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那场口翡翠原石脱沙(木那场口的翡翠怎么样才算好)


翡翠脱沙什么意思

翡翠赌石中有一个很经典的说法,“皮薄方为亮化使”,意思就是种好一点的料子,皮壳一般都是薄的。虽然话说的不是完全正确,不过代表了绝大多数料子的基本情况,而诠释这几个字最为准确就是“脱沙”两个字。

那什么是“脱沙”呢?

“脱沙”其实就是表皮砂砾脱落,内部玉质逐渐显露的一种皮壳,现在我们所说的脱沙,已经上升为冰种或是玻璃种脱沙,即脱沙后出现的内部玉质为冰种或玻璃种。如果原石交易中有人说料子已经脱沙了,其意思指的就是料子为冰种或是玻璃种。

第一个料子,大马坎场口的赌石,料子虽然很小,不过东西很具有代表性,再小的蚂蚱也是肉。

东西带底色,料子具有包头种水,这样的东西,遵循看到多少给多少的原则,同样的这个原则,也是很多脱沙料子的规则。

第二个料子,也是很有代表的东西,莫湾基的黑乌沙。

这个料子的脱沙也比较有代表性,由于是黑石头的缘故,黑石头一般都是底层货,由于埋藏环境的关系,相对有底色的概率会大很多。这个石头,大家多注意观察料子的脱沙变化,还有皮壳的油性。

脱沙位置开窗后,到达冰种晴底,跟果冻一样,现在知道为什么脱沙料子多出冰种、玻璃种了吧。

第三个,上一个小插曲,脱沙和蟒带一样,是凸起的,这个料子也是比较有代表性,大家可以看看。

为什么会出现“脱沙”呢?

脱沙(这里指冰种脱沙)出现的原因大致如下:冰种以上原石有两大特性,一,形成时间长;二,种老,密度大,硬度也比其他种质更大。于是,石头在几亿年的地壳运动中形成皮壳,然后被搬运,冲刷,皮壳部分脱落,而料子硬度极强,所以这些脱落的皮壳下玉质没有被磨损,从而完整的显现出来,因此形成脱沙。(现今没有任何著作对“脱沙”进行解释,此理论为个人观点,如有错误,希望大家指点)

“脱沙”的形成一个方面和埋藏环境有关系,另外一个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和料子自身的质量息息相关。

专业点说就是脱沙料子的形成主要和风化氧化有关,质地疏松的被氧化被时间洗涤了,留下了质地坚硬的部分,难以被风化氧化的部分慢慢的就形成了大家所谓的脱沙迹象。

乎所有的场口,都有脱沙料子的存在,一般我们能看到的脱沙类的料子,莫西沙居多,其次是木那,都是现今最贵最值钱的场口,而且脱沙料大多是冰种、玻璃种,所以价位也非常的高!

什么是脱砂料,翡翠原石翻砂,脱沙有那样的区别

说起翡翠原石的脱砂料,因为其表现非常直观,诱人,所以无论是资深老鸟,还是新入行的小白,遇见都爱不释手。各种脱砂料也是圈里竞相讨论的热点,一旦发现高品质脱砂料子,尤其是全脱砂的料子,视频、图片就像网红明星一般,瞬间转发的满天飞,各种羡慕嫉妒恨,绝对是买卖商圈里的宠儿。

脱砂,是行内对翡翠原石皮壳的一种特殊称谓,究竟什么是脱砂料,脱砂只是一种表现,还是一种专有的原石皮壳?脱砂是人为的,还是自然形成的。

接下来和大家说的翻砂:翻砂指翡翠原石的外壳(腊皮的除外)大部分的外壳都像一粒粒的沙组成的,翻砂立指外壳表面沙子侧着光线看时一粒粒像站立起来一样。 翻砂粗与细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都是细好,沙细肉就细,但是玻璃种的通常又都是粗砂皮,因为出玻璃种的场口最多的是木那和莫西沙,木那玻璃种的皮壳沙很刺手,并伴有脱沙,莫西沙老象皮是赌石中的极品,看着砂粗皮厚并呈褶皱状,光看这皮壳就可以价值不菲了。说有句话叫认准风化皮,粗砂出玻璃,不过很多人一辈子都遇不到玻璃种的。所以 还是细皮子的好,比如乌沙,黄盐沙、白盐沙等等,黑乌纱的腊皮下有翻砂,而会卡腊皮下是玉肉,会卡的水翻砂之分特别明显。

大家都知道,翡翠原石,自敞口采挖出来,都带有一层特有的皮壳,古称“璞”,这层皮壳或厚或薄,颜色或深或浅,可谓千变万化,姿态万千。

翻沙与脱砂的区别:其实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翡翠原石基本都是在缅甸矿上、缅甸本地经过处理的,已经去掉或者磨薄了表皮那层皮壳,我们基本可以直接观察到皮下的翡翠种水!

其次,脱砂部位,一般打灯都会有表现,通过打灯观察,可以看懂这个料子脱砂部位的棉大不大,脱砂部位附近的种水如何,有没有变种风险,或者裂的数量、大小如何等等。

总之,料子的脱砂部位,能给我们太多原始而重要的信息,能读懂这些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就能评估这块料子的价值及风险。

本人无数次提到,全脱砂,是翡翠原石中最好的表现,没有之一。因为全脱砂意味着该块原石的皮壳,已经全部自然风化掉,剩下的基本都是肉,而且自然全脱砂的料子,种都老到极致,几乎所有的高冰种,玻璃种料子,均出自于此。

国城创始人:啊乐严格来说,脱砂只是翡翠原石皮壳的一种表现,不能算作皮壳,但是因为其重要的地位,太过特殊,特点极其鲜明,通常也就划分成一类单独的皮壳,当然,这也是仁者见仁,并没有标准,无论算表现,还是皮壳,都不影响我们对其判断。

从脱砂的形成看,有两种成因,一种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自然脱砂,顾名思义,就是皮壳的风化过程,完全是自然形成,未经任何人工干预。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是判断脱砂价值的根本,想象一下,如果你抱着一块人工脱砂的料子,按自然脱砂去研究分析,造成误判的损失可想而知。

对应自然脱砂,另外一类就是人工脱砂,也就是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形成的脱砂面,如果让我再直白的解说一下,那就是造假呗。所谓的人工干预,方法、工具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但做出的效果都一样,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骗到接盘侠。

木那翡翠原石有脱沙的吗

木那是缅甸的一个地方。

这个地方的翡翠特征比较好分辨。这个矿出的石头中,有一种种水非常的好(类似果冻)的石头,但是由于水头太好了,所以绿色比较淡,不是艳绿。这个矿出产的石头都可以叫:木那场口的翡翠比较明显的特征是:有颗粒状的点棉。

里面有这边的翡翠,自己去看一下就知道了。

木那场口翡翠原石脱沙(木那场口的翡翠怎么样才算好)

翡翠原石成丝状一扣就掉渣

翡翠原石成丝状一扣就掉渣很有可能是买到假货了。

翡翠原石摸着掉沙是不是假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脱沙就是翡翠原石表皮砂粒脱落,内部玉质逐渐显露出来的一种现象。但是这是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人工脱沙,第二种是自然脱沙。人工脱沙主要是用铁刷子把石头表现比较好的一部分刷出来,形成脱沙现象,所以一般来说,肉质好的也就是这部分,这个和天然脱沙的变种是一样的道理。

翡翠原石脱沙是由于石头在几亿年的地壳运动中就形成皮壳,然后被搬运、冲刷、皮壳部分脱落,然而料子硬度极强,质地没有被磨损,从而完整的显现出来,因此形成脱砂。一般我们能在市场上看到的脱砂料子就莫西沙居多,其次再到木那,其他的场口还是比较少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脱砂都是伴随着白雾的迹象。

而有白雾的翡翠原石,就说明了玉质底子干净,肉质细腻,基本能起胶感起荧光感。但凡看到脱沙好的原石,必须提防警惕,仔细观察沙颗,是不是擦过的,不要给场口忽悠了,可能因为老坑正场口受到众人所爱的类型,只要提到老坑正场口,都认为“这个是好东西”。脱沙也一样,除了存在真假之说,还存在理解上的错误,而且形同似像,比如脱沙和掉沙,都是沙,只要磨磋就会掉,一字之差天壤之别。种老脱沙和种嫩掉沙,和皮壳翻砂表现结合起来就很容易看出。

脱沙的地方非常光亮,没有一点沙皮体现,明面干干净净有处理过的表现,好像现实中光头人士一样,如果原石在质地成长过程是氧化风流动形成的脱沙,多多少少都会有点点小沙皮点痕迹,懂原石的人都知道脱沙地方种,本来都已掉沙了,再微力磨会全掉,当然这个要翡翠知识扎实的人才容易看得出,而且这料子肉质看得非常清楚,品质明显体现,这种是人工手磨磋脱沙的。有一些更狠一点拿高压脱沙水枪进行人工脱沙,脱得面积越大价格也会卖的越高!

木那杨梅皮脱沙料的特点

木那杨梅皮脱沙料的特点是不死板,有油性,不枯燥,手摸着沙粒比较细腻。

木那杨梅皮的翡翠原石,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非常要好的翡翠品质,正宗的木那杨梅皮,有白雾,看着皮壳红色自然不死板,有油性,不枯燥,手摸着沙粒比较细腻还有点感觉像要掉下沙粒的感觉。

为了更直观的看到里面的翡翠玉质表现,开窗后看到的玉质表现,肉质看上去很细腻,种质也够老道,目前在市场中,木那在众属众多场口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是为大多数喜欢翡翠原石赌石的朋友所喜爱的好场口,出自其场口的原石皮有多种表现,如黄沙皮和白沙皮等,而杨梅皮算是木那的稀有皮种。

看色,也就是看翡翠原石的底色,看底一般是看干净程度,还有翡翠肉质的细腻程度。底细腻,干净,水润,无杂质就算是赢了,反之,如果底粗糙,脏、干的话就没有那么理想了,出货效果也就没有那么美好了。

在其他场口也有很多的杨梅皮皮壳原石,但有些场口的杨梅皮和木那场口的杨梅皮壳极为相似,所以大家在平时多注意分辨,别错把其他场口的沙皮误认为是木那杨梅皮,不是说其他场口的杨梅皮就不好,但相对来说要根据场口来看赌石特征。

例如目前市面上很多来自板山桥场口的一种红蜡壳皮,那种不属于杨梅皮,只能是红蜡壳皮,但是这种料子的皮壳和木那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

该文章由作者:【易从】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