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红色故事(祁连山红色故事简介)


走上祁连山 | “大地文心”征文赏析

过了达坂山,祁连山脉的群峰遥遥在望。在一个垭口的隧道前,看到一晃而过的路牌上写着:海拔3792.75米。这片天空突然布满了烟尘般腾起的浓云,乳白,灰白,山火一样暴烈地燃烧。苍凉劲美、沉郁庞然的山体越来越大,积雪越来越白,听到那被风云擦过的山峰吱吱作响的声音,峡谷在回荡。残雪历历,在山沟间顽强地白着,不肯死去。但更多的水奔腾下山,去滋润大地上的生命和秩序,滋润河流、草原、森林、禽兽和人类,滋润他们的文化与习俗,滋润所有生命裹挟的欲望。

祁连山,万山之宗。在三百万年至七千万前的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在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隆起的这片高原上,诞生了昆仑山、祁连山、秦岭,造成了扭曲的、倾轧的、蹂躏的、悲愤的、经受过无数死亡和冰川时代的绞杀后,遗存的大地的奇观,出现了奔跑的动物和疯长的植物。生命的洪波涌动,高高抬起的石头,铁骨铮铮的山脉,大地伤口上凸起的累累痂痕。在祁连山脉,横亘一千公里的汹涌群峰,矗立着大雪山、托来山、托来南山、野马南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土尔根达坂山、柴达木山、哈尔科山和宗务隆山。它的主峰叫岗则吾结,海拔5808米。在我们将去的路上,还有牛心山、卓尔山、冷龙岭、岗什卡雪山……我们将沿着大通河逆水而上。

祁连山是青海的北大门,是青海北部的天然生态屏障,通往西域的要道,丝绸之路的南线经过此处。这条古道上,无数的驼铃和无数的商旅,无数的征人和无数的掠贼,都曾目睹并感叹过这祁连的壮美。“祁连高耸势窈窕,积素凝花尚未消。”(郭登)窈窕,这两个字用得太妙了,我不知道诗人是指山势,还是指雪峰之美,或者是指云雾,它真的只是娴静和幽深吗?“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陈棐)仰望者的诗,是要拔高行程的奇险。“祁连不断雪峰绵,西行一路少炊烟。”(徐陵)这荒凉之美,抒发着南朝官员出使路上的漫长孤寂。

中国湿岛,中国湿地,都是赠给她的美誉。因祁连山阻断了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姆斯格沙漠和柴达木戈壁的沆瀣一气,连成一片,而让中华大地上鸟语花香、青山绿水。祁连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替我们遮挡了所有风沙、痛苦和灾难。它庞大的冰川,充沛的雨水,众多的河流,是对一切生命的盛大恩泽,在古老的祁连山民歌中,它被称为“洒满乳汁的山川”。

牦牛点点,山顶上的积雪像一条壮丽的白色长城,沿着山脊蜿蜒而去,通向无边的苍穹。这就是祁连山脉积雪的奇景,它用雪线勾勒出漫长的、连续的山脊,将山与天空分开。如此高耸的雪线长城,在这个星球上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到达门源县的青石嘴镇,在这里小憩,即将进入中国最美的草原祁连山草原。门源被誉为“小江南”,也是祁连山的一个大风口,常年大风劲吹。但因为美丽的河谷和草甸,这里成为了一片不小的平原。祁连山已经完全呈现在我们眼前,更加壮观和巍峨。云彩团簇着向上卷动,与山峰缱绻相偎,大通河哗哗流淌的声响,代表着祁连山的活力。发源于祁连山的大通河,是湟水河的支流,而湟水又是黄河的支流。

到达一个叫羊肠子沟的地方,草原突然开阔无边,一览无余的祁连山脉被积雪完全覆盖,像是披着巨大的白色绒毡。云彩澎突,跃上苍穹,天之蓝是洪荒的蓝,没有任何注释的蓝,既羞怯也袒露的蓝,既空荡也丰厚的蓝,是白云的衬幕,是祁连山千古的眠床。更高峰上的雪,最后被白云所遮断和洇化,成为烟霭。“青海长云暗雪山”,这是王昌龄的诗句,青海有长云才使雪山暗淡渺远,“暗”是隐去,是渐渐消逝于眼际的白。可是在这个河谷,祁连山一下子明亮起来。被白云熏炙千万年的天空,在激越、散漫、悠闲和沉默中得以壮美的山脉,显示着自己的野旷与高洁。祁连山所备下的这片天空,风云激荡,坚硬沉默,光芒显赫,宛似巨型无垠的湛蓝美玉。

这里,白色火焰腾空的景象再次出现,云彩更加放肆。它们的下面,横陈在青藏高原的远古戈矛、戈矛的列阵,旌旗飘扬的幻景,征战迸溅的热血,灼热的躯体,是祁连山脉的浩荡群像。悲风猎猎。寒燧狼烟。羌笛胡笳。黄沙归雁……这些刺痛天穹的山峰,卧在苍茫大地上的众神。铁青。白雪。冷隽的巨兽。被冰霜和积雪的暴力鞭笞的躯体,被时间摧折漫上来的苍苍白发……我无法形容这些群峰和群峰之上千年的积雪,我瞩望着这陌生的地质老人,其实它还非常年轻。

我躺在草地上,一只旱獭从地下钻出来,站着,扬起头看着我。山腰的云杉林带郁郁葱葱,十分盛大。云杉是青海的主要树种,可以攀上海拔四千米生长,除了雪松、云杉,还有塔松、华山松、祁连山圆柏、桦树……这里的植被极像天山深处的模样。而野生动物有雪豹、野牦牛、白唇鹿、马麝、马熊、野驴、荒漠猫、豺、盘羊、岩羊、雪鸡、蓝马鸡、天鹅……

开满了蓝色五星的邦锦梅朵(龙胆草)和金黄色的哈日嘎纳(金露梅)的草原,鹰在天空盘旋。我寻找着虫草,一无所获。这里产冬虫夏草,是当地藏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太阳明亮如炬,照在静穆的祁连山脉断崖,一层一层的明亮,一片一片的灿烂。雪山摊晒在高原灼烈的太阳下,条状的白雪冲向山沟,有的山峰干干净净,好像摆脱了冰雪的纠缠,露出它亘古的肌理。这些山上的积雪,属于神话中的部族,不属于白云,也不属于山冈,只不过它们居住在这片祁连山脉之上,分割成无数个部落和个体,顽强地保持着白色的基因,让人们仰望。云影奔走,我追逐着一群羊,它们是小尾寒羊,像是粉嘟嘟的野蘑菇,开放在山谷中。噢,那么多盛开的紫杜鹃,这个季节最绚烂的花,太多太多,它是藏人煨桑的配料。大花,单瓣,香味刺鼻,又叫千里香。这千里遍布的香味,一直浪向远处蓝色或者白色的帐篷中,那里,有牧人的炊烟升起。从祁连山蓝色的血脉里渗出的溪河,让空气湿润,芳野蓊蓊。

我忽然看见公路边上有巨大的地名牌,上写:祁连山草原!

这就是祁连山草原!祁连山脉中间有八条大的谷岭,其中间就是中国最美的草原——祁连山草原。如今,我正在这片中国最美的草原上。一群牦牛在沟壑间吃草,这些牦牛,个头不大,它们呈黑色,长尾拖地,腹部的长毛飘曳。它们活着的任务就是吃草,跟羊一样,它们的牙齿就是一部割草机,而它们的胃,就是一部粉碎机。这些家养的牦牛温驯,胆小,一些牦牛吃饱了在打盹,一动不动,像是一尊尊草原的雕塑,或者在入定和灵修。牦牛在神祇充满的青藏高原上,同样是有神性的。它们只是埋头吃草,但心中一定想着天地大事。祁连山雪水滋养的高山草甸,同时滋养着这些高原的牦牛,无论是家养的牦牛还是凶猛的野牦牛。野牦牛高大,雄性肩高超过两米,体重逾一吨,它们在残酷的生存条件下进化出强大的体魄,以对抗严寒、缺氧和无数天敌的霸凌,在高原上成为庞大的武士。作家古岳给我说,他看到过当地牧人家里用野牦牛头骨做的沙发,在两个犄角之间,可以坐两个壮汉。

我们进入了祁连县,这个县以祁连山命名,它正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里,也就是说,我们进入了祁连山的腹地。在我们居住的五矿酒店后面,即是藏区神山阿咪东索(牛心山),它是祁连县的标志。过去,它的积雪是冰盔,终年不化,现在山体现出了躲藏万年的石头,冰雪褴褛。为什么叫牛心山,是指过去的冰雪披淋而下,像一个牛的心脏蒙上了一层白油,十分形象,现在的牛心只有残雪点点。八宝河在它的面前淙淙流淌,河边的悬崖,被风雨切割成传说中的城堡,像一层层被石柱撑起的楼阁,这样的地质地貌真是罕见。

卓尔山,即宗穆玛釉玛,海拔4328米,而我们已经爬上3600米的烽火台。它的山体为红色砂砾岩崛起的丹霞地貌,被岁月侵蚀的红色砂砾岩绝壁上,赤焰飞瀑倾泻,凝止在它跃下的瞬间。这壮丽的飞跃,触目惊心的血色之崖,在飘浮的云彩中俨如岿然不动的兵阵,它就叫千兵崖。烽堠万里,长烟落照,汉阙霜秋,铁马冰河,他们都曾亲历……而这血红之崖,如千万将士捧出的彤红的心脏,裸呈在祁连山深处的一隅,任朔风劲吹,沙惊石怒,铁甲裹冰寒,颦鼓动地裂……而另一边,八宝河的对岸,阿咪东索神山的积雪勾勒出山的坚硬皱褶,大片的云杉林苍郁浓密,承接着阳光的抚摸,一直蔓延至山顶。森林葱茏,雪山高远,长云袅袅,鹰翅啸啸……

我们进入了真正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野兔在身边奔跑,旱獭结群巡游,森林鸟声如雨。虽然无法亲睹雪豹的身影,但这里看到了一只雪豹标本,又重温了曾经轰动世人的五只雪豹出现的镜头。这些健壮的雪豹们,高举着尾巴,用前爪刨地,在冰雪中打斗、嬉戏。它们在夜间出行,在乱石中散步,它们一只只体毛丰厚,肚腹鼓胀,表明它们衣食无忧,怡然自得,没有天敌。虽然它们个头较小,但凶猛灵巧,战斗力强,捕食一只六七十公斤的岩羊不在话下。眼前的这只标本蹲在山岩上,它英气未泯,冰净雪白,但也有造物主为它绣上的斑点,犹如它生命的神秘符号。雪豹是雪和悬崖的宠儿,是峭壁上的灵兽,是奔跑的雪与冰,一块祁连山的冰种美玉。沉静,高贵,灵跃,纯净,一尘不染。雪豹让祁连山千年的雪原复活为激情和生命,它神出鬼没,在悬崖绝壁之上,为了捕猎一只岩羊,它同样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雪豹是雪山之王。据当地的动物专家讲述,一只被牧民收留的雪豹放归山林之后,给它戴上的GPS电子项圈,监控得知,它已经翻过了南坡,进入甘肃一侧,远行几百公里,经常逮到岩羊。据专家介绍,雪豹的活动范围可以达到一千公里,寻找食物的路途在漫漫风雪之中,巍巍高山之上,是何其艰辛。

地球上仅存的雪豹有七八千只,徜徉在祁连山脉的雪豹就有两三千只。五只雪豹的出现,要有一千只岩羊种群的供养才能够生存。雪豹是这片高山上真正的原住民,保存着古老的基因和英雄的血脉。

多好啊,在高山裸岩上,雪豹和岩羊们在生活和角力;在森林和灌丛中,有马鹿和蓝马鸡在奔跑;在草原上,有黄羊、秃鹫和旱獭在生活;在荒漠,有野双峰驼、沙鸡和沙蜥在游弋……

“青海青,黄河黄,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浩浩,山苍苍,祁连山下好牧场,这里有成群的骏马,千万匹牛和羊,马儿肥牛儿壮,羊儿的毛好似雪花亮。”在牧民的嘴里,我听到了这首青海的民谣。而身边是雪山、森林、冰川、草原、河流、沼泽、湿地、山脉、野兽,这些遥远美丽的字眼,一般人无法靠近。但如今,我这个惯于行走的人,独自享用着这浩大的山河盛宴,多好,多好。

作者简介:

陈应松,湖北省作协原副主席、文学院院长,现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森林沉默》《还魂记》《猎人峰》《到天边收割》《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等100余部,《陈应松文集》40卷,《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选》3卷。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大奖、全国环境文学优秀作品奖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西班牙、波兰、罗马尼亚、日、韩等文字到国外。

5个经典爱国故事名称是什么?

1、智勇双全、威震诸侯、国事为重、知错能改——爱国名将廉颇的故事

廉颇在军事作战方面,有很好的军事作战技巧。屡次率领赵军作战,都凯旋而归。在赵惠文王时期,受到了君上的无限重视,廉颇用出色的抵御技巧,击退了秦军的进攻。秦王在兼并的过程中,也忌惮廉颇,所以,不敢轻易发起对赵国的进攻。

廉颇是一位知错能改的将才。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出色的外交能力得到了赵惠文王的欣赏,便封蔺相如为上卿,和廉颇具有同等的地位。这一称号,引来了廉颇的厌恶,他处处排挤蔺相如。后来,廉颇才知道蔺相如的用心良苦后,反省自己太鼠目寸光了,于是廉颇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随即俩人成为刎颈之交。

赵悼襄王上位后,听信朝中奸臣的诬陷,罢免了廉颇一切职位,廉颇打算去投奔魏国。廉颇到魏国后,魏国的主君对廉颇心生疑虑便没有重用他。过了一段时间,赵国君主打算重新任用廉颇做将领,便派遣了一位侍卫前去打探廉颇现状。

廉颇为了表示自己还能为赵国效力,便在侍卫面前吃了一斗米和十斤肉,并且还披甲上马,以示自己老当益壮。侍卫因受到朝中奸臣的收买,于是告诉君主说,廉颇虽然年事已高,但是饭量很不错,不过坐了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大便,赵国君主听后就没有启用廉颇。

2、所向披靡卫国安民——西汉大将军卫青的故事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3、出击匈奴威震漠北——西汉爱国名将霍去病的故事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骑兵一万出陇西,进击匈奴右贤王部他6天连破匈奴五个王国接着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与匈奴鏖战于皋兰山下,歼敌近9000人,杀匈奴卢候王和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

同年夏,霍去病再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越过居延海,在祁连山麓与匈奴激战,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4、献身边陲的一代名将——西汉后将军赵充国的故事

西汉著名将领,西汉时赵氏族长。赵充国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汉武帝时,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率七百壮士突围,被拜为中郎,历任车骑将军长史、大将军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后将军等职。

他率军击败武都氐族叛乱,并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汉昭帝死后,与霍光等拥立汉宣帝,封营平侯。累官蒲类将军、后将军、少府。神爵元年(前61年),计定羌人叛乱,并开展屯田。

5、中流击楫奔赴国难——志在统一的爱国名将祖逖

祖逖是东晋名将,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典故“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等典故说的都是祖逖。西晋末年,率亲朋党友避乱于江淮。313年,以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身份进行北伐。祖逖所部纪律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

爱国英雄故事(不要太多,不要太少,有标题,分3至4自然段,生动四字词5个以上)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为大将军卫青之甥,善骑射。17岁即为汉武帝侍中,同年随卫青出征匈奴,任嫖姚校尉,率领800精骑长驱数百里,突袭匈奴后方,斩杀匈奴兵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被封为冠军候。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骑兵一万出陇西,进击匈奴右贤王部。他6天连破匈奴五个王国。接着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与匈奴鏖战于皋兰山下,歼敌近9000人,杀匈奴卢候王和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同年夏,霍去病再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越过居延海,在祁连山麓与匈奴激战,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因功授大司马,威望超过了卫青,许多卫青部将纷纷转投霍去病。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在长安病逝,年仅23岁。汉武帝特命陪葬茂陵,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连山形状,墓前陈列“马踏匈奴”等大型原雕石刻,以表彰他远征匈奴的丰功伟绩,并谥予他景桓侯的封号。出葬之日,命归降的匈奴将士身着黑衣黑甲,在长安至茂陵的道路两旁列成几十里军阵,为霍去病送葬。

霍去病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他作战勇猛,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曾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定拘古法呢?”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后人对霍去病备极推崇,李白《胡无人》诗云:“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的意思

意思是:失去了我们的祁连山,我们的牲畜怎能繁衍。失去了我们的燕支山,使我们的妇女元胭脂。

这是一首匈奴民歌。

原文: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注释:

(1)祁连山:中国西部名山,位于甘、青两省,平均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间,上有冰川,灌溉附近的祁连山草原和河西走廊一带,汉以前曾经为匈奴浑邪王与休屠王的驻牧地。“祁连”是古匈奴语,意为“天山”。

(2)六畜:通常指六种家畜:马、牛、羊、鸡、狗、猪。

(3)蕃息:滋生;繁衍。

(4)焉支山:即燕支山,又叫焉脂山、删丹山、燕脂山、胭脂山等。汉以前为匈奴所据,以产燕支(胭脂)草而得名。

(5)颜色:容颜、姿色。多指女子的姿色。

(6)嫁妇:媳妇。

扩展资料

匈奴是较早游牧生活于青海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因为匈奴人没有创制自己的文字,曾经流行一时的民歌只能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通过汉译保留下来的少之又少。这是一首真实反映匈奴政治历史状况的时政民歌。

这首诗开头,没用很多的笔墨去描绘焉支山如何物产丰富,在军事上又对匈奴族多么重要。而就“以妇女无颜色”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实则表现出焉支山的失去,对匈奴族的生活有多么大的影响,起到了见微知著的作用。

匈奴作为游牧民族,最珍贵的就是能蕃息牲畜的水草地。燕支、祁连都有水草丰美的山麓,一旦失去,六畜不繁,其困苦可知。

这首歌谣用粗线条勾勒出匈奴人民失去领地的困苦生活。两个“失我”突兀而出,重迭连用,正见其逐层加强的愤怒心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焉脂山

祁连山红色故事(祁连山红色故事简介)

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胭脂山是我嫁妇无颜色的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当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匈奴挫败退守焉支山而写下的,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他凭藉前辈所创造的物质基础, 积极从事于反击匈奴的战争准备。在军事上健全军制,加强骑兵部队的建设,选拔适应 指挥骑兵作战的年青将领,修筑军事要道。经过苦心经营,全面造就了 战略反击匈奴的军事、经济、政治条件。于是汉武帝以其巨人的手臂,揭开了大规模战 争的帷幕.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前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作战,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祁连山,汉朝时曾经属于匈奴的领地;焉支山,有一说法叫胭脂山。

而这句诗据说是因为当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征讨匈奴,匈奴挫败退守焉支山而写下的,意思是失去了我的祁连山,失去了我的焉知山,我的家畜们(六畜是六种家畜的合称,即:马、牛、羊、猪、狗、鸡。蕃息是指滋生众多;繁殖增多)都没办法生长繁衍了;我那要嫁人的新妇都没办法施粉黛,漂漂亮亮出嫁了(因为据说胭脂是此山产一种花草,名家胭脂草,能作染料。《五代诗话·稗史汇编》:“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红蓝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绯,取其英鲜者作胭脂。”故旧常以“北地胭脂”代指北方的美女。还有的史书上说,胭脂是一种红色颜料,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没有了焉知山,连胭脂都没了~表达了匈奴对失去家园的愤恨和悲怆的热爱家乡的感情。

该文章由作者:【冯诺依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