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哪些地方产玉石(四川哪里产玉)


四川产玉石吗?

关于四川是否产玉,一直有很多争议。四川是否产玉?出产的是和田玉吗?出产于哪里?

四川出产的和田玉,有当地人按矿口称为马灯玉,有网络人士称之为龙溪玉,也有商家称之为猫眼和田玉,岷山玉,如此种种……

关于四川出产的玉,也没办法建个贴吧取个名儿什么的,就在龙溪玉吧、和田玉吧、玉石吧发个贴,澄清一下各种争论。

首先,四川岀产和田玉矿,是无须争议的!代表四川古蜀文明的三星堆等众多遗址,都出土了和田玉质的古玉器。特别是金沙遗址,数件镇馆玉器都是和田玉(博物馆按矿物学标注为:透闪石软玉)。

其次,四川出产并使用的和田玉,可追溯到夏之前的远古石器时代,远早于新疆使用和田玉的历史。

再次,四川岀产的和田玉,具有其他产区不具备的猫眼效应,且产出阳绿色的玉石,也是较为罕见的。从色彩来讲,深浅、纯度不同的墨黑,白,绿等色,色域较丰富宽泛。用一句话来概括:细腻温润、色泽明快、精光内蕴。

关于四川出产的和田玉,评价褒贬不一。辟如玉色,就有崇尚白玉的网友直言过于鲜艳而不喜欢;也有对其精光内蕴的猫眼光泽持抵制态度,不一而足。

对此,我只能说,茄子白菜,各有所爱,不必强求所有人的审美观都要保持一致性。对于一些为卖自家东西而对四川和田玉矿进行中伤的行内人士,请勿做网络喷子。和田玉三字,和钻石两字一样,是透闪石玉的国家标准命名术语,不是颁给你等的专用名词!

要知道,钻石名扬海内外并非只产于南部非洲,而最早源于印度!且当下最受欢迎的,并非是主流白钻,而是出产自印尼等新产区的彩色钻石!

而此文是否涉及炒作,请观者自作判断,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我唯一想再补充一句的是:以四川和田玉占世界和田玉总产量之比不足百万分之一的数字来看,完全没有炒作的必要和可能!

四川理塘有玉石吗

有。四川理塘矿场是国家一级玉石矿产资源,玉石含量丰富,为我国玉石行业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地区。

四川有什么玉石

;     四川所产玉石有碧玉、龟纹玉、夏珠玉、黑玉、牙黄玉、会理玉、青金石玉、夏珠翠、蓝纹玉、桃花玉、南红玛瑙、软玉和龙溪玉等。

      龙溪玉产于汶川县龙溪乡,玉石呈浅绿与暗绿,介于新疆亲青玉与黄玉两色之间。

      川西软玉色呈翠绿,间有黄色星点,有蜡质光泽,质地较好。

      桃花玉产于盐边、渡口和德荣、冕宁等地,成粉红色,块状细晶结构,色彩艳丽。

      蓝纹玉产于南江与旺仓,呈浅蓝、蓝灰色,与巴西蓝纹石玉相仿。

      夏珠翠玉产于得荣、甘孜,色呈翠绿,间有白色或灰白色斑点,似翡翠。

      青金石玉产于九龙与康定,色呈果绿、天蓝。

      会理玉产于会理,色呈叶绿与暗绿色,有蜡质光泽。

      牙黄玉产于喜德与德昌两地。浅黄色或黄色。凉山美姑九口以及联合等地区产出所谓的川料南红玛瑙。

      扩展资料:

      四川大凉山主产川南红,色彩艳丽,缠丝细密,色彩丰富,变化多端,目前是红玛瑙中色谱最广的玛瑙品种。新发现,目前产量大,以美姑九口的品质最佳。南红产在四川和甘肃交界处,甘南红是最好的柿子红,颜色纯净。

      四川汶川产的软玉,透闪石含量可达98%,含2%的方解石。淡绿、油绿色,鲜艳柔和的油脂光泽,微透明者已用为玉石料,并有产品上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玉石产地分别产什么玉

四川哪些地方产玉石(四川哪里产玉)

成都哪里出好看的石头玉石

成都玉石湿地公园,成都文物古玩市场。

玉石湿地公园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都绕城高速成渝立交西南侧,是一座集生态,艺术,运动,时尚、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生态公园。

成都玉石湿地公园出产石头玉石,风景也很好。成都文物古玩市场售卖原产玉石和加工好的玉石产品,都很精美。

岷江密度大的玉石

岷江玉石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而且以优质的材质一度受到皇家的推宠,为人们所喜好把玩。

一、汉朝时被皇家推宠

位于岷江下游的乐山市犍为县。两汉时设犍为郡。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成帝时犍为郡得宝磐十六枚於水滨。”辞源解释“磐”为大石。“宝磐”就是大的宝石。根据后人调查推测,宝石可能就是岷江玉石。这十六枚宝石能写进《汉书》,说明当时的岷江玉石已作为赏石之最成为贡品,成为皇家收藏的玩物,亦成为“礼乐”的一部分。

二、犍为玉津古镇因产玉而得名

隋朝开皇初年设犍为县,末年又分县地置玉津县(今玉津镇)。《文选注》:“玉津者,以江出璧玉”故名。这里说的“璧玉”,当时古人称为琇玉。描述为质地较细、有光泽的石头,符合玉石的基本特征。以玉石名称置县命名,可见当时岷江石在当时的赏石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亦说明岷江流域的犍为县是岷江玉的重要产地。

三、明朝蜀惠王、蜀怀王墓碑均由整块岷江玉制成

2004年11月,《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以《自家花台一翻惊现明蜀惠王墓碑》为题报道了一个重大文物发现。明朝第七位蜀王朱申凿,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后代。其墓碑失而复得,“在彻底地‘洗了个澡’后,墓碑开始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同已经发现的明怀王墓碑相同,这块墓碑也是整块岷江玉做成。”两代蜀王均用岷江玉做墓碑。可见,岷江玉在明朝仍然是皇家的宠物。这恰好了印证了汉书“十八磐进宫”的说法,这可能就是沿袭传统的做法。

四、在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有不少岷江玉出土

曾引起一度轰动的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经考证, 实以岷江白玉、青玉、墨玉、黄玉居多。具体内容可见以下著作: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屈小强所著《三星堆玉石礼器中的璧和璋》;[日]滨田耕作著、胡肇椿译:《古玉概说》,中国书店1992年版第40页;张广文:《玉器史话》,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冯汉骥、童恩正:《记广汉出土的玉石器》,《文物》1979年第2期;沈仲常、黄家祥:《关于广汉土坑出土石璧的认识》,《成都文物》1986年第4期;沈仲常、黄家样:《关于广汉土坑出土石璧的认识》,《成都文物》1986年第4期;童恩正:《古代的巴蜀》,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4页;冯汉骥、童恩正:《记广汉出土的玉石器》,《文物》1979年第2期;陈显丹:《三星堆一、二号坑几个问题的研究》,《四川文物》1989年《广汉三星堆遗址研究专辑》;陈显丹:《三星堆文化玉石器研究》,《四川文物》1992年;高大伦、李映福:《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玉石器的初步考察》,1992年《纪念三星堆考古发现60周年暨巴蜀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梁白泉主编:《国宝大观—玉器》,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5期;陈显丹:《牙璋初论》,《四川文物》1989年第1期;《广汉三星堆遗址资料选编》,四川省广汉市文化局1988年版。

藏品【鹅如意】赏析

🔸此珍藏是用和田玉独颗籽雕有一只白天鹅,嘴含灵芝如意,在水中戏游,玉质油、白、细,犹如一团羊油握在手中,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和阗羊脂白玉极品,取名为“鹅如意”,沪语谐音“我如意”。

岷江石简介

产于四川省岷江河床和河滩上。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流经松藩县、茂县、汶川县、都江堰市、穿越成都平原地区,在乐山接纳大渡河、青衣江,于宜宾汇入长江,全河落差3560米。岷江石属江河卵石,质地坚硬,硬度约6~8度之间,大小不一,表皮异常光滑润泽;石色有红、绿、黑、灰、白等,以青绿色为多,红的通红、白的透明,色彩纷呈,风格迥异;岷江石多为图纹石,构图清晰,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花鸟虫鱼、山水草木等;造型

石数量不多,但象形、状物,生动逼真。

岷江石的分布

在成都平原地区,蕴藏有相当深厚的卵石层。都江堰至乐山的岷江河床包括其支流,如外江分流出的西河、羊马河、石鱼河、金马河、杨柳河和内江分流出的走马河、清水河、沱江河、柏条河等,在枯水季节,河滩上茫茫卵石,也是寻觅岷江石的主要地点。产于岷江上游都江堰、成都等地的,以石英质卵石为主,颜色黑白相间,纹理富于变化,构图含蓄、恬静;岷江下游乐山至宜宾一带,因汇纳了大渡河、青衣江等,奇石储量大,画面清晰、色调和谐。都江堰前河滩上的卵石,多数在10―40厘米之间,以沉积岩、变质岩为主,亦有部分岩浆岩,石上布满不同的花纹和颜泽;宜宾县泥溪的岷江石,石圆质润,色彩丰富,有图纹石也有造形石。

岷江石种类

有大渡河绿泥石、葡萄石,细腻如肤、色绿如碧;青衣江联想石,古朴粗犷、朦胧典雅;白玉石,亦叫灌县玉,色白纯洁,手感玉润。另有玛瑙石、绿玉石、彩陶石、黄蜡石、铜矿石、石英石、石灰石等。

岷江石特点

岷江奇石各有特色,美点不一,而且具有一种秀中含奇,神形合一的境界。有一种形象的艺术,更有一种心境艺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是人的主观情意与外在物象的结合。一些伤残斑驳,满目沧桑的奇石,显出雄浑酣畅,淋漓尽致的韵味。

该文章由作者:【螺线方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