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公斤翡翠原石哪里可以鉴定
翡翠原石鉴定:
一、按行政级别划分
1、国家级的: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原隶属于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等。
2、省级的:云南省珠宝玉石饰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隶属于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
3、市级的:大连市金银珠宝饰品监督检验中心(隶属于大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
在人才、资金、管理、科研等方面,行政级别越高的检测机构的先天优势越大,所以更加容易取得市场的认可。
二、按所属的行业部门划分
1、质检系统的: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珠宝首饰检验室等;
2、地矿系统的:云南地矿珠宝检测中心等;
3、黄金公司的:广东省金银饰品检测中心等;
4、教育系统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中心等;
5、行业协会的:中华全国工商联珠宝业商会珠宝检测研究中心等;
6、私营企业的:乌鲁木齐市成缘广信玉石鉴定有限公司等。
翡翠原石的专业鉴定程序
1、天平测重量。
2、鉴定者以肉眼观察翡翠的外观,看它的颜色、透明度、形状外观和光泽。翡翠的光泽应是玻璃光泽,如果有些翡翠外观是蜡状光泽,则被怀疑是B货翡翠。
3、用折射仪测定折射率。折射率是宝石非常重要的光学性质,不同的宝石有不同的折射率,测出准确的折射率就能断定这是什么宝石。翡翠的折射率为1、66左右,而外观近似翡翠的绿色软玉折射率为1、61~1、63,而冒充翡翠的石英类玉石折射率为1、54。
4、用显微镜观察翡翠的内部结构。翡翠的特征是粒状镶嵌变晶结构,这是地质学的一个术语,是说翡翠是由很多小矿物颗粒组成,这些小矿物颗粒有粒状、纤维状、长柱与短柱状,成互相镶嵌的排列。这种结构行家称之为“翠性”,是行家用肉眼鉴定的重要依据,很多人称之为“苍蝇翅”。而在显微镜下观察B货翡翠,能看出翡翠的结构已经被破坏,结构疏松,在小矿物颗料之间还充填有树脂。
5、用分光镜测定翡翠的吸收光谱。分光镜能测出宝石对各个波长的光吸收程度,不同的宝石对光有不同的吸收特点,绿色翡翠对波长489~503nm、690~710nm的光有吸收,这两条吸收光谱就是翡翠对光的吸收特点。
6、用荧光灯观察翡翠是否有荧光。纯净的翡翠在紫外光照射下不产生荧光,B货翡翠由于后注胶而发出粉蓝色荧光。
7、用比重液测比重。把翡翠放到不同比重的比重液中,在与翡翠比重相同的比重液中,翡翠悬浮其中,既不沉底也不漂浮。翡翠的比重在3、25~3、4之间,而B货翡翠由于内部注胶,比重会较轻。
8、用滤色镜检查。使用人工含铬染料染色的C货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是红色,而天然颜色的翡翠不变色。有些特殊染料染色的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也不变色。
9、用红外光谱仪测定翡翠的吸收光谱。天然翡翠有特定的吸收光谱,当在吸收光谱中出现明显的树脂的吸收带时,可以肯定为树脂充填的B货翡翠。这一方法是鉴定B货翡翠非常有效的方法。
鉴别翡翠密度使用什么仪器
给你最权威的答案:
一、天平测重量。(见图一)测试重量,单位克;
二、肉眼观察。查看颜色、透明度、形状外观和光泽。翡翠的光泽应是玻璃光泽,有些如果翡翠外观是蜡状光泽则怀疑是 B 货翡翠。
三、折射仪测定折射率(如图三)。折射率是宝石非常重要的光学性质,不同的宝石有不同的折射率,测出准确的折射率,就能断定这是什么宝石。翡翠的折射率为 1.66 左右,而外观近似翡翠的绿色软玉,折射率为 1.61-1.63 ,而冒充翡翠的石英类玉石,折射率为 1.54 。
四、显微镜观察翡翠的结构。翡翠的结构是粒状镶嵌变晶结构,这是地质学的一个术语,是说翡翠是由很多小矿物颗粒组成,这些小矿物颗粒有粒状、纤维状、长柱、短柱状,成互相镶嵌的排列。这种结构行家称之为”翠性”,是行家用肉眼鉴定的重要依据,很多人称之为”苍蝇翅”。而在显微镜下观察 B 货翡翠,能看出翡翠的结构已经被破坏,结构疏松,在小矿物颗粒之间还充填有树脂。
五、分光镜测定翡翠的吸收光谱。分光镜能测出宝石对各个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不同的宝石对光有不同的吸收特点,绿色翡翠对波长 489nm-503nm , 690nm-710nm 的光有吸收,这两条吸收光谱就是翡翠对光的吸收特点。
六、用荧光灯观察翡翠是否有荧光。纯净的翡翠在紫外光照射下不产生荧光, B 货翡翠由于后注胶而发出粉蓝色荧光。现在很多高仿的也不产生荧光了。
七、比重液测比重。把翡翠放到不同比重的比重液中,在与翡翠比重相同的比重液中,翡翠悬浮其中,既不沉底也不漂浮。翡翠的比重为 3.25-3.4 之间,而 B 货翡翠由于内部注胶,比重会较清。
八、滤色镜检查。使用人工含铬染料染色的 C 货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是红色,而天然颜色的翡翠不变色。有些特殊染料染色的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也不变色。
九、红外光谱仪测定翡翠的吸收光谱。天然翡翠有特征的吸收光谱,当在吸收光谱中出现明显的树脂的吸收带时,可以肯定为树脂充填的 B 货翡翠。这一方法是鉴定 B 货翡翠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图片今天超过10张了,如需要,明天上传。
怎么鉴别翡翠有没有注胶?
表面特征。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由于充填物与翡翠本身的硬度差别较大,在原生的裂隙处呈较明显的凹沟,充填物明显低于两边,许多绺裂组成了纵横交错的誓沟渠”。较大的“沟渠”中可见胶结物或残留气泡。加工技术较好的漂白加充填处理的翡翠表面非常光滑,无上述现象,须更加仔细地观察和测定。
荧光性。无或弱至强的紫外荧光,荧光分布均匀或呈斑杂状。早期“B货”翡翠绝大多数有荧光。短波:弱,黄绿或蓝绿(蓝白);长波:中至强,黄绿或蓝白色。但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通常荧光强度较弱或无荧光。
色泽。真品翠色浓艳纯正。而有些伪品是用白玉、蛇纹石、澳洲玉、韩国玉、云石甚至杂石,经脱色后,灌入高硬塑料浆并作加色处理,或浸入绿色液体制成“加色翡翠”,在强光下观察,可见绿色纹路,杂乱而细小;有的虽不显纹路,但浑浊不清,光泽差,其重量比真品轻。
结构。翡翠受到强酸强碱浸泡腐蚀后,有部分物质带进带出,在表面及内部沿矿物晶体间形成溶蚀,产生内部的连通式裂隙。在透射光照射下,可见内部纵横交织的裂隙。在反射光条件下,表面的溶蚀凹坑或蛛网状网纹清晰可见。
光泽。翡翠经强酸碱浸泡处理后,结构疏松,没充填之前表面见溶蚀凹坑,使之产生漫反射,光泽变弱。加人树脂或塑料等有机充填物后,翡翠常有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或者是玻璃光泽与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混合。
密度、折射率。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多数密度、折射率略低。密度为3.00~3.43g/cm,折射率为1.65左右(点测)。但是由于翡翠的矿物组成复杂,某些天然翡翠的密度和折射率值也可能偏低,所以密度和折射率只能作为参考数据,通常不能作为判定翡翠是否经过充填的依据。
放大检查放。放大检查放大检查是鉴定这种处理翡翠的有效方法。分为表面观察和内部观察。用反射光观察样品的表面,通常可见到三种情况:①表面明显可见分布较均匀的“蛛网”状或“沟渠”状裂纹。这是确定无疑的漂白充填翡翠。但要注意与抛光不良造成麻点状表面相区分。漂白充填处理翡翠裂隙边缘较为圆滑,“翠性”不明显;而抛光不良所形成的麻点状凹坑多呈三角形,边缘较尖锐,分布不均匀,多出现于颗粒粗大处,“翠性”明显。②表面抛 光较好,但局部可见细小裂纹相对集中。这是因为翡翠经漂白充填处理后又经过较为细致认真的再抛光,使得表面较光滑,局部细小裂纹是被破坏的翡翠颗粒间的极细小缝隙未被完全充填的表现。③表面极为光滑,细小的裂纹很少,但在表面出现很多类似“翠性”反光的亮点。亮点往往是在较粗大颗粒的表面或内部重叠分布,而不似解理面的片状闪光。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许多小亮点为小的气泡,这是由于在充填处理时未能把缝隙里面的空气全部抽空而保留下来的气泡。
敲击反应。经过漂白充填后的翡翠,其结构被破坏,矿物颗粒间被胶质充填。因此轻轻敲击后发出沉闷的声音,与天然翡翠清脆之声有明显的区别(此法主要适于翡翠手镯的鉴别)。
热反应。“B货”翡翠加热200~300℃后胶质发生碳化。
关于珠宝玉石检验中翡翠的鉴定
在翡翠商贸中,翡翠A、B、C货的定义已取得共识;未经充填和加色处理的天然翡翠玉体称为A货。如经过充填(如充填高分子聚合物等)处理的称为B货;B货的矿物成分是天然翡翠的成分,颜色是天然的,但充填的胶老化后会影响颜色的明亮鲜艳程度、影响透明度、光泽等。如经加色处理的称为C货,C货的矿物成分是天然翡翠的成分。如同时存在充填和加色处理的称为B+C货。翡翠B货的称呼可能是由“Bleachedpolymerimpregnatedjadeite”(漂白和注胶硬玉)的字头而来。C货的称呼可能是由“Caleredjadeite”(染色硬玉)的字头而来。A、B、C货不是A级、B级、C级的“等级”之意,英文一般称Ajadeite,Bjadeite,Cjadeite;由于jadeite(硬玉)或jadeitite(硬玉岩)不等于翡翠(Feicui),现建议称Afeicui、Bfeicui、Cfeicui(A翡翠、B翡翠、C翡翠)。
1、翡翠组成矿物
翡翠的组成矿物主要是单斜辉石簇中的硬玉,或含硬玉分子(NaAlSi206)较高的其他辉石类矿物(如硬玉、绿辉石等);翡翠的矿物成分被认为是高压低温变质作用的产物,并为翡翠的合成实验所证实。如硬玉中的NaAl被Ca、Mg、Fe、Cr等大量代替,则超出硬玉成分的范围,而变成其他辉石(如硬玉、绿辉石、透辉石、霓石等)。透辉石、霓石等构成的玉石也可称“辉石玉”,但不属于翡翠玉。对于硬玉翡翠的鉴定,国家标准《GB/T16553—1966珠宝玉石鉴定》已作了较准确的规定。但是,商贸中的翡翠比硬玉翡翠的范围要大。由于翡翠是多晶集合体,确定是否翡翠及翡翠类别的矿物成分,较准确的方法是电子探针图像成分分析,但受仪器设备限制,且费用高;较快速方变的是微粉末油沁法测定,只要一台普通偏光显微镜及几瓶折射率沁油,所取的测样甚微,即便高档戒面也不影响其美观和价值。
2、翡翠的颜色
翠绿色翡翠被视为珍品,并有“色高一分价十倍”之说。故翠绿加色技术不断创新。除了加红色、紫色之外,仅加绿色的品种,市面上所见至少在四种以上。貌似天然翠绿色的加色翡翠的价值仅为A货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甚至比B货还低。将无色翡翠染成艳绿色翡翠冒充高档翡翠销售,使一些消费者蒙受较大损失和精神负担。早期用络盐加色的翡翠,查氏滤色镜观察呈红色(天然的绿色钙铝榴石玉也呈红色),成批的络盐染色硬玉戒面,早在1956年为美国宝石研究所发现。现今许多染色翡翠已不用络盐,在查氏镜下的特征与天然翡翠相似,而且稳定性也较好,故查氏滤色镜观察只能作参考。过去的染色翡翠,可见色剂沉淀于网状裂纹中,而现在的一些染绿色翡翠(包括部分B+C饰品或片料)已见不到这种现象,所以看不到裂纹中有色剂沉着不一定就是A货。近几年来,市场上常见一种染不均匀浅绿色的硬玉翡翠手镯和挂件,冒充天然翡翠销售。这类饰品,色彩柔和,有一定透明度(水),没有注胶,分光镜下437nm吸收线清楚,敲击声、紫外荧光特性、查尔斯滤色镜观察,都和天然翡翠基本一致。这种手镯的零售价一般在500—1500元一支,较受一般工薪阶层和旅游者欢迎。据多次检测的资料,是用一种染料(不是抛光的络粉)充填在微孔隙中,由于光线的映照,使染色部分的翡翠整体带淡绿色。染色有的整体染,有的只染一部分,有的还伴随染紫色(又称“春色”),使一只手镯呈现几段淡绿色几段淡紫色的特殊品种。用洗涤剂等溶剂浸泡(必要时加超声波清洗),可以把大部分染色剂洗掉,但是一般清洗后仍会留下更淡的绿色。用10倍放大镜(明显的甚至用肉眼)可以看到微孔隙中浸染的深绿色丝。染色后又清洗过的,色较浅,但更像天然的,有较大的蒙骗性;不仅一般消费者难于识别,一些有一定商贸经验的老板也没有看出疑点而成批的进了这类饰品;甚至搞珠宝检测的专业人员稍有疏忽,也可能把这类染色翡翠当天然翡翠出具检测报告。
3、翡翠的光学特征天然
天然翠绿色翡翠是含少量络所致,如鉴别翡翠颜色是天然或是加色的,较简便可靠的方法是分光镜,但有的玉件透光弱或颜色浅,吸收线不易观察。对有荧光反映的,可用紫外荧光仪检查。再者可用电子探针仪等检测色体部分的呈色元素,但检测费用高,色浅的呈色元素含量常低于检测限。硬玉翡翠(jadeitefeicui)在分光镜下一般都有较强的437nm吸收线。对洛硬玉翡翠(chrom—jadeitefeicui),较难看到437nm吸收线。有的文献认为437nm吸收线是铁引起的;但是,在完全无色的玻璃种硬玉翡翠中,这条线也很强;所以437nm线的形成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具有正绿色的翡翠,一般都有络的690(强)、660(中)、630nm(弱)吸收线。常构成—690,690—660,660–630nm,依次强、中、弱的阶梯状吸收带;绿色淡的,–630带或线很弱到看不清。用洛盐染绿色的,在660nm有宽吸收带;有些有机染料染的绿色、紫色、红色等,在680–630nm区没有吸收。翡翠的紫外荧光效应是鉴定A、B、C货的重要参考依据;
(1)天然翡翠一般无荧光,其中的“白绵”有的有浅黄色荧光。
(2)翡翠B货,多半是充填有机胶,一般有蓝白色荧光(充填蜡也有蓝白色荧光);当前市场上许多“八三玉”手镯、挂件(B货)具均匀中强的蓝白荧光。有的B货无荧光,可能是充填硅胶等物质。
(3)当前市场上大多数染色翡翠都没有荧光(与天然翡翠相同);但有的有明显的荧光。某些荧光特征对鉴定很有意义,如一种染绿色翡翠发强的黄绿色荧光(染这种绿色的,保存时间较短,绿色褪后呈黄色),一种染红色的具强的桔黄色荧光。
4、关于“翠性”
一些行家的专著中认为天然翡翠有别于其他玉石(包括翡翠货)的重要特征是天然翡翠具有“翠性”(俗称“苍蝇翅”),这是硬玉矿物(011)晶面的闪光。显晶质透辉石(如青海翠玉中的透辉石),角闪石(如缅甸某些“黑乌沙”中的角闪玉石)等同样有发育的(011)解理,也可以有“翠性”;显微晶质的翡翠一般看不到“翠性”,故“翠性”不能作为天然翡翠的特征标志。
5、敲击声
敲击声不能作为判定翡翠A、B货的依据。有些翡翠销售者常以两支手镯轻轻撞击发出清脆的“钢”音示其为天然翡翠,充填明显的翡翠B货的撞击声稍为沉闷。但发出“钢”音的不一定就是天然翡翠,如透辉石(如青海翠玉)、闪石钠长于玉(如缅甸“水沫子”玉)等也具“钢音”。当前市场上出现的某些B货也可发出清脆的钢音”声。
6、网纹
经强酸漂洗的翡翠一般都有明显的孔隙、网纹结构。天然翡翠中受应力作用和风化作用可以产生明显的孔隙和网纹结构,与酸腐蚀产生的网裂常难于区分。“观察到有网裂、麻点和凹坑者肯定是B货”的意见可能不妥。翡翠的天然孔隙中可以充填后期的沸石、粘土矿物等;在切、磨、抛光的加工过程中,也可充填矿物粉末或抛光粉。有这些充填物不算B货,且易识别。
7、密度
天然翡翠的密度一般在3.25—3.45g/cm3。翡翠B货的密度一般低于3.25g/cm3。孔隙明显的天然翡翠,其密度可低至3.15g/cm3,当前市场上大量出现的注胶“八三玉”饰品,是用翡翠原生矿制作,因有天然的裂纹孔隙及杂质,在加工过程中作了酸清洗和注胶,有一定原生孔隙,但一般无明显的网状结构。与翡翠B货差不多。有一翡翠鸡心(点测折射率1.66,密度3.313g/cm3),经香港欧阳秋眉及笔者分别测定的红外吸收光谱图,均得到相同的具有典型树脂充填的B货吸收峰,但在显微镜下及电镜放大500—2000倍的照片上只显示有少量孔隙,且孔隙中未见明显的充填物。这种类型被称为“隐形充填”(这是由于使用注胶片料加工的饰品新形成的表面裂纹没有充填)。所以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未见明显树脂充填的不一定就是A货。
8、翡翠品级的划分
对所鉴定的翡翠玉件在肯定是天然翡翠的前提
下,按照5C2T标准成分(Composition)、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切丁(Cut)、重量(Carat)、透明度(Transparency)、结构(Texture)划分品级及价格档次(B、C货一般不需作品级划分)。 在翡翠界,人们认为翡翠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由绿色决定的,因为翡翠C货多为绿色,而最近几年因为紫色翡翠越来越受人们欢迎,目前市场上不仅仅有染成绿色的翡翠,还有染成紫色的C货!
有几点可以鉴别!
(1)肉眼观察
颜色夸张,反差大,不正,不自然–人工致色.
(2)肉眼或镜下观察
颜色是否在间隙或晶粒组织间堆积?是否外深内浅?是否有色根?是否很均匀?
颜色不夸张的C货有两种典型情况,一类是色不太均匀,但在裂隙等组织疏松处有堆积,有外弄内淡的特征:第二类是色很均匀,其色无色丝、色根,与真品的本质差别是无色头色尾之分,更无弄淡之分,这样的现象为注入有色胶所致。
色根是一种颜色生成现象,条状、片状、团块状的颜色,其深浅具渐变特征,由内向外扩散或渐渐深入到翡翠组织内部。色根是判断玉件是否为翡翠,或翡翠是否人工致色的鉴定依据之一。但老坑种一类高档翡翠,因组织结构细腻,颜色均匀,所以看不到或难见色根。
(3)放大检查
对于颜色不匀,酷似真货的情况,要注意色上加色,即真假混色的现象,此种情况关键是在颜色重叠之处的边缘上,发现真色、假色在色调等方面的差别
(4)查氏滤色镜观察
在白炽灯下观察,颜色显示红色,说明是人工致色;若颜色不变红,则同时有两种可能:天然色或染色,需要借助其他方法进一步鉴定。
(5)鉴别辐照改色
翡翠绿色仅在表面,呈环带状或斑块状分布,这样的C货翡翠在查氏镜下呈紫红色。用辐照改色的翡翠,初看翡翠动人,透明度好,但翠里透蓝,玉件表面有被轰击的痕迹,受轰击处与未受轰击处相比,前者表面色深。
(6)区别天然色与锔色
锔色是用热处理的方法,使翡翠出现出现。天然红色翡翠透明度较好,红色部位光泽强,有灵气。锔色所致的红色呆板、厚重而均匀。过去锔色翡翠属于C货,新的国标将其归为优化处理之列。
(7)开水浸泡
竟用无机原料致色、绿色抛光粉致色的翡翠投入80-100度水中浸泡树小时,水会变绿。但高科技染色的翡翠不会在热水中褪色。
(8)化学试剂褪色
在有的染色翡翠表面滴稀盐酸,或用棉球蘸“去字灵”擦洗C货翡翠,其绿色或者紫色有褪除淡化现象。
(9)紫色翡翠的颜色鉴别
对紫色的鉴别,主要用放大镜检查,观察颜色与硬玉晶粒间的关系,并根据色根、色形等特征作出判断。
鉴定紫色翡翠应该注意的是:白色包围紫色还是紫色包围白色?白色包围紫色–天然紫色;紫色包围白色–染色。
另外,还可以借助紫外线荧光灯进行观察,天然紫色翡翠在紫外灯光下一般无荧光反应,而染紫的翡翠在紫外灯光下,常有较明显的荧光。
翡翠的常见优化处理方法有:加热处理、漂白、漂白加充填处理、浸蜡浸油、染色(炝色)处理。
一、加热处理
加热处理的目的是使含铁矿物的黄色、棕色、褐色翡翠变成鲜艳的红色。基本原理是:选用经次生氧化作用的黄、黄褐或棕色的赌石皮壳部分材料,经加热使其中所含的褐铁矿(Fe2O3?nH2O)脱水转变成赤铁矿而呈现红色,俗称“烤红”。在空气中加热即可,温度不需太高。此法制作工序简单,设备要求不高。
经加热处理所得的红色与天然翡翠的红色的形成基本相同,一般不必区别,也不易区别。在鉴定特征方面,天然红色翡翠稍微透明一些,而加热所得的红色翡翠则有“干”的感觉。
二、漂白
目的是去除杂质所产生的“脏色”和“黑”而提高透明度,使其更漂亮。一般“脏色”的主要成分是铁、锰的氧化物;“黑”的主要成分是角闪石和铬铁矿、黄铁矿、磁铁矿等。在传统玉器加工中,漂白处理最古老的方法是浸酸梅汤,这在我国甚至有百年的历史,仅用于去除玉石表面杂色的铁、锰等氧化物。现代的漂白处理,在方法上有很大的进展,而且效果十分明显。其体方法是将翡翠浸在漂白溶液中,以去除存在于裂隙或硬玉矿物颗粒间的黑、褐、黄等杂色物质。最常用漂白剂是盐酸,其次还有氢氟酸或其它酸液,甚至王水。根据翡翠中所含的“脏色”和“黑”特征及所使用的漂白液的不同,有的只要浸泡几小时,有的却要浸泡几周的时间。
轻度漂白处理没有使翡翠的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只是将样品表面的杂色去掉,但也会稍微破坏翡翠表面的结构,一般不影响翡翠的耐久性,而严重的漂白处理对翡翠的结构破坏比较明显。鉴定特征方面,轻度漂白不易发现,只在抛光样品的表面留下极细的裂纹。深度的漂白处理则在翡翠表面留下明显的裂纹,纵横交错,因为没有浸蜡和注胶,所以看上去发白,较干。假如翡翠的结构破坏程度很大,则需要进行充填处理。
三、漂白加充填处理
经漂白加充填处理的翡翠就是翡翠行内俗称的“B”货,这种处理方法已相当盛行。漂白处理,是为了去黄、去黑等杂色,结构一般破坏不严重。后来人们发现去黄、去黑的时间加长,可以提高翡翠的透明度。但从结构破坏程度上看,在溶解掉翡翠中的杂色和脏色的同时,也溶解掉了部分硬玉颗粒,将翡翠特有的较为致密的结构也破坏了,出现较大、较多缝隙,有的甚至呈疏松的面包渣状,这种经严重漂白的翡翠必须进行充填固结处理才能使用。用于固结充填的胶结物种类很多,现在常用的有机聚合物(环氧树脂、加拿大树胶、塑料和有机玻璃等),或聚合物与硬玉粉的混合物。近期,有可能采用折光率和翡翠相近的无机物(玻璃质)充填固结。据报道,某些“B”货采用氢氟酸或王水浸蚀,但没有完全去除掉黄和黑等脏色,这样具有欺骗性,连黄、黑等杂色都没有去除,给人一种不应是“B”货的假象。
市场上还有一种被称为“B C”货的翡翠,它的处理方法与“B”货翡翠基本相同,根本区别在于“B C”货翡翠所用的充填物为有色物质,即将染料或颜料均匀地混合到无色的充填物中后,再进行固结充填。而“B”货翡翠则为无色充填。
经此类方法改善的翡翠的鉴定特征:不见“翠性”或“翠性”不明显;折光率减小,光泽变暗;比重大多数变小;表面结构特征出现“网格状”和“沟渠状”绺裂和“桔皮效应”;“B C”货的颜色不自然,发白,发呆,浮于表层;早期制做的此类产品绝大多数有荧光,但近期的均无荧光现象;红外光谱仪用于检测用有机物充填的产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羟基的吸收峰)。由于此类改善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对于近期经漂白加充填处理翡翠的鉴定,研究得还比较浅。
四、浸蜡浸油
浸蜡浸油的目的是掩盖翡翠的裂纹,增加透明度,俗称“藏破”。此法常应用于裂纹较多、质地较差的翡翠原石或成品。具体做法是,把待处理的翡翠原石或成品,放入油或蜡的液体中,稍稍加温,浸泡,使油或蜡沿裂隙和微小缝隙渗入并填补于裂隙内,使裂纹显得不明显。经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不可能耐久,只是暂时掩盖了裂隙,增加了光的折射和反射能力而使透明度有所提高。当这种样品碰到酸性溶液就会发生变化,假如碰到高温也会使油或蜡溢出。浸蜡(或过蜡)的做法历史悠久,为一般人所接受,在玉器行内称为“A”货,但在宝石学的观点里,因为在天然宝石上添加了其他物质,因些亦视之为人工美化品,而非完全天然品。
五、染色(炝色)处理
经染色(炝色)处理的翡翠俗称“C”货,处理的目的是,使颜色浅或无色的翡翠变成所希望得到的颜色,如绿色、红色或紫色,甚至多种颜色同时出现。现在还常出现,分段染色和多次染色现象,多次染色也就是行内称的“色上加色”。早期用铬盐染色的翡翠,查尔西滤色镜下呈红色,成批的铬盐染色硬玉戒面,早在50年代就有发现。现今许多染色翡翠,在查氏镜下的特征与天然翡翠相似,而且稳定性也较好。过去的染色翡翠,可见染色剂沉淀于网状裂纹中,而现在的一些染不均匀浅绿色的硬玉翡翠手镯和挂件,色彩柔和,有一定的透明度,没有注胶,分光镜下吸收线清楚、敲击声、紫外荧光反应、查尔西滤色镜观察,都和天然翡翠基本一致。这类产品是用有机染料充填在微小孔隙中,染色部分整体带淡绿色,酷似天然颜色。
耐久性及鉴定:染色(炝色)翡翠的耐久性较差,长期受光照或接触酸性、碱性液体时,颜色会发生变化。染色做工粗糙的翡翠很轻易鉴别,但近期做工精细的染色品则很难辨别,必须依靠经验和仪器进行专业的鉴定才行。染色翡翠的特征有,颜色浮于表面,没有色根,呈丝网状分布,较大绺裂内颜色富集;利用吸收光谱特征及红外光谱特征;但高明的染色方法不断出现,使其鉴定特征也不断变化,在鉴定过程中经验和方法的综合应用显得很重要。另外,非凡值得注重的是,“色上加色”的翡翠酷似有“色根”,极难鉴别。
六、其它应用于翡翠的处理方法
翡翠的镀膜或称被覆处理,俗称“穿衣(Coating)”,使用粘结剂和绿色染料混合后,涂敷于翡翠表面而使翡翠呈现“绿”和“水”。这种处理品也不轻易鉴别,但对于经验丰富的业内人士仅凭手感就能鉴别出来。据报道,辐照处理技术也应用于翡翠的致色,需要的辐照源强度大,时间长,总体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故较少应用。拼合的方法也适用,如把水好、色浅的硬玉用绿色粘合剂粘合在绿色低档硬玉或绿玻璃上,并进行镶嵌。另外,常见的方法还有在裂隙处“包金”和“镶金丝”的处理法。 这是从博客里搜来的。你也可以找找看。
放大镜如何鉴定翡翠
放大镜的作用:
一、看裂:
1:特别是细微的暗裂
2:浸泡过水蜡的裂,打光也不容易看出来的裂
二、1:看工
1:分辨新工和旧工的做工痕迹、
2:旧工的砣痕迹应该是什么时代的、
3:阴刻线底部与凸起部分的包浆是否一致
三:辨色:
分辨那种只留一丁点沁色,肉眼看不清楚的细微部分的沁色是人为的还是天然的、
四:翡翠辨别B货和B+C:
1:30倍高倍放大镜下:翡翠B货表面晶体被破坏的痕迹,俗称:蠏爪纹、蜘蛛纹、网纹
2:100倍或者以上的显微镜:翡翠染色后色素沿晶界缝沁入的B+C的特征
五、看籽料的毛孔:
毛孔表面和凹陷的底部的包浆是否一致,毛孔是否自然,是否喷砂或者有没有其它方式的人造毛孔的痕迹、有没有滚磨过的特征
六、看结构来确定材质:
毕竟每种东西的结构都不一样,用结构去判断材质也是比较简便的方法,一些玻璃、树脂做的假玉,可以从结构、气泡来判别
关于翡翠鉴定
通常来说,翡翠鉴定是指翡翠成品件的鉴定,一般可分为仪器测试与人工鉴定两个方面。
仪器测试,通常是通过偏光仪来测试它的结构晶体,通过折射仪来测试它的折射率。通过滤色镜来测试它的颜色元素,通过密度法测出它的密度,通过硬度计获得其硬度,通过分光仪测试致色光谱等等,仪器测试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它能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测试出可靠的依据,无疑有很大的正确性,一般只有专业工作者掌握。对于绝大多数翡翠爱好者来讲,必须通过人工鉴定这一传统手段加以鉴别。
人工鉴定的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一般来说,需要从翡翠的以下特征着手:
1.结构:翡翠的结构为变斑晶交织结构,系指其在变质作用下,透明粒状斑晶的周围的细小纤维状的矿物晶体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结构。在翡翠中均有不透明或微透明的白色纤维状晶体交结在一起构成的小团块状白花,故称之为”石花”或”石脑”。
2.种坑:翡翠的种坑是由结构与质地构成的,而翡翠均由小晶体所组成,晶体粒越小,表示质地越致密,透明度亦越佳,打磨出来的效果亦越出色。在珠宝行业中,将坑种,分为老坑(也称老种)与新坑(也称新种),老坑色彩亮润,色与地融为一体,透明度高,其质最佳。新坑,虽说色彩也鲜嫩,但透明度较差。老坑与新坑,是根据翡翠形成年代多少而决定的。
3.颜色:翡翠的颜色等级的差别,反映在价值上相关很大,在鉴定评价翡翠时,一定要分清它的颜色,它以红、绿、紫色为主,单色翡翠中的绿色,浓艳纯正的紫色、红色都是翡翠中的高档颜色,尤以绿色为最贵。翡翠的绿色,要以浓、阳、俏、正、和为好。绿色品种以宝石绿、玻璃绿、艳绿与秧苗绿为最佳。
4.水头:水头即为翡翠的透明度。水头越高,种质越好,便越珍贵。在观察翡翠水头时必须十分仔细,因透明度与翡翠本身的厚薄有关。另外,特别要小心做过手脚的翡翠成品,例如成品中间是挖空的。还有要留心玛瑙代制品,因为玛瑙的透明度也比较好,于是便有人以玛瑙着色来冒仿翡翠。在港台,还将翡翠的透明度划分为”通”、”放”、”透”、”冰”、”莹”等等级,其中”莹”为最上品。
5.地子:翡翠的地子要好,无论是翡,还是翠,外部分质地要细腻均匀,内部分质地要坚实、细润、洁净、水头足,好的地子还要与翠色协调一致,互相照应,从而衬托出翠色的富丽。翡翠地子以玻璃地与蛋清地为最佳。
6.光泽:翡翠作为珠宝,对其光泽的要求也很高,它是翡翠质地优劣的直观反映,必须具有油脂的强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
7.手感:由于翡翠的硬度大,结构致密细腻,抛光度好,光洁度也好,手摸之有一种非常温润的滑感。另外,将翡翠贴于脸上或置于手背上有冰凉之感。
8.完美:多指翡翠的完美度好,包括翡翠内在无任何缺陷,形体完美无损且块度大。关于内在缺陷这一点,应当辩证地看待,总体来说,不含黑点、石花与绺裂的要比含这些缺陷的好,但有时微弱缺陷,只要不在成品的显眼部位,不但不会影响翡翠身价,反而是证实它是真货的依据,尤其是在今天市场上到处充塞了假货的情况下。
在国际珠宝市场上,通常根据翡翠的颜色、透明度与结构质地的不同,将翡翠分为三大类,每个大类又分为A、B、C、D四个品级,不同类别、品级的翡翠,价格差异很大。
第一类,称帝王玉。它是翡翠中的上品,颜色翠绿纯正,浓艳,均匀,透明度高,水头足,其质地结构,均系地道的老种,产量仅占世界年产总量的百分之五。这类翡翠的价格非常昂贵,计量单位以克拉计算,并跻身于钻石、刚玉、祖母绿、猫儿眼等高档宝石的行列。在第28届仰光宝石展销会上,帝王玉A级2000美元一克拉;B级500美元一克拉;C级200美元一克拉;D级100美元一克拉。
第二类,称商业玉。档次不如第一类帝王玉,颜色较杂,各种颜色的翡翠都有,且其颜色浓淡不一,均匀不一,透明度也不一。它的种坑质地也较杂,有老、新、新老种等。这一类翡翠品质高低参差不齐,其优质者,与帝王玉仅次于颜色的浓度与均匀程度。这一类是翡翠中的大类,主要用来制作首饰,是世界各地珠宝店里主要的翡翠商品,在第28届仰光宝石展销会上,商业玉A级1000美元一公斤;B级200美元一公斤;C级50美元一公斤;D级30美元一公斤。
第三类,称普通玉。这是翡翠中最次的一类,它包括无色的翡翠,其结构瑟透明度跟商业玉基本相同,主要用于制作一些较低档次的玉雕摆件。在第28届仰光宝石展销会上,普通玉A级30美元一公斤;B级15美元一公斤;C级10美元一公斤;D级5美元一公
该文章由作者:【张天硕】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