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玉石简单工具和方法
玉雕制品可以说是最能体现玉石之美的玉石产品,也是玉石文化的精髓所在。玉雕工艺,使得玉石材料成为区别于其它自然宝石资源的独特而自成体系的一族。雕工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成品的价值。
玉雕制品的内容很广,通常是指玉石表面甚至内部雕刻有花纹、图案的玉石制品。最主要的有玉雕摆件,如人物、花、鸟、兽、花卉、陈设器皿以及大的玉雕山子等;此外,还包括各种花件,如形形色色的挂牌、挂件或佩饰等;还有各种仿古玉件及实用器皿如文房器具、茶具、烟具、酒具等等;也包括需用玉雕工艺加工的首饰品等等。玉雕制品的加工与前述琢型有所不同,相对也复杂得多,通常需要专门的设备来完成。玉雕制品的加工工艺,通常分为选材、设计、琢磨、抛光和过蜡这五道工序,以设计和雕磨工序最为复杂。
1、设计与选材
对于玉雕工艺品来说,选材和设计的关系很难说谁先谁后,有时可能先有玉料,而后设计玉雕方案;有时也可能是先有玉雕方案再去选择玉石。通常都是因材施艺,即先有玉料,后行设计。选材要讲究玉料的质量和大小,不能有大的裂纹和瑕疵。若是应具体设计而选材,更要选择质地、颜色和特性,以便与设计的主题相和谐。
一件完美的玉雕工艺品,应该是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而造型美则取决于仔细研究了原石之后的设计方案。因此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玉雕工艺品的设计人员不只懂得美术设计,更应了解各种玉石的各种特性如韧性或脆性、硬度、热敏性、化学稳定性、裂纹发育情况、瑕疵延伸情况等等,才可能真正保证其设计的最后实现,否则很可能半路夭折。设计工作并非只在开始琢磨前进行,往往贯穿制作过程的始终。设计人员要根据玉料在制作中发生的变化以及制作者的能力和水平,随时改动设计稿,逐步引导完成制作。
玉雕设计一般分为粗绘和细绘两道工序。粗绘是在开始琢磨之前,把造型和图样直接绘在玉石上;细绘是在制作中把局部细致的要求绘出来,以便于制作者领会设计意图。玉石上绘好设计稿后,就可以开始加工。
2、琢磨
琢磨是按设计要求出造型的一道大工序,操作时通常分为切割和雕磨两个分工序。
切割工序较为简单,即用切割工具除去石皮 若有的话及设计轮廓以外的边角余料。此外,也要挖去不能用的瑕疵或脏点,剔除有碍设计的”砂丁”或杂石等等。最后得到一块初具雏型的玉雕料坯。玉雕行业内在此道工序中的一些基本手法都有专门的名称,如铡、摽、扣等。铡即切削,切去不要的部分;摽是去棱角;扣就是挖去脏点或”砂丁”、杂石等。事实上,这此手法也用于雕磨过程。切割使用的工具主要是起切削作用的铡钝,錾铊,丝子锯、开料锯、扣活机等等。
雕磨则是出设计造型的工序,其基本手法和步骤是冲、磨、钝勾等。
所谓冲,是指较大面积的磨削。用冲钝(直径3~4cm)或金刚石砂轮将高低不平的部分冲成玉器粗坯。
所谓磨,是用大小不同的磨钝磨出大样,即磨出设计中的主要部分的轮廓形态,如人物的头、手和身体等等。
所谓轧,是指深度磨削,即用轧钝轧出较细部分的立体感,如给人物头部开脸,轧出嘴、鼻、耳等。
所胃勾,即是用勾拖铊勾出细部的细微花纹,如人物的头发以及鸟羽龙鳞等等。细部的雕磨还有撤、掖和顶撞等手法,因而使用的雕磨工具也应不同的作用而五花八门,除冲铊、磨铊、轧铊、勾铊外,还有串锤、钉子、棒挺、平口等等。上述这些工具都是传统玉雕工具的名称,过去都是用铁制成的,使用时带动金刚砂将玉器琢磨出来。现在多使用固着钻石粉的工具,效率提高很多。
玉石雕磨,通常使用的是专门的玉雕设备。玉雕设备主要由电动机工作头、皮带传动装置、磨头、水槽及工具箱等组成。电动机与工作头用钢柱连结在一起,可同时升降。皮带传动装置在电动机的传动下,带动工作头左端的磨头转动。通过换用不同的磨头实现不同的琢磨目的。磨头即是各种形状的磨具。目前大多数是电镀钻粉磨头,因其磨削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价格也不贵。
3、抛光
琢磨好设计造型的玉器,还要迸行抛光。抛光的具体操作过程与琢磨类似,但使用的工具和磨料(即抛光剂)与琢磨时不同。
4、过蜡与装漠
抛光完成后的玉雕制品通常都需过蜡。过蜡方法与前面讲述的相似。只是从蜡液中提出时,需仔细将多余的蜡液,尤其是玉雕品的凹缝等处擦拭千净,从而使玉雕工艺品熠熠生辉。
对于玉雕工艺品而言,过蜡并不算结束,还需配上适当的木座和锦盒,即完成玉器的装演,才算真正完结了。
古代人是怎么雕刻玉器的?
古代人雕刻玉器图解如下:
一、捣沙研桨
看图片,站着的玉工用手拿着杵,要把石臼里的石沙敲得更细碎。另一位玉工坐在凳子上,面前放了一个仿佛炒菜锅样的大筛子。筛子的底有细洞,能够让细小的石沙漏下去,粗沙就留在筛子中,这样就能够把石沙依照颗粒大小分类。
院子里还有木桶、木盆、和毛刷,是将筛好的沙再用水泡着,泥巴之类的杂质就会随着水漂流出去了。经过捣沙和研浆的程序,就可以得到颗粒均匀的石沙。这些沙是用来解剖玉璞、琢磨玉器的,所以就叫【解玉沙】、【磨玉沙】。
二、开玉
还没雕琢的玉料叫做“玉璞”。它的表面常常包裹了一些粗松的石头。开玉,就是把玉璞表面其他的石头削掉。
在这张图里,有两个玉工,坐在大树下的凳子上,两人之间用木架架起一个大玉璞。他们各拿着“大法条锯”的一端,你来我往的拉着条锯。条锯上主要用来切割玉璞的,只是一条钢丝。
三、扎碢
即是应用碢具解玉成方块或方条,经过设计、画样后,大片裁去多余玉料使玉器初具雏形
玉工坐在旋车前,旋车上架着的工具,构造颇复杂。这组工具适用长木棍 又叫木轴的一端,装上圆形的钢盘,这个钢盘就叫做“扎锅”。钢盘的周缘很薄,像刀口一样十分尖利。木轴上缠绕着两根绳子,绳子下端各系一片木板。这两片木板叫做“登板”。
操作的时候,玉工的两只脚轮番踏着登板,靠麻绳牵动木轴旋转。玉工用左手托拿着玉料,抵住正在旋转的钢盘的刃边。桌子的一端放着一个盛了水和红沙的盆子,玉工就用右手去舀沙,浇在玉料上。坚硬的解玉沙,配上旋转而尖利的扎边刃,才能把玉料再切成方块或方条。
四、冲碢
应用“冲碢”这种工具,把方块或方条的玉料上,方方硬硬的转角部分“冲”成圆。这个步骤也是坐在旋车上完成的,用一段厚竹枝外面绕着厚钢圈 又叫做冲碢,配着喝了水的红沙,渐渐冲去玉块上的方角。经过这个步骤,要雕琢的作品也大致成型了。
五、磨碢
应用“磨碢”这种工具来磨细玉器的外表。所用的工具和第三步的“扎锅”有些类似。但扎锅是薄而锐利的,而磨锅厚约二、三分 大约0.6到0.9公分。能够把玉的外表磨得细腻,发出温润的光泽。
六、掏堂
掏堂,便是挖空容器的内部。首先,用钢卷筒旋进玉器的中央,经过这道工序,玉器的中央会呈现一根圆柱,称作“玉梃”。
此时就得由最富经历的师傅振锤取出玉梃,假如力道不对,不是玉梃取不出来,便是整件玉器碎裂。接着,再以弯形的扁状锥头渐渐揣摩,掏空玉器的内膛。
七、上花
上花,也就是以小形的轧碢,又称丁子,在玉器的外表磨琢花纹。
不同的轧碢方式会留下不同的线条。例如,中厚缘锐的碢具所琢碾出的线条,常常端较窄浅,中段较宽深。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玉器的线条就有这种情形,因而有人揣测,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曾经过开端运用碢具琢碾玉器。
现代玉器上花,是以相似牙医所运用的钻针。马达带动并配合活动的软管,因而挪动相当灵敏、随意。
八、打钻
这是关于一些要雕琢镂空花纹的玉器,所做的一个重要步骤。打钻的工具主要是弯弓和轧杆,轧杆底端镶有金钢钻。玉工坐在桌子的一端,用左手握着玉器,抵在轧杆下端佣金钢钻的下面,右手来回拉动弯弓,弯弓会带动轧杆一来一回的旋转,杆尖所嵌的金刚钻就能够把玉钻出一个圆洞了。
战国至西汉的玉工,便非常擅于应用钻圆洞的技法,营造线条盘旋转机处流利丰满的效果。
九、透花
透花,也就是镂空花纹,以“搜弓”为主要的工具。操作时,先把搜弓上的钢丝解开一端,穿透这个圆洞,再绑好。玉工的右手握着搜弓,一来一回拉动着,钢丝上加浸了水的石沙,就能依照玉片上画的线条来切割了。
由于普通书写作画的墨汁,是会被墨水冲洗掉的,所以玉工是用石榴皮的汁来勾勒出要透雕的图案。和了水的解玉沙,配合钢丝在玉片上来回割锯时,图案仍清分明楚,不会被水洗掉。
距今5300至4200年的良渚文化,已呈现以拉线透花的玉器,开展至清代镂雕玉器薄而细,到达技法的巅峰。
十、打眼
这是特地对付像鼻烟壶、扳指、烟袋嘴之类的小件而又有固定外形的玉器,要钻孔时所用的特殊技巧。
由于这类玉器太小,不便用手拿着打钻,所以就在大竹筒中装了水,上面装置木板,木板中央挖了洞,洞的外形就和要钻孔眼的小玉器外形相同。不同外形的小玉器,要配上挖了不同外形孔洞的木板。
玉工的左手握住小“铁盅”,右手拉着“绷弓”,一来一回的带动铁盅重复旋转,铁盅下端所嵌的金刚钻,就会在玉器上钻出洞来技法逐步提升后,桯钻与管钻取而代之。穿孔如是两面对穿,则常有接头不整的痕迹。
十一、木碢
木碢是磨光的碢,普通是用葫芦瓤做的。把已雕琢好的玉器表面认真的磨光。这时运用的工具构造是登板连系着木轴,带动一个圆形的转盘,而这步骤用的圆盘,是厚厚的“木碢”,配用的石沙硬度比拟低,又称“浸水黄宝料”,大约是石英沙 七度来细细磨光。
十二、皮碢
皮碢是牛皮制成的,是玉器的最后工序抛光上亮用,详细呈现玉色。
古时的砣碾不像用砂轮那样可为所欲为。查看各时期的做工,其实碾玉之法,源自远古人对石器加工经历的长期积聚,原始水凳的应用开端了砣碾玉器。
用砣加带水的解玉砂来碾玉,其难度超乎想象——基本看不见要砣的位置,全凭手感,靠不上碾不到,稍鼎力靠则可能损坏砣轮或令它停下。这种技法至少需要特别的对手/臂以至全身的控制要领和长期的特地锻炼,才可能初步具备。
任何一件玉雕作品都包含着很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古人治玉的技法,与任何古代手工技艺相比可说是难度最高的
翡翠雕刻有哪些仿古图案
随着人们对翡翠的喜爱 , 对雕刻图案的要求越来越高 , 因而出现了一些仿古题材的图案。这些图案的出现受到收藏古玉器爱好者的欢迎。仿古中的“仿”字是指模仿和效仿,仿古玉旨在仿制古玉的造型、花纹和古朴的风格,目的在于欣赏和玩好。仿古玉出现于宋代而盛行于明清,构成近古玉器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早期的仿古玉多取古代铜礼器的造型和花纹,以追三代遗风。画面除了兽面纹、云雷纹、夔龙纹等,有时还夹杂一些本时代的图案,使之相互融合同时出现在一件器物上。近两年来,仿古图案开始在翡翠饰品上出现。一般出现在种质细腻,质地为冰种、玻璃种的翡翠饰品上。由于种好、工精,因而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在此,仅以兽面纹饰、玉斧、刀币图案为例,为大家介绍。
1 、冰种翡翠貔貅兽面纹佩
古玉中以动物形象为题材创作的纹样较多,统称为兽纹。兽纹分两类:一类是自然界的动物形象;另一类是神怪动物形象。以自然界动物形象为纹样的有象纹、龟纹、蝉纹等。神怪动物形象中最著名的有饕餮纹、螭纹、夔纹等。在兽纹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纹样——兽面纹。这种纹样只刻画面部,而舍去了身躯,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神人或神兽头面形象。常见的有饕餮、龙、虎、牛、狮、豹之类。其中尤以饕餮最惊魂慑魄、影响深远。在兽面纹中,有的兽面如同人面,有的人面相似于兽面,也有的刻画成人面兽身、兽面人身,使人区分不出究竟是何种走兽。在汉代,兽面纹在鬼神题材的玉器上出现比较多,如人面兽身、兽生双翼等等。
是快哉亭翡翠俱乐部收藏的一件翡翠“兽面纹”饰品。该件作品是仿照汉代的兽面纹佩制成的。翠料通透似冰,雕工精细。精雕一只貔貅站在玉佩上,貔貅目视远方,神情庄重,头上的毛、四肢的纹路清晰可见。玉佩上刻有兽面纹,运用浮雕手法,兽面轮廓清晰,大眼睛炯炯有神,眼睛与口之间以槽线连接,使兽面更加生动而富有威严的表情。两边刻有简单的云纹。玉佩下部为镂空雕刻,刀法粗犷,线条流畅,体现了匠人纯熟的雕刻技法。
2 、冰种翡翠貔貅玉斧
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制品 , 并逐步形成了独立的专业。玉斧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目前所知形态最完整的玉斧,是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钺。这套玉钺由冠饰、钺身、端饰组成,钺身扁平呈“风”字形,图案加工精致,但是没有使用的痕迹,这表明玉钺在当时是一种礼器。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古人就已经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其中包括具有实用性的玉斧、玉铲、玉刀、玉戈等生产工具和武器,以及用作装饰品的玉环、玉镯、玉璜、玉等等。玉斧是一种扁平的梯形器,上端有孔,可缚扎执柄,下端有刃,如果刃部宽大则叫钺。史前时期,石斧曾被作为一种实用的杀人武器,后以玉制成,便演化为氏族酋长或部落联盟首领执掌的王权象征物。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主要以有孔玉及平面玉器为多。这个时期的玉器虽然片状较多,但磨得很平的平面极少,凡平面之处,中部皆微微隆起,边缘较薄或有坡。
是快哉亭翡翠俱乐部收藏的一件翡翠“玉斧”饰品。翠料质地细腻,通透似冰,雕工精细。精雕一只貔貅,昂首望天站在玉斧上,似在抬头寻找什么。头上的毛、四肢的纹路清晰可见。玉斧呈现“风”字造型,上端有一方形孔,表面光滑,上窄下宽,用料由厚到薄。
3 、黄翡巧雕古币
玉在我国古代是财富的代表,曾在商品交换中作为自然物货币流通使用。玉币的前身为货贝,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货币。其为人所用源于夏朝,盛行于商朝而衰于周朝。玉币在早期只是朝廷专用,不能在民间市场中使用。战国时期 , 玉币被称为“布”,形制有尖足弧形布。币面上有阳纹,纹饰多为抽象线条。
是快哉亭翡翠俱乐部收藏的一件黄翡以“古币”为造型的饰品。翠质细腻,黄翡色泽淡雅,雕工简单,仿照战国时期的尖足布,平肩,尖足,呈“风”字形,上小下大。货币正反两面刻有乳丁纹,代替了原来的抽象线条。钉子颗粒饱满圆润,排列规整,大小统一。两边雕有螭龙纹,纹路清晰,期间穿插宝珠。古币下方开口处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了三颗宝珠。寓意财源滚滚,家财万贯。
雕刻玉器工艺有几种
玉雕中雕刻技法有很多,常用的有这几种:
1、阴刻、阳刻
阴刻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下的立体线条刻出,将图案或文字刻成凹形;阳刻则相反,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为凸起形状。
玉雕中的阴刻工艺是指用雕琢工具,在玉料的雕刻面上,刻画琢磨出凹入此雕刻面的点、线、面,从而表现出线条、字体或画面的一种雕刻工艺方法。
简单来说,凹陷下去的是阴刻,凸出来的是阳刻。
阴刻工艺可以用在玉牌、炉瓶、山子等任何玉雕形制上,既可作为阳刻工艺的衬托点缀、相映成趣,也可独立成章、单独成器。
2,浅浮雕、深浮雕
浮雕根据压缩空间的程度不同,被分为高浮雕与低浮雕这两种雕刻基本形态,也被称为深浮雕与浅浮雕。
浅浮雕的起位要来的低,形体压缩的也比较大,更加偏向平面化,接近绘画这种表现形式。它对勾线的要求比较严谨,常用线、面结合的方法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深浮雕起位高、厚,形体的压缩程度小,在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上更加接近于圆雕。
深浮雕的作品常会根据原石凹凸起伏的形状来雕刻,在原石自然美的基础上挖掘出独一无二的美。
3、透雕、圆雕
透雕一般与浮雕相连,是在浮雕的基础上,将背景部分镂空,背面大多使用插屏的形式来表现,是浮雕技法的延伸。
这种雕刻手法使其作品轮廓更加鲜明,层次感更强。
圆雕又叫做立体雕或者圆身雕,是玉雕师对整件作品进行全方位的雕刻。
这种技法可以让观赏者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到玉雕作品的各个侧面,看起来比较真实,生动,如同一件实物。
4、金银丝镶嵌
金银错和金镶玉不同,行业人也叫其压丝工艺,这种工艺主要是镶嵌在玉器表面,制作难度大。
要求图案线条要流畅,粗细一致,开槽准确,否则金丝无法嵌入。如果在薄胎器物上面镶嵌,那更是万分危险,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
5、俏色雕
就是对一块料子上有的多种天然颜色进行巧妙的构思,雕刻出精美作品的雕刻手法,也就是对颜色有巧妙运用的技法。俏色雕很能够起到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经常有些看起来没救了的料子经过俏色雕刻后具有了很高的收藏价值,但这也需要雕刻师具有独具匠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6、镂空雕
刻是一种将通透与实体结合表现出来的雕刻手法,就是把某些部分掏空,然后表现作品的立体空间层次感。镂空雕的难度相对来说要大一些,对雕刻师的技艺要求很高;而且对翡翠原料的要求也比较高,要求原料不能有任何纹裂和砂格,质地要坚韧,否则很容易断裂。
7、梳毛工艺
在和田玉雕件中,我们常常见到动物题材的作品,很多都会把它们的毛发也雕刻在上面,这样看起来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其实这是一种雕刻工艺——梳毛。
“梳毛”之名最早出于扬州工艺美术大师冯钤,他将动物毛发的处理称之为“梳毛”。
梳毛的关键在于寻找毛发的生长规律,并顺应这一规律,使雕刻出的动物毛发自然且质感突出,即使拿在手上把玩也不觉得硌手。
8、链雕
链雕是从圆雕中衍生出来的技法,它有单链、双链或多链,既是器物的组成部分,又是器物的装饰手段,起衬托器物之效,而不喧宾夺主。它是一块玉料镂空雕琢出的一条玉链,极其考验玉雕师的手艺,容不得出半点差错。
在材料上,由于每条玉链子都是从玉石本身上取材的,这就需要原石本身要足够有链条的面积。
“链子”的长度也要对称,每一节“链环”的长度、内外圈的直径,都必须严格一致。每根链条的每节环节都要做到均匀,尤其两链的那种,要长短对等、方向一致,不能有误差。
每一节的圈环都要完整,如果有一圈一环有损坏或者出了差错,都会前功尽弃。
玉为石之美者,而这美,便是玉雕师的双手赋予的,这些精湛的玉雕技术,将玉石本身的性情诠释得恰到好处,似在雕玉,又在雕自己心中的那个人。
该文章由作者:【太空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