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检测标准GB/T16552GB/T16553GB/T16554GB/11887是什么意思
GB/T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
GB/T 16553-2010 《珠宝玉石鉴定》
GB/T16554-2010《钻石分级》
GB 11887-2012《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
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本标准规定了珠宝玉石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方法及鉴定特征。本标准适用于珠宝玉石鉴定、文物鉴定、商贸、海关、保险、典当、资产评估以及科研教学、文献出版等领域。
注意:GB 11887-2012将于2016-05-04被GB 11887-2012/XG1-2015《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第1号修改单替代。
扩展资料:
翡翠证书上CMA、CAL、CNAS/CNAL
将翡翠放在荧光灯下,观察其颜色变化,A货和C货不发生变化,B货有荧光,泛白色。C货经过染色处理,故其颜色沿裂隙分布,分布不均匀,细心观察肉眼即可看出。
翡翠经强酸碱浸泡处理后,结构疏松,没充填之前表面见溶蚀凹坑,使之产生漫反射,光泽变弱。加人树脂或塑料等有机充填物后,翡翠常有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或者是玻璃光泽与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混合。
由于翡翠结构被破坏,内在原有的光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所以“B货扩翡翠的颜色分布无层次感。虽然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的绿色仍为原生色,但经过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变白,绿色分布较浮,原来颜色的定向性也被破坏了,看起来很不自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翡翠
饰品 执行标准
中国饰品强制性标准GB 28480-2012 《饰品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
为了规范国内市场对首饰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6月29日正式颁布了针对饰品有害物质限量的强制性标准GB 28480-2012《饰品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该标准已于201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除珠宝玉石以外的其他各种材质的饰品,包括儿童饰品(指供14岁及14岁以下儿童佩戴的首饰)。
二、标准技术要求要求
1、 镍
若制品表面有电镀层,其镀层应保证与皮肤长期接触部分在正常使用的两年内,镍释放量小于0.5μg/(cm2·week)
2、 其他有害元素
采用其他材质制成的饰品,有相应国家标准要求的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如:纺织品制成的饰品,应符合GB 18401-2010,皮革制品应符合GB 20400-2006。
3、标识要求
儿童首饰应在标签或其他标识物中予以明示。
黄金的国家质量标准是什么?
国家标准“GB11887-8P”规定:含金量不小于990‰为足金,含金量不小于999‰为千足金。同时对K金的纯度也作了规定,其中8K的含金量不小于333‰,18K的含金量不小于750‰,24K的含金量不小于999‰。
每开(英文carat、德文karat的缩写,常写作“k”)含金量为4.166%。
18k=18*4.166%=74.998%,24k=24*4.166%=99.984%。
24K含金99%,22K含91.7%,18K含75.1%,14K含58.5%,12K含50%。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黄金饰品,分为足金和K金饰品,根据国家标准GB11887中的规定,常见的几种黄金首饰含量为:
24K——目前国际黄金价格市场偶见标有24K黄金饰品,根据国家标准,24K金含量理论值应为百分之百,金无赤足,因此严格的讲,24K是不存在的,销售中标有24K金是不正确的,不符合国家标准。
千足金——含量为99.9%,俗称三个9。
足金——含量为99.0%,以上,俗称二个9。
18K——含量为75.0%,K金的颜色有多种,通常有黄、红、白色之分。其中白色K金,实际上是黄金与镍、锌、铜等元素的合金。它不是通常所说的白金饰品。白金是指贵金属铂(Pt)。
任务珠宝玉石的相关定义及命名规则
一、天然珠宝玉石
由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丽、耐久、稀有性,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矿物的单晶体统称为天然珠宝玉石。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天然有机宝石。
天然宝石 是指自然界产出的单晶体矿物,如红宝石、蓝宝石、碧玺、尖晶石等。定名时不需要加“天然”二字,直接使用宝石的基本名称或矿物名称(如“钻石”)。其产地不参与定名(如“巴西祖母绿”),不能使用由两种天然宝石组合而成的名称(如“水晶钻石”),不能将商业名称用于定名(如“半宝石”“红纹石”等)。
天然玉石 是指集合体的矿物,少数为非晶体。如: 翡翠、玛瑙、软玉等。定名时直接用矿物名称或宝石名称,不需要加“天然”二字,“天然玻璃”除外。不能用形状定名,不允许单独使用“玉”或“玉石”直接代替具体的天然玉石名称;“岫玉”“和田玉”“大理石”等具有地名的天然玉石名称不具有产地意义。
天然有机宝石 是指宝石的生长过程是部分或全部由有机体参与的。如: 象牙、珍珠、珊瑚等。“珍珠”专指养殖珍珠,天然珍珠需要在珍珠前面加上“天然”二字。淡水养殖珍珠简称“淡水珍珠”,海水养殖珍珠简称“海水珍珠”。不能以产地修饰天然有机宝石名称。
二、人工宝石
人工宝石是指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用于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再造宝石。
合成宝石 是指完全或部分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有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与所对应的天然珠宝玉石基本相同。必须在其所对应天然珠宝玉石名称前加“合成”二字,如:“合成红宝石”“合成祖母绿”等。禁止使用生产厂、制造商的名称直接定名,如:“查塔姆(Chatham)祖母绿”“林德(Linde)祖母绿”等。禁止使用易混淆或含混不清的名词定名,如:“鲁宾石”“红刚玉”“合成品”等。
人造宝石 是指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无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必须在材料名称前加“人造”二字,如:“人造钇铝榴石”,“玻璃”“塑料”除外。禁止使用生产厂、制造商的名称直接定名。禁止使用易混淆或含混不清的名词定名,如“奥地利钻石”等。不允许用生产方法参与定名。
拼合宝石 是指由两块或两块以上材料经人工拼合而成,且给人以整体印象的珠宝玉石,简称“拼合石”。逐层写出组成材料名称,在组成材料名称之后加“拼合石”三字,如:“蓝宝石、合成蓝宝石拼合石”;或以顶层材料名称加“拼合石”三字,如“蓝宝石拼合石”。由同种材料组成的拼合石,在组成材料名称之后加“拼合石”三字,如“锆石拼合石”。对于分别用天然珍珠、珍珠、欧泊或合成欧泊为主要材料组成的拼合石,分别用拼合天然珍珠、拼合珍珠、拼合欧泊或拼合合成欧泊的名称即可,不必逐层写出材料名称。
再造宝石 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天然珠宝玉石的碎块或碎屑熔接或压结成具整体外观的珠宝玉石。在所组成天然珠宝玉石名称前加“再造”二字,如:“再造琥珀”“再造绿松石”。
三、仿宝石
用于模仿天然珠宝玉石的颜色、外观和特殊光学效应的人工宝石,以及用于模仿另外一种天然珠宝玉石的天然珠宝玉石可称为仿宝石。“仿宝石”一词不能单独作为珠宝玉石名称。在所模仿天然珠宝玉石名称前冠以“仿”字,如:“仿祖母绿”“仿珍珠”等。应尽量确定给具体珠宝玉石名称,且采用下列表示方式,如:“玻璃”或“仿水晶(玻璃)”。当确定具体珠宝玉石名称时,应遵循本标准规定的其他各项定名规则。仿宝石不代表珠宝玉石的具体类别。当使用“仿某种珠宝玉石”(例如“仿钻石”)这种表示方式作为珠宝玉石名称时,意味着该珠宝玉石不是所仿的珠宝玉石(如“仿钻石”不是钻石)。具体模仿材料有多种可能性(如“仿钻石”可能是玻璃、合成立方氧化锆或水晶等)。
四、特殊光学效应
猫眼效应 可在珠宝玉石基本名称后加 “猫眼” 二字,如: “磷灰石猫眼” “玻璃猫眼”等。只有“金绿宝石猫眼”可直接称为“猫眼”。
星光效应 可在珠宝玉石基本名称前加 “星光” 二字,如: “星光红宝石” “星光透辉石”,具星光效应的合成宝石定名方法是,在所对应天然珠宝玉石基本名称前加“合成星光”四字,如:“合成星光红宝石”。
变色效应 可在珠宝玉石基本名称前加 “变色” 二字,如 “变色石榴子石”。具变色效应的合成宝石定名方法,是在所对应天然珠宝玉石基本名称前加“合成变色”四字,如“合成变色蓝宝石”。
其他特殊光学效应 除星光效应、猫眼效应和变色效应外,在珠宝玉石中所出现的所有其他特殊光学效应。如:砂金效应、晕彩效应、变彩效应等。具其他特殊光学效应的珠宝玉石,其特殊光学效应不参加定名,可以在备注中附注说明。
五、优化处理
优化处理是指除切磨和抛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颜色、净度或特殊光学效应)、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分为优化和处理两类。
1.优化
优化是指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优化处理方法。如:热处理、漂白、浸蜡、浸无色油、染色(玉髓、玛瑙类)。
优化的宝石定名时直接使用珠宝玉石名称,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中可不附注说明。
2.处理
处理是指非传统的、尚不被人们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如:浸有色油、充填(玻璃充填、塑料充填或其他聚合物等硬质材料充填)、浸蜡(绿松石)、染色、辐照、激光钻孔、覆膜、扩散、高温高压处理。
处理的珠宝玉石定名。在所对应珠宝玉石名称后加括号注明“处理”二字或注明处理方法,如:“蓝宝石(处理)” “蓝宝石(扩散)” “翡翠(处理)” “翡翠(漂白、充填)”;也可在所对应珠宝玉石名称前描述具体处理方法,如:“扩散蓝宝石”“漂白、充填翡翠”。在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中必须描述具体处理方法。在目前一般鉴定技术条件下,如不能确定是否经处理时,在珠宝玉石名称中可不予表示,但必须加以附注说明且采用下列描述方式,如:“未能确定是否经过×××处理”或“可能经过×××处理”,如:“托帕石,备注:未能确定是否经过辐照处理”,或“托帕石,备注:可能经过辐照处理”。经处理的人工宝石可直接使用人工宝石基本名称定名。
【学习指导】 通过学习,要求熟练掌握珠宝玉石的分类方法、相关定义及命名原则。
【练习与思考】
1.什么是宝石?什么是玉石?
2.国标中关于珠宝玉石定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应该怎样定名?
4.优化处理宝石在定名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黄金首饰国家标准是什么
K金制是国际流行的黄金计量标准,K金的完整表示法为“Karat Gold”,并赋予K金以准确的含金量标准,因而形成了一系列K金饰品。
纯金首饰的含金量在99%以上,最高可达99.99%,故又有“九九金”、“十足金”、“赤金”之称。
为了克服金价格高、硬度低、颜色单一、易磨损、花纹不细巧的缺点,通常在纯金中加入一些其他的金属元素以增加首饰金的硬度,变换其色调和降低其熔点,这样就出现成色高低有别、含金量明显不同的金合金首饰,冠之以“Karat”一词。
标准金饰
指按国家标准生产的黄金制品,包括足金、千足金;标准金饰定点销售单位是指遵守本办法,由福建宝协组织考核,质量符合标准、价格构成规范的珠宝金店或百货商场。
质量要求
上柜足金和千足金首饰,含金量标称值与实际检测结果必须一致(样品熔后保证黄金含量在均匀状态下检测);每件首饰须按标准规定刻有材料名称、材料含量和厂家代号等三项印记内容。每件首饰都必须有检验机构检测的质量合格证明。
扩展资料
保养方法
1、洁精的化学物质会改变金子的色泽,所以做清洁工作之前应该脱掉金饰品。
2、避免直接与香水 、发胶等高挥发性物质接触,否则容易导致金饰褪色 。
3、游泳时要取下金饰,以免碰到海水或池水后,表层产生化学变化。
4、保管的时候用绒布包好再放进首饰箱,避免互相摩擦损坏。
5、黄金比较软,容易变形,所以不要拉扯项链等饰品,以免变形。
6、纯金饰品在遇水银时会产生化学反应 ,出现白色斑点,清洗时只要在酒精灯下烧烤一会儿 ,就能恢复原色 。
7、配戴后的金饰常因污渍及灰尘的沾染而失去光泽, 此时,只要将金饰置于中性洗洁剂以温水浸泡并清洗,再取出拭擦干即可。
清洗方法
1、保护黄金饰品的光泽,可以上面薄薄地涂上一层指甲油。
2、如果表面已有黑色银膜,可用食盐2克,小苏打7克,漂白粉8克,清水60毫升,配制成”金器清洗剂”,把金首饰放在一只碗中,倒入清洗剂,2小时后,将金首饰取出,用清水(最好不是硬水)漂洗后,埋在木屑中干燥,然后用软布擦拭即可。
3、镶宝石的戒指用冰棍或火柴棒卷一块棉花,在花露水和甘油的混液中沾湿后,擦洗宝石时其框架,然后用绒布擦亮戒指。切忌用刀片一类锐物去刮。
4、 盐和醋混合成清洗剂,用它来擦拭纯金首饰,可使历久常新。
5、牙膏擦拭或用滚热的浓米汤擦洗,也可恢复光泽。
6、可以用70%硝酸和98%的硫酸按一比三比例配置,不过这对是化学反应,来清洁的,对金有一定的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金首饰
铂金戒指上的Dc5ct是什么意思
分开来说,请对号入座
一、定名标准
珠宝首饰定名原则:参考GB11887-2012国标(下面以钻戒为例)
铂金:PT K金:18K
标签上一般会表明:例如
金:4.5g 石:2ct 附钻0.5ct
二、解析名称
5CT的意思为5克拉 1克拉=0.2g
(通常称5卡,已经非常大了,基本都是百万级别的,高品质的5卡上千万也正常)
D5ct 指的是主钻 5克拉,主钻指的是戒指中主搭配钻石的重量
(奢华的钻石款式,设计时会有许多小钻搭配,来衬托钻石的火彩或者体现奢华。大道至简,到楼主这个级别的钻石,打不搭配小钻已经是设计师个人特点和楼主的个人喜好了)
DC5ct 则指的是钻石总重,这里包括主钻石和搭配的小钻 总共的重量。
即楼主的问题答案为:DC5克拉指,铂金截至使用的钻石总重量为5克拉
(因为楼主没说是不是钻戒,虽然多数为钻石,但彩宝类也会有这样的标记)
猜测楼主戒指内圈有标记,内容为: 品牌名(缩写) PT950 Dc 5ct
额外提示:D5ct 与DC5ct 不是一个概念,请楼主留意。两者价格可能会相差甚远
该文章由作者:【走资派】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