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翡翠有玻璃光吗(古玉为什么会出现玻璃光)

有玻璃光泽的翡翠是什么种

有玻璃光泽的一般多为老坑种翡翠。

翡翠通常具玻璃光泽,其质地细腻纯净无瑕疵,颜色为纯正、明亮、浓郁、均匀的翠绿色;老坑种翡翠硬玉晶粒很细,因此,凭肉眼极难见到“翠性”;老坑种翡翠在光的照射下呈半透明一透明状,是翡翠中的上品或极品。

怎么区分翡翠是不是玻璃做的

硬度、密度、重量、颜色状态、内部结构等都有区别。通常翡翠内部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棉,硬度高于玻璃,手感也比玻璃重。极为纯净的翡翠很少见,翡翠因为非常通透,颜色非常正,所以会有荧光效应。价值往往也极高。

一般可以从色泽、硬度、导热性三种方法来区分:翡翠和玻璃的色泽是不一样的,玻璃透过光是看不到里面什么的,而天然的翡翠透过光可以看到有部分雾状或斑状;硬度来比的话翡翠是最高的,翡翠是可以划破玻璃的,而且玻璃掂手的时候是没什么重量的,没有翡翠的沉坠感;翡翠的导热比较稳定,能保持恒温的状况,玻璃容易受到外界的冷热干扰,上手很温热,不像翡翠一样冰凉。

出土翡翠有玻璃光吗(古玉为什么会出现玻璃光)

出土翡翠的外部特征 盘点出土翡翠的外部特征

1、光泽。翡翠经强酸碱浸泡处理后,结构疏松,没充填之前表面见溶蚀凹坑,使之产生漫反射,光泽变弱。加人树脂或塑料等有机充填物后,翡翠常有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或者是玻璃光泽与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混合。

2、颜色。由于翡翠结构被破坏,内在原有的光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所以B货扩翡翠的颜色分布无层次感。虽然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的绿色仍为原生色,但经过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变白,绿色分布较浮,原来颜色的定向性也被破坏了,看起来很不自然。

3、结构。翡翠受到强酸强碱浸泡腐蚀后,有部分物质带进带出,在表面及内部沿矿物晶体间形成溶蚀,产生内部的连通式裂隙。在透射光照射下,可见内部纵横交织的裂隙。在反射光条件下,表面的溶蚀凹坑或蛛网状网纹清晰可见。

4、表面特征。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由于充填物与翡翠本身的硬度差别较大,在原生的裂隙处呈较明显的凹沟,充填物明显低于两边,许多绺裂组成了纵横交错的誓沟渠。较大的“沟渠”中可见胶结物或残留气泡。加工技术较好的漂白加充填处理的翡翠表面非常光滑,无上述现象,须更加仔细地观察和测定。

5、密度、折射率。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多数密度、折射率略低。密度为3.00~3.43gcm,折射率为1.65左右(点测)。但是由于翡翠的矿物组成复杂,某些天然翡翠的密度和折射率值也可能偏低,所以密度和折射率只能作为参考数据,通常不能作为判定翡翠是否经过充填的依据。

6、荧光性。无或弱至强的紫外荧光,荧光分布均匀或呈斑杂状。早期“B货”翡翠绝大多数有荧光。短波:弱,黄绿或蓝绿(蓝白);长波:中至强,黄绿或蓝白色。但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通常荧光强度较弱或无荧光。

7、放大检查放。放大检查放大检查是鉴定这种处理翡翠的有效方法。分为表面观察和内部观察。

该文章由作者:【拉什莫尔山】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