五彩瓷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于世。这种至高品质在陶瓷领域是独一无二的。它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整体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在色彩运用上,它突破釉下单彩的传统技艺,运用红、绿、蓝、黄、黑五种原色料(故谓五彩),调配出丰富多彩的陶瓷绘画色料,讲究淡雅用色的表现手法,采用双勾分水的独特技法,近于写真效果,水灵通透,清新雅丽,给人以身心愉悦之感。制作成功的釉下五彩瓷花纹透过釉导溢于瓷表,晶莹润泽,具有很高的洁白度、透明度和釉面硬度。釉下彩瓷使瓷器上的花纹有着看得见、摸不着、永不褪色。而且还具有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无铅镉之毒,耐酸碱,耐磨损,花面永不褪色,经久耐用等特点,能同时满足人们对于审美和环保健康的双重要求,收藏和使用价值更高。正因为如此,醴陵釉下五彩瓷刚一诞生就被选为清廷的皇宫御用瓷,建国以后又专为毛泽东特制生活用瓷。形成了瓷中极品“毛瓷”,被誉为“红色官窑”,屡屡成为国家陈设瓷、国家宴会瓷、国宾礼品瓷和国家领导人生活用瓷。成为了集观赏性、艺术性、文化性、收藏性、投资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珍贵艺术品。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国家权威部门2011年1月评定,“醴陵瓷器”在全国300个最具价值量的地理标志产品排名中高居第二。近几年来,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高品质引起广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受到收藏界的热烈追捧。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品牌效应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3]
2011年八大家陶瓷的胡怀银老师同周建英老师等一起创新釉下堆彩工艺,使花鸟、虫草更具体积感;首创积水技法,使作品色系更丰富,意境更深远。其画风细腻工致,清丽活泼,颇具生气,其作品构图简洁,追求文人画瓷之诗情画意的审美意境,令人赏心悦目,将釉下五彩工艺引领至文人画瓷新高度
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的特点有哪些
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的特点主要是第一、无毒、耐酸、耐碱、耐磨损,永不褪色。它的这一特点是烧造工艺和颜料性能两个因素所决定的。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用各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为着色剂,掺合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所制成。第二、画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清雅明快,具有饱满的水份感;亮晶晶、水灵灵,能给人一种美感享受。第三、纹样五彩缤纷,艳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变化丰富。谢谢
醴陵釉下五彩的醴陵釉下五彩
醴陵釉下五彩又称为窑彩,产生在青花和釉里红之后。清康熙年间创制的一种釉下三彩(红、蓝、青三色),又称釉里三彩,其中的红和蓝分别利用了铜红色料和钴料着色,青为用氧化铁着色的豆青。三种颜色相互搭配,使釉下色彩更加丰富。釉下五彩也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7年至1908年,醴陵釉下五彩短短数年便一举创烧出多种高温釉下彩,号称釉下五彩。尤其是创烧出多种复合彩料,以多层次的色阶丰富了醴陵釉下五彩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这是历史性的创新突破,也是对中国瓷器烧造历史的卓越贡献。
湖南醴陵是我国五大陶瓷出口地之一 , 也是重要的陶瓷产业基地之一。醴陵窑是在隋唐五代时期长沙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首创釉下五彩瓷而闻名世界 , 其釉色晶莹淡雅 , 别具特色。开创了陶瓷装饰新的一页。1905 年湖南凤凰人熊希龄先生 ( 时任民国总理 ) 在醴陵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制造总公司 , 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师傅 , 引进当时最先进的陶瓷生产工艺和设备 , 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
纵所周知瓷器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世界最早认识中国的窗口,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提起瓷器就不得不提醴陵釉下五彩瓷器,醴陵釉下五彩瓷,始于东汉,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中间历经几次工艺的创新,到今天已经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所以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该文章由作者:【城市病】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