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佛珠是如何磨圆的?
古代人在打磨珠子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手磨,一种是用脚旋床。在没有精密仪器辅助的情况下,全靠匠师自己的手感,只有多年经验的老师傅才可以把珠子打磨得更加圆润,并且大小一致。
先说一下手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锋利的刀锯,将材料切割成大小合适的小块儿,然后利用粗糙的物体,进行一点一点打磨。
原始社会的时候,都是利用粗糙的石头,后来又发明出了其他类型的工具,主要是利用粗糙的表面让材料磨损,从而变得更加圆润。
脚旋床是在后来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工具,和老式的缝纫机原理类似,就是利用踏板带动飞轮转动,从而产生较高的运动速度,然后用锋利的刀片抵住材料的一端,在高速旋转的作用下,就可以快速切割出圆润的形状。只要掌握好角度,就可以把每颗珠子打磨的大小近乎一致,而且表面更加光滑。
无论是手膜还是脚旋床的方式打磨出来的珠子,表面都会有打磨过的痕迹,这在考古学上已经被证实。
打磨好的珠子需要经过抛光,古代的时候没有现在目数这么高的细砂纸,所以都是采用比较粗糙和柔软的棉麻制品来抛光,用手一点一点的磨,这样才能制作出圆润光滑的珠子。
整个珠子的制作耗时耗力,而且对于工匠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制作成本也会相应提升,古代的时候,名家打磨出来的珠子售价都是十分昂贵的。
随着佛教在我国的传播,人们对于珠串的喜好程度也在逐渐增加,相应的技术手段都会有所提升,所以在古代的寺庙附近,都会有很多优秀的制作者聚集,为香客们提供服务。
木制品的珠子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打磨一些的,真正优秀的匠人都是在打磨玉石珠子,这些珠子的材料成本更高,不会给普通人练手的机会,所以现在存留下比较好的玉珠很少,而且价格都是十分高昂的。
即便到了现代,各种科技手段已经十分发达,各种比较好的材料想要打磨成珠子,还是需要依靠手工,只不过脚旋床变成了电动车床,可以让匠人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珠子的制作过程中。
手工打磨珠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依据材料进行细节调整。很多木质材料成本也非常高,所以不允许出现一点点差错。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崖柏,在打磨之前,要经过精心的筛选,确定每一块材料的切割方式,最后才会交给经验丰富的匠师出力,可以说每一颗手工珠子,都倾注了匠人们的情感,是十分珍惜并且宝贵的。
我国的古代社会手工业十分发达,留下了很多宝贵经验,即便到现在也有借鉴的价值,在珠子和器物制作方面,有中国人独到的见解在里面。虽然现在不少佛珠都比较喜欢用原生态的材料,尽量不改变其造型,但是却有更多的材料需要经过精心打磨之后,才能呈现出最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在选购佛珠的时候,可以选择材料适当好一些的,这些东西一般都是手工制作出来的,而不是流水线生产的产品。不过,如果你只是简单穿戴,对这方面没有太过严格的要求的话,工业产品也完全足够使用,而且它的外形更加圆润规则,怎么选择就完全看你个人喜好了。
玉石圆珠怎么做
用震桶或者离心沙盘通过相互摩擦和磨料的作用,说得通俗一点就像汤圆的做法
如何手工给玉石抛光
玉石抛光有两种方式:机械抛光和手工抛光。机械抛光是通过使用带有金刚砂和抛光粉的振动机器来完成的。操作方法简单,但不适合特别精细的抛光。手工抛光使用的设备很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玉绒进行抛光。通常是先用粗金刚砂条打磨,再用较细的砂带打磨,这是一项高技术、费力的工作。玉石的手工打磨方法:1.如何打磨玉石?打磨又叫“粗化”,即用“胶磨”将玉雕半成品表面打磨,使其更加细腻光滑。这是抛光前的一些简单准备。2.如何打磨抛光翡翠,用专用抛光粉抛光。抛光剂一般采用红粉(氧化铁粉)、绿粉(氧化铬粉)、天然金刚石粉。将抛光剂与适量的水和油混合,涂在由毡、皮、棉布、木头、葫芦壳等软质材料制成的重量轮上,然后在玉面上慢慢摩擦,再旋转一段时间,即可获得光滑、洁净、有光泽的玉面。玉的材质之美,玉的工艺之美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玉石手工打磨方法
首先是去粗磨细,其次是罩亮,再次是清洗,最后是过油、上蜡。
玉石手工打磨方法:
1、玉石如何打磨抛光之磨细,又叫“去糙”,即用“胶碾”将玉雕的半成品的表面打磨得更细腻平整,这是抛光前的一些简单的准备。
2、玉石如何打磨抛光之罩亮,用特制的抛光粉进行抛光。抛光所用的抛光剂,一般使用红粉子(氧化铁粉)、绿粉(氧化铬粉)和天然钻石微粉。抛光剂用适量的水和油汁调好,涂在柔软的材料——毛毡、皮革、棉布、木材、葫芦壳制成的砣轮上,再在玉器表面上作较慢速的摩擦,转动一段时间,就可以获得光滑洁润闪烁着耀眼光芒的玉器表面。玉石的材质美、玉器工艺的技艺美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3、玉石如何打磨抛光之洗,是把抛光后的玉件清洗干净。
4、过蜡,就是将石蜡擦在烤热的玉件上,冷却后用布擦拭表面,使玉件表面有晶莹的亮度。
5、玉器抛光分“硬亮”和“胶亮”两种。“硬亮”的光亮度高,发强闪光;“胶亮”的光亮度较低,发弱。从工艺上看,“胶亮”比“硬亮”少一道工序,是制作仿古玉器时才采用。
扩展资料:
“艺术玉雕”最早于2011年河南省宝协副会长陈朋旭先生与由南阳考古研究所韩_先生、独山玉文化研究会会长江富建先生、文心读玉文化顾问刘源远在文心读玉艺术馆品茶时初次提出。
之后,在此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告一段落后,在2013年10月,在陈朋旭的策动下,韩_与刘源远商榷后为其赋于了“以文化引领艺术,以艺术改变玉雕”的解释。至此,“艺术玉雕”的概念正式确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玉雕艺术
该文章由作者:【喻文波】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