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酸洗注胶过程(翡翠酸洗注胶图片)


酸洗充胶处理翡翠的工艺有哪些主要步骤

一般有四个主要工序:强酸浸泡,充入胶体,点色和抛光。

如果活弄细点,会再加一道覆膜,这样在玉体表面,就看不到强酸腐蚀过的纹理,光度更佳一点。

玉石注胶的方法

注胶的翡翠玉石也称为翡翠B货,其制作步骤如下:

1、选料。原料一般会选择结构松散,晶粒比较大的。

2、酸洗。放在盐酸中浸泡,一般在2-3星期左右。

3、碱洗增隙。用碱水溶液再腐蚀一遍。

4、充胶。树胶种类一般是聚苯乙烯或者邻苯二甲酸,一定要无色透明,高流动性,固结后抗机械力大幅增加。

5、固结。把充胶过后的翡翠原料放进烤箱中烘烤,注意温度不能过高或者过低。

翡翠酸洗注胶过程(翡翠酸洗注胶图片)

详解:翡翠B货的制作方法,如何识别B货翡翠

翡翠的ABC货及其相似玉石

翡翠优化处理的常见方法

a. 加热处理

b. 染色处理

c. 涂膜处理

d. 酸洗充胶(蜡)处理

e. 酸洗+染色+充胶处理

A货——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翡翠制品

B货——经强酸浸蚀和注胶的翡翠制品

C货——经人工染色的翡翠制品

B+C货——强酸浸蚀+注胶+染色翡翠

天然翡翠(A货)主要特征

颜色:绿色、紫色、白色、黑色、翡色,颜色有形有色根;

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光泽:玻璃光泽,明亮;

密度:3.33,有坠手感;

折射率:1.66;

硬度:6.5~7,可划动玻璃;

结构:翠性结构,结构紧密,敲击似金属声;

天然翡翠的肉眼鉴定:

3.声音(清脆,似金属声);

4.色根(色有形);

5.表里色;

6.翠性(解理面);

7.桔皮效应;

8.结构(粒状纤维状交织结构);

9.火烧;

10.通体种水;

11.色形均匀;

12.冰凉感

13.整体色感;

14.味道

B货翡翠:

1.酸洗充胶处理工艺

①酸洗漂白:用各种强酸浸泡翡翠,除去翡翠的颗粒间隙中 的氧化物和胶体充等填物。

②充胶固结:用树脂胶充填经过酸洗的翡翠,并进行固结,增加翡翠透明度和机械强度。

2.酸洗充胶处理的目的

①除去褐色色调使绿色更为鲜艳;

②除去颗粒间隙中不透明杂质,提高透明度;

③充填翡翠的裂隙。

B货制作过程:

(1)选料

一般选用颗粒较粗,水头差,结构松散、价格便宜的翡翠毛料。

(2)制作

将翡翠粗加工,制作出翡翠半成品

(3)加固

将半成品利用铁丝等加固

(3)酸浸

利用强酸浸泡,溶解翡翠微裂隙中微细矿物颗粒及杂质,并使微裂隙处于开放状态;

(4)清洗

把酸浸后的翡翠用清水洗干净;

(5)注胶

将洗净后的翡翠浸入有机胶中,并抽真空,排除翡翠微裂隙中的空气,并使有机胶充分地注入微裂隙中;

(6)打磨、抛光

将注胶后的翡翠取出,待有机胶硬化后,再打磨、抛光除去面多余的有机胶质,便制作成为翡翠B货。

翡翠B货由于已经人工处理,佩戴一段时间会由于有机胶老化而失去光泽,并且变黄,已不具备保质价值

但由于价格便宜,装饰性强,可作为一般的装饰品佩戴

酸洗充胶(B货)翡翠主要鉴定特征:

(1)网状裂纹

矿物颗粒间隙内的低硬度树脂胶被抛磨,形成下凹的沟槽细线状围绕着每一个晶体颗粒连通状的网纹。

(2)充胶裂隙

a. 在反射光下通过显微镜可见到裂隙呈光泽较弱的平面;

b. 在表面上非常清楚的开放裂隙,延伸到内部的部分却不明显。

(3)充胶凹坑

由于翡翠中含易受酸硷浸蚀的矿物成分,如铬铁矿、云母、钠长石等,在处理过程中被溶蚀形成较大的空洞,空洞中填充了大量的树脂胶,在抛光过程中形成了凹坑。

(4)底色干净

对着窗户或者对着日光灯用透射光观察, B货翡翠白色的部分没有灰黄的成分,绿色部分显得特别鲜纯.

(5)相对密度

翡翠B货的相对密度一般小于天然翡翠,在二碘甲熔重液中上浮。部分天然翡翠也会在3.30的重液中上浮;

(6)紫外荧光

B货翡翠都有弱到强的蓝白色荧光。早期的翡翠B货有很的蓝白色荧光。但是,经过上蜡的翡翠也具有弱到中等的蓝白色荧光。

(7)红外光谱特征

a. 烃基峰:2870,2928和2964波数的吸收峰,其中2964波数的吸收比2928波数的吸收更为强。

b. 烯基峰:3035和3058的吸收峰。

c.指形峰:当B货翡翠中的树脂胶较多时,这种情况下,由2430、2485、2540和2590波数的4个吸收峰组成的峰系变得更为明显,象手指形状。

染色处理(C货)翡翠

1.染色处理

把原来无色或浅色的翡翠,通过人为方法使颜料染入翡翠,使之呈现绿色、浅紫色、灰绿色和褐红色等。

2.染色翡翠的类型

(1)常规染色,称为C货翡翠;

(2)酸洗染色充胶,称为B+C货翡翠,可以染出各种颜色。

C货翡翠鉴定特征:

(1)颜色的色调:染绿色翡翠的色调常偏黄、均匀;但是现在染色翡翠的颜色的色调和色形与天然翡翠较为相似。

(2)树根状构造:颜色沿缝隙分布的现象。

(3)吸收光谱 :绿色染料对可见光吸收特征与天然绿色硬玉不同。

(4)早期的染色绿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观察常常会变成橙红色调。

酸洗充胶+染色处理(B+C)翡翠

1.酸洗充胶+染色处理的工艺

① 酸洗:翡翠经过酸洗后形成多孔的白渣状;

② 染色:对已经呈疏松状的翡翠上色,可以用浸泡、毛笔涂色等方法,在须要地方的涂成色带、多种不同的颜色等。

③ 充胶和固化:上好的翡翠进行充胶固化。

2.常见的染色类型

现在市场上常见绿色、油青色、飘兰花色、褐红和褐黄色的B+C染色翡翠。

利用有色染料充填翡翠裂隙(C货)

染色物质:

1)、有机染料(含Cr盐类)在查尔斯滤色镜下会显红色

2)、无机染料(NiO2)滤色镜下不变色,仍显绿色

利用有色胶充填翡翠裂隙(B+C货)

B+C翡翠的鉴别特征:

1、颜色无根,发散,边界模糊有浮感,颜色在裂隙中较为集中,形成丝瓜囊结构和丝线状结构。

2、染色翡翠往往是经酸处理后再染色,表面也可出现明显酸蚀纹

3、染色绿色与天然绿色在色调上会有不同,而出现“色上加色”现象

4、紫外荧光:可有较强的绿白色荧光,尤其是绿色部分的荧光;

5、染绿色的没有Cr3+的吸收光谱。

涂膜处理翡翠

用绿色高挥发性的高分子材料均匀地涂抹在翡翠的戒面上,绿色胶挥发凝固形成被膜。

特征:

(1)颜色分布特征:绿色分布均匀,正面和背面的颜色一样,没有斑状,条带状、细脉状的颜色分布特点。

(2)被覆效应:桔皮效应变得不明显;粒间界线变得看不见;

(3)牛毛纹:表面有毛丝状的小划痕。

(4)粘手:涂膜处理的翡翠不如天然翡翠光滑,有粘手的感觉。

(5)膜层脱落:边角部分经常有膜层脱落的现象。有时膜层与翡翠之间产生空隙并形成的晕彩。

(6)折射率:胶层的折射率仅1.55左右。

酸洗注胶的翡翠镯子怎么看出来

判断翡翠镯子酸洗注胶方法:1、呈蜡状光泽,内部浑浊,整体泛白,显雾感;2、放大观察表面有酸腐蚀纹;3、在紫光灯下有较强荧光反应;4、内部含有小气泡;5、敲击声音沉闷沙哑,拿在手中分量感不强。

1、光泽:经过酸洗注胶的b货翡翠,其填充物大多为蜡状光泽,在强光下内部杂乱,甚至浑浊不清,没有光泽感,整体泛白色,显雾感;而天然翡翠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泽,强光下清澈透亮,光泽感很强。

2、纹路:经过强酸漂洗和注胶的翡翠,用放大镜观察表面,会有明显的酸腐蚀纹,与天然翡翠形成过程中由于风化作用产生的孔隙或网纹结构截然不同。

3、荧光:天然翡翠通常没有荧光反应的,而注入翡翠的硅胶一般都是环氧树脂,所以在紫光灯的照射下,酸洗注胶的翡翠能够发出较强的荧光。

4、气泡:天然翡翠的内部肯定不会有气泡,而经过酸洗注胶的翡翠,内部会含有一些小气泡,可以用十倍放大镜观察,只要有略小的气泡基本都是假翡翠。

5、声音:翡翠经过酸洗注胶,结构会变得疏松,所以拿起来的重量感并不强,并且敲击时声音沉闷、沙哑。天然翡翠则是一种清脆悦耳的敲击声,掂量起来也很有分量感。

翡翠酸洗注胶如何分辨

辨别经过腌制和胶合的翡翠,可以用热水浸泡,用紫光照射,或者看瑕疵。腌制过的翡翠加热后会褪色,在紫光下会有荧光反应,处理的很完美,没有任何瑕疵。而天然翡翠不褪色,没有荧光反应,几乎没有瑕疵。

腌制翡翠的特征

一些经过腌制和注胶的翡翠,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着色剂,增加翡翠的颜色,所以翡翠会用热水浸泡。加热时,经过腌制和注胶的翡翠会褪色,而天然翡翠不会褪色。

翡翠的酸洗和注胶可以通过紫外光照射来区分。用紫外线照射翡翠,天然翡翠不会有荧光反应,但经过酸洗、注胶后的翡翠会有黄绿色或其他颜色的荧光。

因为杂质多,裂纹大,质量差,所以出现了酸洗注胶的工艺,专门用来加工翡翠然后出售。天然翡翠一般会有斑驳、龟裂、棉絮等瑕疵,而经过酸洗、注胶后的翡翠会被处理的很完美,没有任何瑕疵。

翡翠酸洗注胶怎么辨别

酸洗注胶翡翠的鉴别:

1、辨别酸洗注胶的翡翠可以用紫光灯照射,天然翡翠用紫光灯照射不会有荧光反应,而经过酸洗、注胶的翡翠会出现黄绿色或其它颜色的荧光。

2、此外天然翡翠一般都会存在杂色、裂纹、棉絮等瑕疵,而经过酸洗、注胶的翡翠会非常纯净,找不到瑕疵。

酸洗注胶翡翠是人工优化的低级翡翠,是经过强酸浸泡和注胶后,让翡翠表面变得干净细腻。酸洗注胶翡翠一般都是翡翠D货,优化后可达B级,要注意鉴别,天然翡翠的光泽亮丽。酸洗注胶翡翠不要长期佩戴,表面会有残留的化学成分,可能会对人体有影响。

该文章由作者:【金龙泉】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