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买了一块寿山石的印章,想知道属于哪种
福州的寿山石经过1500多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产地在神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一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流水,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田黄的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把贡、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的田黄冻者,极为澄澈,色如蛋黄,产于中坂,历史上列为贡品。
白田石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质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二、寿山村东南有坑头山,是寿山溪的发源地,依山傍水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是出产水坑石的地方。因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出石少,佳质尤罕,现在市场上所见的水坑石佳品,多是百千年前的旧物。水坑石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
三、山坑石是寿山石中的大宗,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来源。其中高山系是山坑石的代表。高山石通灵莹丽,石品多达百种,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虾背青、巧色高山、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高山、油白洞高山等等。
在高山东北2公里处的杜陵山中,出产的石材统称杜陵坑石。杜陵坑石品种繁多,如白杜陵、红杜陵、黄杜陵、杜陵晶、棋源洞杜陵等。源于杜陵坑山溪处的善伯洞,石温腻脂润、半透明、性微坚,肌理多含金砂点和粉白点,色鲜艳。其石分为红善伯洞、黄善伯洞、白善伯洞、善伯晶、银裹金善伯洞、善伯尾等。
四、在寿山村东南8公里处有月洋山,所产寿山石统称月洋系石。月洋系产石仅十余种,其中最好的是芙蓉石,芙蓉石洞在月洋山顶峰,石质温润,凝脂,细腻。
五、旗山系寿山石矿藏丰富,品种繁多,是仅次于高山系的第二大系。旗降石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有光泽,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等两色多色相间者常见,是寿山石中一大家族。
你没有提供详细的资料我无法给你判别但可以介绍一些方法
近年寿山石市场上出现有仿真寿山石,所谓仿真就是“假货”。作假者一般都是假冒价值高的名贵寿山石如田黄石、荔枝萃、都成坑、善伯洞等等。假货中又有全假与半假之分:全假的是采用树脂之类的透明化工材料、采用高压渗色做出各种假的名贵寿山石。这种假货容易识别,只要一动刀迎刃而解,因为刀感它不是石头而是树脂。半假指的是用外来的叶蜡石,通过着色假冒寿山石,如用有色石粉人造石皮的假田黄石,动刀后石皮就会一小块一小块地自行脱落。
还有一种拼合寿山石,将天然寿山石的碎石块通过粘合加大。寿山石市场上偶有硕大的田黄石,颜色、石质也上乘,价位也不高,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原来是由诸多小田黄石精心拼凑而成。
两种常见的鉴别法:
一:经验识别法:
在长期的实践中,寿山石行家们积累了丰富的鉴别经验。虽然不同的鉴别行家,总结的经验和鉴别方法不尽完全相同,但归结起来,其切入点不外乎以下几种:外形,包括形状、棱角、皮相;色彩;质感;肌理,包括纹路、裂格。
1、田黄石的识别
如何鉴别“石中之王”田黄石,这是寿山石收藏家和鉴赏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他们必备的一种鉴别能力。古今寿山石鉴赏家和研究者鉴别田黄石的经验可归纳为形状、石皮、色相、肌理、格裂形态、手感和比重。
(1)形状 根据田黄石的地质形成和演变历史,一般的田黄石都保持其天然的形状,即鹅卵形状,但在上板坑头附近出产的田黄石,有时也有棱角,这是因为这里接近溪流的源头,田黄石缺少滚动、磨练的机会。此外,还有少部分田黄石,在埋藏地下的过程中,因地壳运动,石身裂碎,分成几瓣,形成棱角,虽然经过泥土的长期滋养,但断面的棱角并未被磨平,因此有时石农在挖掘发现这种断裂性田黄石时,通常还会继续在附近寻找它的“另一半”。
(2)石皮 除了少数田黄石外表无石皮外,一般情况下,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因此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的一个重要依据。
田黄石的皮层,或极稀薄、或稍厚密,石皮颜色主要有黑、黄、白、绿,皮层有单层、双层和三层,皮质比其它掘性寿山石的石皮质地要细结柔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一般情况下,单层皮的田黄石颜色有黄、白、黑、绿,色泽有浓有淡,分布有的整体统一,有的两面不同,还有的呈块状组合,质地也有优劣之分。皮色纯如牙黄者,质地极为纯优,称为黄金黄田黄石;黄而灰绿者,质微硬结,色泽偏黝;黑而微绿,皮清一色者,也属优质;皮色灰白浅淡的色泽多深沉偏黝;黑中夹有小块黄绿或小块灰白的,纹路粗杂,通灵度差,多为硬田黄或杂田石。有的单层皮田黄石,一面为白皮,另一面却是黑皮,即一面为银裹金,另一面为乌鸦皮。
双层皮的田黄石,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薄黄皮,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半透明的白皮。这两种双层皮的田黄石,大部分属枇杷黄田黄石,外层皮质细腻,内层皮厚薄分布均匀,肌质纯佳,甚至凝灵如冻。
由于田黄石有一定的迁移性,再加上田土砂层酸碱度的变化,所以,有时还可见到三层皮田黄石。或乌鸦皮在外、黄皮居中、白皮居内;或黄皮在外、黑皮居中、黄皮在内。含多层石皮的田黄石,皮虽不透明,难以察看,但往往肌理色质极佳。
通常情况下,除部分三层皮的田黄石外,一般的田黄石,在灯光下都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洞察其内在的肌理色质。
(3)色相 要辨识田黄石的本色,不能在灯光下观察,而要在太阳光下观察。善于鉴别田黄的行家,通常以色调的浓淡来形容田黄的“熟”“老”与否,借以推测田黄在地下沉睡的长短。田黄石色泽鲜而不俗,稳而不浊,不浮不沉,其最大的特点是毫无“火气”,并且以黄色为主。无论红田、黑田、白田,都有一层“帝王之气”,带有黄味,但不同的田黄石所含的主要色素及色彩纯度、浓度和肌质的通灵度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块田黄石,其内外色泽也不是一成不变。除白田黄石以外,大都是外浓而内渐黄淡,尤其是大而宽厚的田黄石,内外一色的极少,只有形状薄、体积小的,方能内外接近一色。
通常人们所说的银裹金田黄,其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介于白田黄石和黄田黄石之间,外具白田黄石肌质,内心近似黄金黄田黄石之质。白田黄石多数带有黄心。黄心多的,即属银裹金。另一种是白皮田黄石。还有一种“金裹银”田黄石,极为罕见。
“绿田石”,世有传闻,迄今未见。
(4)肌理 田黄石的肌理基本上都隐有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像鲜产橙柑剖瓤。田黄石的肌质愈细腻、色泽愈浅、愈透明,其萝卜纹就愈明显,所以白田石的萝卜纹,往往最为好看。也有一种田黄石,萝卜纹极隐、极细、极不显眼,色质也很纯优,是最凝灵的田黄石之一。
(5)格裂形态 寿山界古有“无格不成田”的说法,这是因为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但裂格不是田黄石独有,只是田黄的裂格,其颜色和形状与众不同。 田黄石的裂格,有明格和暗格。明格多呈现于表层,多呈交叉状,如龟裂纹。坑头田黄石、碓下田黄石等居多。格线挺直而利落的,坑头田黄石等最常见。暗格则较多深藏于田黄石的肌理内。格粗大而深长的,石性多软,如白田黄石、上坂田黄石等。格纹若断若续、蜿蜒而长的田黄石,质较松嫩,时见之于上坂。格斜浅而短小的,质凝而嫩,中坂的居多,同时在上坂和下坂品质好的田黄石中,也较常见。田里挖掘的田黄石类的红格,也称“红筋”,多呈褐黄或赭黄色。无皮的田黄石红格浓重。黑皮田黄石与白皮田黄石还常见其皮随格侵入,以致雕制时难以掩饰。
(6)手感 田黄石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各色田黄石,即使是白田黄石或黑田黄石,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宝气灿烂,虽寒冬腊月,也感温存有情,入手可亲。田黄石在握,手感脂润,常年不上油,亦不燥不变,一经摩挲更觉油光欲滴。
(7)比重 2.6–2.65
2、田黄石的防伪
田黄素有“易金三倍”之说,因其珍稀难觅,价值高昂,所以早在清朝就有商贾以连江黄假冒田黄石。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造假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石市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田黄石与某些石种有相似之处的特点,或以次充好,或制假乱真,因此田黄石收藏者必须加以防备。
常见的制假现象:
一种是利用色泽接近田黄石、肌理似有萝卜纹的石材,把它整成卵石状,并用硬器点凿或置于硬砂中翻滚,然后沾上土或着色,再加蒸煮,使其颜色外形与无皮的田黄石相似。这种假田黄乍看之下,酷似真品,但仔细观察,其外表凿痕密布,终不自然。只要透过外表悉察肌理,便知其为伪物。
第二种是假造石皮。或用颜料涂染,或用胶水调石粉涂抹其表,或泡药水高压加温,再经磨制,就像紧裹着石皮的田黄石。然而,这种假石皮松而脆,颗粒粗大,浑浊不透,干结如疤,难以受刀。辨认时,一经摸或加油,不久,其图文均不见。雕刻时也只能刻制组线条景物,而不能精雕细刻。
第三种是改变别的石种色泽,使它类似田黄石,又“巧妙”地使表层肌质变换成田黄石的“裹皮”,伪造成乌鸦皮田黄石,但其皮层浅薄如纸,这种假品,因皮色过于透明,皮质也过于细柔,所以易于识别。
第四种是利用某些质地与田黄石相似的石种进行冒充。这种冒品的识别,要求鉴别者必须熟悉几种与田黄相似的石种的特性,以便进行比较和鉴别。如掘性高山石与掘性都成坑石,通常都有萝卜纹,但前者石性较松,后者石质微坚,都不如田黄石温润。又如鲎箕石也属掘性高山,质松性燥,且外形多不呈卵状。再如旧洞善伯的黄色结晶体,虽可与田黄相比美,但没有石皮与萝卜纹,而且肌理时有金属砂点,有时还有“花生糕”浑点,与田黄相比,相去甚远。此外,黄色荔枝冻石因偶有石皮和萝卜纹,也常被石贾制成方章,冒称田黄冻,这种冒品要价极高,且因为没有人工痕迹,所以若非行家,不好识别,但细察之下,还是可以发现这种荔枝冻质地过于通灵,萝卜纹也较粗,缺乏田黄的稳重感。
近年,有关部门在研究田黄的内部成份中,用某种科学的方法,改变一些石材的分子结构,使其色泽与内部结构接近于田黄石,但终不能温润其质、丝纹其体,由此可见田黄石的天生丽质并非人工所能牵强达到。
二:X射线衍射鉴别法 即据石种的衍射图来识别。
寿山石的特性
寿山的特性是它有别于其它石种的重要特征。归纳起来,寿山石主要有六大特性。
一、光泽 叶腊石型的寿山石多具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当其它矿物较多地掺杂其中时,则是土状光泽。
二、硬度 硬度主要是根据各组成矿物的含量及特性而定。以叶蜡石为主时,其硬度、密度特点多接近于叶腊石矿物;以地开石为主时,则接近于地开石。叶腊石解理完全,薄片能弯曲,但无弹性,断口参差不齐或呈片状,具滑腻感。硬度为2.32–3.05,多数小于2.5。密度为2.71—2.84,以2.75—2.83居多。其内层结合较强,层间较弱,容易形成薄片。这就是为什么寿山石“柔而易攻”的原因。地开石的硬度多在2.6左右,密度在2.5—2.7之间,以2.62居多。当寿山石含伊利较多时,密度可达2.9—3.1。
三、颜色 研究表明,寿山石的颜色基调只有两种,即黄色和灰色。它之所以呈现出灿若云霞的缤纷异彩。这个原理就象调色板一样,以红黄蓝为基色,可以调出变幻莫测的万紫千红。例如“月尾绿”,以黄绿色为主,“月尾紫”,以紫色为主,“芙蓉石”则有灰白、白色、黄色、绿色,色黄者,多质地纯净,具有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四、热能性 寿山石是火山岩蚀变产物,具有较低膨胀系数,所以有热稳定性。热处理好后能保持强度。经过煅烧,更显特别洁白和高光亮度,优质高岭石的耐火度高达1800度。
五、放射性 放射性是指不稳定原子核自发放出射线现象。当放射值大于40伽玛时,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对人体有害。科学工作者经过70多个钻孔和大量槽探内系统放射性伽玛检测,发现寿山叶蜡石矿的放射值为25—30伽玛,峨嵋叶腊石矿的放射值为20—30伽玛,均低于40伽玛,所以,寿山叶腊石的放射性人体不构成损害。
六、药用性 寿山石因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而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领域己得到开发利用,通过深加工后,可作为食用糖果粉料以及制作饮用茶壶、化妆品填料、陶瓷器原料及医药掺合剂等。
寿山石的保养
虽然寿山石天生丽质,在自然状态下,石形不易变,石色不轻改,但是,从阴暗的地底深处到暴露于阳光灿烂的世界,要如何才能保其天生丽质永驻人间呢?
寿山石属叶腊石,质地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一些品种在开采时,因爆炸震动,结构遭受破坏,多裂纹、裂格,如果不善加养护,日久天长就会枯燥易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以油养石之风。
寿山石的养护虽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但也不是没有忌讳,因而不可随意处置,同时不同的石种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养护也要因石而异。
首先,保持润泽,切忌高温 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意保持润泽。不论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的矿石不可长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时藏在地窖里或阴湿之处,时常洒些冷水以保润泽。
其次,开料水磨,谨防燥裂 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清水一盆,待石料磨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装放 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如属高档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块度较大,为节省油料,也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透明纸包裹好,放在阴湿处。
第四,雕刻成品,除尘保洁 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室内。石表被灰尘、污物沾染时,只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即可恢复光彩。寿山石硬度低,约在摩氏二至二点五度之间,切忌用金属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第五,印章摆件,适宜摩玩 寿山石印章和小摆件,最好经常用手摩挲抚玩,使石面附着一层极薄的手油,这样,久而久之,石质便会古意盎然。平时放置锦盒之中,也最好薄擦白茶油或橄榄油,让石表吸透油质,变得更加洁净莹澈。
第六,打蜡油养,因石而异 打蜡、油养是寿山石养护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并非所有的寿山石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油养。不同品种的寿山石,保养方法是不尽相同的。
田坑石,温润可爱,石性稳定,无需过多抹油。时常摩挲把玩,既能养石,又可养性。
水坑石,质坚通灵,以色清为贵,只要经过认真打磨揩光,不受硬物碰击,即可保持晶莹,不必时常擦油。
山坑石中的高山石,质细而通灵,石色丰富,鲜艳多彩,但是石质稍松,每遇炎夏酷暑或秋冬气燥,表面容易变得枯燥,甚至出现裂纹,色彩也变得黝暗无光,所以人们从给它起了个很恰当的外号,叫“财主石”。使用这类“财主石”刻制的雕刻品,保养方法颇讲究,一般以油养为上。其方法是:先用软刷清除石表灰尘,如果油污很厚,难于清除,可先用温碱水冲洗,直到完全干净。待干燥后,再用脱脂棉花团包裹细绸布,蘸少许白茶油涂擦各个部位,即能使石质复发光彩。上油后的石雕品要陈设于玻璃柜中,或加玻璃外罩,减少灰尘沾染,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或长时间强烈的灯光照射,以防石质变燥。此外,为了保持其润泽,还需在附近放几杯水让水蒸发,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
有些石种不宜采用油养法,如芙蓉石洁白细嫩,沾油则渐灰暗,失去光彩,所以,切忌与任何油质接触。平日抚玩,也应保持手掌干净无油污。如果放在洁净的脸庞或鼻翼两侧轻擦,让微量的脂肪油保养,最为适宜。寿山石中的老岭石、柳坪石等不通透的粗质石,刻制成雕品后,外表最好进行一次上蜡揩光技术处理。经过打蜡后的寿山石,石性稳定,无需再进行油养,但珍贵的寿山石切忌随意加热和打蜡,不然有失“石性”。
第七,精选油料,切忌随意 提到寿山石的油养,很多人往往不重视保养油料的选择,任意提取油脂进行擦抹,有时甚至用猪油、牛油等不动物油,或含有化学挥发剂的香油、护发油等,这些油料不但不能起到保养石质的作用,长期使用反而会使石质遭受破坏。
保养寿山石最理想的油料是陈年白茶油。茶油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沉淀,其上层白色透明部分,清洌不腻,是寿山石保养的理想油料。其次是花生油、芝麻油,但这两植物油色浊性浮,容易使石色泛黄而无光。
寿山石的鉴别和保养都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品种的寿山石具有怎样独特的石质和石性,只有认识、了解、洞悉每种寿山石的独特性,才能在鉴别时做到慧眼识真石,在养护时做到永驻石真。
乌鸦皮田黄石的简介
乌鸦皮田黄,又名黑皮田,外表裹一层黑皮的田黄石。乌鸦皮田黄外表附有微透明、黑色石皮。上、中、下三坂均有出产。单层的乌鸦皮灯下能透,其肌质易于鉴识,若乌鸦皮内再有一、二层黄皮或白皮则难以灯照识别,不过这类含多层石皮的田石,若皮质细腻、无杂色、无砂斑,则多见其裹色质俱佳,尤如冻石,实属难得之材。黑皮面积有大小尽裹全石的不多见,皮之厚甚均匀容易受刀,可加工成各种景物。
乌鸦皮田黄石产量甚少。备受收藏家青睐。
属于寿山石(Shoushan Stone),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保养:寿山石,也称作塔石,是以叶蜡石或地开石为主要成份的一种石料,是雕刻、篆刻常用的石材。因含有的成分多为地开石、高岭石、尹利石、叶蜡石所以需要3到6个月保养一次。因为人的死皮组织容易附着在寿山石上会滋生真菌,最后酸化使得寿山石酥脆,用滤勺过滤融化后的御守塩浸擦洗。如操作时用俱攞钵盛放,长期后可看到钵上生长出树根桩物质,也算是收藏的乐趣。 赏寿山石重在“三看” 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 收藏鉴赏寿山石雕,应该有以下三看: 一看“因材施艺”是否恰当。寿山石雕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泽,雕刻出造型和色泽相适应的作品。我们在鉴赏和选购寿山石雕作品时要看雕刻艺人在“因材施艺”方面的独到功力。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质、石形、石色、石纹来确定相应的题材与造型,而不是牵强附会。 二看技法是否合理。寿山石雕已由古墓葬出土的文化中看到的极为简练的技法,发展为现代精细的高浮雕、透花雕和圆雕等。一件寿山石雕精品往往综合应用各种传统技法。 三看刀法是否充分。寿山石雕的技法,是通过运刀的刀法来体现的。寿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简练的刀法,有朴茂的刀法,有浑厚的刀法,有秀凌的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鸟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圆雕、古兽印钮等雕刻则多用朴茂的刀法,它适于收藏家、鉴赏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一番情趣。 总之,成功的作品是作者的艺术修养、雕刻技艺和实践经验等诸多综合能力及水平的反映。美的表现是和艺术家所能获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的,寿山石雕艺术正是如此。
刻章用什么石头好
问题一:是不是什么石头都可以刻章 狭义的讲不是的,一般纯手工篆刻的石头,是很软的石头,多是叶腊石、冻石类的,比较有名的比如寿山石、青田石、巴林冻石、昌化鸡血石等等。这种石头很软,用铁刀徒手就能轻松刻动,也是篆刻艺术的主要载体。
另外广义的讲,其他的很硬的石头比如玉石、水晶玛瑙、宝石类的石头。也可以刻印章,但一般的篆刻刀刻不动,得要机器才行。所以不是很普遍。
问题二:什么石头刻印章最好? 黄石:黄石,在福州田坑村民生活北郊生产是寿山石珍品。因为它有一个“福”(福建),“生活”(寿),“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的意思,细,洁,润,腻,温,凝印度石六德,所谓的“帝石”,成为天上特殊的石头清代王国。福建清省长史刻由一整块精田黄“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廷下达;当咸丰临终,给慈禧一方田黄玺;最后一个王朝解体,溥仪不是所有的宝藏,只有鸡蛋“三链章”缝在棉衬里。民间传说,黄石留在母骂天空宝石的世界,这种变化是凤凰蛋,也可以通过黄石洪涝灾害邪恶,隐藏的田黄谁可以延长生命等方面,投了很多田黄之谜,它一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田黄宝。
田黄石更有价值的品种有以下几种:
田黄冻石:黄石是最上品,全身出贯穿全石,像凝固的蜂蜜,很滋润。
银裹金:类似的新鲜鸡蛋,浅色白色,光泽明亮原料外层的情况。
田白石:在大阪地区,冰玉生产的石材,石红抢眼。现在,从未生产。
黄金白银包裹:黄石中的上品,像羊脂油块,有一层黄色的新鲜外观颜色,果皮和果肉的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黄色鸡油菌:在大阪地区和大阪地区的交界处,固精,温润凝腻表面有一层鸡油菌状皮肤五色石的质量产生。
橙黄色:产于大阪地区,色泽艳丽,在稍微偏红黄色,质地纯净的石头。
黑田:也被称为“乌鸦皮”的色彩主要是桂花的颜色,皮肤如漆似木炭,用这个石头雕塑,看起来黑黄,反差特别强烈。
在田黄石今天的国际艺术市场上,买家是中国人居住在香港,台湾,新加坡,更优良的质地,精美的雕刻领域黄石佳产品大多是集中的地区,越能吸引收藏者的兴趣。
田中田黄石福建寿山的只有水果,因为一般颜色偏黄,而且在生产领域,故称田黄。黄石材质温润凝腻了被称为“印石之冠”;中国美学的密封性能在雕,品质打印按钮装饰和印刷材料三个领域,罕见黄石印章很快,不仅丰富了密封的审美价值,也使自身的价值田黄一倍。黄石的颜色,冷静,纯粹的暗黄色为基本色,是财富的象征。阿细石田黄印度,除了是一个细腻,温柔的特点,还色泽纯正,纹理清晰,较大的机身,印刻按钮,如果从雕刻的手印刷品表面,它的价值将更加一致。黄石有老歌新石石分,老石总体拼争,外形更,新石往往为了不降低重量,更自然的形式,很少被加工成方正的印刷材料。黄石拥有独特的质感,通常被称为“Luobosiwen”,有些人往往作为识别黄石的基础,但事实上,一些有“Luobosiwen”石头是不是田黄,于是一种单独的线不能来确定。
问题三:是不是什么石头都可以刻章 狭义的讲不是的,一般纯手工篆刻的石头,是很软的石头,多是叶腊石、冻石类的,比较有名的比如寿山石、青田石、巴林冻石、昌化鸡血石等等。这种石头很软,用铁刀徒手就能轻松刻动,也是篆刻艺术的主要载体。
另外广义的讲,其他的很硬的石头比如玉石、水晶玛瑙、宝石类的石头。也可以刻印章,但一般的篆刻刀刻不动,得要机器才行。所以不是很普遍。
问题四:可以用哪些石头刻章? 篆刻印章的石头主要为浙江青田石、福建寿山石、内蒙古巴林石,这些印石的硬度适中,可手工篆刻。至于什么羊脂白玉、翡翠玛瑙之类的,硬度很高,手工无法篆刻,需要专门的机器加工。印章石一般在所在地区的书画用品商店出售。
如果是练习章,一般的青田石,巴林石以及辽宁冻石都可以满足,一开始学篆刻主要用这些很廉价的石头。如果你要创作用,则要用比较好的章料,像青田石和寿山石都有很多高档的石种。练习石可在淘宝或者当地的章料实体店买,一般都不贵3-10元一块,不会有大坑,但是像高档章料建议没有阅历和经验不要贸然下手买。
问题五:请问刻章什么石头最好? 田黄石: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的田坑,是寿山石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链章”缝在棉衣里。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黄者能益寿延年等等,给田黄蒙上了许多神秘色彩,故田黄一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至宝。
田黄石品种
较为珍贵的有以下几种:
田黄冻石:田黄石中最上品,全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
银裹金:似去了壳的新鲜鸡蛋,外表生着一层浅色白皮,光泽明亮。
田白石:该石出产于上坂区,如冰似玉,石中红格外醒目。现已绝产。
金裹银:田黄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块,外表色着一层鲜嫩黄皮,皮与肉形成鲜明的色彩反差。
鸡油黄:出产于上坂区和中坂区的交界处,质细密坚实,湿润凝腻,石之表面色有一层似鸡油的皮。
桔皮黄:刻石出产于中坂区,色泽艳丽,黄中略带微红,质地纯正。
黑皮田:亦名“乌鸦皮”,色泽多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里面的黄色,反差尤为强烈。
田黄石在当今的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买主大多是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华人集中居住的地区,越是质地优良,雕工精湛的田黄石佳品,越能吸引收藏家兴趣。
田黄石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田中出产,因为色泽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田黄石的材质温润凝腻,被称为“印石之冠”;中国印章的美学表现在篆刻、印钮装饰和印材的品质三方面,名贵的田黄石与印章结缘,不仅丰富了印章的审美价值,同时也使田黄自身的价值倍增。田黄石的色泽,以沉着而纯净的深黄为基本色调,象征着富贵。一块上等田黄印石,除了应具有细腻、温润的特征外,还要色泽纯正、纹理鲜明、形体较大、印钮雕刻精美,如果印面出自篆刻名家之手,其价值就会更高一筹。收藏田黄石有旧石与新石之分,旧石总体上说品正、形正的较多,而新石往往为了不减少分量,多以自然随形为主,很少被加工成方正的印材。田黄石有着独特的纹路,通常被称作“萝卜丝纹”,一些人往往以此作为鉴别田黄石的依据,但是,事实上一些有“萝卜丝纹”的石料并非就是田黄,所以单凭一种纹路是不能确定的。
问题六:什么石头刻印章最好? 黄石:黄石,在福州田坑村民生活北郊生产是寿山石珍品。因为它有一个“福”(福建),“生活”(寿),“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的意思,细,洁,润,腻,温,凝印度石六德,所谓的“帝石”,成为天上特殊的石头清代王国。福建清省长史刻由一整块精田黄“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廷下达;当咸丰临终,给慈禧一方田黄玺;最后一个王朝解体,溥仪不是所有的宝藏,只有鸡蛋“三链章”缝在棉衬里。民间传说,黄石留在母骂天空宝石的世界,这种变化是凤凰蛋,也可以通过黄石洪涝灾害邪恶,隐藏的田黄谁可以延长生命等方面,投了很多田黄之谜,它一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田黄宝。
田黄石更有价值的品种有以下几种:
田黄冻石:黄石是最上品,全身出贯穿全石,像凝固的蜂蜜,很滋润。
银裹金:类似的新鲜鸡蛋,浅色白色,光泽明亮原料外层的情况。
田白石:在大阪地区,冰玉生产的石材,石红抢眼。现在,从未生产。
黄金白银包裹:黄石中的上品,像羊脂油块,有一层黄色的新鲜外观颜色,果皮和果肉的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黄色鸡油菌:在大阪地区和大阪地区的交界处,固精,温润凝腻表面有一层鸡油菌状皮肤五色石的质量产生。
橙黄色:产于大阪地区,色泽艳丽,在稍微偏红黄色,质地纯净的石头。
黑田:也被称为“乌鸦皮”的色彩主要是桂花的颜色,皮肤如漆似木炭,用这个石头雕塑,看起来黑黄,反差特别强烈。
在田黄石今天的国际艺术市场上,买家是中国人居住在香港,台湾,新加坡,更优良的质地,精美的雕刻领域黄石佳产品大多是集中的地区,越能吸引收藏者的兴趣。
田中田黄石福建寿山的只有水果,因为一般颜色偏黄,而且在生产领域,故称田黄。黄石材质温润凝腻了被称为“印石之冠”;中国美学的密封性能在雕,品质打印按钮装饰和印刷材料三个领域,罕见黄石印章很快,不仅丰富了密封的审美价值,也使自身的价值田黄一倍。黄石的颜色,冷静,纯粹的暗黄色为基本色,是财富的象征。阿细石田黄印度,除了是一个细腻,温柔的特点,还色泽纯正,纹理清晰,较大的机身,印刻按钮,如果从雕刻的手印刷品表面,它的价值将更加一致。黄石有老歌新石石分,老石总体拼争,外形更,新石往往为了不降低重量,更自然的形式,很少被加工成方正的印刷材料。黄石拥有独特的质感,通常被称为“Luobosiwen”,有些人往往作为识别黄石的基础,但事实上,一些有“Luobosiwen”石头是不是田黄,于是一种单独的线不能来确定。
问题七:刻印章用什么石头好 不是石头 的问题
是钱的问题
有钱能买金镶玉
问题八:什么样的石头适合刻印章 您好,您所说的印章应该是书画作品盖章用的那种印章吧,一般来说,用青田石、寿山石就很好,如果想知道这些石头有什么不同,以及刻印章的所有适合的石头的话,可以参考下这个文章《刻印章用什么石头好(适合书法篆刻印章的六种石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另外,我不知道您是否是要自己写书法作品,如果是这样,那么就需要注意盖章的问题,同时也建议您找这个文章来读读《书法作品印章知识及常见问题(附印章使用、种类及印泥保养等)》。
寿山石怎样鉴别真伪品相?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辨别寿山石的真伪:
1、外形
包括寿山石的形状、棱角、皮相。如田坑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有明显色皮等。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个山村,石质因脉系及产地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山坑石的名目特别丰富。凡坑头各洞出产的矿石,统称为“水坑石”,由于矿体地下水丰富,矿石受其浸蚀,多呈透明状,寿山石中各种“晶”、“冻”多出于此。
2、色彩
主要看色相和色彩的分布情况,色彩结聚状态的表里情况。寿山石色彩多样,各种颜色均有,每个石种颜色都是有规律可循。
3、质感
眼睛看的感觉(观察石质表面及内部的纹理),上手摸的触觉(体会表面的质感),上手掂的感觉(体会重坠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发重),刀刻的感觉(吃刀难易,流畅与否,涩阻度等,寿山石吃刀流畅)。
4、肌理
包括纹理、裂格(裂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缝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线和纹线)。寿山石大部分都存在着格,有些石种有漂亮的纹理,如荔枝洞石的萝卜丝纹、大山石的波涛形纹理、山秀园的斑斓色块等。具备基本的鉴别方法后,可对寿山石雕进行鉴别。
5、石皮
除少数寿山石外表无石皮外,一般情况下,寿山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因此有无石皮是鉴定寿山石的一个重要依据。寿山石的皮色与皮层比较复杂,这与它埋藏之地的土质有关。
寿山石的皮层,或极稀薄、或稍厚密,石皮颜色主要有黑、黄、白、绿,皮层有单层、双层和三层,皮质比其它掘性寿山石的石皮质地要细密柔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6、比重
鉴别寿山石除了眼观、光照、手触之外,还可以通过称重计算它的比重来鉴别。寿山石的比重,是指寿山石的重量与同体积的水在摄氏4℃时的重量比。它的比重值在2.53至2.9之间。
7、做旧判断
石雕是真实的,为了提高收藏价值,卖家故意对石雕表面做老化处理,弄得老气些。作伪判断。仿刻古人和现代名家的篆刻和雕刻作品,有的卖家明说是仿的,有的则说不知道,让你自己去判断,有的就说是真迹,还拿出某某评奖证书,欺骗性极大,是藏家必须注意的。
8、作色判断
市场上现存大量经过物理和化学处理过的石雕作品。物理法是用植物或矿物的天然色彩,对原石进行煮泡处理着色,这样处理过的作品往往能蒙蔽很多人的眼睛,甚至有些鉴定机构也被蒙蔽。化学处理的色彩比较容易判断,色彩鲜艳,感觉发愣。相关地域石与寿山石的区别,这也是让收藏者最头疼的问题。
扩展资料
1、寿山石的质量技术要求包括:
1)开采
主要为赋存在白垩纪火山碎屑岩中的火山热液矿床。开采时要注意围岩蚀变、矿脉走向及其几何形态的变化,做好矿体预测。遇到矿体时,除与周边围岩紧密相连的大块原石可在围岩中采取微量炸药爆裂方式分离原石外,其余情况下均应采用手工作业方式取石。作业前应查看原石产出情况,找准合适的切入点,避免损伤原石。
2)养护
石料的养护以“保持润泽,切忌高温”为原则,应浸泡在水中或覆沙土和稻草,以保持湿度。开料时采用水锯,谨防燥裂。经去除杂质制成原坯石料。
3)管理
寿山石资源实行有计划保护性开采,实行采矿许可证制度。开采的寿山石应进行鉴定、拍照、登记、备案,由寿山石保护管理机构出具产地证明,建立可追溯的管理制度。
2、寿山石的产地:
寿山村是寿山石的唯一的原产地。其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东北部,出福州市区北上,在蜿蜒而平坦的盘山公路上行车三十余公里就能到达寿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寿山石
该文章由作者:【建国后不许成精】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