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最早发现是在哪个时期
和田玉被先民们在新石器时代的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昆仑山深处发现,其开发利用并向中原输出的时间已达5 -6千年之久。殷商妇好墓出土的大量玉器表明,我国在商代后期使用和田玉达到第一个高峰。自秦至清,一直实行帝制,皇宫玉器多是和田玉制成,象征皇权的玉玺,绝大多数是和田玉。唐宋时期,和田玉已从王公贵族府走入百姓家,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民间用和田玉已非常普遍。新中国改革开放后,人们爱玉、赏玉、藏玉之风日盛,玉价飞涨。新疆和田是世界的玉乡,两千年来主要的产玉中心。从和田玉“与国俱来”的前世今生,尤其和田玉中色如羊脂、细腻油润的羊脂白玉,除我国新疆外,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和田玉堪称我国的国粹。
中国玉器的四个时期,分别经历了哪些朝代?
中国玉器的四个时期包括:史前时代、先秦时代、西汉时期以及北宋时期。
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学、历史著作。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
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这可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窥其一斑。
二里头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纹又带有商代玉器双线勾勒的滥觞,应是夏代玉器。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宋、辽、金的对峙分裂时期。宋代承五代大乱之余,虽不是一个强盛的王朝,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是一个重要时期。宋、辽、金既互相挞伐又互通贸易,经济、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艺术共同繁荣。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爱玉成风,乾隆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提倡,并试图从理论上为他爱玉如命寻找依据。
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玺、清代的菊瓣形玉盘、桐荫仕女图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时民间玉肆十分兴隆,苏州专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扩展资料:
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公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暇,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
而这些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禁会使人感叹玉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神秘的美感,这种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审美趋向。
“玉器时代”的玉器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是由远古先民心目中完美品格的作用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玉文化,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历史、社会风貌最为全面和深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遗物在中华文明史上形成了经久不衰的玉文化传统。玉器的研究、鉴赏、辨伪和收藏是相辅相成的,它是一种高雅的、学术气氛浓厚的文化活动,正是这种活动的经久不衰,将我国的玉器、玉文化研究不断推向更高级的阶段。
开发玉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弘扬中国玉文化。玉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以玉器为主要内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玉器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经过理学家的诠释美化,成为高尚人格的象征、美丽形象的代表,融合在传统文化与礼仪之中,能比较系统地、完整地反映出地方风貌、生活习俗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弘扬玉文化是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玉器
带和田玉有什么好处?
玉 和田玉,是指产于塔什库尔干 – 莎车 – 和田 – 于阗 – 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以和田为中心的昆仑山脉北坡,地处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分类按和田玉的产出分,分为水产产和山两种。水产的称为籽玉, 山产的叫山玉。当地采玉者则根据和田玉产出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山料、山流水、籽玉三种。山料又名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山料的特点是块度的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质量常不如籽玉。山流水是指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其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籽玉是指原生矿经剥蚀被流水搬运至河流中的玉石。其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长期搬运、冲刷、分选,所以籽玉一般质量较好。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才,均为采集材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才重一万零七百余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二、和田玉的等级:和田玉等级一般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此外还有等外品。特等 特级的白籽玉就是和田玉中最好的等级,也是新疆和田玉最高等级,即羊脂白玉。此种玉数量极其稀少,新疆以前每年可产羊脂玉毛料数百公斤,近年虽引入大型机械采挖,但仅年产数十公斤,已濒临绝产。因为羊脂白玉首先是经过风化、搬运再历经千百年的水流冲刷,糟粕杂质被荡涤,内核精华被凝聚,实际上保留下来的是非常精华的东西所以它在颜色上就白如羊脂在光泽上就像月亮一样皎洁,而且结构成分都非常的纯净。
现在我国并无白玉的质量分级标准 因为玉的成分、白度和结构细腻程度可以测量,而油润度和温润度都没有量化指标可以界定,所以造成市场的混乱,有些人就乘机混水摸鱼。
“羊脂玉’只是旧时对新疆和阗优质白玉的一种称呼 晶莹油润,质若凝脂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和阗软白玉中的最高等级,而今却被滥用了!无论什么料种只要够白就称为羊脂白玉,这是不负责任的。按现今的等级区分 以透闪石为主要生成物质的和阗籽料其密度,色度,油润度,纯净度均达到一级的才可以称为‘羊脂级’白玉。此外,真正的羊脂级白玉可不是特别特别白的,而是略微有一点隐隐发黄!羊脂白玉属玉中极品,时价20几万元一公斤,远胜黄金,佩带价值也远胜钻石!
中国古籍中称和阗玉 和田玉的出产地昆仑山为”群玉之山”、”万山之祖”。《千字文》中也有“金生丽水,玉出昆仑”之说。新疆和阗玉 和田玉有7000余年的开发利用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之前,昆仑山的先民就发现了和阗玉 和田玉,制成生产用具及装饰物品。自殷商时代起,和阗玉 和田玉大举东进,成为宫庭权贵用玉主体,统治者视其为宝物,商代已形成规模开发,秦代以后成为中国玉雕业的主要玉材,并逐渐成为伴随中国历史进程的皇室玉。历朝历代的王公贵族、达官贵人们均以和阗玉 和田玉为尊、为正宗。
三、和田玉的等级鉴定 鉴别标准:按和田玉的产状和颜色分出品种,如白玉子、白玉山料、青玉子等,在按玉的色泽、质地、络、杂质、重量等划分等级,如特级、一级、二极、三级等。等级标准,对于玉石贸易是十分重要的。新疆玉缘阁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所提出的和田玉玉石工艺标准,见表所列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白玉子玉
特级: 羊脂白玉,质地细腻、滋润,无络,无杂质。
一级: 色洁白,质地细腻、滋润,无碎络,无杂质。
二级: 色白,质地较细腻、滋润,无碎络,无杂质。
三级: 较白,质地较细腻,滋润,稍有碎络,无杂质。
零子: 凡颜色、质地、块度未达到以上标准的。
二白玉青白玉山料
特级: 色洁白或粉青,质地细腻、滋润,无络,无杂质。
一级: 色白或粉青,质地细腻、滋润,无碎络,无杂质。
二级: 色青白或泛白,质地细腻、滋润,无碎络,无杂质。
三级: 色青白或泛白,质地细腻、滋润,稍有络,无杂质。
等外: 色白或青白,有络,有杂质。
三青玉子或山料
一级: 色泽青绿,质地细腻,无络无杂质。
二级: 色青,质地细腻,无络,无杂质。
三级: 青,质地细腻,稍有络,有杂质 。
该文章由作者:【劳动法咨询】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