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嫩料子(和田玉顶级料子)

什么样的和田玉籽料肉质好

油如脂,润如肤,细如绸,白如肪,糯如膏!就是国人心目中完美的玉石形象。

油如脂

收藏和田玉,第一要素就是看它油不油。

“油如脂”的和田玉,看起来就像一块油疙瘩,当然不是人为抹的油,而是它自然散发的光泽,不刺眼,也不暗淡,而是如油一样光洁、温润。

好的油性不是抛光打磨出来的,而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油性极好的和田玉,不管是籽料还是山料,出来的成品的感觉会是不一样的。

润如酥

润这个标准有点抽象,简单说就是玉性的好坏。

什么是玉性呢?

比如有些俄料,油性,细度,白度都挺不错的,但看起来还有有点不舒服。就是因为它的润度差,看起来闷闷的。

这种闷闷的感觉,就是缺少一份润度、灵性。

再比如罗甸玉,罗甸玉颜色更白,结构更细。

但看起来就像是一块石头,即使它的透闪石含量达到了很高,也不会有玉的感觉。

这就是润性的缺失。

润通俗的解释,就是在透与不透的一种临界点。

青海料太透,润性过犹不及,欠缺和田玉的美感。

俄料太闷,缺少了一份润性,同样看起来少了一点什么。

润性也就像小孩子的皮肤,感觉吹弹可破。恰到好处的表现出玉的质感,玉的美度。

在透与不透之间达到一种微妙平衡。

细如绸

什么是好的细度,完全无结构吗?

无结构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无结构的料少之又少。

一些有色玉种里倒是多一些,在白玉里,能达到无结构标准的是极少的。

白玉中,另一种好的细度表现,是内部呈现均匀的结构。

无结构的料油性不一定好,玉质也不是特别好。

但结构均匀的细度,就会产生好的油性。

就像绸缎抚摸起来,就会非常顺滑的感觉一样。

如果交织的特别细的话,你就看不出它的结构了。

细度好的和田玉,摸上去有一种能把它融化的感觉。

细度好的料子,打磨出来都会有强烈的玉质感,带着既柔和又强烈的光泽,能更好的表现出玉性美。

尤其在如今,很多玩家非常在意结构的大小。

其实无结构不见得一定会好,有结构也不一定会差。

白如肪

和田玉中有种“白如截肪”的说法。

肪,就是动物的凝脂,即板块状的脂肪,可以被称为肪。

“白如截肪”即玉色及质地如同割开的脂肪。

和田玉最好的白,是那种精光内蕴,若含若露,白色温和。

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整体的浑厚自然的质感。

说起和田玉的白,很多玩家也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一级白,高白,脂白等等。

而在新疆的采玉人对白也有自己的认识。

比如他们只认白里微微闪黄的白玉才是羊脂,闪灰的次之。白里闪黄的感觉,和刚宰杀的肥羊开膛后看到的羊板油一样的感觉。

真正好的白是一种暖白,透着一种温和,而不是那种白如纸一样的白。

现在有些玩家喜欢用烟标来对比白度,其实这也有不可取之处。

要知道自然中的白,与人工合成的白,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

例如在新疆有种用纯棉花织的布叫正白,但那种正白其实也并不怎么白,这就是大自然所产生的色差。

如果用工业上所产生的白,与大自然的白做对比,后者永远跟不上前者,但后者永远比前者看着舒服。

所以,真正的白,并不是跟刚刷过的墙,跟漂白过的纸一样,它一定要是温和的白,甚至不怎么白,但一定是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糯如糕

糯性是一个很多人不太熟悉的标准。

糯如糕,像年糕!

一块料子如果足够浑厚时,它看起来就如同年糕一般,有油润的光泽,同时也能感觉到它的浑厚度,自然又舒服。

糯,其实就是料子的浑厚!也可以说是料子的“粘稠度”好,料子细而稠!

在同等白细下,糯性的优劣也决定了,玉料玉质感的高低。

糯性越强,往往玉质感就越好。

糯性差,往往会缺少和田玉应有的内蕴之感!

“凝如脂,润如肤,细如绸,白如肪,糯如膏”,满足了这些指标,就是极具收藏价值,品级极高的和田玉。

和田玉嫩料子(和田玉顶级料子)

怎么挑选和田玉小籽料

众所周知,和田玉籽料玉质细腻油润,有一种精光内敛,沁人心脾的感觉,是很多玩玉人心中的不二之选,无论原石还是玉雕,亦或是佩戴、把玩、做成摆件都将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不过,最近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玩玉人,都更加青睐于克数不大的“小籽料”,就连一些玉商都将销售主力倾向在小籽身上了。

其实市场行情变幻万千,偶有变化也无可厚非,但是这件事情也值得深思,为何如今小籽克价屡破新高,小籽在市面上越来越受欢迎呢?

我们发现小籽虽然克数不大,但却有着得天独厚且举足轻重的的几大优势:

1、小籽品质高,精品较多

首先如今市场上,好的大料越来越少,大部分还都是各种瑕疵,好的大料可谓一料难求,就连挖料场也挖不出来好的大料了!

并且瑕疵少的大料价格也确实很贵,瑕疵多的大料审美上又接受不了,因此,小籽则刚好可以满足玉友对好料的需求。

小籽因为块度小,大多只有几克、十几克左右,瑕疵要比大料少很多,精品率相对要高不少。

并且,虽然小籽的克价比较贵,但克重小,总价并不是很贵,所以,如果想玩品质高的籽料,那么小籽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2、小籽用途多,更适合佩戴妆饰

大料的用途主要是用来雕刻各种题材,比如手镯,摆件,手把件等。而小籽虽然很少用来雕刻,但它的用途一样不少。

小籽不仅可以用来做戒面、耳坠等,还可以用来做手串、手链和项链等,并且颇显时尚大气有品位。

尤其是在这个玩玉以妆饰佩戴为主的时代,小籽更容易满足人们的需求。

用优质小籽做成的首饰一点都不便宜。很多价格都可以轻松达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

再者,小籽虽小但样式俱全,不仅有各种皮色和玉质的小籽,毛孔、绺裂瑕疵同样都有,非常适合做新手玩家的玩玉标本。

3、小籽成交快,易出手

如今,玉商们也越来越喜欢卖小籽,收料子的时候也越来越喜欢收小籽,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小籽容易成交,可以极大地改善现金流,减轻资金压力和库存压力。

一块好点的大料,动辄得几万元、十几万甚至更高,虽然这是很正常的价格,但在销售过程中,就没那么好卖了。

但一个好点的小籽,总价并不高,有的小籽几百元,好点的几千元就可以买下。

当然,也有一些小籽克价过万,比如我们都早已熟悉的那些克价过五万,过十万的网红籽料,但这样的小籽非常少。如果你以为这些克价过万的小籽不好卖的话,那你就错了。

其实能达到克价过万的小籽,自身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玉质极好,可以达到羊脂级;比如皮色很有特色,比如是象形籽等。这类小籽同样非常受欢迎,是不少老玩家、高端玩家的最爱。

4、小籽成本低,利润大别看小籽不大,总价不高,但是利润并不小。一般来说,普通的小籽可能几百元收的,利润直接翻一倍,一两千元很容易卖出去。

别看小籽不大,总价不高,但是利润并不小。一般来说,普通的小籽可能几百元收的,利润直接翻一倍,一两千元很容易卖出去。

如果是几千元收的小籽,虽然价格翻一倍比较难,但加几百元顺手就可以卖出去,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

当然,小籽利润到底有大,具体还得看商家和玩家的谈判能力了。

市场一直在变,未来如何我们谁也说不准,唯一不变的就是玉质才是王道,不管玩大料,还是玩小籽料,好玉才配得上好价,才值得更多人去喜欢,收藏。

那么你喜欢大料还是小籽料呢,你对小籽的印象如何,欢迎留言讨论!!

新疆和田玉有几种料

现在,和田玉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白玉、羊脂玉、青白玉、青玉、墨玉、黄玉、碧玉、糖玉八类,其它颜色的和田玉还可以划分一些小品种。

1、白玉:白玉的颜色由白到微带灰绿、淡青、褐黄、肉红或紫灰等色调,指各种以白色为主的软玉,质地细腻或在细以上,糖色小于30%。白玉是和田玉中特有的高档玉石,在世界各地的软玉中白玉都较为少见,白玉子玉是白玉中的上等材料更为稀有。

2、羊脂玉:表示优质白玉,其颜色呈脂白色或比较白,泛淡青色、乳黄色等,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质地细腻,白如羊脂。滋蕴光润,给人一种刚中见柔的感觉,这是白玉中最好的品种,但也有少量的羊脂玉中含有石花等杂质。

3、青白玉: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绿、闪青、闪灰等,常见有葱白、粉青、灰白等,属于白玉与青玉的过渡品种,在和田玉中较为常见。

4、青玉:青玉有淡青色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以颜色深浅不同分为淡青、深青、碧青,灰青、深灰青等。和田玉中青玉最多,常见大块籽料。近年,见有一种翠青玉,呈淡绿色,色嫩,质细腻,是较好的品种。

5、黄玉:黄玉有米黄色,绿黄色、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黄玉比较少见,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古代玉器中有用黄玉琢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间琢制的黄玉三羊樽,黄玉异兽形瓶,黄玉佛手等。

7、墨玉:墨玉的颜色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为云雾状条带状等。工艺名称繁多,有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须等。在墨玉的整块料中,常常可以见到墨的程度强弱不同,深淡分布不均。墨玉有全墨,聚墨、点墨之分。聚黑是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较聚集,可用作俏色。点墨则是分散成点,影响收藏。

8、糖玉:由原生或次生作用形成的,受氧化铁、锰质浸染呈红褐色、黄褐色、黑褐色等色调的软玉,其中糖色部分>85%时可以称为糖玉。但如果可以观察到原来的玉种也可以按原玉种名定名。

9、碧玉:是指青绿、暗绿、墨绿色、绿黑色的软玉。分为两种,其一种产于酸性侵入岩体的接触带,较纯净细腻;另一种产于超基性岩体的接触带,杂质多,常含有黑色矿物包体。碧玉即使接近黑色,其薄片在强光下仍是深绿色。某些碧玉与青玉不易区分,一般色调偏深绿色的定为碧玉,色调偏青灰色的定为青玉。

和田玉籽料怎么鉴别真假?

看和田玉籽料真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看皮色本身

看皮色,首先看色根,籽料皮子,不管色泽如何,基本上都有根,如果放大去看,就像树根,扎进籽料的肉里面。这种色根是造假者很难做出来的。不一定没有有色根的就是假皮子。

如果色根不明显,就看它的颜色变化。尤其是对于颜色相对较深的皮色,都会有一种颜色的过度。

注意边缘处黑皮和红皮的过度,有层次感。

在皮色的边缘,你能看到明显的颜色变化,从黑到深红,颜色有一个明显的过度。而如果是染色料,通常是一个颜色到底。

皮色厚度与颜色过渡规律一致,颜色浅处厚度浅,颜色深处有色根。

二、看玉质

看皮色要与它的玉质结合来看。

最简单的,玉质较松的地方皮色一般会比较深,而玉质更细腻的地方,皮色会浅。

但也会有其它情况,比如在玉龙河的上游,它所在的河床可供形成皮色的矿物质较少,所以有时候即使玉质较松,也很难有皮色的形成。这就跟籽料的产出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了。

再者就是皮色与玉质浑厚的关系。一般玉质浑厚的料子,皮子也会很老气。比如下图:

最重要的一点,皮色一定是生长在玉质里面的,不能是浮在表面。即使是很薄的皮色,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也能看到皮色是在玉质里面,像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像染色的料子,涂抹在玉质的表面。

三、看毛孔

皮色与毛孔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是分辨皮色真假的很重要一方面。

籽料的毛孔有很多不同,有的毛孔偏大,有的毛孔较小,还有很多是凹进去的小坑。如果经常观察皮色的话,你会发现,很多皮色,尤其是洒皮,它的皮色很多都是分布在籽料的小坑里面。这是籽料皮色一个比较常见的规律。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猜测,籽料的表面有一些比较疏松的地方,经过长年的冲刷,这些疏松的表面会被冲刷掉,留下这些大小不一的小坑,而这些小坑更容易附着上颜色,所以出现了这种情况。

玩家们要牢记这一点,看坑装表面的皮色,是分辨皮色的重要一点,尤其是撒皮。有皮色的地方多是有下凹的。

四、看瑕疵

瑕疵是分辨皮色真假很重要也是最为直观的一点。从瑕疵分辨皮色,首先就是找裂。

这块料子是从裂切开,可以看到明显的钉子纹、水草沁。如果一块料子的裂上有钉子纹、水草沁,那么就几乎可以断定这部分是真皮色了。而如果不明显的话,就要看裂处的颜色。

很多比较大的裂,干脆裂口处是没有颜色的,越往里颜色越深。而如果是造假,往往在裂口处颜色极深,但颜色不会有一种长年累月沁入的感觉。

其次就是看水线,水线一般是在玉中密度最大的地方产生的,如果一条水线正好在籽料的表面,那么比较明显的就能看出,在水线部分是不会有皮色的(或者颜色极淡),看起来就像是把皮色一分为二。而如果是染色的料子,水线的部分也会染出颜色,而且会与其它部分的颜色不同。

五、看形状

很多人会说,皮色与形状之间有关系吗?其实是有的。

皮色的走向与籽料的外形配合的天衣无缝。造假是不会有这种效果的。

此外,皮色与弧度也有一些关系,皮色交界处的色脚分布与籽料的弧度有对应关系。

当然,籽料的皮色有着多样性,是多种多样的,很多籽料的皮色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很难判断它的真假,比如一些新料的皮色,比如皮色艳丽的料子,比如干河床的料子等等。所以看皮色一定要综合来看,从它的颜色到分布到它与玉质等各方面的关系去综合判断,才能得出最终的答案。

很多玩家说,看皮色我就是凭着一种感觉。

确实是这样,一些资深的老玩家看皮色有时候确实可以略过这些步骤,仅仅从感觉上,就能察觉出皮色的对于不对,但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看皮色还是要从它的规律及特征来观察。而且看皮色的真假一定要多上手,多看真东西,只有当你看的多的时候,才能对皮色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看真假才能有所把握。

和田玉分几种料?

按产地具体细分,和田玉目前有四种: 新疆和田料,俄料,青海料,韩料等。

羊脂玉是和田玉的一种,但羊脂玉是和田玉中质量最精美的,它的售价和收藏价值都特别高。在羊脂玉中,透闪石成分高达99%,很多其他普通和田玉都没有这么多,因此羊脂玉纯度比普通和田玉高很多。

羊脂玉的耐磨性和韧性,在所有玉石中是顶级的。此外,羊脂玉虽然与和田白玉都是白色,但羊脂玉颜色要比和田玉白很多,纯净很多。羊脂玉数量稀少,是很多人想要收藏的珍品。

和田玉注意事项

和田玉强调结构细腻,但不一定意味着“没结构”。没有结构的和田玉,大部分是青海料。籽料虽也有,但不多,而且大部分过于水嫩,缺乏油脂性。几乎所有料子,都是“毡”结构。所以,只要结构紧密交织,油润老熟,它们就是好料子,盲目追求结构,极易步入误区。

皮色:此外,就算没有皮色,也比染色好。另外,皮色贵在精,而不在多。有些子料皮色是混乱的,雕琢不易使用。而独玩玉料一点也不漂亮,反而不好。

和田玉分为哪几种料子

一般来说,可以分成四种料子,分别是籽玉、山流水、山料以及戈壁料。

籽玉:指原生矿剥蚀被流水搬运到河流中的玉石。它分布于河床及两侧阶地中,玉石裸露地表或埋于地下。子玉的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经达几千搬运、冲刷及筛选,所以子玉一般质量最好。

山流水:山流水指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山流水的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其玉料表面棱角稍有磨圆。

山料:在原生矿床上采下来的玉石,称之为山料、山玉或宝盖玉。这种玉石呈尖棱尖角状,大小不一,质量不如籽玉或山流水。

戈壁料:是和田玉产状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产于新疆南疆的戈壁滩之上,是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长期暴露于地表,并与风沙雨水长期作用而成。

该文章由作者:【越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