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怎么形成的呢?
对于自然界翡翠的形成,主要有四种主要观点:
1、翡翠的形成是因为在高压条件下,岩浆侵入超基性岩中的残余花岗岩浆的脱硅产物。
2、在区域变质作用时,原生钠长石分解成硬玉而形成。也有人认为在地壳板块碰撞产生压扭性应力和低温作用下,钠长石先形成变质程度较低的蓝闪石片岩,然后才变成硬玉而成。
3、在一定的压力下,花岗岩脉和谈色辉长石岩类岩脉在钠的化学势高的热水溶液作用下发生交代而成。
4、翡翠是由近硬玉硅酸盐熔体结晶而成,这种熔体来源于300~400千米处地幔中广泛存在的碱性辉石层。
翡翠原石生成的地质条件
翡翠原石生成的地质条件非常苛刻,首先它必须在低温高压的地质环境中,其次,必须有硬玉岩和围岩一超基性岩。这两种岩石在整个地壳中的数量是十分稀少的,而且很难形成。
有了以上两个条件,还无法形成翡翠,还必须有微量铬离子。铬离子在一定的温度下,能够在漫长的时间里源源不断地侵入硬玉晶格,然后形成常见的绿硬玉。
当然,绿硬玉还不是特级硬玉。想要形成特级硬玉(翡翠原石),还必须具备诸多条件:
其围石一定哟啊是高镁钙低铁岩石。因为只有这种坏境下产出的翡翠原石才会纯净、底不发灰。
铁的作用非常重要,铁含量多会造成翡翠原石底发灰;但是没有铁,高质量翡翠原石难以形成。因为在缺氧的条件下,它所含的Fe3+会形成磁铁矿而析出,不会进入翡翠原石内部晶格内,让翡翠原石绿质量更好。至于幼稚翡翠原石,还需要经过地质作用和多次热液活动后才能形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翡翠
翡翠怎么形成过程是什么?
第一种观点认为是岩浆在高压条件下侵入到 超基性岩中的残余 花岗岩浆的脱硅产物。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在区域 变质作用时原生 钠长石分解为硬玉而形成;或者认为是在板块碰撞产生的压扭性应力和低温作用下,钠长石先形成变质程度较低的蓝闪石片岩,进一步变质成硬玉而成。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在花岗岩脉和淡色辉长岩类岩脉在12~14kPa压力下,在钠的化学势高的热水溶液作用下发生交代而成。
第四种观点根据硬玉岩中含水~甲烷~硬玉三相包裹体的发现认为翡翠是由近硬玉 硅酸盐熔体结晶而成,认为这种熔体源于300~400km处地幔中广泛存在的含碱辉石层。
扩展资料
鉴别翡翠可以看分量,天然翡翠的密度较大,它的密度要高于大部分的玉石。用手掂量翡翠时,会有明显的坠手感。而仿冒翡翠的密度通常会比较小,不会有明显的坠手感。
鉴别翡翠还可以听声音,用家里的木筷子敲击翡翠时,如果发出比较清脆、悦耳的声音,则说明翡翠是天然的。如果敲击之后发出的声音是沉闷、暗哑的,则说明翡翠是假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翡翠
翡翠是怎么形成的?
翡翠是在中低温的环境中,在极高的压力下经过漫长的时间,经历长期的地质活动(如先形成“底”,后形成色等),由许多互相叠加的地质现象而形成的。美国的科学家在实验室经过大量的模拟实验后得出结论:翡翠是在1万个大气压和200~300℃的温度环境下生成的。
翡翠的形成,需要具备独特的成矿条件。它的产出与蛇纹石橄榄岩有很大的关系。蛇纹石橄榄岩在形成后,通过变质作用,其温度和压力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一些岩浆会侵入到岩石中,从而带来新的化学物质,而与原来的岩石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形成了翡翠原石。
扩展资料:
翡翠属辉石类,单斜晶系、两组完全解理。主要组成物为硅酸铝钠NaAl9(Si2O6),宝石矿中含有超过50%以上的硅酸铝钠才被视为翡翠),出产于低温高压下生成的变质岩层中。往往伴生在蓝闪石、白云母、硬柱石(二水钙长石)、霰石和石英。莫氏硬度在6.5—7之间,比重在3.25—3.35之间,熔点介于900—1000°C之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翡翠
该文章由作者:【宿那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