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河玉石原石图片(沱江河有那些石头)


这是红碧玉吗?

从你的图片上看,这个不是红碧玉,碧玉都是绿色的,没有红色的,所以才叫碧玉。你图片上的这个应该是一块玛瑙原石。

碧玉,为一种含矿物质较多的和田玉,其中氧化铁和粘土矿物等含量可达20%以上,不透、微透或半透

可按特殊花纹和色斑进行命名,如风景碧玉和血滴石。按产地可分为新疆碧玉、沱江碧玉、俄罗斯碧玉、加拿大碧玉、新西兰碧玉、美国加州碧玉。

岷江密度大的玉石

岷江玉石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而且以优质的材质一度受到皇家的推宠,为人们所喜好把玩。

一、汉朝时被皇家推宠

位于岷江下游的乐山市犍为县。两汉时设犍为郡。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成帝时犍为郡得宝磐十六枚於水滨。”辞源解释“磐”为大石。“宝磐”就是大的宝石。根据后人调查推测,宝石可能就是岷江玉石。这十六枚宝石能写进《汉书》,说明当时的岷江玉石已作为赏石之最成为贡品,成为皇家收藏的玩物,亦成为“礼乐”的一部分。

二、犍为玉津古镇因产玉而得名

隋朝开皇初年设犍为县,末年又分县地置玉津县(今玉津镇)。《文选注》:“玉津者,以江出璧玉”故名。这里说的“璧玉”,当时古人称为琇玉。描述为质地较细、有光泽的石头,符合玉石的基本特征。以玉石名称置县命名,可见当时岷江石在当时的赏石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亦说明岷江流域的犍为县是岷江玉的重要产地。

三、明朝蜀惠王、蜀怀王墓碑均由整块岷江玉制成

2004年11月,《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以《自家花台一翻惊现明蜀惠王墓碑》为题报道了一个重大文物发现。明朝第七位蜀王朱申凿,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后代。其墓碑失而复得,“在彻底地‘洗了个澡’后,墓碑开始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同已经发现的明怀王墓碑相同,这块墓碑也是整块岷江玉做成。”两代蜀王均用岷江玉做墓碑。可见,岷江玉在明朝仍然是皇家的宠物。这恰好了印证了汉书“十八磐进宫”的说法,这可能就是沿袭传统的做法。

四、在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有不少岷江玉出土

曾引起一度轰动的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经考证, 实以岷江白玉、青玉、墨玉、黄玉居多。具体内容可见以下著作: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屈小强所著《三星堆玉石礼器中的璧和璋》;[日]滨田耕作著、胡肇椿译:《古玉概说》,中国书店1992年版第40页;张广文:《玉器史话》,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冯汉骥、童恩正:《记广汉出土的玉石器》,《文物》1979年第2期;沈仲常、黄家祥:《关于广汉土坑出土石璧的认识》,《成都文物》1986年第4期;沈仲常、黄家样:《关于广汉土坑出土石璧的认识》,《成都文物》1986年第4期;童恩正:《古代的巴蜀》,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4页;冯汉骥、童恩正:《记广汉出土的玉石器》,《文物》1979年第2期;陈显丹:《三星堆一、二号坑几个问题的研究》,《四川文物》1989年《广汉三星堆遗址研究专辑》;陈显丹:《三星堆文化玉石器研究》,《四川文物》1992年;高大伦、李映福:《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玉石器的初步考察》,1992年《纪念三星堆考古发现60周年暨巴蜀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梁白泉主编:《国宝大观—玉器》,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5期;陈显丹:《牙璋初论》,《四川文物》1989年第1期;《广汉三星堆遗址资料选编》,四川省广汉市文化局1988年版。

藏品【鹅如意】赏析

🔸此珍藏是用和田玉独颗籽雕有一只白天鹅,嘴含灵芝如意,在水中戏游,玉质油、白、细,犹如一团羊油握在手中,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和阗羊脂白玉极品,取名为“鹅如意”,沪语谐音“我如意”。

岷江石简介

产于四川省岷江河床和河滩上。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流经松藩县、茂县、汶川县、都江堰市、穿越成都平原地区,在乐山接纳大渡河、青衣江,于宜宾汇入长江,全河落差3560米。岷江石属江河卵石,质地坚硬,硬度约6~8度之间,大小不一,表皮异常光滑润泽;石色有红、绿、黑、灰、白等,以青绿色为多,红的通红、白的透明,色彩纷呈,风格迥异;岷江石多为图纹石,构图清晰,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花鸟虫鱼、山水草木等;造型

石数量不多,但象形、状物,生动逼真。

岷江石的分布

在成都平原地区,蕴藏有相当深厚的卵石层。都江堰至乐山的岷江河床包括其支流,如外江分流出的西河、羊马河、石鱼河、金马河、杨柳河和内江分流出的走马河、清水河、沱江河、柏条河等,在枯水季节,河滩上茫茫卵石,也是寻觅岷江石的主要地点。产于岷江上游都江堰、成都等地的,以石英质卵石为主,颜色黑白相间,纹理富于变化,构图含蓄、恬静;岷江下游乐山至宜宾一带,因汇纳了大渡河、青衣江等,奇石储量大,画面清晰、色调和谐。都江堰前河滩上的卵石,多数在10―40厘米之间,以沉积岩、变质岩为主,亦有部分岩浆岩,石上布满不同的花纹和颜泽;宜宾县泥溪的岷江石,石圆质润,色彩丰富,有图纹石也有造形石。

岷江石种类

有大渡河绿泥石、葡萄石,细腻如肤、色绿如碧;青衣江联想石,古朴粗犷、朦胧典雅;白玉石,亦叫灌县玉,色白纯洁,手感玉润。另有玛瑙石、绿玉石、彩陶石、黄蜡石、铜矿石、石英石、石灰石等。

岷江石特点

岷江奇石各有特色,美点不一,而且具有一种秀中含奇,神形合一的境界。有一种形象的艺术,更有一种心境艺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是人的主观情意与外在物象的结合。一些伤残斑驳,满目沧桑的奇石,显出雄浑酣畅,淋漓尽致的韵味。

沱江河玉石原石图片(沱江河有那些石头)

玉石的种类有哪些?

1、金丝玉

金丝玉是产于中国古丝绸之路新疆的阶地、戈壁滩、沙漠等地域的珍贵玉石品种,以黄,红,白色为主,具有极大的升值潜力。金丝玉主要产于经过河流长距离搬运的次生矿床中。经雕刻后具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是我国独有的品种,新疆“金丝玉”具备宝石共有的高贵品质。

金丝玉在骤冷骤热的戈壁滩上接受岁月的洗礼,最终成长为非常稳定和优秀的玉石品种。它色彩多样,外形非常漂亮;同时,它的性质非常稳定,不像黄龙玉会出现“失水”、“失色”的现象,硬度也很强,非常适合被雕琢成各种工艺品。

2、岫岩玉

岫岩玉,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岫岩玉是中国玉文化史上开发最早、最悠久的玉种。

5000多年前北方红山文化时期,岫岩玉的开发利用更是达到巅峰。考古发现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等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中,也多有岫岩玉器。在“神玉”时期岫岩玉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3、和田玉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

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4、蓝田玉

蓝田玉开采历史悠久,但因为产量不多,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随着古矿点玉矿的枯竭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各地均采用其他玉种为玉材,蓝田玉开采和应用渐渐失传,玉山遭遇地震后古矿床所在的具体位置无人知晓。

蓝田玉开发历史悠久,但很少能看到完好的古蓝田玉。在西安收藏研究院,保存有一件两千多年历史,10厘米高,保存基本完好的汉代蓝田玉质龟顶灯。从底部的纹理看,龟顶灯虽经过几千年的风化腐蚀,蓝田玉的材质特征还是非常明显。

5、冰花芙蓉玉

冰花芙蓉玉的原石生长在温泉出水口,因此含有较多可溶性矿物,有益人体皮肤的保养。因其属于蓝田玉,所以亦具有蓝田玉的特点,即原石分为玉皮、玉肉、玉心,玉皮为死玉,毫无价值,玉肉玉心为活玉,能与人体充分交流。将其佩于左则养心,佩于右则养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丝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岫岩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田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蓝田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花芙蓉玉

石英质玉如何鉴定?

在市面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貌似冰种翡翠或看起来像月光石的玉种。但经过仔细鉴定,可以发现,它们其实隐晶质的石英岩加工而成的。“一种凝脂玉的鉴定及定名”一文提到的凝脂玉是又一种石英岩玉。它们具有玉的美感,当然在市场上也应有一定的地位。一、起因 去年春节前后,一位曾任商会干部的老人,托人送来几件玉石要求鉴定,说一定要我们给他 作鉴定,因为由他加工销售的“凝脂玉”被人说成为“瓷片”、“玉髓”、“白云质玉”、“ 人造 石”等等,而他的一位非常喜欢玉的好朋友(公司“买手”)还因为这次买卖而信誉受到极大影响。他的老板认为他以石充“玉”、坑蒙拐骗。而实际上他所加工的这些“玉”是他的一个新疆地质行业的朋友卖原料给他的,而他则是直接从原料加工出玉器的。因此,绝对不可能有假,云云。 因为这种故事听多了,本来并不以为然,但鉴于这位老同志是一个爱好玉石的退休老人,从 事玉石加工交易多年,又到过多个地方鉴定,想必事出有因,虽然忙于事务,也只好答应为他看看。二、鉴定测试 他先是让人拿来二件加工切割过的玉石半成品到我们中心来,乍一看,我们也颇感惊讶,他送来的两件玉料质地致密坚硬,颜色纯净洁白, 其中一块玉质感强,另一块玉料则有很强的瓷质感,如果不做测试或者经验不足,很可能会误认为是“白色软玉”或“人造”的材料。这种玉石的质地颇为特别,虽然和“京白玉”有相似之处,但质感却更细腻和呈油脂光泽。 经过简单的测试,发现其折光率在1.53左右,相对密度在2.60附近,相对硬度达到摩氏7左右,如果是天然的玉石,可基本确定它为石英岩一类的材料(但当时实际上并没有确切证据说明它一定是天然材料)。 这位老同志听完我们的初步“判断”,大为不满,因为有人曾鉴定过该玉是“白云质玉”, 在某本书上( 正式出版)明明写着来自新疆的“白云质玉”的硬度是8.5而不是7。因此,他认为我们说该玉是石英岩肯定是不对的(实际上他是怕我们把该玉石定名成“石英岩”!)。看过该书所说的“白云质玉”的组成,其矿物组合中没有一种矿物的硬度超过7,该玉的硬度不可能达到8.5。我们只好解释说可能是书上写错了或者是印错了。因为我们没有说该玉石是“人造的”或“瓷 片”,老同志对我们有些信任,但对可能的结果还是半信半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让他拿来成品及原料,给他做一个仔细完整的鉴定。但待见到了他售出的 “肇事”、“十八罗汉”、“玉蝉”、“八仙”等雕刻件及原料,我们先前的惊讶有增无减。 该玉石的原料呈白色和带浅黄色的不规则团块状、牛粪状,具有塑性变形的形态;直径大小在 n×1cm~n×10cm之间,玉石表面无皮壳,但可有一些“刀砍状”或“老太婆皱纹”( 和野外地质中见到的白云岩颇为相似!),另外,可见不规则裂口和凹坑, 凹坑内可见少量方解石、水晶的天然晶体、少量的黄铁矿及铁质氧化物。据笔者所知,这种玉石原料并未见报道。其成品质地细腻,玉质感很强,其中的几尊罗汉除有较强的玻璃光泽外,其质地晶莹润泽,可以真正的优质白玉媲美,难怪他们称之为“凝脂玉”。而其中的“玉蝉”颜色洁白,质 地致密 ,雕工精细,颇似烧制或铸造抛光做成的瓷器,也难怪香港的行家不相信它是天然的玉雕作品。 为了确切鉴定这种玉石的性质,我们除进行常规的宝石学鉴定外,还进行了相关的矿物学的分 析测试。测试表明:这批玉石原料及成品的光泽为玻璃光泽,部分成品中靠表皮的“水化” 样品有较强的油脂质感;部分原料呈结晶质,但大多呈隐晶质;部分原料边部和核部的颜色和结构不同,中间呈纯白色,具不规则的纹理,质感较粗,而边部颜色变为无色或水黄色,透明度明显增大,质地变得更加油润,表明原料的矿物结构从内部到外部是有变化的,近表皮的地方长期和水接触,发生水合作用,质地获得明显改善;玉石有不规则断口,玉石摩氏硬度为7左右,跟石英相近;折射率变化在1.530~1.540(平面)之间;相对密度为2.535~2. 587(静水力学法), 跟石英岩或玉髓相对密度相近,但明显偏小;无荧光;无特征吸收光谱。 在显微镜下,作了薄片观察,可见到玉石具有粒状结构,粒度大小变化在0.01mm~ 0.6mm之间,颗粒大小的分布在不同的位置有一定的差异,局部位置可见颗粒有定向排列的现象(照片4)和脉体嵌入现象。 但是令人费解的是,一些颜色洁白、瓷质感很强的样品中,居然可见大量不均匀分布的暗黑色的包体(斑点),这些包体分布在石英颗粒之间,具有草莓状结构(照片5),在低倍放大下呈暗黑 色(照片 6),在较薄的地方或较高倍下则呈灰色或近无色(照片7)。这种显微包体的确切成分目前不清楚,我们推测可能是一些“微生物” 或者“空隙”聚集而成的“球粒”。 原料表面X光衍射分析表明:样品表皮除石英外还有方解石,内部则为纯的石英岩,除了石英的衍射线外,基本上无其它矿物的谱线。成品红外光谱分析也表明这种玉石主要由石英组成。根据上述特征,我们认为这种玉石应该是隐晶质(部分显晶质)的石英岩;根据其原料外形、矿物结构、表皮的构造以及表面的矿物共生组合,推测它是海底沉 积的硅质岩,属天然成因。玉石相对密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石英颗粒之间含有较多的“孔隙 ”和“未知斑点”的缘故。孔隙及“斑点”对入射光线产生散乱的漫反射作用而形成洁白色,其原理和古玉中鸡骨白色的形成相似。三、定名及有关问题 至此,有关的鉴定似乎可以结束了,但实际上问题并没有解决,事实上亦正是这一问题引起笔 者分析此案例的兴趣。 送样人认为,根据国家标准对天然玉石的定义,这种玉石是矿物的集合体,具有强的凝脂质感,因而可定名为“凝脂玉”。 他提出了二个问题,一个是争议时间很长而分歧仍然存在的问题——关于“玉”的定义和使 用规范的问题,具玉质感的天然材料可否称为“××玉”。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现代宝玉石的鉴定与定名上,在古玉的研究及其演化研究方面同样存在;另一个是玉的具体定名问题,即具凝脂质感的玉石可否定名为“凝脂玉”。 国家标准规定:玉石的定名可直接使用天然玉石基本名称或其矿物(岩石)名称。在天然玉 石名称后可附加“玉”字。也就是说,按照国标的规定:“××玉”并不局限于“硬玉 ”(一般常说的翡翠)和“软玉”(最有名的如“和田玉”)两种。这一定名规则应该说和 我国珠宝界长期以来认为凡是具有玉质感的材料都可称为“××玉”的习惯是一致的。近年来,对各种翡翠及闪石玉的研究与讨论也表明,许多研究者均认为翡翠及软玉也不只限于传统的硬玉与透闪石玉。我国古玉研究专家杨伯达先生等很早就认为凡是以硬玉、软玉 、蛇纹石、水晶、玉髓、为原料而制作成的工具、佩饰、祭器、陈设品等均可称为玉。也就是说,我国现在有关“××玉”的定义已和国外或者国内部分研究者认为“玉 ”只限于硬玉和软玉的认识不同。例如国标中有法定“玉”名称的就有独山玉、蛇纹石玉等等。如果不明确此问题,国内和国外的玉石交易常常会有误会发生。讨论至此,实际上应该已回答了本文送样人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这种玉石称为“××玉”并没有问题。 但是,关键是应定名为什么玉,是否可定名为“凝脂玉”?国标的定名规则中说明了不能用 雕琢形状进行玉石定名;除保留部分传统名称外,产地不参与玉石定名,也不允许单独使用“玉”或“玉石”直接代替天然玉石名称。1997年版的国标并没有规定玉石质感或其特性是 否可直接参与定名。由于通常某种玉石的玉质感并不具有唯一性和确定性,实际上同种类的玉石其质感可有明显差异,以本文鉴定的样品为例,同种玉石中凝脂质、瓷质的玉石都有,而以单纯的“凝脂玉”定名实际上更加容易发生混淆,因此,我们认为此定名不能使用。本文鉴定的样品,就其性质和国家标准规定而言,定名为玉髓、石英质玉,应该都是可以接受和合符规定的,两者的明确差异只在结构是属于显晶质还是隐晶质方面,而这一特征又只取决于不严格的肉眼观察。因此,鉴于该玉石品种具有很好的玉质感,质地致密润泽,宝石学数据又具有过渡性的特征,并考虑到市场的可接受程度,我们用了一个概括力较强而与国标无冲突的名称“硅质玉”进行定名。四、几点启示 (1)由于玉石的矿物组成复杂多变,其宝石学参数必然会出现过渡或非典型的情况。因此,一些普通玉石,特别是质地很好的玉石的鉴定,有时候看似简单,但要获的有说服力的结果 并不容易。玉石的定名问题确实也仍有许多可以磋商讨论的地方。 (2)天然玉石与“人造材料”的鉴定确实需要引起一定的注意,因为建材行业的发展已可生产出许多具有很好“玉质感”的材料。目前,宝石业对这些材料的了解较为有限。□ (3)作为使用玉石最多、玉文化历史最悠久和最丰富多彩的国家,加强对“玉”的宣传解释以及与国际市场的沟通仍然任重道远。

武汉到贵阳旅游~~~~~~~~~~!!

这是我刚去贵州玩八天回来的旅行计划书,你可以取五天出来,这都是我认为值得玩的贵州景点了.

夜: 武汉火车到怀化

2159或K109次 17:08-06:10 硬卧下铺 207元

第一天:怀化到凤凰

汽车22元直达 2小时

注意:1. 在凤凰只呆一天的话,你可以在古城区内的景点游玩(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沱江水上游) 最主要就是在古城区多看看

2..家庭客栈都是标准间:有二个床位,每个床位是收30元的,。

3. 这个时候来凤凰旅游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但在住房方面不会出现没房的情况

4.首先到了凤凰以后,你们可以步行到古城区内,在沱江河两岸有许多家庭客栈,推荐北门城楼外的北边街,一条街都是吊脚楼,临江而建,风景特好,有很多还有阳台的,可一间间慢慢看,我住的叫小城居

5..不要周末去

6. 通票分二种:凤凰古城小通票:票价98元,景点主要是城内的六大景点。 凤凰古城大通票:票价186元,城内六大景点加上城外的三大景点

7. 游程的重点可以放在古城区内(杨家祠堂、熊希龄故居、沈从文故居、东门城楼、沱江泛舟

8. 凤凰现在的天气比较炎热,气温在25-35左右

9. 我们公司推出了晚上沱江河上的夜游,使得游客在晚上也能够欣赏沱江的美景。日游沱江30元,夜游5元,推荐夜游;凤凰城内打的均为2元/车

10. 家庭旅馆里面是没有一次性的牙刷和牙膏的,这个还是需要自己带为好

11. 从怀化到凤凰的汽车票价为22元,最早的那趟在火车站好像是七点钟左右,每隔一个小时一趟班车,最晚是晚上5点半左右,在火车站坐车. 怀化可以直坐汽车到达,在汽车西站,打的士大约五分钟可以到达,费用大约5元. 二个半小时到达凤凰

12. 沱江游的起止是:北门码头—沈从文墓地,这一带的风光是沱江河沿岸最经典,也最有观赏价值的地带。至于沱江河下面的地带,我认为是没有什么欣赏的。

13. 凤凰的客栈是按入住一晚为一天算的,如果你10号早上到,去入住客栈,那到11号早上为一天14.客栈里面晒衣服还是比较方便的,有一些客栈还有阳台的,你可以多选择几家进行比较一下。

拖鞋之类是不需要带的,客栈是有这些的。一般来说将行李放在客栈是安全的,你可以与客栈老板特别强调一下。

15. 凭学生证只有通票是可以打8折的

16. 最好不要去江边的饭店,因为那边比较贵

第二天:凤凰到梵净山顶

注意 如要去梵净山,则必须在凤凰拦从怀化到铜仁的汽车前往,凤凰汽车站没有到铜仁的班车。从凤凰到达铜仁大约需要1个小时左右。

A凤凰(县城外大转盘候车10时左右,车很多)――铜仁(1.5小时,15元,杀价至12元)――印江(铜仁开往印江的车11:30,一般从凤凰到铜仁刚好赶上.印江县城,4小时,38元,印江县城没什么好玩的)――梵净山山门张家坝(护国寺)(最晚一班下午4时,费时2小时,10元)

B可能有到江口的过路车.

C或凤凰-阿拉1小时车程,3元;阿拉-铜仁1.5小时车程,8元;铜仁汽车总站-印江4小时车程,38元;印江-梵净山2小时车程2小时,25元;梵净山门票5–11月50,其他时间30,学生军警半价。

D早上8:40起床,吃过早餐后赶去新城桔园路的凤凰客运站,搭9:55的车去贵州省有西部名城之称的铜仁市,车票15块,65公里,途经阿拉稍停,过了阿拉再走一段路会在一个市集稍停,但千万别下车,还没到的。大概11:30左右到达铜仁汽车站,不出站,直接在站内买了12:10去江口的车票,14块,49公里。13:30左右到达江口车站,江口到梵净山车票7.5块,途经垻黄,不用1个小时到达

1.黑湾河买门票后小面包车或步行去山脚”鱼坳”, 9.5公里,水泥公路,10元一人,沿小溪走,风景不错,没必要走,累.

2.滑杆背人,一元一斤,货物1.5元一斤,要谈价.

3.镇国寺招待所洗澡10元一人,卫生不错,住15一人.炒荤菜20, 小菜十,火锅一百,鸡蛋面8.

4. 特产 a梵净山茶叶 梵净山所处特殊地理环境,茶叶色泽油亮,茸毛多,氨基酸,蛋白质和宁酸含量较亮,含人体必须的硒、锌等微量无素,营养丰富,清香鲜醇,具有清热解毒,降脂减肥,防病抗衰等功效。 b江口豆腐干 江口豆腐干从清光绪33年(公元1907年)开始生产,原料来自梵净山优质黄豆,特殊工艺制作,在斗蓬架上凉晒而成。色泽鲜嫩透明,营养丰富,生、炸吃均可,更是馈赠佳品。 c猕猴桃 猕猴桃被誉为“水果之王”,富含维生素C和多种营成份。梵净山猕猴桃未受任何空气和土壤污染,个头和含水量适中,口感特好。 d玉石工艺品 紫袍玉带为梵净山所特有,用其雕刻的座屏、砚池、墨合、印章等,颜色华丽、层次清楚、相当珍贵。 5.从铜仁至江口打的,包一部车 40 元,而中巴为 10 元 / 人。

6.金顶一定要上,否则看不到风景.

7. 铜仁城里打的不论到哪里只要不出城一概 3 块钱,江口没的士只有“扑扑车”,上车 1 元 / 人。那里的中巴车都是坐满才发,要有耐心等。所以如果想节省时间,找一个快坐满的上。到了梵净山从山门到爬山的第一个台阶还有 10 公里的路程,体力好可以步行,也可坐车, 10 元 / 人。上山一般需 4 个小时,下山 2 个半小时左右。

8.如果想在山上住宿,得多带食物和水。

9总共有8496级台级,路边的住宿的地方常常是“4500级接待站”一类的地名。最高的可以住宿的地方是金顶下面的庙宇,大概在7000级左右.

10.详细: 二、线路

一)、江口登山线路:

1 、一般分为贵阳方向和铜仁方向两条线路。

a 贵阳方向:乘坐贵阳到玉屏的旅游列车,早上 7 : 40 从贵阳发车,下午 2 : 30 左右到玉屏,车票 52 元。转乘到江口的长途车(一般称到梵净山), 20 元,约 2.5 个小时到江口县。

b 铜仁方向:可直接坐长途车,大约一小时即可到达江口,票价 10 元。一般从湖南的的游客可从怀化、吉首、凤凰等地乘长途车到铜仁。

到铜仁也可从贵阳等地直飞,铜仁有机场,不过是小飞机,票价三百, 20 分左右。

2 、到江口后,乘面的到黑湾河(梵净山山门), 5 元一位,童叟无欺, 30 公里,约半小时。

3 、从山门起行 9.2km 水泥盘山公里,到达登山台阶处,也就是八千台阶的起点。此段一般乘面的,单程 10 元一位, 20 分钟左右。

4 、八千台阶,一般分为四段:

a 、 3,600 步一下较好走,中间有几处歇脚的亭子,大概在 1000 、 1800 、 2500 和 3200 步处,有食水供应,可以做补充站;

b 、 3,600 ~ 4,500 步是最难走的路段,台阶较陡,中间无补充站。

c 、 4,500 ~ 6,700 步又比较好走,只是路途较长,无补充站。此处又称观日台,是看日出的地方。

d 、 6,700 以上不远,就到了镇国寺,一块平地,可休息一阵,再冲击金顶。

体力好的人登台阶全程 4 小时左右。体力不好的,可以请滑杆抬,以斤论价(像是在卖肉,哈)。

二)、印江登山线路

1 、可从遵义或铜仁乘长途车到印江县,铜仁到印江 150km , 40 元,约 3 小时。遵义方向没走过,不详。

2 、印江坐中巴约 2.5 小时到护国寺(梵净山山门)。

3 、再向上乘车约 7km ,约半小时,到达棉絮岭停车场。

4 、由此徒步上山,山路平坦,极为好走,一般 2 ~ 2.5 小时可到山顶镇国寺,且景色秀美,令人心胸开阔。

2 ~ 3 段由于本人搭车下行,可能时间上不够准确,但也不至于太离谱。

三)、推荐线路

对于不同情况的游客,可从一下线路中选择其一:

1 、江口方向上山,印江方向下山,笔者就是走的这条线路,特点是可以较为全面到领略梵净山的风貌。山上 4~5 小时,下山 1 小时。

2 、江口方向上山,原路返回,适合于超级 ZN 的驴友。特点是全程近 16,000 级台阶,而且没什么景色,极具挑战,如果是当天上下,就更爽。笔者原想走此线路,后来无意间得知可从印江方向下山,遂改变注意。上山 4~5 小时,下山可能 2~3 小时。

3 、印江方向上山,江口方向下山,适合轻松+挑战的游人。特点是上山较为轻松,且可饱览美景,但下山要走近 8,000 阶台阶,也非易事,一般情况,一两天内腿不会打弯。山上 2~2.5 小时,下山可能 2~3 小时。

4 、印江口方向上山,原路下山,轻松级。山上 2~2.5 小时,下山 1~1.5 小时。

不管那条线路,都可选择当日上下(如果一早开始爬山),或者住宿山上一晚,第二天看完日出再下山。

二、食宿

1 、江口方向线路:一般有两种选择:住黑水湾处的山脚和山顶,不建议住江口县城。

A 住山脚的一般为了早上爬山。山门早上 6 : 00 开,车子 7 : 00 才有,一般 7 : 00 开始进山为宜。此处有卧龙山庄与邮电宾馆可选,前者稍好,后者较便宜, 15 元的床位与 180 元的标间任选。

B 住山顶是为了早上看日出,一般晚上 9 : 00 之前进山都来得及,要看山门口有没有车进,三人以上才行,除非包车。山顶有镇国寺及另一家旅店,据说条件不好,但价格便宜, 20 、 30 元一张床位。

2 、印江方向线路:较为自由,可住印江县城,或者山脚的护国寺附近都行,也可住山顶,因为此线路较轻松,时间短。

3 、沿途都有农家饭,不用担心吃饭。加之笔者对吃饭不太讲究,因而食的方面提的很少,请美食家朋友们谅解。

三、主要景点

金顶、蘑菇石、日出、佛光;万米睡佛、老山圣境、原始森林、紫薇王(世界上最高的紫薇树, 30 多米高, 300 多年树龄,隔 3 、 5 年开花一次)、护国寺(四大皇庵之一)、红 2 、 6 方面军会师纪念碑等,后面几处都在印江方向。

四、门票与逃票

两个方向进山门票都是 50 元。印江方向无法逃票,因买票与验票不在一处。江口方向可逃票,方法如下:山门旁有一停车场,边上有处小溪,可朔溪绕过山门。但最好早少 5:30 之前,因 6 : 00 开山门,不到 6 : 00 就有人起床。还有,即使成功,还有 9km 公路,步行 2.5 小时(太早,没车进山)。是否值得,自己掂量。

五、最佳时间

应该是五月中旬,届时满山的杜鹃花开,五颜六色,分外妖娆。

六、旅游推荐

如果自己玩,可自由一点。如果是团队,建议从印江方向走,因那里的旅游服务较江口完善。具体可找紫薇旅行社的杨丽小姐联系: 1359561322 ,热情、认真而负责。

请版主不要以为我在为谁做广告,只是无意间得到他们的帮助,同时感觉到老区人民对深圳客人的热情,借此为其鼓吹两句,也算是对其各界领导与乡亲的殷切希望之回报吧(详见我的梵净山游记,随后附上)。

七、注意事项

1 、尽量轻装,短衣短袖,鞋子防滑即可。

2 、带 1 、 2 瓶运动饮料,矿泉水一瓶足矣,路上可不断补充,山上的泉水,一块钱装一瓶;干粮少许。

3 、带上雨具,以防下雨。

4 、若晚上爬山,带上头灯或手电。

5 、一般不会中暑,但会挥汗如雨,因而毛巾必备。

11,到两个金顶的登顶路均不好走,需要将大包先寄存在蘑菇石宾馆或者镇国寺

12.山上的东西挺贵也不好吃,如果可以请自己带。必要的水也是要带齐的哦

13. 梵净山上晚上很黑,所以电筒是不可少的. 相机,卡,电池也不能少,多带些电池,上面充电可是要收费的.特别要注意电池和相机的保暖,我们的电池(Sanyo2100)就是因为整晚暴露在室外,温度太低,导致后来无法使用. 上山前最好带些牛肉干,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 如果带的衣物少可以在山顶的旅店里租军大衣10块一件,特别是第二天要看日出的话更是必须的,若穿得太少简直要被吹成肉干. 需要说一下的是从玉屏成汽车到印江实在是太艰难了,总共花了近6个小时,山路崎岖,晕车的人要准备晕车药。还要再乘2个多小时的车才能从印江到梵净山脚. 贵州多雨,务必携带雨具,当心道路塌方

第三天:梵净山到贵阳

1. 下山(江口)2.5小时,出门半小时

2. 江口到铜仁1小时

3. 铜仁到玉屏15元,70分钟,可能的话包车从江口到玉屏

4. 玉屏火车站到贵阳,不超过50元,6小时 (1025/1028 17:06-23:20 1059/1062 15:59-21:22 1325/1328 17:42-23:05 k64/k65 15:48-21:13 N873 15:30-21:52 T87 15:17-20:35 另13:03 13:19 13:32)

5. 汽车线路:铜仁汽车客运站到贵阳:发班8, 9,10,11点,12:30,14:00.7个小时到贵阳河滨公园,汽车站

6. 贵阳到玉屏火车(45.00)+玉屏到印江汽车(45.50)+印江住宿(30.00左右)+(印江到登山点汽车(25.00)+梵净山门票(50.00)+梵净山脚到江口面的(6.00)+江口到同仁的士(15.00)+同仁到玉屏的士(26.00)+玉屏到贵阳火车

(45.00)=287.50,

7. 江口到玉屏可能发生有车,注意看.

第四天:贵阳到织金洞到观瀑楼(安顺)

注意:1.观瀑楼在黄果镇,靠近瀑布大门, 观瀑楼的门面确实不怎么样,就像常见的三层宿舍。住三楼有阳台那间.

2. 就是有一个大阳台可以看见瀑布的那一家,你可以在住之前先进去看看,对了那阳是公用的,不要搞错了

3.早上7:00发车,11:00左右到达天下第一洞织金洞景区,中餐后游览世界上已经开发作为旅游溶洞中最大、最美、最奇、最全的溶洞――织金洞,晚上8:00左右到达贵阳。(可考虑旅行社一日游)

第五天:天星桥到兴义

注意: 1黄果树出发,上午10点前去贵黄公路上拦车,下午1点后车就很少了。普通大客车从黄果树到兴义票价56元,4.5h。

2..兴义有很多特色小吃:

鸡肉汤圆——兴义邹家小店的汤圆,以“众家皆甜,唯我咸鲜”为招牌,鸡肉馅,灌鸡汤,点花生酱,鲜香可口。(0.25元/个)

舒家杠子面——兴义市中心的,是兴义久负盛名的面食小店,它的面条全由手工做成。取精面按比例放鸡蛋调匀,杠子压多次,切成细丝面条。煮面一次一碗起锅,鸡汤调配。(3元/碗)

刷把头——兴义刷把头起始于清同治年间。因其形状如民间所用竹刷把而得名。“刷把头”做工十分精细,全是手工劳作;配料选料也很讲究。以面粉、竹笋、瘦肉、鸡蛋为主要材料。制作过程是选取优质竹笋切碎,放入开水锅中过两三次,再用清水冲五、六次,滤干后用猪油烹出香味。而皮是用精制面粉,鸡蛋、盐、清水调成,一斤面粉配三个鸡蛋。搓成小丸子,再擀成如纸薄片。包“刷把头”很有趣,用一双削细削尖了的筷子将剁碎的拌着佐料的瘦肉挑一些放于面皮上,肉上再放加工好的竹,然后用手捏拢,成品的外形底大颈细,顶端参差。猛火蒸五六分钟,熟后的“刷把头”比大拇指略大,淡黄油亮,引人食欲。用鸡汤,油浸胡椒面、酱油、葱花、味精等兑成蘸水,味美无比。(3元/10个)

三合汤——黔西南著名小吃,摊馆必备,居家常食。在糯米饭内放适量本县特产的四季豆米,加酥肉片、酱油、醋、葱、胡椒粉、辣椒等佐料,掺入鸡汤或猪脚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3元/碗)

3.上午玩天星桥,下午去兴义.

第六天:万峰林

注意:1.逃票: 在富民路车站有中巴车要路过万峰林观景点,车费2元。给车夫说去观景台,他会指点你一条羊肠小道只花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走上去,而且逃过了门票。

第七天:马岭河到贵阳

注意:1一早可以乘坐的士到达游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马岭河大峡谷天星画廊(离县城就3公里左右,的士的起步价为5元)出租车往返景区到市区价格为:15元(单程). 景区距离“兴义市”大约4公里,可乘座往返“顶效火车站”的巴士,价格为:2元,

2. 目前马岭河漂流主要分为上、中、下三段,分别是:

上段:马岭镇到天星画廊,全长11.8公里,河流落差较小,水面较为平缓,属于休闲型漂流。98元,1个半小时

中段:天星画廊到赵家渡,全长22公里,滩多水急,惊险刺激而且风景最具欣赏价值,属于刺激型漂流。148元/人(含门票),闯4个大滩,且一滩比一滩险2-3个小时

下段:赵家渡到万峰湖,全长20公里,滩多水急,落差大,属探险型漂流,不对普通游客开放。

*漂天星画廊至赵家渡15公里168元/人(含门票)

3. 景区门票:价格:33元(含3元保险,保额为3万;如果漂流门票免费) 峡谷内的天星画廊景区可露营,附近有饮用水,白天有小贩在卖小食品。峡谷内有手机信号。

4.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带一套干衣裤和毛巾到漂流终点更换,衣服可以在起漂点的地方租防水袋(10元)由专人送到终点。凉鞋最好,拖鞋容易被水冲掉,这些东西在景区都有卖。如果自己有一个小小的防水袋就最好了,可以放钱(吃烧烤时用)和照相机,我就在迪卡侬买了一个,还放进了我的数码照相机。漂流中还拍了很多照片,一般人都没有照相拍,很羡慕我的

第八天:游贵阳

1.可游黔灵山,天河潭,花溪公园

夜:贵阳火车到武汉

简阳沱江河的历史 注:一定要是历史

沱江的历史和地理

沱江的发源地,是四川盆地西北缘的九顶山,又名茶坪山。这座山里的东、中、西三处分别流出许多溪流,逐渐汇成三条较大的支流:西边一条湔江,长139公里;中间一条石亭江,长141公里,东边一条绵远河,长180公里;它们汇合在金堂赵镇附近,才正式成为沱江干流。因为绵远河最长,所以现在把它定为沱江的正源,另外两条上源支流就算旁支。

沱江上源的三支,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目。中国正史中最古老而又系统的地志——《汉书·地理志》中,就记载了它们的情况。当时湔江称为湔水,出自绵县玉垒山;石亭江称为雒水,出自雒县章山;绵远河称为绵水,出自绵竹县紫岩山。这三条河从深山走出的地方,都形成比较大的冲积扇,我们的祖先们就模仿岷江都江堰那样,让水流象一把摺扇似的分成许多股,化为引水灌溉的水利工程。湔江山出口处名堂叫堋口,在历史上水流曾被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最多时竟一分为九;清末民初就建有湔江堰;石亭江出山口处名叫高景关,清代就将水流引作三股,建成朱家堰、李家堰、火烧堰,民国时合称朱李火堰,绵远河出山口处名叫汉旺场,清代形成绵江堰,以后发展为官渠堰、宋家堰、硼砂堰,民国时合称官宋硼堰。这些引水渠,与平原上的河道差别不大,经常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变化多端,与现代引水工程有很大的不同。

本来,一条江河总有它自己的流域。所谓流域,是指这个区域里的水流,全都汇集到这条河里去,因而流域的周边,总是被连绵不断的分水岭所包围着。沱江西北的九顶山,分水岭很分明,东北有绵竹与安县分界线上的山冈一直延伸到德阳罗江,与龙泉山脊相连,再向南伸往乐至、安岳、大足、荣昌,把沱江与涪江水系隔开,分水岭也很清楚;但西南方的成都平原上,由于地势平坦,分水岭不够分明,留下一个大缺口。两千多年前兴修都江堰引水干渠时,自西向东开了几条人工河道,其中最主要的两条,是蒲阳河的下段青白江和柏条河的下段毗河,它们在金堂赵镇汇入沱江;于是就把岷江的水,源源不断地送到沱江里来,使沱江成为混血儿。而沱江流域的北部西缘,这张大口,使“流域”这个概念受到了大大的冲击。

四川许多树枝状的河流,上源经常是三股,好象三叉戟一般。本来沱江上源也是一把三叉戟,但西边又从岷江射来两股箭,使它变成五大股。它们从东到西是绵远河、石亭江、湔江、青白江、毗河,其中前三条是纯种,后两条是异族,最后汇合到一个大家庭里,江名也就定为沱江。这时,它遇到了横梗在面前的龙泉山,就一穿而过,形成一道名叫金堂峡的知名峡谷。有些地理书,怕读者弄昏了头脑,在讲到沱江时往往只从金堂峡谈起,避开了水源杂交的上一段。

古往今年,沱江的上源五支有许多不同名字,如毗河又叫郫河、毗桥河和前江,湔江又叫半淙水和中江;石亭江又叫妥江、沉犀江和后江,绵远河又叫绵阳河。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不少传说。毗河流域里的新都繁阳山,据说是汉代道教天师张道陵修炼的地方,上面还有浴丹池、通仙井和麻枯洞;石亭江南边七里,有着东汉孝子姜诗的家。姜诗的老母爱喝石亭江的水,因为那水甘洌可口;爱吃石亭江的鱼,因为那鱼鲜美无比。姜诗夫妇每天总让小儿去挑水捕鱼,供奉老母。有一天,这可怜的孩子失足落水,淹死在石亭江中,姜诗夫妇忍住悲痛,瞒着母亲,亲自挑水供水供鱼的重担,只说儿子到成都求学去了。到了冬天,还假装缝制棉衣,送往成都,实际上是把棉衣和泪水一齐抛向江里。姜诗夫妇的孝心,终于感动了上帝,他家门口忽然涌出一股清泉,味道和石亭江一样的甘甜,每天早晨,泉水里还蹦出一对鲤鱼,让姜诗维持母孝之道。至今,这个孝泉还在,但鲤鱼早已没有,泉池周围形成了一个大集镇,名叫孝泉镇。

沱江在金堂峡河段:古代称为金堂江,以下又称中江。过了金堂峡,进入汉代叫做牛县的简阳,所以江名又称牛水或牛江,唐代那里又称雁水或雁江。接着,江流通过资阳、资中县境,古代又有资江之名。资中县东南江边有个唐明渡,相传安禄山造反时,是唐明皇带着杨贵妃逃亡摆渡的地方,这段江流又称珠江。接着,沱江又流过内江,包围城市绕了半圈,留下李白的著名诗句。接着流过富顺县,那里的江名又称金川,宋代方志上称力釜川,釜就是锅,说江流环绕县城,很象一口锅。沱江两岸崩落的大石留在江心里,叫作“三台七曜石”,实际上那是七块巨石分为两层,也算是古代的一处名胜。接着,江流到达泸州,汇入长江,在泸州那里,晋代《华阳国志》提到江中有“大阙、小阙”,那可能呈十分巨大的礁石。相传沱江汇入长江之处,江面十分宽阔,夏天涨起了洪水,“两江环合,弥漫浩渺”,好象大海一般,泸州人把这种景色称为“海观”,而且曾在江边盖起了一座海观楼。据说《封神榜》里的周朝大官尹吉甫就生在那里。尹吉甫的儿子尹伯奇,因为忍受不了后母的虐待,曾在山腰一块大石上作曲弹琴,抒发心中的悲愤,最后跳进江中自尽。那块石头后来称为抚琴台。由于诸葛亮《出师表》里有“五月渡泸”这句话,于是后人在泸州江边上修起了一座渡泸亭。东面的堡子山,又称得功山,相传是诸葛亮渡江前扎营的地方,山下有条小溪,名叫马谡溪,相传马谡的部队就驻扎在那里。不过,从宋代起,考古家们研究过孔明渡泸的地方,大家都认为他渡的是金沙江,而不是这条沱江。

现在再从沱江干流转到它的支流。

沱江最大的几条支流:发源于简阳东境龙泉山的绛溪河,古称绛水、赤水,长75公里,在简阳县城处从右岸汇入沱江:发源于金堂东南龙泉山的资水河,又名阳化河,古称资溪,长114公里,在资阳县北昆仑渡从左岸汇入沱江,发源于仁寿县北境龙泉山的球队溪河,古称珠溪,长140公里,在资中县球溪口从右岸汇入沱江,发源于安岳西境山丘的蒙溪河,古称大蒙溪水,长120公里,在资中县东南蒙溪口从左岸汇入沱江;发源于安岳县南山丘的大清流河,古称清流溪、玉带溪,长122公里,在江内县郭北乡从左岸汇入沱江,发源于荣县北境尖山子的釜溪河,上游称荣溪河、旭水河,到自贡又称盐井河,古称荣溪、荣川,长146公里,在富顺邓井关从右岸汇入沱江,发源于大足县北境山丘的濑溪河,过荣昌县后称胡市河。古称耶水、龙溪、岳阳溪,思晏江,长238公里。是沱江最大支流。在泸县胡市从左岸汇入沱江。

分析一下沱江支流的古今河名,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内涵。绛溪河之所以称“绛”,因为水色带红,特别在洪水期间更是如此;资水河居然借用了古代干流资江之名;球溪河的名字好象从天上掉下来似的,找不到什么依据,很可能是古名“珠溪”的误写,釜溪河显然是借用了古代干流名称“釜川”,据说在这条河的发源地,古代曾有个荣隐先生在山中修道,并留下一个石洞,而濑溪河是因为它古代有条支流叫作濑波溪。

最后,让我们小结一下沱江的地理数据:它从绵元河的头算起,总长634公里:计算下来的流域面积是2.78万平方公里;干流平均比降是3.35‰;天然落差有2354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是455立方米每秒。汇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共有60条。

沱江是长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九顶山南麓,全长702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43‰。大的支流有60条,千支百脉,展布成一个不封闭的流域,这是因为西北端有来自岷江的连通水道存在。

沱江流域形状瘦长,四边与岷江流域相邻,东边与涪江流域相接,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有19个市、县、区全部在流域中,另有17个市县部分在流域内。流域南北长约380公里,东西平均宽只有73公里。自贡、内江、大足一线是流域最宽的地方,大约有150公里;龙泉山一带最窄,只有49公里。流域里除北端出露古生代岩层以外,其余地区都是三迭、侏罗、白垩纪的砂岩、砂质粘上岩,粘土岩互层,地震烈度不高。

沱江流域北部上游是山区,出山就是平原,然后进入丘陵。地势自西北的东南倾斜,地质构造简单,溪流水系发育,流域内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耕地集中,人烟稠密,名城接踵,重镇连绵。整个流域中生活着1740万人,有着1694万亩耕地。在利用天然资源方面,农、林、牧、副、渔五业齐全;在农业种植方面,稻、薯、麦、棉、麻、菸、蔗、玉米、花生种类俱备。金堂的柑桔、简阳的棉花,什邡的烤烟,资阳的花生,内江的甘蔗,安顺的红麻,乐至的蚕桑,无论是品质和产量都十分引人注目。置身于平原区,一望平畴,春来菜花金黄,新秧翠绿,田园境色,美不胜收。放眼中下游丘陵区,梯田层迭,塘池交错,除了裸露的红色岩坡几乎找不到一块荒废的土地,由于燃料缺乏,繁茂的草木已经采伐殆尽,水土流失严重,但勤劳的人民年年冬闲都要挑沙面土,把坡上冲到坡下的泥土,一担一担地挑到原处,每年总要把坡上田地重新塑造一遍。

岷江起源于阿坝州的松藩县弓杠岭南麓隆板沟,自北向南流经松藩、茂县、汶川三县,折东入都江堰,通过鱼咀过安澜桥分流外江、内江,再各按二分法继续分流奔腾直下。外江主流叫江安河,经玉石,穿温江,流过双流。温江至双流一段,叫金马河。因河中曾挖出金马而得名。据档案记载和历史考察,清以前这里的主流不是金马河,是杨柳河。1998年,双流县城北白河龙江村段一个白亩砂石场开挖,揭开了岷江万年洪江古河道的神秘面纱。证明杨柳河前的岷江主流又是洪江。再进一步考察,历史上的这条古河洪江,从北向南穿越成都平原西部。先从都江堰出水后,经流崇州,穿越温江,流过双流,在新津与都江堰外江分流下来的西河、羊马河、石鱼河等五河汇合,再经彭山江口,入乐山注入长江。内江穿宝瓶口后,沿途分走马河、清水河、沱江河、柏条河、东风渠等滚滚东南去。清水河经郫县入成都,成都府河、南河两江环绕,穿九眼桥,过双流华阳镇,再经古镇黄龙溪与借田下来的鹿溪河汇合人彭山江口,从而形成岷江一个庞大的水利自然浇灌体系。

岷江水系岷江又称汶江、导江,以“岷山导江”而得名。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 流域面积 14万平方公里;全河落差 3560米,水力资源 1300多万千瓦。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地区,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网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游,以航运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

古蜀人饲养桑蚕并以蚕丝制作丝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0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他们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穿上布衣的人群。

岷江流至都江堰,地势由高山峡谷突变为平原,河床陡然开阔,水势趋缓,为都江堰渠首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此处位于呈扇形伸展的成都平原的顶部,海拔739米,是整个都江堰灌区的制高点,良好的地理位置,使都江堰既可扼制住刚出峡谷的岷江水势,使其不能直泻成都平原,又可因地势高而控灌整个都江堰灌区,是设置渠首枢纽的最佳位置。

都江堰渠首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人字堤、外江闸、工业引水拦水闸等附属工程组成。其中,三大主体工程充分利用了周围的地形环境和岷江河床弯道环流的水流规律,相辅相成,布局合理,配合巧妙,协调运行,在整个渠首工程中起主导作用,很好地完成了引水、泄洪、排沙等任务,使都江堰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无坝引水枢纽。

都江堰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名播遐方,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 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效,使中外专家、学者、和游人无不为之倾倒。渠首三大主体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处。这里群山环抱,大江中流,气势恢宏,景色绝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济;文人墨客,多会与此。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物华天宝,地杰入良”,历史上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灌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市华彩及城镇风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灌区水利,星罗密布,各展风韵,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通济堰,碧水落伯;黑龙滩、三岔湖、鲁班水库,湖光涟滟;龙泉洞穿,天工开物,灵水泉涌”。全灌区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

都江堰用她的乳汁,哺育西蜀大地,创造了“天、地、人、水’和谐共荣的光辉典范。在人类向21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将显示出她更加辉煌的新姿。都江堰渠道工程位于青城山麓的岷江干流上,距成都55公里,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

都江堰这一复杂、巨大而又巧妙、绿色的工程,使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在此达到了至高的境界。换而言之,它是符合今天全球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等思潮的楷模。

岁月悠悠,江水悠悠,都江堰经历了无数王朝的更迭,却依然是源头活水涌流不绝。伴着国运的兴衰,他像一位历史老人,饱经忧患,蹒跚而行。特别是近代以来。国运不昌,堰务不振,到本世纪40年代末,都江堰灌区面积由历史上的 300余万亩,萎缩到 282万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都江堰的改造与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纪元。国家先后投资75亿元对古老的都江堰进行了规模宏大的改造和建设。

从 50年代初至 60年代末,扩灌成都平原及周边高地,灌溉面积达678万亩。80年代初,由南北中三路打通横亘于成都平原东部的龙泉山,建成黑龙滩、三岔、鲁班等大中小型水库300多座,把都江堰的水源源不断地引到“十年九旱”的广大丘陵区囤蓄灌溉,使灌区面积扩大到了858万亩。

目前,都江堰灌区已形成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塘堰等,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灌区工程规模庞大,现有干渠55条,长2437公里,支渠536条,长5472公里,斗渠5460条,长12037公里,斗渠以上建筑物5万余座。其中干渠工程有水闸 998座,隧洞 334座,渡槽 415座,涵管 965座,倒虹管91座。蓄水设施有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326座,塘堰4.8万处,总蓄水能力15亿立方米,形成了具有都江堰灌区特色,引、蓄、提相结合的工程格局,使滔滔岷江,任凭调遣。“东流不尽秦时水,西望长陪太守祠”。历史在这里跨越了2250个春秋。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都江堰的汩汩银流,奔腾不息,从李冰的时代一直流淌到今天。为了继承李冰开创的业绩,历代治蜀者均把堰务作为安邦定国、保土安民的大计。川西人民更是前仆后继,百折不回,与岷江凶猛无比的夏潦秋汛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拼搏。

历汉、晋、唐、宋,都江堰的灌溉面积由初期的 70万亩扩大到 200万亩;至明、清又增至300万亩。长期受到都江堰孕育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早在汉代就成为全国著名的五大都城之一;到了隋代,已经是“水陆所辏,货殖所萃”的大都会;唐时更发展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时称“扬一益二”(扬州第一,益州第二)。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对成都发达的水上商运写到:“河中船舶舟楫如蚊,运载着大宗的商品,来往于这个城市”,足见成都经济之繁荣

都江堰灌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介于东经 103029’-105024’、北纬 290 24’-31029’之间,地跨岷、涪、沱三江,东临清江。总体规划面积为2.86万平方公里,现灌区幅员面积2.32万平方公里,受益范围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遂宁、资阳7市37个县(市、区),总体规划灌溉面积1500万亩,目前实际灌溉面积1007万亩。都江堰灌区主要由成都平原区、岷江、涪江、沦江流域部分丘陵区及龙泉山低山区组成。成都平原区:面积约0.67万平方公里,占灌区幅员面积的23.4%,海拔450-730米。岷涪沱三江丘陵区: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灌区幅员面积的对71.7%,海拔400-500米。龙泉山低山区:位于平原区与丘陵区之间,面积约0.14万平方公里,占灌区幅员面积的4.9%,最高海拔1050米。灌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雨丰沛。多年平均气温15.l℃-17 3℃;多年平均降雨量880-1250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875.1-1222.1毫米。

毗河、中河、北河于县城赵镇的三江半岛汇流成沱江。沱江从三江半岛之梅林公园东下1O公里许,切开龙泉山,形成险峻的沱江小三峡——鳖灵峡、明月峡、九龙峡。鳖灵峡为沱江第一峡;全长 0.8公里,相传此峡为古蜀王望帝相鳖灵所凿,山崖上现还有“三皇庙”供奉鳖灵;明月峡长 6.5公里,因江流逶迤前行,弯状似月,故叫明月峡;九龙峡长 1公里,从明月峡进入九龙峡,只见右岸有九条凸出地面的山脊,沿山而下,穿江而过,又顺左岸的山势窜上山巅,如九条蛟龙戏于山水之间,人称“九龙过江”,故此峡名日九龙峡。

洪雅旅游十八景 炳灵严王峡–瓦屋山镇北端,观赏千米长峡碧波如镜、索桥凌空的壮观景色,瞻仰灵祠遗址,追怀鳖灵治水业绩,体味浓郁的羌风楚韵。

青白江区地处成都近郊,原为古蜀三都之一的新都属地,距西南中。心城市成都25公里,与闻名世界的广汉三星堆遗址相邻,因境内有清白江大河流过而名。水路以毗河通向川东,故开发甚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古蜀鳖叉开凿金堂曾在此留下足迹。

该文章由作者:【腻腻】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