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田黄的粽粒纹图象(正宗寿山田黄原石)


寿山田黄透光有水波纹吗

有水波纹。

寿山田黄是篆刻印章最好的印石,寿山田黄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而且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寿山田黄可雕塑性好,而且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古人说一两寿山田黄一两金,寿山田黄在清末民国就开采殆尽了,所以寿山田黄价格已经早早超出了黄金。

所谓寿山田黄,即寿山石中的特殊品种,因产于福建寿山村坑头溪两岸水田及河流底部的沙砾层中而得名。其质地细腻、温润,手摸有滑感,并常有石皮、红格、罗卜纹等标志。寿山田黄作为我国特有的“软宝石”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我国福建寿山一块不到1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此产量极其有限。

寿山田黄的粽粒纹图象(正宗寿山田黄原石)

寿山田黄虱卵纹特征

虱卵纹:

白色小点状,成因是细小颗粒状的伊利石在火山爆发期间不规则_落田黄母矿表面,因流体带动下或渗入石质内部(由于高温所致矿体未凝固之前均表现为流状质体)伊利石熔点较母矿大些,所以有些母矿还会因高温达致接触表面沸腾的现在,因物理变化改变组成形态的泡沫化母矿接触面形成同源异象的地开石,裹含住细小的伊利石小颗粒,遂形成我们所说的虱卵纹。

怎样判断田黄的真假

田黄鉴定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根据外观特征及物理性质,二是根据矿物成分。 田黄外观特征: ① 色泽(颜色及光泽):田黄的颜色有黄、红、白、黑。常为褐黄及褐红过渡颜色。油脂光泽。 ② 结构特征:田黄都有“萝卜纹”。“萝卜纹”是田黄最重要鉴定特征。田黄有时可见“红格”或“红筋”是由褐铁矿充填细小裂隙而成。 ③ 外壳(外皮):田黄有时可见一层薄的外部皮壳,表皮颜色与内部的颜色明显不同。外部为褐黄,内部为白色的,叫“金包银”。外部为白色,内部为褐黄的,叫“银包金”。 ④ 质地:田黄的质地细腻。手摸,有滑腻感。 ⑤ 透明度:田黄的透明度由不透明至半透明。透明度好的,可称“冻状”。 田黄的物理性质:折射率为1.56,密度为2.5-2.7g/cm3。需用折射仪和测比重的仪器进行测定。 田黄的矿物成分为:迪开石或珍珠陶土。需用X光衍射分析法准确测定。 记者:与田黄相似的玉石有哪些? 董振信教授:与田黄相似的玉石主要是由高岭石、伊利石、叶蜡石、白云母、斜绿泥石及滑石等粘土类矿物组成的玉石类,例如: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及巴林石等。 记者:如何鉴别田黄与其相似的玉石? 董振信教授:由于组成田黄及其相似玉石的矿物,都很细小,特别是玉石颜色、透明度、折射率、密度等相差很小,所以,用一般宝玉石鉴定方法,很难定论。最有效、最可靠的鉴定方法是使用X光机(大型仪器),运用X光衍射分析法,利用反映它们结构特征不同的图谱,准确鉴别它们。 记者:市场上,田黄的仿制品(假田黄)是什么材料做的?如何鉴别它们? 董振信教授:常用褐红、褐黄色、微透明的塑料来仿造田黄。 主要以下几方面加以鉴别: 1. 仿田黄塑料品无外皮,颜色较均匀。田黄常见外皮,颜色常不均匀,外浓内浅。 2. 田黄有萝卜纹、红格(或红筋),透明度不均匀。仿田黄塑料品无萝卜纹、无红格(或红筋),透明度均匀。 3. 田黄的密度较大(2.5-2.7 g/cm3)。仿田黄塑料品的密度较低(一般1.05-1.55g/cm3)。手掂较轻。然而,有时,在仿田黄塑料品中加入金属块,使密度加大了,让人迷惑。 4. 仿田黄塑料品,可见气泡及流动线构造,而田黄无气泡和流动线构造。 5. 仿田黄塑料品,用手触摸,有温热感。而田黄给人以凉感。 6. 用热针触及仿田黄塑料品时,会熔化或烧焦,通常还伴有辛辣难闻的气味。而田黄则无这些反应。 7. 用小刀片刮样品时,田黄呈粉末状脱落,而仿田黄塑料品,呈片状脱落。 田黄石的鉴定 李元茂 《收藏家》2002年第1期 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1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产量基地,数百年来在早已挖掘殆尽。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的玺印及艺术摆件。 作为“石中之王”的田黄石,历来价格不菲。文人学士都认为收藏或使用田黄章,比珠宝、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从文物鉴定角度讲,鉴定田黄石与其他类别的文物不同,够不够年份是一回事,但首先要看其是否真的田黄石。李元茂先生对此素有研究,曾精辟地分析田黄石的假冒与辨别,特摘引如下,以飨读者。 用“掘性坑头石”冒充。掘性坑头石俗称坑头田,因属独石,又产于坑头溪口附近的砂土中,是一种未成熟的田石,略有蕴藏在泥土中的温润,细度也极近田黄,润度与亮度与田石无异,由于酸化较透,极似下坂田黄。萝卜纹略显齐直,呈水流纹状,或牛毛纹状。可见石质比较结脆。优秀者“价值与三坂田等同”。较差的坑头田,人们通常称掘性坑头石,外形棱角突出、多无皮、酸化层薄,色外黄而内淡,灯照之泛白色,若如解石为方印材,如同水坑石然。无萝卜纹或似棉花团状纹,山石气重且含砂砾者。因无地热养之,缺少氧化作用,温润度自然也差,不能作为田石价而购之。 用“掘性高山石”(鲎箕田)冒充:该石为掘于砂土中的高山石,分有二种,一为淡枇杷黄,多为民国二年产,一为熟栗黄,前者光泽似田,后者色相似田。外有淡黄色的薄皮层,因山地干燥表皮的铁质酸化程度无法与田石相比,质地大多腻而通明,但松软温润度远不及田黄,亮丽度亦差,无宝气溢出感,萝卜纹呈粽粒状,但田黄的粽粒状比较溶化,掘高山的粽粒却呈未溶化状,且粗而显露,如橘囊纹。偶有绵砂或红点。色泽外表一层似田石,内则泛白,有红格,色鲜如血缕,且干燥,又时伴有原矿产的岩层色格,不若田石红格,多显褐黄或赭黄色,且较沉稳而湿润。虽有一定收藏价值但远不及田黄。 用“鹿目格”冒充。鹿目格俗称鹿目田,产于寿山都陵坑附近的砂土中,距尼姑寮不远。为块状独石,比重大。多色暗如桐油黄,少数也有灰、黑、白者,肌理通常皆浑浊不透,质粗而干涩。常裹黄皮,多薄,亦有带乳白色皮者,不透明。皮下的带霜红粉状色晕,且多含砂钉。裂格多为纵横交错之大格,也有材大而无格的。唯质温、润可混田石。三十年代曾开采一批鹿目格间有萝卜纹,但为牛毛状纹,与田石各种萝卜纹都不似,不难辨。藏家购买鹿目保值者,多与雕工联系起来,如有林清卿、周宝庭、林文举等名师雕刻者,上等的鹿目将比值于中等田黄。 用“碓下黄石”冒充碓下坂田。碓下黄石当地石农为商业的需要,称其为碓下坂田,它确实产于碓下地段,但是它是一种不甚透明、质硬而涩的石材,无皮,无萝卜纹,亦无裂格,质色如糖黄田,比重在2.9以上,在手中有死沉之感,肌质中含有虱卵状白泡点。 用“掘性都成坑”冒充。掘性都成坑生于土中,亦有萝卜纹,石贾每用以充下坂黄,有的黄金黄都成偶有红格,质地细腻也偶有如鹿目的石皮,近似田石。分辨这类石材时,一是看温润度,掘性都成温润度差于田黄。二是看纹路,掘性都成之纹为曲而细之水流状、绵絮状纹,与萝卜纹不同。掘性都成皮黄心淡,有的泛灰色,不若田黄质里泛红。掘性都成的特点是山石气重,质结而坚,肌理多杂而不纯,时有细小的白杂点,不难分辨。 用“贴岩都成坑”冒充。贴岩都成坑其贴岩石的一面极凝灵润泽,但温润及凝腻度不够,局部有疏网状萝卜纹,由于其处于贴岩,仅一面凝灵似田石,渐向里色泽渐浑。不难辩认。但以都成坑论价,高于鹿目格,与中等田石相似。 用“蛇匏”冒充。蛇匏为近似掘性都成的独石,一般肌理呈灰白色,似白田,但通灵度差,质地多不纯,含有杂色渣点,或白砂点,山石气重,比重大于白田,其里泛灰白。 用“贴石黄高山”冒充。四十年代产者甚佳。该石亦如贴岩都成坑然,贴石一面较凝灵,色栗黄而明朗,似田石,深入1、2厘米则近米糠黄,无萝卜纹,背面反而有萝卜纹,但颜色不一,是其破绽。 用“芦荫”冒充。芦荫为掘性独石,酷似田黄,但色泽灰暗,质地燥结而微坚。 用“溪蛋”冒充。溪蛋产月洋溪中,外观略似田石,无皮,无红格,无萝卜纹,质地属芙蓉石性,其里泛白。与田石有明显区别。 用“善伯洞”冒充。善伯洞本为矿洞名称,有部份结晶体,温润通灵,似田黄冻,故有以将其加工雕刻后冒充田黄石者,该石无石皮,属山石,致细观察,肌里多含金属细砂点及粉白色浑点,俗称“花生糕”。 用“牛旦黄”冒充。牛旦黄俗称牛旦田,块状。主要产旗山南麓的溪底及田地土中,质地略明润,但粗糙,外裹黄色或黑色的石皮,这点略似田石。肌里无萝卜纹,不通灵,隐有细白点,比重大,易辨识。 用“黄冻”冒充。黄冻本为水坑冻石,如枇杷黄,质地通灵,易与上坂田黄相混,鉴别的主要根据是黄冻无石皮,色泽表里一致。温润度逊之。 用“老坑黄高山石”冒充。在老坑高山有栗黄色者,亦有纹,但与萝卜纹不似,较松而宽。久经油浸,亦润。但质松而粗。凝、润、腻不够。 用“白水黄”冒充。白水黄为高山石,质硬不通透,有的白水黄有黑皮者,肌里也有层纹,却不似萝卜纹,有碎裂纹,却不似格纹。当地石贾骗极外行人用之。 用“白高山冻”冒充白田。白高山冻有的有萝卜纹,多作粽粒状,或水流纹状,质松,乏温、腻结。 用“民国二年白高山石”染色冒充。该石有萝卜纹者,极似田石之不规则网状纹。用黄连或藤黄水煮之,能似桂花黄田,但常有不透明之硬块,质坚。同时缺温润、腻度。 用“太极头石”冒充。该石质晶莹透澈。有红、黄、白诸色。往往以黄、白色再染色,借其有萝卜纹状的纹路骗人。 用“高山荔枝冻”冒充。荔枝有萝卜纹,将白荔枝染色,然坚脆,温、凝、腻度不够,近年在广交会上见有冒充者,售数万元一条。 用“高山牛角冻”冒充黑田。牛角冻本属水坑石,色黑中带赭,通明而有光泽,偶然肌里有格,也有水流状的萝卜纹,较密而直,黑田的萝卜纹弯曲而较松。质乏温、润、腻度,细审之也不难辨认。 用“连江黄”冒充。连江黄产寿山东北部之金山顶,外地人称干黄,连江人及青田人称山黄,色黄质硬多裂,肌里显现有直纹,不通透。清时便有北京商贾常赝田黄石贩售。其属脉状矿石,无砂矿共有特征,石质存在根本差别。 用“金狮峰独石”冒充。该石产于金狮峰,有黑色裹皮,较之田石的乌雅皮更加乌黑、厚密、无萝卜纹,不通透,质地粗糙干涩,山石气重。 用“房山石”冒充。产于北京城西之房山,石贾取之以色料泡煮后,以冒田黄石。质松,无纹,乏温、润、腻度。 用“黄色朝鲜石”冒充。近20余年以该石冒充者不少,多在台湾、香港市场,近见在广州、北京出现。该石细嫩而凝润,半透明,色艳而迷人。朝鲜石有网状萝卜纹,也有牛毛纹者作平行状,即一方印章者两面有平行纹,另两面则无纹,也不似田石的萝卜纹。 用“富矿石”冒充。近年来多以青海富矿石冒充者不少,富矿石为黄色的软石,色艳迷人,但较薄,不到2厘米厚,两面为平面,夹有白石皮,一般雕高浮雕,硬度约在1.5度,用指甲能划动。 以上列举假冒田石者20几种,尚未能囊列所有冒充技俩,大抵以高山石类冒充者为多。半真半假不在其例。只要将石质弄清,即不难辨。 如何买到真正的田黄石 痴爱田黄石的人真是不在少数。有的石痴,什么品种的石头都有了,独缺一块镇店的“石帝”田黄,问其原因,答曰:“几次忍住了,就是不敢买,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的防不胜防呀。你按上了书的图片作样品去买,而书上80%都是假的;你听信上了鉴宝节目的所谓专家,而专家也只是炒作自己,成了售假的专家。我怎么敢买,我到哪里去买呀!”实际上,流通市场上真正田黄石确实不多,有的人夸口藏了几十块,千把块,结果一检测,连地开石都不是,一点也不沾田黄石的边。其实了解田黄挖掘、雕刻、销售的脉络,寻根逐源地买到一块心仪的田黄绝不是一件难事。 田黄石几近绝产是不争的事实,现在从田中挖出一块好的田黄石绝对是一个偶然,凭的是运气。因此,一些新的田黄石作品的诞生,大部分用的是一些石农雕刻家近十几年来的存石,且数量并不太多,用一块少一块。从福州以外其他地方买时就应更加谨慎,要考虑你的卖家有无正常的来货渠道,事实上我的一个朋友买的假货的最大来源是天津、安徽。再有田黄石作品必是名家之工,因为田黄石珍贵无比,价逾黄金数倍。人们在雕刻时,一刀一痕也得思前算后,构思取题,反复思量,用刀去皮慎之又慎,一般的雕刻家是不敢冒险的,所谓“雕人睨视不敢琢”。市场上的赝品田黄往往颗粒硕大,雕工却十分粗糙,故事不完整,枝叶不清晰,薄意不像薄意,人物的鼻嘴都像是挖出来的,明显地不是出自大家之手。现在作品较多的大师也无非是林文举、刘爱珠、郑幼林、郑则评等数十人,且上述作者大都十分活跃,找到他们咨询并不是难事,有的雕刻家如林文举、郑幼林题款有独特的方式和特定的位置,从作者的手法上也可了解部分田黄石的真伪。收藏这些有“来头”的东西,才能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 如何收藏到田黄真品呢? 1.一定要找真正懂行的人掌眼,或者多听几个人的意见,如有歧见,为安全起见,则不买,或者到权威机构先鉴定,后买入、后收藏。 2.一定要找一家业内信誉好的公司,订立买卖合同,设立如假全赔或退换的条款,先求自保。 3.到权威机构组织的各种展览会上购买,这种展会影响大,权威性强,且往往有大师露面,从选择展品时就为你把了第一道关。 4.从作者本人或代理人手中购买,采取与作者合影、作者亲签证书的方式来确保真品,大师们奋斗半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断不会不珍惜,这又为你把了一道关。 参考文献: 雅昌艺术网

寿山田黄石怎么辨别真假,哪有正宗的料寿山田黄石呢?

寿山石在外观上易与叶蜡石,滑石,青田石等相混淆。 叶蜡石有比较明显的蜡状光泽,且结晶颗粒较粗,呈片状,定向排列,寿山石呈一般的蜡状光泽。且质地细腻,犹如胶冻。 滑石结晶颗粒较粗,为细粒至粗粒结构,而寿山石结晶颗粒细小,为微粒结构。滑石的硬度低,易被指甲划伤,寿山石硬度稍高,不易被指甲划伤。 青田石多为不透明至透明状,颜色单调,以黄绿紫相间,而寿山石的石色丰富,以黄和黄白色为主。青田石为山坑石,无石皮,而寿山石中的某些品种带有石皮,青田石石质略疏松·,含颗粒散砂,而寿山石石质致密,多细润。赏寿山石重在“三看”

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

收藏鉴赏寿山石雕,应该有以下三看:

一看“因材施艺”是否恰当。寿山石雕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泽,雕刻出造型和色泽相适应的作品。我们在鉴赏和选购寿山石雕作品时要看雕刻艺人在“因材施艺”方面的独到功力。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质、石形、石色、石纹来确定相应的题材与造型,而不是牵强附会。

二看技法是否合理。寿山石雕已由古墓葬出土的文化中看到的极为简练的技法,发展为现代精细的高浮雕、透花雕和圆雕等。一件寿山石雕精品往往综合应用各种传统技法。

三看刀法是否充分。寿山石雕的技法,是通过运刀的刀法来体现的。寿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简练的刀法,有朴茂的刀法,有浑厚的刀法,有秀凌的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鸟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圆雕、古兽印钮等雕刻则多用朴茂的刀法,它适于收藏家、鉴赏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一番情趣。

总之,成功的作品是作者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雕刻技艺和实践经验等诸多综合能力及水平的反映。美的表现是和艺术家所能获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的,寿山石雕艺术正是如此。

编辑本段真伪鉴别概述寿山石品种繁多,色彩斑斓,不同的石种从外形、色泽至肌理,都有其独特之处。虽然上好佳品和粗劣下品之间有天壤之别,人们凭肉眼也能断其优劣,但是,假如把100多个寿山石品种全部集中陈列在一起,就是行家里手恐怕也得眼花缭乱,三思而慎言。尽管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寿山石只有二三十种,但是,不乏色泽相近、品质相似、肌理相似者。再加上造假技术渗透其中,这就使寿山石的鉴别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一定的鉴别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鉴别经验,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外形包括形状、棱角、皮相。如:田坑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有明显色皮。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个山村,石质因脉系及产地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山坑石的名目特别丰富。凡坑头各洞出产的矿石,统称“水坑石”,由于矿体地下水丰富,矿石受其浸蚀,多呈透明状,寿山石中各种“晶”、“冻”多出于此。

色彩主要看色相色彩的分布情况,色彩结聚状态的表里情况。寿山石色彩多样,各种颜色均有,每个石种颜色都有规律可循。

质感眼睛看的感觉(观察石质表面和内部的纹理),上手摸的感觉(体会表面的质感),上手掂的感觉(体会重坠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发重),刀刻的感觉(吃刀难易,流畅与否,涩阻度等;寿山石吃刀流畅)。

肌理包括纹理、裂格(裂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缝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线或纹线)。寿山石大部分都存在着格,有些石种有漂亮的纹理,如荔枝洞石的萝卜丝纹,大山石的波涛形纹理,山秀园的斑斓色块等等。 具备了基本的鉴别方法后,可对寿山石雕进行鉴别。

综合寿山石雕鉴别方法除了以上几点,还要看作品的创意度、雕工度、稀有度、知名度以及看年代等。最后做综合评价,判断是否值得收藏,如作投资性收藏,要做近期、远期收益判断。

综合评价具有八品之一的就可以收藏了,如能兼具多品,更是世间宝物。这八品是:美品(美不胜收);奇品(奇妙无比);妙品(妙不可言);绝品(不可多得);神品(出神入化);稀品(难以见到);怪品(怪异多味);极品(完美无瑕)。

综合评价时,还要注意这样几点:做旧判断石雕是真实的,为了提高收藏价值,卖家故意对石雕表面做老化处理,弄得老气些。作伪判断。仿刻古人和现代名家的篆刻和雕刻作品,有的卖家明说是仿的,有的则说不知道,让你自己去判断,有的就说是真迹,还拿出某某评奖证书,欺骗性极大,是藏家必须注意的。

作色判断市场上现存大量经过物理和化学处理过的石雕作品。物理法是用植物或矿物的天然色彩,对原石进行煮泡处理着色,这样处理过的作品往往能蒙蔽很多人的眼睛,甚至有些鉴定机构也被蒙蔽。化学处理的色彩比较容易判断,色彩鲜艳,感觉发愣。 相关地域石与寿山石的区别,这也是让收藏者最头疼的问题。

寿山高山冻石与青海冻石的区别

寿山高山冻石目测质地坚亮,常有小的黑点(称黑针)存在半透明的肌理当中,刀感滑爽,手感光滑,手掂感坠手(因其密度大的缘故); 青海冻石目测质地松暗,常有白色棉絮状纹理和烟色絮状纹存在半透明的肌理当中,刀感涩滞,手感略粗糙(相对),手掂感发轻(因其密度小的缘故)。

寿山月尾绿石与丹东绿冻石的区别:寿山月尾绿石质地细腻,常有裂纹;丹东绿冻石质地紧密,一般不裂,常雕成苦瓜,色泽鲜艳,手感滑快。

寿山田黄石和巴林福黄石、河南黄冻石的区别

寿山田黄石有石皮,有细细的萝卜纹,温润,肌理洁净,玲珑清澈,微透明,六德具在(温、润、腻、凝、细、洁);巴林福黄石无石皮,没有萝卜纹,温润不足,肌理洁净,微透明,灵度(坚亮感觉)高,也是收藏的热点,好的福黄石市场也不多见。河南黄冻石是近些年出现在市场上的,常被石商当成田黄石或寿山鹿目石出售,没有石皮,没有萝卜纹,大部分不温润,透明度高于田黄石,肌理常常有裂纹存在。 寿山高山朱砂冻与巴林朱砂冻也是最容易混淆的,前者质地半透明或不透明,目测色彩浑厚,手感滑爽;后者多透明、半透明,目测色彩飘逸,常有色带,手感滑快等等。

淘宝:“田黄阁”的店,卖正宗“老料寿山田黄石”。“假一赔命”而且保证“无杂质无裂”。

寿山田黄辨别的标准是什么?想知道田黄石的鉴定辨别

石头表皮、石头纹理、石头手感。

1、“石皮”是田黄石的主要标志之一,绝大多数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原石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皮质比其他寿山石或巴林石细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2、田黄石的肌理表皮组织比较有特点。表皮都会出现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同时,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多呈现于表层,交叉状,如龟裂纹。

3、田黄石的手感类似软玉,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其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灿烂醒目,即使在寒冬腊月,也感觉温润,但如果用指甲划田黄应该不留痕迹,因为田黄寿山石的硬度大于人类的指甲。

扩展资料

田黄石的传说:

乾隆皇帝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人递给乾隆一块黄色且很温润石头,依稀记得“福寿田”三字。

早朝后,皇帝留下心腹大臣,将自己昨晚做的梦说了出来。一位官员说,福就是福建,寿就是寿山,田就是田黄。

隔天早朝,这位官员献上了家藏的上好田黄一块,乾隆大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黄石

请问这是寿山田黄石吗?

此物并非只看样子便可知真假, 田黄石必需具备六德

(1)细:指质地细密,如婴儿之肤;

(2)结:内质脂密有光泽,手有滑感;

(3)温:与人有相亲的宝气,无火气;

(4)润:在手心能生成露珠般的滋润,如露之欲滴;

(5)凝:指凝灵,如半透明的冻状;

(6)腻:指肌里油溢,用手稍微盘玩一会就会出现由里往外冒油,如油之欲滴。其他石头,没有这种油腻感,更谈不上由里向外冒油,油之欲滴了。

(二)田黄的比重2。6克/cm3, 摩尔硬度为2.5—2.9度。与人指甲硬度差不多。若田黄加热上腊后,石质会变硬些。

(三)田黄肌理应有萝卜纹,在灯光透视下可见。《印石辩》石巢先生首次提出了田黄石萝卜纹六种表现形式,是石巢先生的又一贡献。

(1)象萝卜皮内层的纹理,网状而且长眼,由密渐疏。

(2)像粽粒状,如糯米粽子蒸熟后,米粒似化未化形状,有时也成条纹状。

(3)网眼较圆,又断续分散分布。

(4)如东瓜内心纹,或明或暗不规则分布。

(5)如水波纹状。

(6)基本上不见萝卜纹,仅有少数网状纹,是最上品者。

(四)田黄石有无外皮不作为鉴定标准,仅作为参考。格裂是田黄石瑕疵,无格无裂是极美品。“无格不成田,无皮不成田”,只作参考,不作鉴定标准。

“无纹不成田”,作为鉴定标准之一。有萝卜纹不一定是田黄,但田黄必须要有萝卜纹。

(五)仪器检测,用红外光谱分析(IR)、X射线能谱分析(EDS) 分析,田黄石主要成份有的是纯净的地开石组成,其中有极少量辉锑矿;有的除地开石外, 还含有其他矿物成份;田黄冻石主要矿物成份由珍珠陶石组成(1996年、崔文元发表《田黄及其鉴别研究》一文确定)。其矿物主要成份是地开石或珍珠陶石不一定是田黄(浙江昌化田黄,其矿物主要成份也是地开石),但田黄的主要矿物成份必须是地开石或珍珠陶石。

只要具备上述条件,就可以确定是田黄真品。望采纳,谢谢

该文章由作者:【墨尔本机器】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