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玉石一条街(苏州玉石雕刻一条街在哪儿)

苏州玉雕一条街在什么地方?

多年来,苏州在对古城的保护与更新中孜孜探索,从单个院落的宅院试点改造,到成“线”复原“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再循序渐进扩大至“面”的街坊改造,不仅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城风貌,还让越来越多的古宅旧屋得以“活化”,将这种不可再生的社会资源,很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坚持以用促保,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加大文物开放力度,利用具备条件的文物建筑作为博物馆、陈列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意见”特别提出“推进活化利用”,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在保持原有外观风貌、典型构件的基础上,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苏州古宅数目繁多,其中闻名于世的更是不在少数。但是它们一旦长久疏于养护与人气聚敛,必然扛不住风吹雨打,也抵不住居民的记忆流逝。早在2004年,苏州住建部门就开始通过多种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出资出力,逐步修复老宅,不仅让它们恢复原有风貌,还改善了内部各项设施,实现活态化的保护利用。“活化利用”正是苏州当下古建保护的重要路径。

“轩辕宫”新生

许乃钊故居始建于明代,是东北街地段保存完整的古建大宅之一。坐北朝南的许宅,规模恢弘,结构精致,从东至西共四路(四落)五进,宅院四周筑高墙,划分多条备弄,纵向排列,设门厅、轿厅、大厅、楼厅、花厅、天井、砖雕门楼等,花园内叠石垒山、挖池埋水、栽花植木。此外,还有别具一格的桑园。

许宅是十分典型的江南民居,具有相当的保护价值。“建筑窗户全部做成内外两层,外层是古香古色的花窗、内层为铝合金移窗,古为今用,一举两得。”据介绍,按照保护为主,改造为辅,不改变古建筑原状的原则,许宅修复工程注重保护古建筑遗存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强调环境保护,使古建筑保护、空间功能性得到协调发展。

老宅的修复,可以说是古城保护的硬件建设,而修复后的合理使用,则是古城保护软实力的体现。

部分得到修复的许乃钊旧居,结构和空间无不散发着吴门文化的传统气息。2016年,许乃钊旧居“变身”为苏作玉雕艺术馆。其中前楼厅为江南园林式建筑,主要用于展示苏州玉雕艺术,并定期举办各类名家作品展览,已成为展示苏州文化的窗口。“民间资本介入古建筑保护,需要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若不是出于真正喜爱,很难利用得好。”市住建局副调研员陈彪这样认为。而多年的实践,也印证了他的观点——那些热衷于江南文化传承的人士,正让古宅焕发着新的光辉,百花齐放,韵味悠长。陈彪认为,这应该是让人比较满意的一种“活态化保护”方式,每一个走进许乃钊旧居观展的人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园林建筑风格和点点滴滴的文化元素。

藏身古城深巷的轩辕宫,又名先机道院,既是古城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苏派建筑文化的传承者。如今,祥符寺巷36号轩辕宫的正门门楼还在,但巷子里另有标识指引至洪元弄10号。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轩辕宫一度被作为仓库使用,部分空间还被安排为职工宿舍,在市住建局抢修保护前,已有大量建筑构件遗失。2003年,轩辕宫被苏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控保建筑。修复后,原本已显破败的老屋恢复了昔日的容貌,随即被列入市级文保单位。2018年初,文化机构“舞雩书院”进驻轩辕宫。作为文化培训场所,这里为弘扬吴文化、提升市民素质、打造书香城市作出了不少贡献,也让轩辕宫以另一种形式传承着江南文化。

“探花楼”新用

平江路上游人如织,其中不少人是从长三角甚至更远的地方慕名而来,专程选择入住“种草”已久的“花间堂”,体验一回“画船来去碧波中”的姑苏味道。

探花楼原是潘祖荫故居的一部分,至今已有210年历史,为三路五进格局,既有江南民居特色的走马楼,也有大气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格局,是融合南北风格的建筑典范。如今,在此基础上修葺改造的“花间堂”声名远播,“名”“利”双收。在该项目负责人苏州古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殷铭看来,这样古今相融、活化利用的样本十分有意义,已成为展示苏州古宅韵味的一个窗口。

2011年9月,潘祖荫故居被列入苏州市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首批试点项目和苏州市政府重点工程。经修缮后,潘祖荫故居完整恢复原有格局和风貌,在充分挖掘故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采取“活态化”保护利用模式,一、二期打造了集旅游文化功能为一体的苏州文旅花间堂·探花府文化精品酒店;三期为苏州文旅会客厅·探花书房,兼具主题书店、古建保护文化交流、收藏展示、会议活动等功能;四期为苏州历史古建筑遗产保护劳模创新工作室及书店配套工作间。

殷铭介绍,项目施工期间,工作人员先后走访了潘祖荫的后代和故居内的老居民,组织专家挖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遵照1958年著名古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对建筑的测绘图纸和所拍照片为蓝本,对保存完好的建筑、梁架结构、砖细抛枋、木地板等仅做修缮,对已经损毁破坏的东路第一进竹山堂、东路花园、旱船舫,所有门窗、挂落进行复原设计。坚持修旧存旧,完整恢复了其历史风貌。

对于古宅的活化利用而言,修缮和后期利用设计同步十分重要。以潘祖荫故居为例,项目修缮之前已明确后期将作为集文化精品酒店、主题书房、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文化复合体,设计工作充分考虑后期利用需要,提前确定相关功能空间,给排水管道及设施、强电弱电管道及设施、空调、热水和地暖管道及设施在修缮设计图纸中予以明确,并在具体施工中和古建筑本体的维修同步展开和预埋,一步到位,避免了二次破坏。

被“盘活”的不仅仅是潘祖荫故居。位于十梓街116号的顾廷龙故居是融合了明清时期苏州传统建筑技艺的典型宅院,属市级控保建筑,被列为“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顾廷龙故居坐北朝南,原为东中西三路四进,占地近4000平方米。古宅于2020年启动修缮,以“整旧如故、以存其真”为原则,尊重建筑现状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通过创新整合文物历史建筑等6大专业10余项传统工艺保护修缮,确保古建筑安全、舒适、耐久。

“平江图”新谱

著名苏州籍作家范小青在《满庭芳菲燕归来——姑苏老宅重现实录》的序中写道——

“苏州老宅,内涵博大精深,它们的一片砖一片瓦,它们的一扇门一扇窗,它们的一副联一口井,都够让我们品咂和享用大半的人生了。让我们且沿着这扇已经打开的门,走进去吧,或多或少,我们一定会看到些什么的。”

江南宅院,数苏州最风雅。宋明以来,不少达官显贵、绅衿富商、名人雅士在苏州建园筑宅,而本地也有许多衣锦还乡的官员和文人墨客,大兴土木营造宅邸。遍布于古城大街小巷的居民宅院,也大多粉墙黛瓦,回廊花窗弄堂,一进连着一进。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现存的老宅中有65处文保单位,169处市级控保建筑,可谓遍地珠玑。如今,在古城区的“富潘”祖宅礼耕堂,不少人在此喝茶看书,乐享悠闲时光;吴江区同里古镇崇本堂,有了“江南水乡婚俗馆”的新身份,成为很多游客的必看景点……

2006年,位于吴中区东山镇陆巷古村的会老堂在“修旧如旧”之后,与世人重新相见。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曾感叹,在千年古镇的原址上,一座古建筑得到如此原汁原味地修复,实属不易。

宋平江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城建者已高度重视统筹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性。当代,在妥善处理好新城和老城关系上,苏州的工作也是可圈可点。古城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持续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稳妥推进城市更新。特别是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建设文化展示、传统居住、特色商业、休闲体验等特定功能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活力。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增加古城区的公共开放空间,补足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在保护与改造的探索之路上,经济效益和保护古建如何有机结合同样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重要命题。“只求所在,不求所有。”陈彪告诉记者,苏州现存的老宅中,有相当一部分原本属于苏州市住建局的直管公房部门,为了鼓励多方社会力量进入古建筑保护领域,经修缮后,这些古宅将被出租或出售,以盘活资金,使古宅修缮保护得以可持续推进。凡是由社会力量出资的,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社会有识之士,都是先动迁安置老宅内居民,再对老宅进行恢复性修复,然后将产权办理到出资的社会力量名下,如此有序推进,不仅参与古宅保护利用的力量更加壮大了,而且保护利用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目前,苏州依靠社会力量修复保护和利用的老宅共有31处,总建筑面积达4.4万平方米。

记者手记

古宅春不老

苏州古城里承载了众多文化记忆的古老宅第,正逐渐迎来新生,恢复原有的风貌。今年,市住建局编纂出版的《满庭芳菲燕归来——姑苏老宅重现实录》一书,收录了36处老宅保护更新的成功案例,强调老宅保护修复的多元化途径,为今后更多姑苏老宅的修复利用提供了借鉴。

一座古城,自有其历史肌理、历史街巷、空间尺度和景观环境,以及古井、古桥、古树等环境要素。保护其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及其所依存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等自然景观环境,必须注重整体保护,传承传统营建智慧。更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依存的文化生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

诚然,长期的严格保护也使古城基础设施、产业层次、人口结构亟待优化提升,如何在全面保护前提下有机更新和活化利用显得十分迫切。好在,苏州已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并提供了不少类型的优秀范本。“古宅的保护利用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而应该百花齐放。”作为该书的执行主编,陈彪认为,正是多元化模式和多方力量,才能下出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更多“活棋”来。

(选题策划 缪伟民 高岩 稿件执行 王安琪)

苏州玉雕一条街在什么地方

苏州有名的玉雕街应该是平江区园林路,这里有很多玉雕工作室,苏州市玉石文化协会也在这条街上,就在苏州最有名的两大园林拙政园和狮子林附近的。

苏州玉石一条街(苏州玉石雕刻一条街在哪儿)

中国四大翡翠批发市场是什么?

中国四大翡翠批发市场如下:

广州翡翠市场:

广州翡翠批发市场非常成熟,有玉器批发一条街,在广州长寿路,也叫玉器街。也是我国玉器零集的中心。广东的四会,坪州,揭阳等地的翡翠玉石,都汇集在这里。全国很多地方都人都汇集到这里购买和批发翡翠玉石,但需要特别注意翡翠的品质。

北京翡翠市场:

北京是一座有着优久历史的城市,这里的翡翠市场,翡翠文化发展也非常好。由于有着优久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北京人也特别重视传统文化。而大家因各中纪念,或者庆典,送别人礼物时,都会考虑翡翠玉石。

北京市场上的翡翠价格,因为有着强大的需求市场,佩戴和收藏的人特别多。所以北京市场翡翠都是以中高端为主。特别是对于一些雕刻的工艺,和雕刻的寓意特别看重。在色调方面,特别喜欢一些深色调的翡翠。

上海翡翠市场:

上海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大都市,特别又靠近杨州和苏州一带的翡翠玉石名城。而翡翠文化在上海普及还是比较高,在上海翡翠市场上买玉石的人都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对翡翠价格也是非常敏感,大部分都是以中端价格为主,购买高价翡翠的大多都是外地人。上海翡翠市场以城隍庙为主。

云南翡翠市场:

云南因为靠近缅甸,所以在翡翠石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的翡翠原料从缅甸进入云南的腾冲和瑞丽,而翡翠成品市场大部分集在昆明、大理等旅游游客比较多的地方。

去云南旅游的人对翡翠都有一定的了解,去到云南也都会买一些翡翠玉石,或者自已佩戴,或者送给别人。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品质和价格。

苏州雕工一条街在哪里?主要是玉石雕刻这一类的。谢谢!在吗

玉器加工

1、光福镇

在苏州市的西面20公里的地方,在镇子的中心有一条长约300米的街,两面全部是玉雕作坊。以前这里加工的玉,基本都是低档的青海的山料、岫玉和其它的石料。

从大的摆件到小的挂件应有尽有,在两边的店铺里,产品雷同,雕工不够精细。现在有很大提高,估计也经过了洗牌,做籽料的明显增加,精品店也有几家,很多开脸很好的人物基本都是上海工。从籽料、韩料到青海料仿古均有。

由于地处比较偏远,来的散客少,基本都是熟人和批发商。在光福,大块大块的青海山料比比皆是,切下来的边角料丢在工场的地上,也不值什么钱,有些喜欢自己动手雕玉的朋友,到这里来找点花钱不多的原料,自己动手雕,他们乐在其中,这也是一种玩玉的办法。

2、相王路(含十全街)

走进相王路,处处皆闻琢玉声。方圆一片皆为玉工所聚。时过境迁,而今更胜往昔。在这万余平方的区域内究竟有多少琢玉人,谁也说不清,总之非常之多。听住在这里的朋友说,小作坊估计有一千三百余户,如按平均每户三人计,那么这里琢玉的人就有三四千,大多数是年轻的新苏州人。

相王路在苏州城里,是十全街上的一条支路。相王路的2条支弄,里面曲曲折折连接了很多小弄,那里也是许多玉作坊的集中地。相王路边上的小弄,所以才叫相王弄,也由于这个原因,相王弄的名声才传开的吧,弄堂是江南特色么。

到今天很多相王弄里面的工作室也搬到了十全街相王路上面。到十全街上面你会看到,原本街道两边吃喝玩乐的商铺大多变成了玉雕工作室。但是相王路里面仍有数量众多的玉雕工作室。

相王弄如今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玉器产业链,配套齐全,有专业打磨的,有卖雕刻工具的,也有黄金镶嵌的,还有做玉石鉴定的,自产和加工生产形式并存。开店面卖玉器是相王弄近几年的新变化,凡沿街可利用的都开了店面,比邻相连,前店后工场也是苏帮玉雕传统特色。每天前来购觅玉器的人熙熙攘攘,从口音分辨,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都有,真可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美名远扬,现在相王弄的玉器年经营额可达百亿元之多。来到相王弄卖玉料的人现在越来越多,不管是新疆的和田玉,还是现在大受追捧的南红玛瑙,都可以在这里买到原料,不管何种料子,应有尽有。

散布在苏城的玉雕工作室大多是从相王弄走出去的,走出一批,又走进一批。相王弄造就了多少琢玉人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杰地灵的玉器村是苏州玉雕艺术的沃土,是苏州玉雕的底蕴和根脉所在。

相王弄是苏州玉雕的一个缩影,20多年前,这里只有几个玉雕师进行作坊式经营,而如今,玉雕已成为了这里的支柱产业,相王弄也成为了苏城玉文化和玉雕艺术面向全国的一个窗口,其形象已经大大提升。

3、园林路

苏州玉器市场悄悄经历了一场洗牌和变局,玉器作坊正在分化和重新定位:实力较弱的作坊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而有些大作坊则朝着精品店和工作室的方向演变,园林路上玉雕一条街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

园林路,不仅形式上创新了精品工作室,实质上也聚集着一批顶尖的玉雕工艺师,传承“苏作”玉雕工艺的血脉。现在到苏州看玉,园林路也是必去之地。另外在园林路附近的齐门路也有一些零散的玉雕工作室。

玉器市场

在玉市上找玉,那得凭眼力吃饭,在玉的市场上转,不象在工作室里只能看到几件作品,那是要多少成品就有多少成品,但一般说来,都是普品。苏州的玉市场相当地发达,介绍如下。

1、相王玉器城

相王玉器城位于相王路和十全街交汇处,是目前华东地区比较大的专业玉器经营中心,集原材料交易、设计、加工、批发为一体,为玉器经营者构筑了玉器产销一体化的发展平台。

2、文庙原料市场

每星期六、天开放,很多人摆地摊,一般都是差的、普品居多,难得看见个眼前一亮的基本都是天价。假的,染色,磨光的也多,适合刚入门的新手去参观学习,多看少买,多了解行情。

3、观前街

在观前街附近的玉市场。苏州古玩城,有老凤祥楼上珠宝玉器城,那里的玉档次相对高了,但两眼所见,也是普品居多,想看精品,还得等老板打开保险柜。

以上就是一些苏州的玉器集散地,

苏州有几个玉器市场,最大的玉器市场在哪?

江苏苏州观前街古玩交易市场

江苏苏州人民路乐桥堍“文物商店”

江苏苏州人民路45号“文庙古玩市场”

江苏苏州人民路43号文化宫“收藏品中心”

江苏苏州察院集邮营业部“集邮市场”

江苏苏州吴趋坊“古玩街”

江苏苏州阊胥路130路“金洲邮市

苏州玉石雕刻一条街在哪里?

在南石皮弄那里,都是新疆人在卖原石,那几个弄堂到处都是加工玉石的。就在电视台后面,过桥就看见了。

该文章由作者:【杨加林】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