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有精神病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感到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导致心理不适,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受到不良影响,那么到底自己是否患了心理疾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看自己的人际交往是否发生变化,产生障碍,与人交往是否退缩、恐惧,面对他人是否感觉自卑,人多的场合是否手足无措;

观察自己的情绪是否消极恶劣,如长期焦虑、烦躁、悲观、抑郁、易怒等;

观察自己是否有不明原因的身体疼痛,到医院检查身体指标又无异常;

注意力明显下降,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间太长,否则就焦躁不安;

睡眠质量差,长期失眠;

观察自己是否有反常的、自己无法控制的行为,如不停洗手,出门时总回来检查门锁,担心门没锁好;

是否对自我不满,讨厌自己并厌恶他人,人没有精气神和朝气;

以上表现如果强度很大,扶续时间较长,达到3至6月以上,就要引起自己的注意,加强心理调适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克服心理障碍,促进身心健康。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精神病?

判断自己有没有精神病可根据精神分裂症的判断标准来判断: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精神问题?有什么征兆吗?

判断一个人精神问题的可能性及征兆如下

1、焦躁神经症

头重,目眩。感觉嗓子受噎,呼吸困难,小小的刺激便会加快心跳,集中力低下,心思散乱而毫无头绪,担心失败,担心事故,担心生活受到破坏,担心事情的结果不好,常有种种不安和恐惧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日无宁时,夜不安寝,将心机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之上。

2、歇斯底里

发病时,手足麻木,有虚脱感,不能坐立,身体各部分有疼痛感,目眩,耳失聪,喉咙有被压感,无食欲。性格会突变,丧失部分记忆力,说不出自己的姓名、年龄、住所,无表情,对周围景象全反应。具有这种性格类型的人在平常通常是社交型,爱说话;

经常在外人面前表现出言行不真实,或喜欢打扮,衣着引人注目,虚荣心强。

3、精神分裂症

在发病时,可能表现为下面几种情况:

①无力气,无情感,无表情,不能独立生活,一般容易被视作怪人,工作没有责任感,不与周围人说话,远离现实。

②思路混乱,言词颠倒,表现出特别的思考障碍,不能自知,常常诉说自己的行动受到别人的操纵,或别人窥探自己的秘密,或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等等。

③感情或行动异常,有突然离家出走的冲动行为和给食物不吃的拒食行为,以及大叫大嚷、手舞足蹈的异常兴奋行为,还有终日里呆坐,卧睡,傻立,长时间盯着一个物体等异常行动。

4、躁郁症

发病时精力充沛,经常处于兴状态,由于无节制的冲动,情绪变化很大,缺乏精神集中力,所以不能把工作持续做到底;早晨起床很早,一件事刚刚忙了一阵,又开始做别的事情,变化无常;制定并实行在旁人看来不可能实现的计划,不久就因为失去兴趣而放弃了。

5、抑郁症

症状与躁郁症相反,缺乏活力,无力,无食欲,性欲、失眠、便秘、头痛,常常心情烦躁,讨厌所有事物,自寻烦恼,过分重视失败,为微小的差错苦恼不堪。 性格表现为没有热情,没有干劲,悲观厌世,对未来不抱希望。但对当前工作则认真负责。

注意:以上均做为参考性答案,具体要以医院的诊断报告为基准。

预防精神疾病的的技巧

1、消除烦恼。

如果人们的心理状态不佳,容易导致精神病的发生。碰到问题正确对待,冷静的处理,不感情用事,遇到难解决或想不通的矛盾,可找领导、好友或亲属帮助,争取矛盾妥善的解决,及时的缓解苦闷,尽快消除烦恼,不要遇事苦思冥想、不要整日忧愁丛生。

2、发现征兆并处理。

精神病的发生一般不会是忽然的,是有一个过程,精神病复发常有先兆,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一般都能防止复发。这些也属于精神病的预防。一定要坚持定期到门诊复查,使医生连续地、动态地了解病情;

使病人经常处于精神科医生的医疗监护之下,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焦虑神经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歇斯底里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精神分裂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双相障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抑郁症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精神病或心理病?

你好,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真的很模糊,拿我本人来说,真的没有任何心理问题吗?所以有人都不敢说,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精神科医生都有精神病,其实这话我不是完全反对。

首先,我想说,焦虑、抑郁、失眠都属于精神科常见疾病,这三种我们谁没有存在或者出现过?尤其遇到临近考试,学术报告前期,焦躁、失眠几乎是伴随着大多数人群。

一,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很多相关熟悉或资料应用精神病学对精神障碍定义其核心症状及伴随表现,如我们最常听到的精神分裂症,多半会存在幻觉、妄想或者思维逻辑问题;躁狂症的偏离常态的兴奋、活动增多等。

二,相关评定量表:精神科有很多的评定量表,都能辅助判断自身的疾病倾向,如抑郁评定量表、焦虑症状评定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等,另外,对于智能落后的人群,可以查韦氏智力测定量表等。

注意,这是辅助诊断工具,具体情况要根据患者的状态, 社会 适应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定。

三,通过 社会 交往可以简单判断,通常来讲,一个正常,心理 健康 的个体,一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朋友圈,而很多心理或精神患者往往其交往方式不同于常人,通常很难与他人建立持久的人际关系。

四,咨询专业人士:精神障碍本身指的就是生理或者心理上的问题,导致个体出现认知、 情感 、思维、行为方面的异。但对于如何判断认知、 情感 等方面偏离正常轨道则需要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临床医生才能准确判断。

一般来讲,患者只有因为相关疾病出现了痛苦体验才考虑就医治疗,如同性恋个体,虽然属于心理疾病范畴,但因为个体可能并未产生痛苦体验,所以现代医学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的性取向。

根据国际诊断学标准,通常诊断一种疾病,我们要做到符合4个标准,即症状标准、病程标准、严重标准和排除标准。

也就是说,即使你满足了症状标准,但达不到病程标准,达不到严重标准和排除标准,仍然不能下这样的诊断。比如,文章开头我说的,普通人也会有抑郁、焦虑的时候,但大多这种情况只是存在抑郁情绪或焦虑情绪,只有达到了严重标准(通常为影响其正常生活,产生痛苦体验)和病程标准(如抑郁症病程需要2周,焦虑症需要6个月),并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才可诊断。当然,这仍需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来判断和评估,自我查找资料,翻阅书籍都容易出现偏差,而且给自己以不良暗示。

作为一个从业十五年的心理咨询师,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判断来访者是不是我的工作范畴,因为心理咨询师是管不了精神疾病的,就连心理疾病也很少管,我更多的接触的是有心理困惑或者情绪问题的人,但是他们都还称不上病。最严重的也就是抑郁症和焦虑症了,但是如何判断他们是不是我能做的范畴就很重要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 一个判断是患者是否有“自知力”。就是患者能否知道自己不太正常了,不舒服了。一般精神疾病患者是丧失自知力的, 他不会被他的行为困扰,是我们这些自认为正常的人觉得人家有问题,人家毫无有问题的意识。

我记得多年前一个电影片段里精神病患者打着伞蹲在角落里说自己是一朵蘑菇,然后医生也蹲在旁边给他诊断。当患者说自己是蘑菇的时候,他真的就觉得自己是蘑菇,他享受自己是蘑菇的状态。但是我们正常人都知道人怎么可能是蘑菇呢?这就是没有自智力的表现。

但是作为一些心理病,或者觉得自己心里有问题了,往往他们是有自知力的,比如一个患有强迫症的人,他知道老穷思竭虑的去想没有意义,但是他无法控制自己。他很想控制自己的行为,结果导致自己非常的痛苦。这是有自知力的一种表现、

所以想看自己有没有精神病或者心理病,就看看自己对自己的状态是否有感知,我能清楚自己的状态,我能感觉我不舒服了,这不是精神疾病,我们可以考虑自己是否心理病。

因为职业关系,很多人都会问我:“你看我有病吗?”

这个时候我开玩笑会告诉他:“当你问我你有病没病的时候,我可以肯定你确实没有精神疾病,因为精神疾病患者是没有自知力的,他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更不会问是否有病。但是你是否有心理 健康 我就不得而知了!”

下面说说心理疾病,判断心理疾病一般用许又新教授的病与非病三原则,先用病与非病三原则把病排除在非病之外,因为 健康 或者不 健康 它都属于心理正常的范畴,不 健康 不一定有病,不 健康 和有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病属于心理异常的范畴,不在心理咨询师的管辖范围之内。我们看下面这个图可能会更加的清楚:

该文章由作者:【为医消得人憔悴】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