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怎样形成
缅甸北部的勐拱地区是翡翠的产地。而事实上,世界上出产翡翠的还有日本、俄罗斯、危地马拉等其他几个国家。但是这些国家出产的翡翠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看,都无法与缅甸翡翠相比。
翡翠原石
目前关于翡翠的形成,主要有五种观点:
第一种:岩浆在高压条件下侵入到超基性岩中的残余花岗岩浆的脱硅产物;
第二种:在区域变质作用时,原生钠长石分解为硬玉而形成;
第三种:花岗岩脉和淡色辉长岩类岩脉在12~14kPa压力里,在钠的化学势高的热水溶液作用下发生交代而形成;
第四种:由近硬玉硅酸盐熔体结晶而成,熔体源于广泛存在的含碱辉石层;
第五种:在板块碰撞产生的压扭性应力和低温作用下,进一步变质成硬玉岩。
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部分地质学家都更偏向于第五种说法。那我们就从第五种观点出发,分析为什么只有缅甸的翡翠能够达到玉级。首先,翡翠成矿和钻石不一样,钻石需要几千摄氏度高温和一万个大气压以上的高压才能形成,这样的地质环境在地球深处随处都是,因而钻石的产地遍布全球。而翡翠形成于“低温超高压”的地质环境下(地质学上的低温也有200-300℃),这样的地质环境是相互矛盾的。
因为在物理学中,越深入地幔,压力越大,温度也会越高,这是必然的。而翡翠要求在低温环境下持续施加超高压。低温代表浅地表,高压代表高温,高温代表深地层,这几种条件是无法共存的。因此“低温超高压”的地质环境,理论上是不存在的。
翡翠原石
实际上,现在开采的翡翠埋得都不深,印证了“低温浅地表”这个环境,那么翡翠成矿所需要的高压又是从哪来的呢?这就要牵扯到地质学上的板块构造学说了。我们把目光集中到地图上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的附近,几千万年前,漂移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其力量之巨不但从平地隆起了几千米的青藏高原,还形成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同时,也给翡翠的形成提供了持续的高压条件。这样,翡翠形成的三个条件就具备了。
为什么缅甸翡翠那么多
缅甸翡翠多的原因:缅甸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漂移碰撞形成持续性高压条件,且缅甸矿的浅地表满足低温条件,有得天独厚的矿物环境,即能产出大量质优的翡翠。
翡翠:
翡翠也称翡翠玉、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翡翠的正确定义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但是翡翠并不等于硬玉。翡翠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达到玉级的石质多晶集合体,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钠质(钠铬辉石)和钠钙质辉石(绿辉石)组成,可含有角闪石、长石、铬铁矿、褐铁矿等。
在古代翡翠是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鸟,毛色十分美丽,通常有蓝、绿、红、棕等颜色。一般这种鸟雄性的为红色,谓之“翡”,雌性的为绿色,谓之“翠”。寸开泰撰写的《腾越乡土志》记载:“腾为萃数,玉工满千,制为器皿,发售滇垣各行省。上品良玉,多发往粤东、上海、闽、浙、京都。至清末民初,仅腾冲城内即有翡翠作坊百余家,玉雕工匠三千余人,所琢”器皿发售滇垣各行省上品良玉,多发往粤东、上海、闽、浙、京都《寸开泰《腾越乡土志》产翡翠的缅甸勐拱、密支那一带,距我国云南边境只有150公里。在明朝万历年间,此地曾属永昌府(今云南省保山市)管辖。由于历史的原因,被称为“东方瑰宝”的翡翠经云南腾冲、瑞丽等边城输入我国,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
天然缅甸翡翠玉石是如何形成的
翡翠是由以硬玉为主的无数细小纤维状矿物微晶纵横交织而形成的致密块状集合体。对于自然界翡翠的形成,主要有四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是岩浆在高压条件下侵入到超基性岩中的残余花岗岩浆的脱硅产物。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在区域变质作用时原生钠长石分解为硬玉而形成。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在花岗岩脉和淡色辉长岩类岩脉在12~14kPa压力下,在钠的化学势高的热水溶液作用下发生交代而成。
第四种观点根据硬玉岩中含水,甲烷,硬玉三相包裹体的发现认为翡翠是由近硬玉硅酸盐熔体结晶而成。
该文章由作者:【硃砂】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