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块油润的和田玉 和田玉摸起来油

和田玉为什么会油油的?

和田玉质润泽细腻,若有「油性泛出」则很可能是人为泡油导致。

和田玉的光泽属於油脂光泽,它与矿物的折射率、吸收系数和反射率有关。反射率越大,和田玉的光泽就越强。

通常情况下,光线照射到玉石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由於和田玉是由很多微小的矿物颗粒组成的集合体,矿物颗粒间的缝隙及颗粒大小不同致使进入玉石的光发生漫反射、散射等光学效应,从而使反射回人眼的光相比入射光更柔和。

柔和的反射光加上和田玉本身的玉质便形成了特殊的光泽:弱於玻璃光泽、强於蜡状光泽的油脂光泽,即视觉上的「油脂感」。

和田玉上手看的时候,用餐巾纸擦拭玉体,确认无油腻方可细看;一般在自然光下转动和田玉仔细观察玉面反射光泽,就可以看出是强油脂光泽还是一般油脂光泽,也可以分辨是否玻璃光泽。

所谓和田玉的「脂粉」指的就是和田玉的凝脂度。和田白玉一般都会不同程度地泛青,羊脂玉则泛黄、泛粉。像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看著就像块羊油,密度高、色纯,羊脂表现的不仅仅是白度,还有脂粉,没有脂粉的白度,只是羊脂白,不能称为羊脂玉。而像青海和俄料都比不上和田,子料的脂粉度都比山料或者山流水料高。脂粉有很多表现形式,如 肉冻状脂、凝脂、像鱼冻、荔枝肉,还有像牛奶、奶酪、奶油等,往往是粉状脂的表现。

和田玉的特徵之一就是油性。有的看上去乾的,玩久了会出油,有的看上去油的,玩久了会干。决定油性首先是看料子的结构。很多好子料,并不一定用皮和毛孔来证明他的身份。就像一团面粉,山料是加了一杯水,揉了半小时的面粉的话,山流水就是加了一杯水揉了2小时的面粉,那么子料就是加了一杯水,揉了6小时的面粉,这样的料子,看起来温润柔和,密度肯定是比流水料和山料上一个档次的。

若担心人为浸泡油脂造假,建议去鉴定!

手感上的油性包括两方面,一是视觉上的油润光泽,二是手感上油润的感觉。上面讲的是视觉上的油性,好的料还须具备手感上的油性。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觉,就象手里握著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的感觉,上手後如同在盛夏你身上穿的绸缎滑溜,如同你洗手时摸打肥皂的油滑。

随著把玩时间的累积,油脂在玉石表面逐渐形成包浆,「出油」的感觉越发的明显。这也是和田玉油润的原因。

我有一块油润的和田玉 和田玉摸起来油

我有一块很小的和田白玉用手摸着有点出油,请问它是真的么?

哈哈和田玉的油性,不是摸着有油出来而是一种看上去的油润感,看上去油油的光泽,但是没有真的实体的油如果有的话,是有的石油加工后防裂,涂的一层油但是,基本上,涂油的都不是好料鉴定证书不一定可靠。因为官方鉴定,只要昆仑山料都可以算作和田玉的主要还是看实物,不知道是怎么样的希望你买中了

拥有一块细腻度油润度超高的和田玉是怎样一种体验?

和田玉的光泽好到极处就是有强烈的油脂感,所以羊脂玉中羊脂这个形容词不单指玉的白,还有对质感和光泽的概述,可谓妙不可言。和田玉是不含有任何油脂成分的,那为什么会具有强烈的油脂感呢?主要原因在于和田玉中所含的透闪石成分。透闪石的重要特性之一,是油脂感。

细腻度:包含了结构粗细和排列紧密度两方面,通常情况下和田玉的矿物颗粒越细,排列越紧密,油脂感越强;相反,结构越粗,排列越松散,油脂感越弱。

把玩时间:长期被把玩的和田玉就像是用人的手给它进行了反复的“手动抛光”,并且会形成一层“包浆”,因此本身就具有油脂感的和田玉被把玩的时间越长,油脂感也会越来越强。

抛光工艺:对于和田玉的抛光工艺主要有亚光和强光两种。不同的玉质通常采用不同的抛光方式,才能体现出和田玉温润的一面。

透闪石含量越高,则油脂感越强,玉石表面会体现出强烈的油脂光泽,同时在手感上,也会感觉油脂感极强,像是在盘摩一块羊油一样。好的和田玉要兼具较强的油脂光泽和柔润的光泽。这种油润光泽与和田玉的细腻度、抛光工艺以及把玩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这种油脂感,让人在慢慢的盘玩过程中,心境平和,让人达到一种心灵上的愉悦,这点尤为难得。所以说“油性”是衡量一块和田玉优劣的第一要素。和田玉玩的就是温润细腻,玩的就是外柔内刚,玩的就是不偏不倚,玩的就是中庸之道。

小编是新疆本地20年资深和田玉玩家,每月定期前往和田玉原产地淘玉。对新疆和田玉籽料原石、手串、挂件、把件、手镯等产品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添加小编个人微信号:taoyu365

该文章由作者:【壶中仙】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