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石必知,什么是翡翠的三要素:皮,雾,肉
(一)翡翠皮壳
皮壳是包裹在翡翠原石表面的一种次生矿物层,其形犹如蛋壳,故而称之为皮壳或皮。
它是翡翠砾石在地表环境中遭受风化及埋藏作用时,因翡翠砾石表面的硬玉矿物发生水解而生成的一些次生矿物组合(三水铝石、埃洛石、柯绿泥石等)。
翡翠的铁锈皮壳
很显然,皮壳的矿物成分与玉肉的矿物(硬玉)是截然不同的,因而所表现出的特性也就明显不同。
翡翠有很多种皮壳类型,可以根据皮壳颜色的不同以及矿物颗粒的粗细不同将其划分为各种不同颜色的砂皮壳、泥砂皮壳、泥皮壳、蜡皮壳等;也可以根据皮壳的形象特征划分出数十种类型,如老象皮壳、洋芋皮壳、石灰皮壳等等。
黑乌砂皮壳
总的来说,不同翡翠的皮壳有颜色不同、粗细薄厚不等之别。
这些不同点主要由两个因素所决定,一是与翡翠在内生阶段所固有的特征有关;二是与翡翠在表生阶段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有关。
也就是说,不同特性的翡翠在不同的地质环境和条件下所形成的皮壳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翡翠皮壳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象皮壳
翡翠皮壳的这种差异性则可通过其矿物成分、颜色、颗粒的大小及其相互结合的紧密程度等反映出来。
皮壳既然是由原生的翡翠(玉肉)演变而来,那它必然会存储着反映原有翡翠特征的相关信息,于是人们就可以根据皮壳的不同特征来揭示出不同翡翠的各种内在特性。
因此,皮壳是揭示翡翠内在秘密的重要元素,深入研究翡翠皮壳就成了每位赌石者所必需做好的功课。
(二)翡翠的雾
雾是分布在翡翠皮壳与玉肉之间的一种外来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充填于翡翠矿物颗粒的间隙中,其形状犹如雾一般,故而称之为雾(图1-6-3是很厚的红雾)。
从剖面上看,雾紧贴皮壳而呈同心环带状分布,其宽窄各不相同。雾的分类多以颜色来区分,主要分为红雾、黄雾、白雾、黑雾及各种过渡类型;也可以形象特征来区分,如牛血雾、蜂蜜雾等。
雾是在表生水环境中形成的,是由水介质中的铁离子等元素呈胶体或真溶液的形式向翡翠内部渗透而形成的次生铁矿物沉积。
雾的渗透能力与水环境及介质中的离子浓度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与翡翠结构的致密程度有关。翡翠的结构(质地)越是致密,铁离子就越难以渗入,所形成的雾就会越少、越薄,甚至很不明显。
也就是说,雾与翡翠种质的好坏有一定的关联性。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根据雾的有无及雾的颜色、雾带的宽窄以及雾与肉的接触关系等等来判断翡翠种质的好与坏。因此,对雾的深入了解,于赌石者来说也非常重要。
翡翠的红雾
(三)翡翠的肉
翡翠的肉是指存在于皮壳之内的新鲜内瓤,也就是翡翠原石里边没有发生蚀变的部位。玉肉是翡翠的主体,是翡翠的核心价值所在,翡翠的所有精彩尽显其中,人们对翡翠的所有研究都是冲着翡翠的肉而来的。
玉肉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地子”,它是构成玉肉的基础;另外是有颜色的部分,包括绿色、紫色、蓝花等各种色彩。地子的好坏主要以“种”的好坏来判断,色的好坏不仅与色的深浅、浓淡有关,而且与其种质、水头的好坏有密切联系。
地子与色,各自具有不同的特性,这也是形象翡翠学所要研究的重点。
地子与色的关系犹如土地与庄稼的关系,地子是土地,色是土地上的庄稼。地肥了,庄稼才会好。
同样的道理,只有好的地子才能将翡翠的色衬托得漂亮。每件翡翠都是有地子的,这如同到处都有土地一样,而且是必需有的。色是生长在土地上的植物,当然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无有定数的。
其实,翡翠就是地子与色组成的共同体,两者之间的相互搭配可以千变万化,这就造成了翡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的翡翠会有不同的地子或不同的色。
文章节选自马崇仁专著《形象翡翠学》,“翡翠大王”70年赌石、看翠的毕生精华汇聚一本,深圳雅昌印刷。
翡翠皮和雾有区别吗
有区别。
打个比较形象的比喻:翡翠原石就像一个西瓜,内瓤是翡翠,外层是皮,皮和瓤之间还有一层厚的白色的肉。套用到翡翠上,皮就是最外层的被风化的部分,翡翠的雾是指翡翠的皮(已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或称肉(无风化或氧化)之间的一种半氧化微风化的硬玉。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分,是从风化壳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
翡翠原石有雾是不是里面一定就有肉
简单的说,是的,对于部分场口的翡翠原石来说,有雾的必有肉,譬如莫西沙、打马坎、木那等,雾的形成是介于皮壳(纯风化层)于肉(未风化层)之间的过渡层(半风化层)。但对于灰卡、后江、磨湾集和格应角等场口原石来说,皮壳浅薄,没有雾层,也是有肉的。
翡翠原石什么叫肉瞒
翡翠的肉
翡翠的“肉”是存在于皮与雾的下面,是真正的翡翠。“肉”是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外界风化影响的翡翠原石,由于“肉”一定存在于翡翠原石的内部,因此相对于皮、雾的名称,“肉”的称谓也就自然形成了。行业内有肉粗肉细之说。指的是翡翠质地的粗糙程度。如果组分矿物颗粒粗大,则称为“肉粗”,这时往往翠性明显;相反如果组分矿物颗粒细小,则称为“肉细”,这种翡翠即使透明度不高,也会给人以明显的温润的感觉。俨然,肉粗肉细已经成为评价翡翠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了。
翡翠的皮
绝大多数翡翠原石有风化壳,即翡翠原石在地质搬运过程中经风化作用形成的产物,称为“皮壳”。皮的颜色有黑、灰、黄、褐、浅黄、白等色,根据皮的颜色、致密程度、光润度、凸凹度大致可估计出翡翠原料内部的色彩、水头好坏、底的好坏、种的老嫩及裂结的多少。如皮上表现致密细润,通常显示其内部透明度好杂质少;皮表面表现为不明显之苔状物,常反映显示其内可能有绿色;皮面凸凹不平粗糙者,显示其内裂隙多,质地疏松、水差;再如翡翠皮上颜色变化大,且有黑癣之类的条带斑块者,就应注意有绿色出现的可能。
翡翠原石——红皮
翡翠原石——黄皮
翡翠原石——白砂皮
如果皮壳比较粗糙、有砂粒感的翡翠原石,称为砂皮石。根据砂皮的颜色可分为:白砂皮、黄砂皮、铁砂皮、黑乌砂皮等。其中白砂皮翡翠内部往往没有颜色,如果有也是淡淡的绿色或紫色,但一般透明度较好;黄砂皮的翡翠原石内部可能有较多的绿色,但多数颜色不均匀,有时也可能有较浓艳的色根;黄白砂皮上水后有手感细沙脱落者、一般水头足。褐色皮也称为黄鳝皮,一般种很老,若皮细嫩并见苔藓状及黑色条带盖其内水好可能有高翠;一般认为铁砂皮的皮壳很薄,内部品质较好,可出高档料;黑乌砂皮为颜色较深的黑色、绿色,内部有较深的绿色部分的可能性大,甚至可出现满绿的翡翠,但是黑乌砂皮翡翠原石变化非常大,含铁等杂质很多,有的里面绿中带黑点、有的里面绿很干、有的里面绿很脏;石灰皮呈灰白色,皮较软,可用铁刷子刷掉石灰皮层,内部一般质地较好。此外,还有经过水的冲刷,外皮光滑,手摸上去没有砂的感觉,很细腻的水石皮。这种皮很薄,颜色也有多种,有褐色、青色、淡黄色等。由于水皮石的皮很薄,强光可以透过翡翠原石表面的深度不等,较容易判断里面的情况。水皮石的翡翠一般都经过较长距离的搬运,较致密、细腻的部分保留下来了,所以一般品质较好。
总之,可根据翡翠皮壳的颜色、致密程度、光润程度、厚薄程度等,推断翡翠内部颜色、透明度、净度、结构等优劣程度,综合判断估计其内情况。
皮雾肉
翡翠的雾
“雾”是指存在于外层风化壳与内部翡翠之间的一层雾状不透明物质,实际上是一种硬玉矿物退变质作用的结果。由于温度的降低及压力的增加,原生矿物硬玉发生退变质,新的次生矿物包裹在硬玉岩外部,形成了中心部分是硬玉岩,外面是次生矿物层,最外层是风化壳的格局。简言之,“雾”是指翡翠的皮(己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肉之间的一种半氧化微风化的硬玉层。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分,是从风化壳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这些次生矿物主要是钠长石和霞石。“雾”有厚有薄,颜色有白雾、黄雾、黑雾和红雾。雾的有无及雾的颜色反映的是原岩的信息。
“雾”的出现是有翠色的一种预兆,不同颜色的雾具有不同的指示作用,能指示翡翠内部杂质多少,“种”是老是新,透明度的好坏及其内部的干净程度等,但它不能说明其内是否有绿,与绿无关。如把外皮磨去,露出淡浅的白色称白雾,说明其内杂质少且地子干净,含铁量不高,是较纯的硬玉岩,有一定的透度,若白雾之下有绿,可能出非常纯净的翠绿,与底互相搭配则价值连城。白雾也说明“种”老,一般人都喜欢赌白雾。一般红雾和黄雾是由于含铁量高而引起的,而高铁又使得翡翠绿色发暗。黄雾显示氧化铁的存在,但尚未高度氧化。若为纯净的淡黄色的雾,显示杂质元素少,常出现高翠,但有时因铁离子产生的蓝绿色调可能进入翡翠的内部,也出现微偏蓝绿色调的绿。红雾说明其内铁的富集与高度氧化,可能致使翡翠内部出现灰底。黑雾主要为大量内部杂质引起的表象,透明度差,个别黑雾也会出现高翠,但有时水很差。并非所有翡翠均产生雾,原生矿床出产的翡翠的“雾”基本没有,主要是受风化程度较强的次生矿床的翡翠雾才会比较明显。
翡翠的松花
翡翠表皮隐约可见的一些像干了的苔藓一样的色块、斑块、条带状物称“松花”。“松花”是指翡翠皮壳上绿色的表现,也就是翡翠内部或浅层绿色在皮壳表面的一种表现。是指原来翡翠原料上的绿,经风化己渐失色留下的痕迹。由于致色离子的种类、浓度和空间分布在一定的成矿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根据松花颜色的浓淡、数量的多少、分布的疏密程度、形态的变化,可以推断翡翠内部颜色面积达大小、形状、变化与分布等。如果松花的颜色浓而鲜艳,价值就会高;如果翡翠皮壳上没有松花,内部可能很少会有色;而皮壳上多处有松花,则内部可能存在颜色或者仅仅存在于表层。另外,松花是否渗入翡翠内部、渗透的深度等,也是推断颜色好坏的依据之一。观察时要上水于原料上仔细研究
什么是翡翠的“雾”,“红皮”,“椿”
雾,是翡翠原石范畴内,一个特定说法,具体是指翡翠的皮(已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内之间的一种半气化氧微风化的硬玉层。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份,是从风化过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这些次生矿物主要是纳长石和霞石。雾与肉通常者有较为明显的界线,但是二者在矿物成分和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别不是很大。”雾”的厚度变化很大,有厚有薄,较为常见的在1厘米左右,也有厚者可达数厘米,玉质不佳的,雾常常较厚一些。雾有不同的颜色,如有白雾、黄雾、黑雾和红雾等等。一些行家认为,白雾和黄雾反映出较好的玉质,红雾逊之,黑雾则最差。
红皮,其实翡翠并没有红皮的说法,多数情况下,这是和田玉籽料皮色的定义,比如枣红皮,栗红皮,翡翠原石皮壳与氧化铁伴生,会出现浅红色的原石皮壳,但红皮或者非红皮,对原石皮壳内的玉质以及颜色,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红皮,未见得玉好,非红皮,未必玉差。
椿,是指翡翠的颜色,紫色为椿。比如翡翠的名贵品种椿带彩,就是紫色和绿色,共同出现在一块翡翠上,且色泽明艳,均有较大分布面积。
翡翠的棉和雾怎么区分
棉:在一些水头较好的翡翠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些如云似雾的内含物,有的呈团状、纤维状或者片状,业内便将这种东西称之为“翡翠的棉”。通过侧光或底光的照射可看到翡翠内部的棉,看上去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态。翡翠的棉有斑块状、条带状、丝状、波纹状,由半透明或微透明的白色矿物组成。
雾: 翡翠的雾是指翡翠的皮(己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肉之间的一种半氧化微风化的硬玉。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分,是从风化壳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简单来说雾,即存在于皮壳与肉之间的一种物体。虽然所有的翡翠都必然产生棉,但并非所有翡翠能产生雾,有些玉石场所产翡翠并无雾。雾的特征相对于爱好赌石者来说尤为重要,雾的颜色和存在能说明翡翠内部杂质多少,种是老是新,透明度的好坏及其内部的干净程度等。
该文章由作者:【猪猪字幕组论坛】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