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石头是玉石原石
玉石原石是指未经过加工的某种天然矿石。
一些原石都满足玉石的共同属性,比如说硬度比玻璃来得高,比如说含有一定的翠色,含有一定的光泽度等等,但到底它是什么玉石的原石则没有明说,有可能是翡翠的原石,有可能是和田玉碧玉的原石,有可能是俄罗斯碧玉的原石,因此不同原石呈现出来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俄罗斯碧玉的话,它呈现出了碧绿色,而且在内部有成片成片黑色,如果是翡翠的话,它呈现出了均匀的、具有油脂光泽度的翠绿色,在诸多的翡翠色系中,最好品质的肯定就是帝王绿。
鉴别玉石原石的真伪
可以从以下这个方面出发去把握:可以用玉石原石去划过玻璃,不管是任何的玉石种类,它的硬度肯定在6.0以上的级别,有的还达到了7.2的程度,而玻璃的硬度只有5.5,这是摩尔硬度,所以在用比较高硬度的玉石原石划过低硬度玻璃的时候,玉石是不会受到损伤的,但是它会在玻璃上面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不同玉石它们对应的原石模样不一样,需要具体结合着本身原石的类别去判断它呈现出来的样子。另外虽然不同玉石原石的呈现不一样,但在鉴别方法上却是完全一样的。
玉的原石从哪来的
是从山上挖得,但是玉的原石和其他宝石或者矿石一样,只会分布在少数山区。
就好像一提钻石就想到南非,一提到玉就想到和田。
当然即使在产地,也不是所有人一挖就挖到,否则也不会这么值钱了。
玉石翡翠原石要经过多少年形成
大约一亿年,经过火山爆发的积淀和二次板块运动的挤压才形成的,地区也仅限于喜马拉雅山板块附近。
翡翠是由以硬玉为主的无数细小纤维状矿物微晶纵横交织而形成的致密块状集合体。对于自然界翡翠的形成,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是岩浆在高压条件下侵入到超基性岩中的残余花岗岩浆的脱硅产物。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在区域变质作用时原生钠长石分解为硬玉而形成;或者认为是在板块碰撞产生的压扭性应力和低温作用下,钠长石先形成变质程度较低的蓝闪石片岩,进一步变质成硬玉而成。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在花岗岩脉和淡色辉长岩类岩脉在12~14干帕压力下,在钠的化学势高的热水溶液作用下发生交代而成。
第四种观点根据硬玉岩中含水一甲烷一硬玉三相包裹体,认为翡翠是由近硬玉硅酸盐熔体结晶而成,认为这种熔体源于300~400千米处地幔中广泛存在的含碱辉石层。
翡翠原石是怎么形成的
目前,关于翡翠原石的形成,有几种观点,但均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第一种,翡翠原石是岩浆在高压的条件下入侵到超基性岩层中形成的,组成了侵染的残余花岗岩浆从而脱硅的一种产物。
第二种,认为翡翠原石是在板块的碰撞过程中产生了压力性与低温作用,钠长石变为了质地硬的蓝闪石片岩石,经过了长期的作用从而形成了翡翠硬玉。
第三种,认为翡翠原石的形成是在花岗岩脉以及淡色辉长岩石层岩石脉中,经过了高强度的高压,从而在钠中溶解,是由于低温原因而形成的。
翡翠原石如何形成
翡翠原石的形成原因如下:
1、第1种观点认为翡翠是岩浆在高压条件下,侵入到超基性岩中的残余花岗岩浆的脱硅产物。
2、第2种观点是翡翠由近硬玉硅酸盐熔体结晶所形成,主要源自于300~400km处地幔中广泛存在的含碱辉石层中。
3、第3种观点是翡翠是在区域变质作用下,原生钠长石分解为硬玉形成,或者是在板块碰撞作用下,产生了压扭性应力和低温作用,导致钠长石先形成变质程度较低的蓝闪石片岩,进一步变质成硬玉,形成翡翠。
翡翠原石的特点
1、多晶质
多晶质是翡翠原石的主要特点之一,多晶质指的是翡翠原石由多晶质组成,有的晶质细小至0.01mm,有的晶质能达到2mm,但这些晶质都会互相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组成翡翠原石。
2、多矿物组成
多矿物组成也是翡翠原石的特点之一,多矿物指的是翡翠由多种硬物矿物组成。根据相关的实验研究表明,翡翠由钠铬辉石、绿辉石以及一些闪石类矿物和钠长石组成,其成分显得比较复杂。
3、多姿多彩
多姿多彩指的是翡翠原石的颜色有很多种,例如白色、紫色、绿色,此外还有黄色、红色、黑色等颜色的翡翠原石。但是翡翠原石上的颜色通常都不会均匀分布,并且一块翡翠原石上可以出现多种颜色。
翡翠原石是如何形成的
翡翠原石是怎么形成的——形成所需的地质条件 翡翠生成的地质条件十分苛刻,它须要一个高压低温的地质环境(压力 5×10(3)-7×10(3)kpa,温度在 150-300℃)。首先硬玉岩在整个地壳中非常难 于形成,并且十分稀少。另外它的围岩一一超基性岩也十分少见。有了以上二个 条件为前提,还须有微量铬离子一一色素离子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在漫长的时 间里,不间断的进入硬玉晶格,才能形成一般的绿硬玉。 若要成为特级硬玉——翡翠,还须具备以下条件,翡翠围岩必须是高镁高钙 低铁岩石。这种环境产出的翡翠更纯净,少铁使底不发灰。尽管低铁但还是有铁 的存在,要翡翠十分纯净无杂质,还须在强还原条件下即在还原环境中生成。因 为在缺氧环境中,它所含的 Fe 会形成磁铁矿而析出,而不进入翡翠的晶格内, 可使翡翠绿更正。 再者要有生成翡翠后的地质作用及多次强烈的热液活动,把翡翠改造得绿 正、水好、底纯的特级翡翠。翡翠成色过程是伴随着热液活动进行的,为多期强 度不同的成色过程。而且缓慢分解成铬离子的致色元素,要长时间处在 150-300℃,最佳温度是在 212℃左右下,铬离子才能均匀不间断地进入晶格, 在这种条件下生成的翡翠绿色非常均匀。完全生成特级翡翠后,还不能有大的地 质构造运动,否则将会产生大小不等,方向不同的裂纹而影响质量。以上各条件 很难同时具备,这就是为什么特级翡翠稀少的原因。
翡翠原石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的大致时间 从侏罗纪(约 1.8 亿年)的缅藏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 并向欧亚大陆板块 之下俯冲,到第三纪的渐新世(约 3500 万年)前、印巴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缅藏 板块碰撞,并俯冲于欧亚缅藏板块之下。这两次的碰撞,尤其是第二次的碰撞, 不但使青藏云贵高原上升隆起,还造成了世界屋脊。使原残存的缅藏板块更加支 离破碎,造成大大小小的断裂,超基性岩及其它岩浆岩沿断裂带侵入。这些超基 性岩是生成硬玉矿床的母体。是一个高压低温变质带,主要发生在喜玛拉雅山运 动期,这些超基性岩主要由蛇纹岩、橄榄岩、角闪石等组成。侵入于蓝闪石片岩 内。 根据野外地质关系及绝对年龄测定, 超基性岩的侵入时间应为白垩纪晚期至 第三纪早期(7000 万年-6500 万年之间)前后, 并见有稍后生成的(第三纪)花岗岩 及更后期的辉长岩等(其内含金)。由以上可判断,硬玉岩生成的时间应为开始侵 入的蛇纹岩化橄榄岩形成之后生成。 于第四纪的更新世后已有大量硬玉巨砾侵蚀 搬运再沉积了。
该文章由作者:【学而知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