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八大场口的特征是什么?
1、大马坎场口。是缅甸翡翠的八大场口之一,大马坎场口属于冲击矿床,这个场口的翡翠原石特点是薄皮、磨圆度好,并且几乎所有原石都有雾层。
2、帕敢场口。原石以种好、底好、色好而久负盛名,而帕敢场口的原石分为山石和水石,其中山石以黑乌沙为佳,具有颗粒细密、手感强的特点。而水石皮薄,大多都有透感。
3、莫西沙场口。以出产最上乘玻璃种翡翠而闻名,这个场口出产的翡翠多为玻璃地,有色的翡翠非常少,但是一旦出现有色的翡翠,很可能是少有的精品。
4、木那场口。是帕敢场区著名的老场口之一,这个场口以盛产种色均匀的满色料而闻名,不仅出产帝王绿、阳绿色、黄杨绿色等极品颜色的翡翠,还曾出过阳绿满色玻璃种。
5、会卡场口。位于香洞场区东南,这个场区的面积极大,各个开采场口都集中在河流两边,其中包括了展噶、磨东、枪送、玉石王等多个场口。
6、后江场口。位于砍底县城东越40公里处,它是唯一不出砖头料的地方,出产的翡翠原石大部分为色料,并且基本不出大料,多为几两至几公斤的小件。
7、莫湾基场口。出产的翡翠原石特点块度小的比较常见,并且经常产出豆绿、瓜绿,也有皮下绿、油青色,偶尔会有水头好的满绿高翠或团块状高翠帝王绿色。
8、南齐场口。在古代河流区下游,这个场口出产的翡翠原石几乎没有公斤料,石头都有种,并且南齐场口的地质环境含铁高,因此南齐场口的翡翠原石经常会形成底色。
各场口翡翠原石特点是什么?
1、大马坎场口:大马坎场口是冲积平原或残—坡积物矿床,翡翠毛料有较高的经济市场价值,特性为薄皮,打磨度好,称之为水石。
2、后江场口:后江场口生产率的年均品质较为好,皮壳类型也好多,以色料出名。后江场口的玉石原石许多都是一千克以内,一百多克的毛料也是多。假如能出彩,在打磨抛光以后色会翻一倍,这其实后江场闻名于世的一个关键因素。
3、会卡场口:会卡是个大场口,地下开采时间段也较为早。生产率的玉石原石占销售市场的占比很高,鲜明特点说是腊皮,以灰绿和灰黑色为重、比较光洁。清晰度优劣不一样,水底优劣划分失衡,但是绿的地点水常好点。赌石的人许多都最爱会卡料,具有“会卡不辜负人”一说,由于会卡的玉石原石尽管表现普通,但不仅能得到非常好的种水色,高货率很高。
4、莫湾基场口:莫湾基又是缅甸的一个老场口,从20世纪七十年代就始于采矿。 莫湾基的翡翠原石通常以黑乌砂皮壳知名,具备出高色水头短的特性。
5、莫西沙场口:莫西沙场口坐落于雾露河中上游,老场区的东北部,采掘准确时间最先。莫西沙是冲积层矿,不用挖掘。生产率的翡翠原石皮壳多见深灰色,灰白色,较为细嫩,种水都较好。
翡翠原石注意事项
衡量原石的种,关键要从场口入手。在翡翠业内,场口指的是翡翠所出产的矿区,不同场口生产的原石,所表现的特征亦不相同,经验丰富的翡翠玩家,能根据翡翠原石的不同特征和来源场口,来判断这块原石的种。此外,通过观察皮壳特征,也能判断种质。
看色:通常通过观察原石皮壳的特征、现象,能够初步判断翡翠的颜色情况。例如,皮壳上出现色带,要比出现一大片的颜色要好;绿色和紫色不能出现在同一颗原石上等等。
翡翠6大场口特点:看完你知道你的翡翠源头在哪儿了吗
场口就是翡翠的产地。缅甸翡翠产地也称矿区或场区,共分六个场区,每个场区又分许多场口。各个场区所产翡翠,外观、质量、颜色都有各自的特点。根据场区场口所翡翠的特殊性,来观察判断这块翡翠是否可赌。场区又分老场区、新场区及新老场区。六个场区分别为:
1、老场区
位于雾露河中游,是开采时间最早的场区,大约是在18世纪。也是至今面积最大、场口最多、种类繁多的场区。其中较大的场口有27个,最著名的场口是:老帕敢、会卡、大谷地、木那、格拉莫、次通卡等。这些场口的玉石产量多、质量高,交易中经常遇到,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其特性。
帕敢场口:属历史名坑,开采最早。帕敢皮薄,皮以灰白及黄白色为主, 结晶细、种好、透明度高、色足;个头较大,从几公斤到几百公斤,呈各种大小砾石,一般以产中低档砖头料为主。老帕敢以产皮壳乌黑似煤炭的黑乌砂著名,但已全部采完,目前市场所见乌砂均产自麻蒙,麻蒙的黑乌砂黑中带灰,水底一般较差,且常夹黑丝或白雾,绿色偏篮。
会卡场口:皮壳杂色,以灰绿及灰黑色为主,透明度好坏不一,水底好坏分布不均,但有绿的地方水常较好。 个体大小悬殊,大件的可达几百千克至上万千克。
木那即属于帕敢场区,同厂区其它著名场口还有有灰卡、大谷地、四通卡、帕敢等28个以上场口。木那是其中一个场口名,分上木那和下木那,以盛产种色均匀的满色料出名,木那出的翡翠基本带有明显的点状棉。
2、大马坎场区
该场区毗邻老场区,位于雾露河下游,是老场区出现一个世纪以后开始开采的。其中最著名的场口是:达马坎、黄巴、莫格跌、雀丙。皮壳多为褐灰色、黄红色,一般水与低均较好,但多白雾、黄雾。个头较小,一般1–2千克。此地还产如血似火之红翡 ,也较名贵。
3、南奇场区
位于恩多湖南面,毗邻铁路线。较大的场口有8个,其中最著名的场口是南奇、莫罕、莫六等。
4、后江场区
因位于坎底江又称后江江畔而得名。场区地形狭窄,长约3000多米,宽约150米,著名场口有后江、雷打场、加莫、莫守郭等。
后江石产于河床冲击砂中。老后江产自冲击层之底部。皮薄呈灰绿黄色,个体很小,很少超过0.3千克,水好底好,常产满绿高翠,少雾,多裂纹,做出成品的颜色比原石变好(即翻色),且加工性能好,是制作戒面的理想用材。新后江的皮较老后江厚一些,个头较大,一般在3千克左右,水与底均比老厚江差,密度极硬度也略小,裂纹多,成品抛光后不及原石色彩好,即使满绿、高翠,也难做出高档饰品 。
5、雷打场区
位于后江上游的一座山上。该区主要是出产雷打石,因而得名。比较大的场口是那莫和勐兰邦。那莫即雷打的意思,雷打石多暴露在土层上,缺点是裂绺多,种干,硬度不够,难已取料,低档货较多。一旦遇上可取料的货,也有较高的价值。92年前勐兰邦不断发现中档色货。92年年终雷打场传出惊人的消息,发现一块巨大如屋的上等翡翠,已由政府组织开采。
6、新场区
该场区位于雾露河上游的两条支流之间。主要是大件料,产品多是白底青的中低档料;位于表土层下,开采很方便。场口不少,但消失得很快,如91年场口,92年场口早已停采。主要场口有:莫西撒、婆之公、格底莫、大莫边、小莫边、马撒、邦弄、三客塘、三卡莫。
该文章由作者:【公羊羽】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