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是怎么形成的
目前,关于翡翠原石的形成,有几种观点,但均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第一种,翡翠原石是岩浆在高压的条件下入侵到超基性岩层中形成的,组成了侵染的残余花岗岩浆从而脱硅的一种产物。
第二种,认为翡翠原石是在板块的碰撞过程中产生了压力性与低温作用,钠长石变为了质地硬的蓝闪石片岩石,经过了长期的作用从而形成了翡翠硬玉。
第三种,认为翡翠原石的形成是在花岗岩脉以及淡色辉长岩石层岩石脉中,经过了高强度的高压,从而在钠中溶解,是由于低温原因而形成的。
了解翡翠原石是怎么形成的
目前,关于翡翠原石的形成,有几种观点,但均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第一种,翡翠原石是岩浆在高压的条件下入侵到超基性岩层中形成的,组成了侵染的残余花岗岩浆从而脱硅的一种产物。
第二种,认为翡翠原石是在板块的碰撞过程中产生了压力性与低温作用,钠长石变为了质地硬的蓝闪石片岩石,经过了长期的作用从而形成了翡翠硬玉。
第三种,认为翡翠原石的形成是在花岗岩脉以及淡色辉长岩石层岩石脉中,经过了高强度的高压,从而在钠中溶解,是由于低温原因而形成的。
翡翠怎么形成的呢?
对于自然界翡翠的形成,主要有四种主要观点:
1、翡翠的形成是因为在高压条件下,岩浆侵入超基性岩中的残余花岗岩浆的脱硅产物。
2、在区域变质作用时,原生钠长石分解成硬玉而形成。也有人认为在地壳板块碰撞产生压扭性应力和低温作用下,钠长石先形成变质程度较低的蓝闪石片岩,然后才变成硬玉而成。
3、在一定的压力下,花岗岩脉和谈色辉长石岩类岩脉在钠的化学势高的热水溶液作用下发生交代而成。
4、翡翠是由近硬玉硅酸盐熔体结晶而成,这种熔体来源于300~400千米处地幔中广泛存在的碱性辉石层。
翡翠原石生成的地质条件
翡翠原石生成的地质条件非常苛刻,首先它必须在低温高压的地质环境中,其次,必须有硬玉岩和围岩一超基性岩。这两种岩石在整个地壳中的数量是十分稀少的,而且很难形成。
有了以上两个条件,还无法形成翡翠,还必须有微量铬离子。铬离子在一定的温度下,能够在漫长的时间里源源不断地侵入硬玉晶格,然后形成常见的绿硬玉。
当然,绿硬玉还不是特级硬玉。想要形成特级硬玉(翡翠原石),还必须具备诸多条件:
其围石一定哟啊是高镁钙低铁岩石。因为只有这种坏境下产出的翡翠原石才会纯净、底不发灰。
铁的作用非常重要,铁含量多会造成翡翠原石底发灰;但是没有铁,高质量翡翠原石难以形成。因为在缺氧的条件下,它所含的Fe3+会形成磁铁矿而析出,不会进入翡翠原石内部晶格内,让翡翠原石绿质量更好。至于幼稚翡翠原石,还需要经过地质作用和多次热液活动后才能形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翡翠
翡翠原石哪里来的
翡翠主要产于缅甸、俄罗斯、危地马拉等国。中国瑞丽也有少量翡翠,但产量比不上其他国家。尤其是缅甸,缅甸翡翠的产量占翡翠市场的90%,即市场上大部分翡翠来自缅甸。
什么是翡翠原石?
简而言之,翡翠就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石头。也就是翡翠最原始的状态,没有经过切割打磨,也就是还没有剥皮的翡翠,没有人知道里面是什么样的形状。
翡翠原石可分为山料和籽料。所谓山料,是指直接在山上开采的原石。山料的特点是形状不规则,棱角多,裂纹多,结构比较粗糙疏松,没有皮包裹。
籽料是指翡翠的砾石,即原翡翠原石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使原翡翠原石破碎后滚下山坡。并遭受洪水和河流的冲击,在河道中形成卵石。这种翡翠会有原生皮或淡雅皮,外观比较圆润,没有棱角。
翡翠原石是如何形成的
翡翠原石是怎么形成的——形成所需的地质条件 翡翠生成的地质条件十分苛刻,它须要一个高压低温的地质环境(压力 5×10(3)-7×10(3)kpa,温度在 150-300℃)。首先硬玉岩在整个地壳中非常难 于形成,并且十分稀少。另外它的围岩一一超基性岩也十分少见。有了以上二个 条件为前提,还须有微量铬离子一一色素离子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在漫长的时 间里,不间断的进入硬玉晶格,才能形成一般的绿硬玉。 若要成为特级硬玉——翡翠,还须具备以下条件,翡翠围岩必须是高镁高钙 低铁岩石。这种环境产出的翡翠更纯净,少铁使底不发灰。尽管低铁但还是有铁 的存在,要翡翠十分纯净无杂质,还须在强还原条件下即在还原环境中生成。因 为在缺氧环境中,它所含的 Fe 会形成磁铁矿而析出,而不进入翡翠的晶格内, 可使翡翠绿更正。 再者要有生成翡翠后的地质作用及多次强烈的热液活动,把翡翠改造得绿 正、水好、底纯的特级翡翠。翡翠成色过程是伴随着热液活动进行的,为多期强 度不同的成色过程。而且缓慢分解成铬离子的致色元素,要长时间处在 150-300℃,最佳温度是在 212℃左右下,铬离子才能均匀不间断地进入晶格, 在这种条件下生成的翡翠绿色非常均匀。完全生成特级翡翠后,还不能有大的地 质构造运动,否则将会产生大小不等,方向不同的裂纹而影响质量。以上各条件 很难同时具备,这就是为什么特级翡翠稀少的原因。
翡翠原石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的大致时间 从侏罗纪(约 1.8 亿年)的缅藏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 并向欧亚大陆板块 之下俯冲,到第三纪的渐新世(约 3500 万年)前、印巴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缅藏 板块碰撞,并俯冲于欧亚缅藏板块之下。这两次的碰撞,尤其是第二次的碰撞, 不但使青藏云贵高原上升隆起,还造成了世界屋脊。使原残存的缅藏板块更加支 离破碎,造成大大小小的断裂,超基性岩及其它岩浆岩沿断裂带侵入。这些超基 性岩是生成硬玉矿床的母体。是一个高压低温变质带,主要发生在喜玛拉雅山运 动期,这些超基性岩主要由蛇纹岩、橄榄岩、角闪石等组成。侵入于蓝闪石片岩 内。 根据野外地质关系及绝对年龄测定, 超基性岩的侵入时间应为白垩纪晚期至 第三纪早期(7000 万年-6500 万年之间)前后, 并见有稍后生成的(第三纪)花岗岩 及更后期的辉长岩等(其内含金)。由以上可判断,硬玉岩生成的时间应为开始侵 入的蛇纹岩化橄榄岩形成之后生成。 于第四纪的更新世后已有大量硬玉巨砾侵蚀 搬运再沉积了。
该文章由作者:【丢包率】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