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场区分布(缅甸翡翠厂区分布图)


跪求缅甸翡翠矿龙潭场口的介绍和详细情况!谢谢!

缅甸北部是世界上高档翡翠的唯一产地。翡翠采场以帕敢为中心产区,帕敢以北有雷打、后江矿区,南部有南其、小场矿区。

翡翠原材料产区主要分布在大约东经96度至97度,北纬25度至26度的范围内,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缅甸北部与中国云南土地山水相连的“克钦邦”(景波族)属密芝那、帕敢地区。依史书记载,翡翠资源主要集中在在密芝那、帕敢、龙潭雾露河流域250公里长,宽10一1 5公里,总面积大约3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在整个地球上,大自然就只在这片连绵不断的山峦之中,用“高压低温”的条件,孕育了这独一无二的美玉,能够挖到翡翠毛料的矿坑、矿洞、矿井、矿场,在当地叫“场口”。整个矿石矿区有几百个场口。迄今为止,没有人跑完所有的场口,因而也没有人能说得出场口的数字。现在缅甸商人开采的范围大概有400平方公里,长近40公里,宽10公里左右。

缅甸翡翠场区分布(缅甸翡翠厂区分布图)

各场口的翡翠原石特征是什么,这在哪有可以看看啊

翡翠主要是在缅甸产的,采矿营地有三大处,老场区、后江场区、小场区。具体各场口的翡翠原石的特征这个网址有讲到,这里有很多翡翠的资讯,喜欢翡翠的人可以去那了解啊。

缅甸什么地方的翡翠好 缅甸这三个地方产的翡翠最好

1、达木坎。达木坎又叫大马坎,是八大翡翠毛料产地之一,这里还出产比较名贵的红翡玉石;这里的翡翠原石个头较小,只有几公斤,颜色以褐灰色和黄红色为主,原石水好但是雾多,不过在赌石场上经常可以看见达木坎的原石。达木坎场口原石特征速记口诀:达木坎:褐灰黄红皮壳多,水底均好个头小。白雾黄雾很多见,红翡玉石最名贵。偶有莽带难分辨,各种寻得富贵宝。

2、龙塘。龙塘也叫龙坑,龙塘赌石矿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翡翠产地之一,目前这里的原石出产率很低,但是出高绿的机会很大;龙塘场区所出产的赌石,一般在300克左右,品目多,质地优,上壳薄,幽默产上乘。

3、后江。后江又分老后江和新后江,均产于河床冲击砂中。其中,老后江产于冲击层之底部,产出翡翠皮薄呈灰绿黄色,个体很小,大部分不超过0.3千克,水好底好,常年盛产满绿高翠,少雾多裂纹,做出成品的颜色比原始变好(即增色)且加工性能好,是制作戒面的理想用才。新后江的皮相较于老后江略厚一些,个头较大,一般在3千克左右,水与底均比老后江差,密度及硬度也略小,裂纹多,成品抛光后不及原石色彩好,即使满绿,高翠,也仅能做出高档饰品。

翡翠6大场口特点:看完你知道你的翡翠源头在哪儿了吗

场口就是翡翠的产地。缅甸翡翠产地也称矿区或场区,共分六个场区,每个场区又分许多场口。各个场区所产翡翠,外观、质量、颜色都有各自的特点。根据场区场口所翡翠的特殊性,来观察判断这块翡翠是否可赌。场区又分老场区、新场区及新老场区。六个场区分别为:

1、老场区

位于雾露河中游,是开采时间最早的场区,大约是在18世纪。也是至今面积最大、场口最多、种类繁多的场区。其中较大的场口有27个,最著名的场口是:老帕敢、会卡、大谷地、木那、格拉莫、次通卡等。这些场口的玉石产量多、质量高,交易中经常遇到,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其特性。

帕敢场口:属历史名坑,开采最早。帕敢皮薄,皮以灰白及黄白色为主, 结晶细、种好、透明度高、色足;个头较大,从几公斤到几百公斤,呈各种大小砾石,一般以产中低档砖头料为主。老帕敢以产皮壳乌黑似煤炭的黑乌砂著名,但已全部采完,目前市场所见乌砂均产自麻蒙,麻蒙的黑乌砂黑中带灰,水底一般较差,且常夹黑丝或白雾,绿色偏篮。

会卡场口:皮壳杂色,以灰绿及灰黑色为主,透明度好坏不一,水底好坏分布不均,但有绿的地方水常较好。 个体大小悬殊,大件的可达几百千克至上万千克。

木那即属于帕敢场区,同厂区其它著名场口还有有灰卡、大谷地、四通卡、帕敢等28个以上场口。木那是其中一个场口名,分上木那和下木那,以盛产种色均匀的满色料出名,木那出的翡翠基本带有明显的点状棉。

2、大马坎场区

该场区毗邻老场区,位于雾露河下游,是老场区出现一个世纪以后开始开采的。其中最著名的场口是:达马坎、黄巴、莫格跌、雀丙。皮壳多为褐灰色、黄红色,一般水与低均较好,但多白雾、黄雾。个头较小,一般1–2千克。此地还产如血似火之红翡 ,也较名贵。

3、南奇场区

位于恩多湖南面,毗邻铁路线。较大的场口有8个,其中最著名的场口是南奇、莫罕、莫六等。

4、后江场区

因位于坎底江又称后江江畔而得名。场区地形狭窄,长约3000多米,宽约150米,著名场口有后江、雷打场、加莫、莫守郭等。

后江石产于河床冲击砂中。老后江产自冲击层之底部。皮薄呈灰绿黄色,个体很小,很少超过0.3千克,水好底好,常产满绿高翠,少雾,多裂纹,做出成品的颜色比原石变好(即翻色),且加工性能好,是制作戒面的理想用材。新后江的皮较老后江厚一些,个头较大,一般在3千克左右,水与底均比老厚江差,密度极硬度也略小,裂纹多,成品抛光后不及原石色彩好,即使满绿、高翠,也难做出高档饰品 。

5、雷打场区

位于后江上游的一座山上。该区主要是出产雷打石,因而得名。比较大的场口是那莫和勐兰邦。那莫即雷打的意思,雷打石多暴露在土层上,缺点是裂绺多,种干,硬度不够,难已取料,低档货较多。一旦遇上可取料的货,也有较高的价值。92年前勐兰邦不断发现中档色货。92年年终雷打场传出惊人的消息,发现一块巨大如屋的上等翡翠,已由政府组织开采。

6、新场区

该场区位于雾露河上游的两条支流之间。主要是大件料,产品多是白底青的中低档料;位于表土层下,开采很方便。场口不少,但消失得很快,如91年场口,92年场口早已停采。主要场口有:莫西撒、婆之公、格底莫、大莫边、小莫边、马撒、邦弄、三客塘、三卡莫。

翡翠场口特点及区别

翡翠原石场口特点 翡翠原石几个著名场

翡翠场区场口分布图

翡翠原石的买卖是珠宝界最神秘的一种交易,她的神秘就在”赌石”上,而进行翡翠赌石有几种判断的依据,其中场区场口就是很重要的依据之一。场口是指开采玉石的具体地点;场区则是若干场口因开采年代和相似的表现而形成的区域。不同场口的玉石有共性,也有特殊性,特别是一些著名的场口其特性十分鲜明,以至有的特性只属于某一个场口,只有断定了它属于哪个场口,才能根据这个场口的翡翠玉石的特殊性来观察、判断这块翡翠原石的赌性。因此,翡翠赌石业内有句行话:不懂场口的人不能赌石。

缅甸翡翠的发现及开采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其场口如星火燎原,发展到今天有名称的达近百个,且群星荟萃,争妍斗奇,至于小的难以起名的场口更是星罗棋布。根据翡翠原石的种类和开采时间的顺序,通常可将整个场区划分为六大场区:老场区、大马坎场区、小场区、后江场区、雷打场区和新场区

木那场口

木那是帕敢场区中重要而著名的老场口之一,由于开采时间长、储量少,产量比较低。该场口以盛产种色均匀的满色料而闻名。玉石中含有较为明显的点状棉,有帝王绿色、阳绿色、黄杨绿色,曾经出过阳绿满色玻璃种,偶尔会有水头好的秧苗绿色。裂纹相对较少,种的变化较大,从豆种到玻璃种都有,以豆种、糯化豆种和糯化种为主,从较中粗玉质至细腻玉质都有。玉质细腻,带“油性”,种老底好,毛病少,一般底带白色或飘翠绿色,冰种和玻璃种的绿色满绿色则极其稀少,故有赌性,尤其是“蒙头料”,其风险也相对较大。木那场口各层矿皮壳特点:第一层的翡翠原石几乎都有黄沙皮壳,第二层多见红沙皮壳,并带有蜡皮,第三层为黑沙皮壳,第四层为灰黑皮壳,第五层矿为白黄皮壳,大多数有蜡皮。 总之,赌石人对木那老场口的石头比较钟情,有人这样形容“木那石”:海天一色,点点雪花,混沌初开,“木那”至尊。

会卡位于香洞场区东南,此处有很多小河汇聚成会卡河,然后会卡河向北在香洞以北注入雾露河。该场区面积很大,各个开采场口均集中在河流两边,包括了许多场口,如展噶、磨东、枪送、玉石王、外苏巴琼、下苏巴琼、阁东月、样阁丙、裂固琼、磨皮等。其中有些场口(如展噶)现在开采的是含翡翠的高地砾石层,由上到下可分为三层:上层为黄色沙砾层,多为大象皮、灰白色、翻砂、种老、常常出高色料子。中层为铁锈色层,多为红辣椒油壳,有好有坏,有高色的,也有狗屎底,参差不齐。下层为黑灰色层,多为黑蜡壳乌纱。黑灰色层下面为可见基岩,为较硬的蓝绿色片岩。总体看,会卡场区黑色层较为发育,属高地砾石层,厚度大,翡翠砾石大小悬殊,出产好种好色矿石的概率高。

会卡

会卡原石有三个明显特征:(1)皮壳薄。打灯即可见水见色,对新手诱惑力很大,但这种蜡壳料子多为新场会卡,在云南边境市场很多,经常会切出共生体(即水沫子与翡翠共生)。(2)裂多。多数普通料子的肉中细裂比较多,这也是赌会卡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3)皮色杂。以灰绿、灰黑色为主,透明度好坏不一,水底好坏分布不均,但有绿的水常较好。总之,会卡老场口的石头,由于可能出特有的高绿色,受到赌石人和藏家的青睐,尤其是具有赌性和特色的蜡皮,颇具吸引力。可谓点绿难觅,有绿成片,“会卡”至尊。

后江

后江场口后江场区位于砍底县城东大约40多公里处,大大小小分布着十几个场口,由于这些场口基本都分布在砍底江支流,所以那地方出的料子大家习惯称之为后江石。后江场区于1963年开始开采,现在大部分场区基本采不出料了。后江场口是唯一不出砖头料的地方,大部分是色料,种好,底好,水好,小件的多,一般几两到几公斤,不出大料,不出玻璃地,大部分象鸡蛋大小,一般颜色都比较淡,但也有色老种老的。后江石一般出不了手镯,但可出戒面。后江石还有个特点,就是色淡不怕,只要种够老,抛光以后色就会变深,行内称这种现象为翻色,颜色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绿。

后江石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靠山边的洪冲积层,这种洪冲积层被一层坡积物所覆盖,当地人称坡积物为“毛层”,其毛层(坡积物)由山顶约1米厚,越往山脚越厚,可达8—10米,含砾石层在坡积物之下。第二种类型是现代河床河漫滩型,又分老后江玉和新后江玉。新后江玉产于冲积层之下部,而老后江玉产于冲积层的底部。

老后江的特点:玉皮呈灰绿色,个体很小,很少超过0.3kg,主要是水石,磨圆度、形状、大小均似芒果。沙皮颜色多种,玉质细腻,常有蜡壳。一般所产的翡翠常满绿高翠,透光性好,结构紧密。所谓“十个后江九个水”做出来的成品取货很高,抛光后颜色会增加,即所谓的“放堂”。

新后江的特点:皮比老后江厚,同样有蜡壳,个体比老后江大,一般在3kg以内,水与底比老后江差很多,成品抛光色会变暗,一般讲即使是满翠的新产后江做出来的成品也很难成高档翡翠。

莫西沙

莫西沙位于龙肯寨子西南2公里的帕敢公路旁,此处为高地砾石沉积沙矿,出产质地细腻的玻璃种、冰种翡翠原石。含翡翠砾石的沉积特点是:上层为黄色沙砾石层,下面为灰绿色砾石层。据《翡翠原石之旅》记述:摩西砂场口砾石土沙掺杂,翡翠矿层相对疏松,自表层至深层依次为黄红砂皮、黄白砂皮(砾石皮层较厚)、鹅卵石脚、黄蓝石脚(砾石皮层较薄)、小鹅卵石脚、蓝黄混合石脚、毛、蓝石脚层,所产玉石个体较小、玉质高,常达糯化底至玻璃底。在摩西砂场口对面拱起的小山丘,是摩西砂—玻璃贡,专出玻璃底玉石,一般在4—5公斤左右,没有大件料。自1971年港台玉石商人将缅甸人丢弃的无色翡翠加工到极致的首饰以后,这种高档无色的摩西砂石头,就成为了抢手的热门货。尽管传统翡翠界排斥这种无色的翡翠, 但它所体现出来的翡翠最高质地(种水),还是彻底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摩西砂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产出了翡翠中最高境界的两种翡翠:起胶的翡翠和起荧的翡翠。对于摩西砂场口原石的产状,H.潘进行过精辟论述:

莫西砂石头的皮壳别具一格,主要有白沙皮、灰砂皮和比较少见的红沙皮三种类型。白沙皮是最常见的,主要是因为几乎所有的摩西砂石头含铁量都很低,即使是红沙皮,皮层红色而肉色还是偏白色的。 就其皮壳而言,可归纳为三个典型特征:(1)脱砂皮。这是摩西砂石头的典型特点,有些石头几乎全部脱砂,有些石头则部分脱砂,即使那些有砂皮的石头,总也能在某些部位找到脱砂感;(2)刀砍状纹路或蜂窝状表皮。部分摩西砂的石头可见清晰的刀砍状表面纹,大部分石头可见表面滴水状的圆形或不规则状的凹坑,有时非常像蜂窝状表面;(3)凹凸不平的丘陵状表皮。这在那些带有多期水路充填的摩西砂石头中十分常见,有时这些又与蓝花色紧密相关,突起部位常常表现出深色的皮壳,系种水变化的差异化硬度造成。

如果莫西砂原石的擦口为灰白色,肉则近米汤种,而且棉大。擦口若为深灰色,肉则近冰种。擦口为乌黑色,其肉为玻璃种,做出的成品后光很活。这种后光很活按今天的说法叫“起萤”,白棉点也不明显了(俗称“棉化掉了”),肉中只要有一丝丝绿,则在成品中就会折射成满色(俗称“放堂”)。之所以灰白就是糯化的原因,是因为种不够,加上棉多,所以皮壳包裹下,擦口在光线反射下,只能呈现本身的颜色,加上皮壳的颜色灰白色,同理可证深灰色和乌黑色也是一样,特别是乌黑色,因为种好、水足、通透,所以擦口在光线射进肉时,把皮壳的颜色也反射出来了。

翡翠那些场口,你知道多少

缅甸翡翠的挖掘稀有百年的前史,至今仍在炽热持续,缅甸挖掘翡翠的场区仍在扩展,挖掘翡翠新的场口也在不断的添加。小编今天要说的是其中最有名的八大场口~来看看你知道几个?

按缅甸翡翠场区矿床的差异,以及地理分布和行政区别,有人将缅甸翡翠场区区别为6大场区,也有人将其区别为8大场区,今日小编也选用8个场区的区别,即:龙肯场区,帕敢场区,会卡场区,香洞场区,达木坎场区,后江场区,雷打场区,南奇场区。每个场区又再区别为许多小场口或厂口。场口或厂口缅甸玉称为冒或磨,通常是以发现人的名字货所在地的地名来命名的。现金我国境内许多流通的翡翠原石首要来自四个场区:达木坎、会卡、龙肯的莫西沙、帕敢的莫湾基。

下面小编给我们介绍龙肯场区,场口的特征

这个场口前期称为“新场”,东起五龙河上游的西岸,西至凯苏场口止,东西40千米,南北约30多千米,挖掘时刻较早。这儿的翡翠矿石埋藏较浅,大都没有皮壳,归于原生矿矿床,但也有一部分次生矿。翡翠多是白底青的中低挡了。人们将这儿挖掘的翡翠原石称为新场料,因而得名新场区。这儿的坑口较多,但他们挖掘时刻段,因而废弃的坑口也多,如前些年的场口早已经停采了。区内有场口30多处,现在比较知名的场口是凯苏,道茂,雍曲,铁龙生,目乱干,磨西西,马萨,大莫边,小莫边,格底莫,婆之公,莫西萨,散卡,卡拉,三客塘,莫班洼。

(1)凯苏场口。该场口发现在40年前,而在1983年许多正式挖掘,行内叫“八三种“香港行家以前发现,这种翡翠大大都质地太粗、太干,假如侵入酸后再加树脂,就能够大大改进透光性,所以这种翡翠是制作B货的好质料。不过也有小量的八三玉未经过人工处理,质量也是上乘,不应当一概而论啊。到目前为止,该场口被政府军操控,不得私自进入。八三玉在公盘出售时分一般分为3-4级,即A、B、C、D级,是根据质地的粗细、色彩多少、透光性和裂纹来区别等级的。据朋友介绍,八三玉矿的西南方,还有一个翡翠矿叫“八二”矿,因在八二年挖掘而得名。该种相似八三种,可是质地较细并且紫色较多,归于坡积成因。

(2)铁龙生场口。铁龙生为缅甸语意思是全绿,1991年发现,1998年发现矿脉,1998年大规模开发。铁龙生场口间隔木狼场口4公里,归于原生矿,这个场口的玉石悉数是绿色的,有不同的绿色色彩,色彩深浅纷歧,有的浅,有的深,有的有黑点,水头短,不通明,质地大都很粗,之地细腻少,可是也有很尖端的铁龙生。严格意思说,铁龙生归于翡翠规模。

(3)陈开钦场口。陈开钦场口介绍坐落八三翡翠的诗玛矿西北方向,听说英国人控制缅甸的时分,有人在此处挖掘过原生矿,曾一箱一箱的运出去。其中有白底青、也有色料。后来,华裔陈开钦先生出资挖掘,故得名。所挖掘的矿石大都为有色的翡翠。也有一些白底青。但后来由于种种缘由,中止了挖掘。1963年,矿坑被封存了。现在缅甸政府鼓舞当地矿主挖掘,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原来的坑口。

(4)多磨场口。多磨坐落凯苏东南方2公里处,闻名的腾冲玉石名家张蓝廷和李生泽就在这儿开过矿。此矿归于原生矿,岩层较硬,40%地处山坡挖掘选用打洞爆炸挖井的办法,很是艰难。深处地下水又多,又因洞内通风不良,若没有满足的抽水机和通风设备,挖掘十分幸苦。曩昔曾经稀有百名工人在洞中不断进出,从洞中挑出玉石,大的100公斤左右,都是用肩挑的方法运出洞外,倾倒在洞子周围,堆成了小山。上世纪60年代,翡翠场口制止挖掘后,缅甸政府军去挖掘,当无法把水抽干,只有用铁门把洞口关闭了。1978年前后,有人从丢掉的玉石碎块中捡出绿色小块去瓦城出售。瓦城的匠人把小块玉石整块磨光(”堆儿”),拿到泰国去卖,卖的好价格。后来音讯传出,许多人去多磨捡,买的和卖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小玉被称为“撒捧”(缅语)。到1980年秋冬到这儿聚集的人数高达7000人。人们用铁锤敲开碎块玉石,中心常常有绿色的小块(撒捧)。那是翡翠场口悉数制止挖掘,老百姓前来捡小“撒捧”,缅甸政府军是睁只眼闭只眼,让人买卖,其实这应是归于硬玉层的“泰蛋”。缅甸翡翠矿敞开后,多磨同样是政府租给私人挖掘。在公盘常常看到多磨的东西,就是今日我们了解的“白底青”种。

(5)雍曲场口。坐落龙肯村寨20公里处,有陆、水两路可通。这儿有许多小场口,它的翡翠归于原生矿。矿脉是沿着东北-西南方位延伸,雍曲常常出高色玻璃种或冰种翡翠是一个很尖端的场口,这个场口的料子大都做蛋面,矿主也是缅甸人,挖掘了此矿顿时成为头号富豪。在1994年一次爆炸之后,工人蜂拥而至抢炸飞的小料,不料,震怒山神,突然塌方,活埋了100多人。事情发作,缅甸政府封闭了该矿。90年代香港,称这种场口出的蛋面为“雍曲种”可见地位至高,归于一级质料。以今日眼光看,这种质料质地细腻,水头好,可是色偏暗绿,所以要切薄才显阳绿。因而一时一机缘,审美会随年代而变迁。尖端的玻璃种高色是暗黑绿。

(6)马萨场口。马萨场坐落龙肯北边到道茂公路旁边月2千米的当地,曾产出许多高价值的翡翠原石。曾产出900多吨的新厂玉。起特征是无皮或少皮,色彩较浅,成淡绿色。通明度从通明到半通明都有,但打磨之后色彩往往变淡,事宜做翡翠雕件质料。

(7)目乱干场口。离道茂场口月1公里,是1980年发现的新场口,此场口虽是原生矿,但一些较深部的翡翠质量也不错,质地有细糯,且多产春光。所产翡翠的特点是色高,质细,有春,豆等色,缺陷是翡翠原石绺裂较多。该场口产的紫春光翡翠有时很美丽,有的可做翡翠手镯,戒面,也能够做雕件。

(8)摩西疆场口。这个是重点场口。坐落龙肯村寨西南2公里到帕敢的公路盘,此处为高地砾石堆积沙矿。出产质地细腻的玻璃种、冰种。含翡翠砾石的堆积特点是:上面为黄色沙砾石层;下面为砾石层为灰绿色。闽-针灸杨医师,摩西沙的肉很细,出货很有卖相,水很足,有的起荧光,玩种水就玩摩西沙,玩色料不行的。教我们一个秘籍,假如摩西沙擦口为灰白色,肉则近米汤种,并且棉大。摩西沙擦口若为深灰色,肉则近冰种。摩西沙擦口为乌黑色,其肉为玻璃种。做出制品后光很活。这种后光很活今日的话就叫“起萤”,白棉点也不明显了(俗称“棉化掉了”),肉中只需有一丝丝绿则在制品中折射成满色(俗称“放堂”)。之所以灰白就是糯化的原因,是由于种不行,加上棉多,所以皮壳包裹下,擦口在光线反射下,只能出现本身的色彩,加上皮壳的色彩灰白色,同理可证深灰色和乌黑色也是相同,特别是乌黑色,由于种好、水足、太透了,所以擦口在光线射进肉时,把皮壳的色彩也反射出来了。

该文章由作者:【卡卡联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