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的老寿星是怎么雕刻的
寿星巨雕利用山体造型,依山就势,雕刻中国传统文化代表长寿的象征——老寿星。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制作方案,老寿星采用明朝末年定型的形象,突出头部造型,大脑门,白须飘逸长过腰际,一手拄杖,一手托仙桃。它以古代南极仙翁为摩本,采用明朝末年定型的寿星形象,高218米,宽198米,头部高85米,大脑门、白须飘逸长过腰际,一手拄鸠杖,一手托仙桃,慈眉悦目,笑逐颜开,近观宏伟、慈祥、亲切,远看轮廓清晰,气势雄伟,缓步走出山体走向人间的效果,达到了耐人寻味的仙境神韵。寿星巨雕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山体雕刻,高度为四川乐山大佛的三倍。项目于2000年10月18日开工,2002年竣工将申报“吉尼斯”世界山体雕刻之最的纪录。
堪称世界之最。
用木头雕刻人物的技巧
具体方法如下:一般来讲,搞的人,除执基本相同外,都各有自己擅长的,初学者只要熟悉平刀、圆刀二种不同的用途,很快就能掌握技巧。先强调一下执刀姿势的重要性,其正确与否不仅影响雕刻操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引起安全方面的问题。那么,在大量切削木料的粗坯阶段,我们主要是用敲锤配合刀具进行工作,执刀姿势呈握拳状,当雕刻向进或深挖时,可作拳心向下状;当雕刻向内推进时可作拳心向上状,当雕刻轮廓欲切断丝缕时又可作拳心向内或向外状,三种方法灵活掌握。如刀具刻入过深,切勿摇动急以抽出,否则会引起锋口开裂或剥落,应使用另一刀具并轻微削去该刀具周围的木料,直至其可摇动为止。在雕刻进行到细坯和修光阶段,我们主要运用刀具从事刻削工作,一种是双手握捏刀具,如:右手握紧上端,左手捏住刀杆上部,慢慢向右手方向推进。另一种是右手执刀呈握笔状但要将无名指和紧抵在雕刻物上向前运刀,以控制。要注意左手的位置,做小件时,握住作品的左手应放在右手的后下方,作品一端可顶靠在上;做时,为了按住木板,左手应远离右手的刀具,或者放在右手的后方。温州那边的,因木质坚硬,人们时常要用来抵住向前运刀。对付木质细软的,可用右轻拍刀具即足以削去少量木料。平刀块面法:主要是在凿坯时用平刀大块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轮廓和结构部分,使其产生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运刀必须稳、准、狠,要肯定有力、相符、爽气不腻,要使每一刀都说明问题并达到作品的最后效果。平刀块面法的运用过程实际上也是用简单抽象的几何形体概括各种复杂形体的造型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将每一个形体、每一块骨路,肌肉减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因此,要求作者有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和慨括自然形体的能力。平刀块面法可以结合一些圆刀贯穿于雕刻的全部过程以形成最后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只运用在雕刻的初级阶段作大形处理,然后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圆的更丰富细腻的刻画。圆刀雕琢法与排列法:由于圆法不肯定,刻出的形体轮廓比较含糊,产生的凹凸感又比较清晰,所以很适合探索表现各种物体的质感和效果,作为的底面处理,俗称“麻底子”,也是一种极好的起衬托作用的。圆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凹凸形成体积,并在表面造成自然、浑厚、拙朴的美感。倘若与平刀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光滑细腻,如人的皮肤;一方面是粗糙毛涩,如人的发鬓、衣饰等,那么两者会形成强烈的质感对比,使作品产生丰富有趣的表现力。圆刀排列法与雕琢法的意义相同,只是作者要有意识的排列刀法,使其产生一定的装饰性和效果。
1.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基本要领
凿粗坯: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中的造型细节,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
2.凿粗坯的基本要领是,从上到下,从前至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上到下,就是从头部开始做到脚跟;从前至后,就是先凿前身,再凿后背;由表及里,就是从木料表面开始,一层层向内剥进;由浅入深,就是先凿好浅的地方,再凿深的地方。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适当的放宽。民间行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
掘细坯:先从整体着眼,调整比例和各种布局,然后将人物等具体形态及五官、四肢、服饰、道具等逐步落实并形成,要为修光留有余地。这个阶段,作品的体积和线条己趋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圆熟流畅,要有充分的表现力。掘细坯中的镂空技巧,要求以纵纤维组合镂空,镂去多余的部分。要运用带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断的部位留下一小块料使其与临近的部位牵附,待作品完成后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牵附之筋去掉。
3.使用方法如下: 修光: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是圆转,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细微末节及其质感表现出来。打磨:根据有些作品需要,将白坯用粗细不同的木工搓磨成细润光滑。要求先用粗,后用细。要顺着方向反复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显示美丽的
,要注意保持作品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刻毛发、饰纹:用三角刀刻画毛发、饰纹,要求运刀爽快、肯定,粗细均匀,一丝不苟。着色上光:着色不仅仅是为了弥补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还能起到加强丰富材料质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着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尽量体现出的美。色泽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质的种种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润木质,使作品锦上生辉,同时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长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匀渗透,亮而不俗。配置底座:底座不仅是主体的依托,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状尺度要与作品的内容形式相辅相成。充满曲线与生动活泼的作品,可借简洁朴素的底座衬托,而造型简洁或肃穆的作品则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饰。总之要注意互相之间的比例协调,注意色调上的相互烘托,切勿。
木头怎么用成生日礼物送给姐姐?
你要用木头送给姐姐做生日礼物。可以把它雕刻成你姐姐喜欢的木偶啊。或者是公仔。都可以的。
雕刻应该用什么木材
雕版:梨木。
工艺品雕刻:梨木、黄杨木、各种红木(酸枝、檀木、黄花梨)。
刻字(按材料档次排序):桦木、红松白松、梨木、水曲柳、核桃木。
高档刻牌匾:梨木、红木。
使用激光雕刻和切割,过程非常简单,如同使用电脑和打印机在纸张上打印。您可以在Win98/Win2000/WinXP环境下利用多种图形处理软件,如CorelDraw等进行设计,扫描的图形,矢量化的图文及多种CAD文件都可轻松地“打印”到雕刻机中。
唯一的不同之处是,打印将墨粉涂到纸张上,而激光雕刻是将激光射到木制品、亚克粒、塑料板、金属板、石材等几乎所有的材料之上。
扩展资料:
为了作品达到预期效果,应注意以下要求:
了解宴会形式。宴会的形式多种多样,简单的可分为“祝寿宴”、“庆功宴”、“聚会宴”、“家宴”,国际交往中的:‘国宴”,贸易往来的工作宴及大型酒会等。
了解宴会形式,就可以刻制出与宴会形式相适应的雕刻作品,来烘托宴会气氛,如:“祝寿宴”可以刻制“松鹤长春”、“老寿星”等,“喜庆宴”刻制“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孔雀牡丹”等,“庆功宴”刻制“雄鹰展翅”、“骏马奔腾”等。
了解客人风俗习惯。随着中国与国际问交往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喜好,忌讳等,以便因客而异,刻制出客人喜爱的作品。
突出主题。在雕刻前应首先确定主题,构思出所要雕刻作品的结构、比例(布局)等问题,确保主题突出,同时又要考虑到一些附加作品陪衬作用,如“百鸟朝风”作品的“百鸟”,“孔雀牡丹”中的;‘牡丹花,等。附加作品不要牵强附会,胡拼硬凑,以免画蛇添足,起不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精选原料与因材施艺,在选料时,要选择质优色美原料,还要在原料形体方面加以考虑,一般讲原料的形状与作品形象大体形态相近似,雕刻起来就比较顺利,另外对一些形状奇特的雕刻原料,应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能力,开阔视野,因材施艺,以便物尽其用,创作出新奇别致的艺术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雕刻
家里有两个木雕寿星公怎么办
不要放同一个房间里。
古代星宿崇拜,名目繁多,而能经久不衰,且备受人们欢迎的即为寿星,对寿星的信仰自古以来就极为普遍。《史记·封禅书》司马贞索隐说:“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现安 ,故祠之以祈福寿。”民间为男性长者做寿时,往往供祀拄长拐杖、白胡须“肉头老儿”模样的寿星。南极仙翁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又称南极真君、长生大帝,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公”或“老人星”。传说经常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这其实是道教追求长生的一种信仰。根据封神演义的记录,他名列昆仑十二仙之首,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道教信奉的保佑人间性命年寿的神仙,福禄寿三星之一。
老寿星, 中国神话中的长寿之神。也是道教(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和信仰)中的神仙,本为恒星名,为福、禄、寿三星之一,又称南极老人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长安附近杜县建寿星祠。后寿星演变成仙人名称。寿星为白须老翁,持杖,额部隆起。古人作长寿老人的象征。常衬托以鹿、鹤、仙桃等,象征长寿。
怎样在木头上雕刻图案
在木头上雕刻图案的方法如下:
1.除湿。带有过多水分的木头是不能进行雕刻的,湿木时间一长便会变形,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干燥处理。由于受阳光曝晒会导致木头变形,开裂,因此通常的除湿方法是将木头放于阴凉干燥处或地下室,让其自然阴干。
2.描形。将选好的木块进行必要的砍削刨光后,在其上用笔描绘出所要雕绘的图案或形状大样。不同位置、不同层次的图案,图形可用不同色线代表。
3.雕镂。雕刻的方法主要由浮雕、镂空雕、凹雕、三种。浮雕又称阳刻,即将非图案的空白部分雕凹,使图案凸出,令其产生高低起伏的立体感。
4.这是一种常用的雕法,镂空雕,有称镂雕、透雕、即将非图案部分雕空使其空处透露能见对面。镂空雕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雕刻方法,在建筑木雕和家具木雕中较为常见,它能使雕刻作品产生惟妙惟肖的立体感。
5.打磨。雕好的木头有许多棱角、刀触,外形较粗糙,因而要打磨,以前的打磨工具常用木工锉,细质砂石、动物生皮、树木纤维、毛树叶、草灰砂等硬的或韧性好的自然物做成,现在多用砂纸进行打磨。
6.光面与上料。过去在打磨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光面或上料(涂漆)。有许多木雕是不上漆的。如大量民宅阁扇窗和日用家具,为了防止其开裂、渗水和腐坏,或刷一层紫土、桐油,或刷数道火酒漆,或擦抹少许生香油,
该文章由作者:【学而后知不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