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玉白玉山流水(新疆白玉山流水料)

于阗有山流水吗

于阗有山流水的。和田玉山流水其实属于和田白玉和青白玉的山料,于阗玉是极其稀有的无结构白玉。山流水料型较为圆滑,山流水是存在于籽料和山料之间的玉种,通常存在于河流上游。

一般为卵石形状,表面很光滑圆润带皮色并且有自然形成的点坑称为毛孔。山流水料是没变成籽料之前介于山料和籽料之间的玉石。

玉石之都

于阗美玉在历史上一直享有盛名相传早在殷商时期,商王的宫殿里就有用于阗美玉加工而成的各种用具,楚国时的王公贵胄更以玉器作为身份的象征,到了两汉时期越来越多的中原人士钟情于于阗美玉,各路王侯均遣工匠前往昆仑山周围采玉。

于阗玉即和田玉和田玉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

和田玉 “山流水” 料这么诗意的名字是到底是怎么来的?

几年前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的一件玉雕作品,标价高达5亿元人民币,这件作品就是玉雕大师袁嘉骐的作品《大爱如天歌》,它精美绝伦、浑然天成的创作就是这尊玉雕的身价。另外的价值就属于山流水料的这块玉料。那么山流水料是什么,为何能开出如此天价呢,那就详细了解和田玉中的山流水料

1、山流水的特征:

山流水这个名称是很富有诗意的,指原生玉矿石经风化崩落,山流水料一般出现在河流上游,矿床属残积、坡积、洪积型或冰川堆积型。这类玉材距原生矿近,虽受自然剥蚀及泥石流、雨水和冰川的冲蚀搬运,但然加工的程度有限,尚未完全变成子玉,所以新疆玉料商人平时戏称它为玉的妈妈。

2、和田玉山料:

山流水出现在河床中或曾经是河床的戈壁滩上,玉石的棱角稍有磨圆是山流水的特点,这是因为山流水料受一定程度的风化、磨蚀,“次棱角状”是地质学称号,因为所开采的未知距离比较接近原生山料的位置,因此山流水料普遍都是比较大的块度,所以有《大爱如天歌》这样的作品。

3、和田玉山流水料:

山流水有些像山料的形状,外表大多地方是经过自然风化和太阳辐射形成天然的皮壳。使得有人就利用这些特点用山料来造假,因此一定要仔细辨别皮色的真伪,说到山流水料不得不提俄山流水,其实俄罗斯料没有能够达到子料定义的。产自和田玉龙河和喀拉喀什河的河床里的被河水作用数万年,冲刷作用搬运过来的玉料,和田玉子料就是产自玉龙河河坝里的料。

山流水料经过了山洪和河水的冲刷,棱角比较圆滑,有较光滑的表面,甚至表面也有一定的包浆和毛孔。一般有薄的皮壳,有水波纹,比较细腻的质地更加的细滑,相比山料还要有更好油性,山流水料通体没有开采面,就是找不到和山体生根的面是因为已经脱离了山体和矿脉。

和田玉山料、籽料、山流水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1.山料:山料(也叫山玉)就是经人工从原生矿开采出来的一种玉料。和田玉山料原生矿大都在海拔4000-6500米的昆仑山上,开采难度极大。品种有白玉、青白玉和青玉。新疆昆仑山一带主产白玉、青白玉和青玉山料,新疆玛纳斯和加拿大等地主产碧玉山料。新疆山料的开采历史不过几百年。俄罗斯和青海产的山料品种比较多,而且量大主要为白玉,开采历史不过几十年。在一些原生矿的裂缝附近偶尔也有带皮的山料,这在新疆、青海、俄罗斯都有产出,比如新疆且末县杨家坑所产带有栗子皮色的山料,色白质润,是一种好料。但要注意与籽料的区别。

2.山流水料:这是因原生矿受自然剥蚀以及泥石流、洪水和冰川的冲蚀搬运而形成,距原生矿较近,无棱角,比较光滑,品种与山料同,质地介于山料和籽料之间。俄罗斯、青海也有山流水料。

3.

籽料:籽料也称籽玉或璞玉。最广义的说法是指从昆仑山原生矿风化剥落的山料、山流水料,经冰雪山洪亿万年的冲刷磨蚀而形成的一种卵状次生玉料。蒋有儒老先生在和田地区工作了几十年,一直同和田籽玉打交道,近年提出和田籽玉是亿万年前因昆仑山的火山爆发并经地壳运动而浮出地表又经冰雪山洪冲刷磨蚀而形成的一种卵状原生玉料。这种说法似乎更有道理一些:一是因为和田籽玉中囊括了各色品种的和田玉,而目前和田原生矿的山料却只发现白玉、青白玉和青玉而没发现墨玉和碧玉山料;二是因为产籽玉的玉龙喀什河(全长325公里)和喀拉喀什河(全长808公里)的中、上游近200—600多公里的范围不产一粒籽玉,却只产在下游的100多公里的范围内;三是籽玉在质地方面比山料和山流水料更为细腻、滋润、致密、坚硬,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四是本人拍照的几幅由几千枚不同品种的天然籽玉挟裹在一起的图片,这能否说明就是由火山爆发而形成的籽玉呢,这都还需要专家们作进一步的考证

新疆和田玉白玉山流水(新疆白玉山流水料)

该文章由作者:【在山的那一边】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