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到好的翡翠,牢记这些翡翠原石场口皮壳的特征
五种常见的翡翠原石皮壳特征:
一、白盐砂皮
白盐砂皮属于古河床的头层石,产于“摩西砂场口”,长期日晒风化淋滤,皮壳变成了像盐沙一样的形状,颜色是白色,表面风化不明显,形态不规则。白砂盐沙粒感明显,皮层较厚,内部质地细腻,水头充足,大部分为玻璃种、冰种飘花翡翠, 也有一些像祖母绿这样的上等毛料。
二、黄砂皮
黄砂皮是比较常见的翡翠皮壳类型,黄褐色的上层矿,皮层较厚,手摸砂感明显。黄砂皮又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种是直接风化形成的黄砂皮,二是经过二次氧化形成的黄砂皮。
三、红皮壳
红皮壳是褐红色皮壳,是中层的氧化富集层,氧化铁质富集出现明显的红皮壳。红皮壳皮层比较细腻圆润,呈果冻状,非常漂亮。但只是皮层漂亮,切开后内部为原生翡翠,价值不高。
四、黑乌砂皮壳
黑乌砂是翡翠砾石的底层石,皮层呈灰绿色或黑绿色。黑乌砂石翡翠是赌石种性最强的翡翠,但是内部特征被黑乌砂掩盖,无法预测内部翡翠的好坏。
五、灰皮壳
灰皮壳呈现青灰色,内部质地细腻,一般是糯化的翡翠,属于中高档翡翠毛料。
大马坎白灰皮壳有点锈迹,内部肉质会出现什么表现
你要先熟悉厂口,然后才是熟悉皮壳。新厂区的色,色跟横向较多。多与种水融合。并且艳绿,豆色,苹果绿,春色的效果较多。(江镇城:新场区的松花色一般比较鲜艳,皮壳一般较薄、皮壳干干涩涩没有油润感。)老厂区的色,色跟一般具备深度,色的形式比较多样。但油青,蓝水,阳绿较多翻沙无力,前提你要区分场口。比如新厂区的料子,翻沙表象更多是针型沙感。 但老场区的翻沙表象,更多是颗粒较小,紧凑型,平沙型。老场区的料子,由于沙感平整,不突出,你就说翻沙无力,是不对的。老场区的料子,翻沙无力是体现在排序上和结构上。. 新厂区的料子,翻沙无力,更多是指沙感虽有,但翻沙不够,沙的质感不强,沙不够突起,不够集中老厂区的料子,裂多是由内而生的。只是刷皮,就断言无裂,是不准确的。达摩坎等老场区的裂大多是由外而内的,皮壳上的裂是很容易进去并且扩大的。新场区比如莫西砂的,容易出现皮壳裂多、但部分是浅裂不入内。腊皮的形成是由于地质活动,导致的板块运动,对原石造成积压和摩擦,产生的皮壳,首先要根据场口的特点,来区分对待腊皮的特点,会卡的腊皮大家比较常见,主要靠胶感而言,会卡腊皮还是出很多种水较好,色根较重,色正的好料子的。但前提是要结构紧凑,风化成熟。如果腊皮胶感不够,结构也较为松散,易种水不高,肉粗。但如果是哥因角的腊皮,即使胶感出现,但如果结构不强内部种水色的空间还是会产生变化大马坎,无论是山料,还是半山半水,还是水石。皮壳的翻沙,要么过于粗糙(山料)要么就是细沙或者脱沙。翻砂感较莫西砂弱一些、排列的形式较为杂乱。这类大颗粒的翻沙表象,并不符合达摩坎的特点。后江厂区也有些场口会出现水石感的皮壳,但和达摩坎的最大不同是:达摩坎是顺流水域冲刷皮壳,后江却是对冲水域形成皮壳。结构纹理是存在差别的。摩西沙本身就是新厂料。所以皮壳风化程度普遍略带松散感。多出种水料摩西沙,翻沙是要较粗的,沙粒的质感要大一些,翻沙感会更强烈,并且排列的形式更有序一些,略显杂乱。并且沙粒是以沟壑排列的,外皮显得很是粗糙,种老的外皮还有刻蚀文,好像里面会有很多裂,其实不然。这么小的莫西砂,在种较老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有裂。区分摩西沙的翻沙和莫湾几的翻沙,其中有个特点,就是看沙的形式,摩西沙的沙较尖,莫湾几的沙较平。摩西沙属于新厂料,皮壳的风化感大多都达不到老场区的料子细腻的翻沙程度,比较粗枝大叶,区分摩西沙的皮壳,主要就是观察皮壳的紧凑度及翻沙的序列情况莫西砂也要看结构紧凑度,以及翻砂情况.1、有很多皮很坚实、从图片上看砂翻不明显其实是细砂密实、扎手。但也有的比如诚大福一块,局部看似皮紧、但整体结构没有紧凑度、皮也只是较为平整、称不上紧凑。翻砂又属于很一般的。莫西砂有黄雾,说明种质不够、内部底易蓝灰。磨西砂:砂石、土、砂掺杂一起,石层不硬,头层黄、红砂皮,二层黄白砂皮、皮厚,三层黄砂皮、皮薄,下层灰黑砂皮、砂细、有腊壳,石层不硬。灰色砂发皮:主要产于磨西砂,呈浅灰或深灰。浅灰产于该层的上部,种差、砂泡,深灰产于下部,种好、砂紧贴。摩西沙的灰皮料出产的地层比黑皮的浅,质量总体没有黑皮的好。黑皮的绿比较饱满比较正,灰皮的色淡或无色。浅灰皮的种较嫩,深灰皮的种老。莫西砂的铁绣皮壳万不可赌,会吃干玉肉;但石灰皮壳、砂细水种高但如果是木那的料子。翻沙就会很细腻、集中,并且沙粒排序较为有序木那皮壳砂层厚,石纹不明显,皮色单纯,白即白,黄即黄,若为脱砂的,冰味清亮。木那的,你仔细观察皮壳会发现,翻砂的颗粒是存在针形向上感的。如果是达摩坎的料子,无论是半山半水,还是水石,都是存在水流的顺势纹理的翁巴利位于新厂区的西北方面,与莫边挨着。但由于翁巴利的产量有限,并不构成特有场口所以未标注。翁巴利皮壳石纹明显、皮纹较多,少有粗砂皮壳,砂细夹泥、砂感不明显,皮壳薄,皮肉过度层也薄,皮色黄中偏红者居多,但往往种与水的比例不成正比,水好而种稍差,棉偏大,所以其价格会逊于莫西撒,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新场料与其皮色较为相似,但石纹少。注意鉴别。莫湾几的黑乌沙皮,翻沙相对粗,一般都是以小沙粒,像鸡皮疙瘩类似的形式排列。皮是灰色的(灰白或带黄),也有一些有蜡壳(一般不完整),但一擦开蜡壳灰皮会现出。莫湾几的浅层料。结构略好,但风化不够。局部略有沙感,但还达不到莫湾几的小粒平行翻沙感。内部赌种水的空间有限莫弯基的料子是肉熟外嫩的,常常会越往里种水会越好,哥因角位于帕岗地区,乌鲁江南部,老场区,首先是裂是由内生出较多。哥因角的料子,变种较少的,但变色的情况多见,根据矿层不同,高种水几率较小,一般糯种到糯化之间,零星也会有糯冰产生。色料出产较多。并且哥因角的料子,色的渐变比较常见,外面一层色较好,越到中间,越到两边色的变化出现。所以赌哥因角,皮壳结构,和翻沙效果很重要。哥因角的料子不同于摩西沙和木那、达摩坎,翻沙固然重要,更多是看皮壳的紧密程度、刚性感,也有人称之为胶感。哥因角的皮壳风化较为顺畅。黑乌沙均匀,黑腊皮顺滑。哥因角的料子,结构紧密,翻沙皮,沙粒平整细致,腊皮部位胶感主,胶感浑厚自然。哥因角腊皮的料子,越光滑,胶感越强越是出高种水的表象。哥因角, 一般带蜡壳,皮比较黑、光滑乌黑. 象刷了油漆一样.打灯皮带蓝的比较多,并且有很多凸凹点,局部多有钴表现.一般是翻沙皮为主,翻沙细,局部黑腊皮、如没蜡壳的种比较嫩。当然也有黑腊皮和黑乌沙皮伴生皮壳。裂相对少,哥因角的料子,结构紧密,翻沙皮,沙粒平整细致,腊皮部位胶感主,胶感浑厚自然。这坨料子是哥因角的,如果是莫湾几,泛白会更明显,并且结构感也不会像这坨这般纹理和紧密度。莫罗根的位置距离哥因角还是比较远的,去年下半年我最后一次去矿区的时候,从帕岗去达摩坎途径会卡厂区,虽然没到莫罗根但会卡和莫罗根很近,开采面已经特别大了。正口料很少。产量是比较有限的。莫罗根虽然以黑乌沙为主,但也有其他沙皮产出,虽然是紧凑式翻沙皮壳较多,但皮壳局部的特点有时很像会卡,两个厂区的矿脉还是有相似之处的。并且也存在地质活动频繁,裂多的情况。莫罗根的场口紧邻会卡场口,皮壳结构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和老场区帕岗地区附近的如:莫湾几,哥因角,麻蒙,桥乌,白山,四通卡,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莫罗根的料子,皮壳结构凸凹,沟壑状较多,无论是沙皮还是腊皮,都存在多棱角,纹理较为粗重。棱角有些,整体感觉也是紧凑的,只是形式不同。翻沙部位,沙粒略粗,也是平整类的细致翻沙,腊皮部位的胶感更浅些,不如哥因角的胶感亮度. 皮壳局部有胶感和类似的油性。莫罗跟的皮壳结构多数较为紧凑。皮壳局部有胶感和类似的油性,纹理较粗,棱角相对明显。并且皮壳上经常出现扭曲的活藓。带藓较多。活藓也比较多。相对哥因角来说更容易出色,并且会卡附近的矿脉,本身种水层的分布较好。莫罗根的料子一般情况下种水也都具备一些。莫罗根的皮壳胶着感要缜密的多。并且莫罗根很多时候是存在藓重的情况,但活藓形式较多莫罗根的料子泛白极少,并且沙感强、同时有胶感的极少。莫格叠的料子特点介于哥因角和莫罗根之间的一种过渡感莫格叠的黑乌沙,皮壳翻沙的颗粒较圆润,并不像一些场口的翻沙皮是针状翻沙。以出产色料为主,种水料产出有限。皮壳上多出现活藓,皮壳结构及纹理配合藓经常出现比较扭曲的皮壳纹理。莫格叠,是达摩坎厂区北部的一个场口。和莫湾几本身并没有直接关联。并且结构差别较大。莫格叠的料子,结构较大表现,皮壳扭曲,拉伸的情况较多。和莫湾几这类的平型小颗粒较密集的翻沙皮壳是有本质区别的不是莫罗根的,因为腊皮及结构不够紧凑。不是莫格叠(摩湾格力)的,因为皮壳结构还未出现晶体扭曲及拉伸的情况,不是哥因角的,因为腊皮部位的胶感还不够缜密细致。这坨料子是莫湾几的“哥第”场口墨翠的石皮像陨石, 也像摩西砂场口石的石皮. 但摩西砂的皮薄,而且一般没有颜色南莫的沙皮经常会有局部托沙表象(掉沙)并且有明显的风化程度不够的表象,翻沙颗粒不均匀,不细致。木那的料子,无论是那种皮壳。整体的翻沙效果一目了然的好于南莫。仙洞位于老厂区的南部,老厂区的南部是以仙洞和莫罗根来划界的。仙洞的料子,山料较多。色料也较多。但结构感确实,风化不够。多裂,多变种。但局部的种水色有时能出现出乎意料的高度水石,虽然皮壳光滑,但胶感不够 ,胶感缺失,内部的结晶体光泽度就不够。也是种嫩,种不够的表象(整体结构仍是第一位的观察重点) 观察水石,首先就要观察结构层及皮壳的紧凑感。并且水石皮壳较薄。如果内部纹理并不理想,内部出现种嫩肉粗,色不正的几率也较大(这是小春深入讲水石如何看:结构与皮壳紧凑、或有胶感,但仍要进一步观察内部的纹理,比如这一块,内部纹理表现乱、无明显的走向与顺序,所以小春仍不开。)南奇,砂发介于大马坎与木那之间。南奇料皮壳上的晶体结构很突出,很明显。皮壳是存在大条状晶体皮壳的。这是南齐场口的特点,南齐位于小厂区的中部。但看第一张图,这坨料为南齐的新洞料。由于南齐新洞也是存在翻砂皮壳的。并且沙感和莫西沙相似,也有人将其称为莫西沙。南齐料,如果整体结构不强,即使有翻砂也不好赌种水。一旦南齐生色,很多时候,色根较好。属于那种种水带色的表象。很润很自然。黑乌沙皮壳,如果达不到翻沙,或者沙感不均不强,不突出,就经常出现这种,肉粗,底灰,种水不够,色不正的情况。(如有腊壳,可以参考腊壳的胶感来判断)(另,整体结构的紧凑度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要放在第一位去观察)这坨料,如果是老场区的,并且皮壳风化的厚重感更好一些,如此翻沙,空间就大了。但这坨是新厂区的料子,摩西沙的,摩西沙如此翻沙,还是属于结构不强,翻沙无力范围 ,如果是新厂料,比如摩西沙,这类皮壳表象,就属于较好一些了。内部的结晶体要理想一些。但这坨料是莫湾几的,属于老场区。老场区的料子如果翻沙如此,就属于风化不够,矿层较浅的表象了。内部肉质较粗,种水不够,色不正的情况就比较多见了。所以大家看石头,一点要先分场口,再看皮壳。摩西沙的料子。老场区包括莫湾几的裂,由内向外的较多。那这坨料如果是莫湾几的赌裂的风险较大。摩西沙皮壳上的裂纹,的确也存在吃进去的情况,但吃的较浅比较常见。和老场区的概念不同。如果是莫湾几的料子,这类皮壳结构,及翻沙,就不够细致了。但如果是摩西沙的,结构和翻沙就较好。光泽度局部较好。整体一般。糯化范围,水头较好而已。莫罗根的料子. 上面盖子内满色的几率不大。如果内部色足,膨胀感及色带的表象不会如此单一。种水并不高,是块色料,糯种范围,如果成品无裂满绿,棉絮的问题句不重要了切开:盖子色延伸了,有满色挂件 不是莫罗根的料子,莫罗根的料子泛白极少,并且沙感强、有胶感的极少。这坨料是莫湾几的。三层的料子。虽然不浅,但不是深层皮壳风化表象。皮壳结构,大体上可以。但风化不均匀,沙感胶感都比较缺失,种水不高,色不正的几率大。并且容易多裂,多藓。 并且这坨料是被刷皮的料子。如果皮壳上打灯并无具体的种水表象。赌性就又加大了以上是学习小春的评析时摘录的内容。建议还是全面看一看小春在本网、还有赌石吧的二个帖子,对照料图才好理解。我的感觉不是一天二天能熟练掌握的、需要多看多比较、慢慢积累。(说来惭愧、现在特征较为明显的我能辨认、但还是没有融汇的感觉)
缅甸翡翠有哪些场口和特点
一、大马坎老场口的翡翠皮壳较薄,皮壳下必有雾,雾色呈红、黄、黑、白多种,大马坎其中呈红、黑雾的玉石地子灰,黄、白雾的石头质地好。一般是“十雾九有水”,凡是皮壳与黄色(玉)相杂难分的,其玉色偏蓝,并多显现蜂窝状态,大马坎赌石皮壳颜色有褐色,红黄色,灰色,少见腊壳。大马坎赌石几乎都有雾层,多见红雾,黑雾,黄雾。大马坎赌石主要特征为色串皮,雾串皮,雾裹色,雾吃色大马坎位于河流下游,所产翡翠毛料大多比较小块,在3公斤以上的基本是很少见的了
二.帕敢场口是历史名坑,开采时间最早。帕敢赌石皮薄,结晶细、种好、透明度高、水头足,个头从几公斤到几百公斤,呈各种大小砾石,一般以产中低档,高档货为主。老帕敢(帕敢基)以产皮壳乌黑似煤炭的黑乌砂著名。老帕敢矿山现在开采的深度已经达到20多米,翡翠砾石主要采自砾岩较深部受风化作用较浅的黑色层,产出的翡翠毛料点是外皮较薄且紧密,常呈灰褐、灰黑砂皮等各种颜色,有些翡翠砾石有黑色腊壳。以产高水、高色而著名。
三.莫弯基场口,老场口莫弯基容易出绿色料子,老场口莫弯基赌石表面好像人工作过一样,当然也有人工做过的,很容易混淆,轻易不要尝试。
四.会卡老场口,会卡易出种水、色料、飘花料子,为人们所喜爱。会卡(回卡)老场口赌石毛料,品相好,灯打见水见色(种水佳),料子比较压手话,是难得的老料子。
五.莫西沙场口,熟悉赌石的朋友一般都知道,莫西沙赌石基本都是有料,赌一个涨一个的高水好料,莫西沙经常出高水高种地,现在几乎已经绝迹。
莫弯基翡翠原石特点莫湾基的翡翠原石有什么特点
1、莫湾基出产的黑皮壳玉石,种质都很好,皮壳上如果有莽带,因为这种石料,色一般都容易进去,种水较好,并且赌涨的概率很高。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黑色外皮上有点点白斑,很容易区分。
2、这个场口的翡翠原石主要以黑乌砂皮壳以及棕灰色和灰皮壳为主,还有一种黑亮的蜡皮壳,在市场上比较多的是黑乌砂皮壳,也有较少的棕灰色的皮壳,因为皮壳色是黑的,所以有些癣,杂质以及裂都是看不清楚。这个场口的原石种就算是嫩,但如果有加工的价值的,做出来也是会比这个种嫩的会卡,种嫩的木那更起货,这也是相对来说的。
3、莫湾基场口第四层矿,黑乌沙皮,一般块小;常出豆绿或瓜绿也有皮下绿或油青绿,偶尔会有满绿高翠或团块状帝王绿;裂纹较少,种变化较大,从豆种一直到玻璃种都有,也有变种,毒性大,风险较高。莫湾基的翻砂皮较多,并不是每一块翻砂都是好品质,跟其他场口的翻砂是有一定的区别。
会卡翡翠原石排第几
翡翠原石十大场口分别为:会卡、木那、莫岗、后江、马萨、目乱干、帕岗、自璧、龙塘;每一个场口所产出的翡翠原石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原石的表皮、质量等都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玩赌石的时候,原石的皮壳特征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原石的皮壳特征,选择不同场口的原石,赌石为什么那么难呢,主要就是因为出产翡翠原石的场口非常多,而且各个场口的料子又有各自的特点。下面分别为大家讲解一下十大翡翠原石场口的特征:
1、翡翠原石十大场口之会卡场口
会卡的料子皮壳色杂,主要有灰绿、灰黑色,但是它的透明度有时好有时坏,原石的水底表现参差不一,但是有绿的地方通常水头就会比较好。而且料子大小比较悬殊,大件的可达几百公斤,甚至上万公斤的。
会卡原石料子有三个很明显的特征:
第一个是皮壳比较薄。打灯就能够看见种水跟底色,对玩赌石的新手玩家充满了诱惑力,但是呢,一般这种蜡壳料子,大多都是会卡新场料子,在云南边境的原石市场上非常多,经常会切出共生体(就是水沫子与翡翠共生)。
第二个是裂比较多。大多数普通料子的肉中有很多细小的裂缝,这也是玩会卡场口原石的一个最最关键的因素。
第三个是皮色比较杂。以灰绿、灰黑色为主,透明度参差不齐,水底好坏不一,但是有绿的地方水通常较好。总而言之,老会卡场口的原石,因为有概率出特有的高绿色翡翠,受到了很多翠友的青睐,特别是具有赌性和特色的蜡皮,非常具有吸引力。可谓点绿难觅,有绿成片,“灰卡”至尊。
2、翡翠原石十大场口之木那场口
木那老场口特点:大多数料子都为白黄皮,少量的料子为浅橙黄翡皮、浅红黄翡皮及白砂皮,也有部分料子是风化皮,有一些料子皮下会有薄的“白雾”,外表皮相对较薄,而且原石料子体积一般比较小,很少见比较大块的料子。
3、翡翠原石十大场口之莫岗场口
莫岗场口的原石料子皮壳呈现出来的感觉一般比较粗,表皮的颜色一般为灰黄色或者灰白色;种水和底色一般都比较好,料子里的裂纹也比较少,属于一种高档翡翠品种,料子里很少含有杂质,玻璃底较为常见,但产量非常之稀少。
4、翡翠原石十大场口之后江场口
后江场口分老后江与新后江,均产于河床冲击砂中。其中,老后江产自冲击层的底部。料子皮薄且呈灰绿黄色,料子的个头一般很小,0.3公斤以上的就非常少见了,种水跟底色都非常出色,经常出产满绿的高档料子,一般比较少,但是裂纹有时候会比较多,做出成品的颜色比原石看起来更棒,而且料子的可加工性很强,是制作戒面的理想原材料。新后江的料子皮壳比老后江的厚上一些,料子体积也更大,一般都在3公斤左右,种水跟底色都比不上老后江,密度跟硬度也更小,裂纹比较多,雕刻成品抛光后没有原石色彩好,即使有满绿,也比较难做出高档的翡翠饰品。
5、翡翠原石十大场口之马萨场口
马萨场口是一个新厂,产出的料子一般无皮或少皮,绿色比较浅淡,种水跟底色有时好有时坏,主要用来做低档的手镯或者比较大的摆件。
6、翡翠原石十大场口之目乱干场口
目乱干场口为新厂,原石料子无皮,水和底都很好,有白雾。以出产紫罗兰和红翡为主,一般在一块料上有紫、红及淡翠并存,但是裂纹会比较多。
7、翡翠原石十大场口之帕岗场口
帕岗场口是一个在历史上就非常有传奇色彩的坑口,是开采最早的场口。帕岗场口的原石料子皮薄,主要以灰白色、黄白色为主,料子的晶体比较细,种水非常好,透明度也很好,色也很足;料子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大,能够达到几百公斤。一般以出产中低档的砖头料为主。老帕岗以产皮壳乌黑似煤炭的黑乌砂著名,但是目前已经全部开采完了,现在原石市场上能够见到的乌砂均产自麻蒙。
8.翡翠原石十大场口之打木砍场口
打木砍(也称刀磨砍)场口,原石料子皮壳多为褐灰色、黄红色,料子一般种水和底色都非常好,但是多白雾和黄雾。料子的个头也比较小,一般也就1、2公斤。这个场口还出产如一种非常名贵如血一般的红翡!
9、翡翠原石十大场口之自壁场口
自壁(又别称次卑)场口,料子的皮壳主要表现为黄灰色,种水和底色都非常棒,料子内得裂一般较少,但是,有时好会起白雾,它的料子主要以蓝花水颇负盛名,还能出产少量做高档手镯的绿花料,腾冲有名的绮罗就出产与此。
10、翡翠原石十大场口之龙塘场口
龙塘(也称龙坑)场口,该场口的原石料子主要以黄砂皮或灰白鱼皮为主,料子皮壳表现较粗。但是大部分料子的种水和底色都是非常棒的,绿色也非常正,经常产出高档料子。
该文章由作者:【瓜田李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