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厚皮田黄原石图片(寿山田黄原石带皮图片大全)
我这个25克寿山田黄原石能值多少钱呢?
我看这虽然是黄色的
可不象是真田黄,没有田黄的特征。
你别被人给忽悠了!
田黄要是你这品相的无格裂,这个个头的要几万元一克了。
田黄石怎么鉴定是真假4招教你快速辨别田黄石
; 所谓田黄,即寿山石中的特殊品种,因产于福建寿山村坑头溪两岸水田及河流底部的沙砾层中而得名。那么,田黄石怎么鉴定是真假?
田黄石怎么鉴定是真假
上好的田黄首先颜色要正,田黄的“黄”就要求黄得如同金子般灿烂。上品的田黄还要通透、纯净、细腻,纹理要美。当前的收藏界在辨别田黄上有几大标准,即“有萝卜丝纹、红筋、石皮”。
1.石形
田黄的母石为山料,呈棱角状,经过重力与水流的搬运及磨蚀作用,其棱角逐渐圆化,形成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的卵石(独石),呈次棱角状或次圆状。
如果发现棱角尖锐或浑圆光滑的“田黄”就值得怀疑,可能为掘性石或山料磨制而成,但如果在加工过程中破坏了其原形就难以识别了。
田黄一般为几十克至几百克,超过千克的非常罕见,几公斤的田黄应值得警惕。
2.石皮
田黄长期埋藏在水田中,经风化作用,其外表通常会形成不同特征的皮层。根据皮层的厚薄,可分为厚皮(1mm)、薄皮(
田黄的皮色主要有黄色、黑色与白色。黑色皮俗称“乌鸦皮”;皮为白色而石色为黄色,称为“银包金”;皮为黄色而石色为白色,称为“金包银”。田黄的不同皮色可能与不同颜色的土质有关,即黄色的土壤形成黄色皮,黑色的土壤形成黑色皮。由于田黄普遍发育石皮,有“无皮不成田”之说,故石皮成为鉴定田黄的重要特征之一。
3.萝卜丝纹
采用透射光观察田黄的内部,其普遍发育似“萝卜丝纹”纹理,是非常重要的鉴定特征。
田黄内部的“萝卜丝纹”多种多样,发育程度不同,按粗细可分为条带状、条纹状与细丝状;按形态可分为直线形、网状形与不规则形;按颜色可分为白色、黄色与棕色;按透明度可分为半透明与微透明。
4.红格(或红筋)
田黄的“格”或“筋”实际上是一种裂隙,这些裂隙在地表条件下,特别是水田里,普遍受到Fe2O3溶液的渗入与沉淀,被染成黄红色,故称为红格或红筋。
但也有少数没有颜色,为白色裂隙,则称为无色格。田黄有红格(或红筋)的现象较普遍,也有“无格不成田”之说。
什么是田黄石
田黄石,简称“田黄”,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寿山石优良品种。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广义的田黄石是指其化学成分相同的一类印章石石材的统称。
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方面,田黄石与寿山石相近,已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
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
田黄石的分类
1、田黄冻石:田黄石中最上品,全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
2、银裹金:银裹金田黄似去了壳的新鲜鸡蛋,外表生着一层浅色白皮,光泽明亮,甚为名贵。
3、白田石: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多产自上、中坂。白田石色非纯白,多略呈淡黄或蛋青色,似丰脂玉,萝卜纹明显,有红筋,格纹如血缕,以质灵、纹细、格少者为最佳。
4、金裹银:田黄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块,外表色着一层鲜嫩黄皮,皮与肉形成鲜明的色彩反差。
5、鸡油黄:出产于上坂区和中坂区的交界处,质细密坚实,湿润凝腻,石之表面色有一层似鸡油的皮。
6、桔皮黄:刻石出产于中坂区,色泽艳丽,黄中略带微红,质地纯正。
7、黑皮田:亦名“乌鸦皮”,色泽多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里面的黄色,反差尤为强烈。溪管田: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于寿山溪中,或农耕露出的石头,被顺手丢入溪中的田石,主要积存于中坂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又称为溪中冻。这种田坑石因久蕴溪水中,石质相当灵透莹澈,色泽略淡,皮层极薄或无萝卜丝纹。
8、硬田石:凡质地粗劣、温润不足、不通灵、多杂质的田石,统称为硬田石,是田黄石的下品。
9、橘皮红田:主要产于上坂和中坂。又名“红田”、“红田石”,橘皮红田如其名色如橘皮,鲜艳通明,称“橘皮红田”。红田极为少见,色如丹枣者,极为罕见。其质细嫩凝润,微透明,肌理隐含萝卜纹,是稀有的石种。上述图片来源:1、红田石_百度百科;2、田黄冻石、金裹银、乌鸦皮田黄,来自“初山工作室品种田黄石(收藏)”
所谓田黄,即寿山石中的特殊品种,因产于福建寿山村坑头溪两岸水田及河流底部的沙砾层中而得名。那么,田黄石怎么鉴定是真假?
田黄石怎么鉴定是真假
上好的田黄首先颜色要正,田黄的“黄”就要求黄得如同金子般灿烂。上品的田黄还要通透、纯净、细腻,纹理要美。当前的收藏界在辨别田黄上有几大标准,即“有萝卜丝纹、红筋、石皮”。
1.石形
田黄的母石为山料,呈棱角状,经过重力与水流的搬运及磨蚀作用,其棱角逐渐圆化,形成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的卵石(独石),呈次棱角状或次圆状。
如果发现棱角尖锐或浑圆光滑的“田黄”就值得怀疑,可能为掘性石或山料磨制而成,但如果在加工过程中破坏了其原形就难以识别了。
田黄一般为几十克至几百克,超过千克的非常罕见,几公斤的田黄应值得警惕。
2.石皮
田黄长期埋藏在水田中,经风化作用,其外表通常会形成不同特征的皮层。根据皮层的厚薄,可分为厚皮(1mm)、薄皮(
田黄的皮色主要有黄色、黑色与白色。黑色皮俗称“乌鸦皮”;皮为白色而石色为黄色,称为“银包金”;皮为黄色而石色为白色,称为“金包银”。田黄的不同皮色可能与不同颜色的土质有关,即黄色的土壤形成黄色皮,黑色的土壤形成黑色皮。由于田黄普遍发育石皮,有“无皮不成田”之说,故石皮成为鉴定田黄的重要特征之一。
3.萝卜丝纹
采用透射光观察田黄的内部,其普遍发育似“萝卜丝纹”纹理,是非常重要的鉴定特征。
田黄内部的“萝卜丝纹”多种多样,发育程度不同,按粗细可分为条带状、条纹状与细丝状;按形态可分为直线形、网状形与不规则形;按颜色可分为白色、黄色与棕色;按透明度可分为半透明与微透明。
4.红格(或红筋)
田黄的“格”或“筋”实际上是一种裂隙,这些裂隙在地表条件下,特别是水田里,普遍受到Fe2O3溶液的渗入与沉淀,被染成黄红色,故称为红格或红筋。
但也有少数没有颜色,为白色裂隙,则称为无色格。田黄有红格(或红筋)的现象较普遍,也有“无格不成田”之说。
什么是田黄石
田黄石,简称“田黄”,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寿山石优良品种。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广义的田黄石是指其化学成分相同的一类印章石石材的统称。
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方面,田黄石与寿山石相近,已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
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
田黄石的分类
1、田黄冻石:田黄石中最上品,全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
2、银裹金:银裹金田黄似去了壳的新鲜鸡蛋,外表生着一层浅色白皮,光泽明亮,甚为名贵。
3、白田石: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多产自上、中坂。白田石色非纯白,多略呈淡黄或蛋青色,似丰脂玉,萝卜纹明显,有红筋,格纹如血缕,以质灵、纹细、格少者为最佳。
4、金裹银:田黄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块,外表色着一层鲜嫩黄皮,皮与肉形成鲜明的色彩反差。
5、鸡油黄:出产于上坂区和中坂区的交界处,质细密坚实,湿润凝腻,石之表面色有一层似鸡油的皮。
6、桔皮黄:刻石出产于中坂区,色泽艳丽,黄中略带微红,质地纯正。
7、黑皮田:亦名“乌鸦皮”,色泽多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里面的黄色,反差尤为强烈。溪管田: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于寿山溪中,或农耕露出的石头,被顺手丢入溪中的田石,主要积存于中坂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又称为溪中冻。这种田坑石因久蕴溪水中,石质相当灵透莹澈,色泽略淡,皮层极薄或无萝卜丝纹。
8、硬田石:凡质地粗劣、温润不足、不通灵、多杂质的田石,统称为硬田石,是田黄石的下品。
9、橘皮红田:主要产于上坂和中坂。又名“红田”、“红田石”,橘皮红田如其名色如橘皮,鲜艳通明,称“橘皮红田”。红田极为少见,色如丹枣者,极为罕见。其质细嫩凝润,微透明,肌理隐含萝卜纹,是稀有的石种。上述图片来源:1、红田石_百度百科;2、田黄冻石、金裹银、乌鸦皮田黄,来自“初山工作室品种田黄石(收藏)”
堪比黄金的田黄如何收藏?
12月3日,北京匡时2017年秋拍“田帝玄黄——田黄石专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本场是今年秋拍的特设专场,共有129件精品上拍。其中,万众瞩目的寿山田黄石“九龙戏珠”,以咨询价格上拍,4500万起拍,经过激烈竞拍,最终以9500万元落槌,加佣金109,250,000元成交,打破世界最贵田黄纪录。
这件田黄九龙玺为当代已知的最大田黄玺印,不仅体量硕大,方章成材,兼且质地温润凝腻,萝卜丝纹清晰,而其浓郁的色泽,隐隐有皇家之气。
本田黄玺印出自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郭祥忍之手,郭祥忍充分发挥石材的质地颜色进行创作,在印台之上雕刻九头姿态各异的苍龙,彼此的结构丰富中不乏呼应,彼此均聚焦于印钮顶部白色巧雕的圆珠,构思与工艺之精奇令人赞叹。正方印章巨大的体量,尚佳的质色,精美的雕工,无一不是世所罕见,而这些特质完美的融于一石,更见难得,即便称为“当代寿山石第一玺”也不为过。
“一两田黄一两金”
随着开采量的激增,田黄的存储量越来越少,真可谓是“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一般50g以上田黄算是成材,体积越大价格越高,一般250g以上的就相当稀有了,价格通常得上翻数倍;一般质、色上乘的重量高达100g以上的,价格基本可达到百万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千万,像如此品相、重达1709.5g的田黄能拍出如此高价也是预料之中。
此外,本专场中还有寿山红田石原石(一对),以700万元拍,最终以1250万元落槌,加佣金14,375,000万元成交,创造了寿山红田石原石每克拍卖最高纪录。
这两颗原石均为田黄原石,石形饱满圆润,硕如鹅卵,皮色虽斑驳,但油润质感透皮而出,足见质地之好。其中一颗原石略开小窗,黄皮黄心,一颗有自然剥落,肌里红润,为罕见红田。田黄已采掘数百年,现今资源枯竭,小粒原石已属难得,这两颗皮、丝、色、质、形俱佳的田黄原石,非大家旧藏而不可得。
“石中之王”的特征
田黄作为我国特有的“软宝石”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我国福建寿山一块不到1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产量极其有限,被誉为“石中之王”。其质地细腻、温润,手摸有滑感,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并常有石皮、红格、萝卜纹等标志。在收藏界,田黄石素有“一寸田黄三寸金”、“黄金易得,田黄难求”等说法。民间还相传,田黄石是女蜗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戴在身上可驱灾避邪,藏者能延年益寿。
田黄石的传奇故事
传说以前在寿山一片竹林里,住着一个年轻的樵夫,棋艺非常高超.某日,天上的武曲星和文曲星路过此地,想与樵夫对弈一决高下.便变成两位白发老者,在山顶的一块大石上摆开棋盘,等候樵夫路过。不一会,樵夫挑着担子走过此地,二老便邀其对弈。文曲星道:若能赢了他们,便以五彩棋子相赠。几番较量之后,二仙虽棋艺精湛,却均不敌樵夫,只好认输。只见二仙手捻长髯,驾着祥云,大笑而去,留下五彩棋子。这时一阵大风刮过,五彩棋子被吹入山涧。樵夫寻迹掘宝,结果挖出了美丽的田黄石。
田黄石的历史渊源
诗人王贤镇《长律十六旬有颂寿山石》诗曰:“寿山岩洞萃精华,品格高超自古夸。面桃花谁更艳,冰心鱼脑两无邪。联环坑冻遗珠在,破晓天兰恶梦赊。清白水晶尊君子。孤峭独石放奇葩。美蓉不受污泥染,艾叶何曾翠抽琏。老岭青枝修竹院,月洋紫气贵人家。杜陵多彩描新阿,太极浓装醉晚霞。最是田黄王者相,而今声价厦天涯。”
清朝皇亲国戚更视田黄石为珍宝,据陈伯亮在《说田黄》中记载:“旧藏清贤亲王的田黄石双风章,古旧苍润,世无其匹。”又道:“尚古斋有恰郾田黄六方,其中两方成对,大如皇帝之玺”,上镌“和硕怡亲王宝”、“冰玉道人之章”。
由于田黄石倍受皇帝之宠爱,所以历有“田帝”及“石中之王”等尊称。古常以“一两田黄一两金”来比誊田黄石之珍贵。然而如今上等之田黄石,一两何止值一斤金。2016年6月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大清恭亲王珍藏的一对田黄印章成交价格达到7143万元,创当时世界最贵田黄记录。
龙章3.33.38.6cm
凤章3.33.38.8cm
成交价:7143万元
如何品鉴田黄石
由于多年开采,田黄石材已趋枯竭,价格猛涨。古时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两三年前,报价还按两计,大概一两5万元至10万元,如今好的田黄报价一两已达50万元,格外上等的远不止此数。田黄买卖的计量单位也从本来的一两降到了半两、三钱。
田黄一般为几十克至几百克,超过千克的非常罕见,几公斤的田黄应值得警惕。因此,如何品鉴上品田黄石材或田黄印章就成为田黄石藏家必须掌握的要领。
“无皮不成田”“无纹不成田”这是鉴别田黄的格言。皮指石皮,田黄的皮有些是黑色的,称为“乌鸦皮”,有些田黄的石皮粗劣,石质不会很好。纹指萝卜纹,举凡田黄皆有“萝卜纹”,反过来,有“萝卜纹”的却不一定是田黄。
塑料仿田黄,色均匀,内外一致,无萝卜纹、红格纹或红筋。天然田黄有萝卜纹、红格纹或红筋,用热针探测,塑料仿田黄软化,贴于面部,塑料仿田黄有温热之感。
染色寿山石,假色浮于表面,不自然,裂隙间见色团。用棉球蘸丙酮擦拭,棉球着色。用小刀刮削石粉呈黄色,而天然田黄用小刀划削,石粉呈白色。
不断创造成交记录的田黄石
近年来随着顶级田黄不断创造成交纪录,寿山石市场的发展态势备受收藏家和投资者的瞩目。1993年在香港中国文物馆的寿山石展览会上。一件重750克的田黄石雕件《寿星》,以售价1200多万港元被吕先生收藏,创下了田黄石价销售额之最。1997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台湾蔡先生以134万港元拍下一方旧田黄石章;1998年朵云轩曾推出一件薄意雕山水物田黄石,以58万元成交;1999年北京翰海推出了清田黄石螭龙方印章,以104.5万元拍出;2001年秋季,在上海敬华拍卖会上,一方重173克的云龙纹田黄石章,以88万元人民币成交;2003年7月7日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清康熙御用田黄玉石印章一套十二方”以2262.44万元成交,这是田黄拍卖价格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2004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17世纪田黄石雕螭龙纹印章以126.5万港元成交。
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明17世纪田黄石雕瑞狮纸镇”以4089.28万元成交,被著名华人收藏家曹兴诚拍下,平均每克高达20万元。这件田黄纸镇刻有“玉旋”款,为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雕刻大师杨玉璇的作品。同为杨玉璇作品的还有排在第六名的拍品“明末清初田黄冻达摩面壁像”,于2010年5月16日由中国嘉德以1568万元拍出。
而随着市场的有效推广,田黄石的市场表现日益强劲,顶级田黄更是不断创造成交纪录。2017年秋拍伊始,寿山田黄石“九龙戏珠”便以1.09亿元成交,创最贵田黄纪录。在接下来的几家拍行2017年秋拍中田黄石又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拭目以待。
田黄是什么样的
身为“印石三宝”之一的田黄石,呈现黄、白、红、黑等色,其中以黄色为最常见。具有珍珠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硬度2.5,密度2.65-2.90克/厘米3。
田黄石的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肌里隐约可见萝卜纹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表面时而裹有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为田黄石所独有的外观特征,素有“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之称。诚然,从其石质来说,仍以纯净为贵。
田黄石质地宝洁、透明、通灵,肌里纹路隐约如丝,明显细致,宛如萝线纹。寿山石的筋格有好几种,而田黄石的筋格唯有红色盘格一种,在一块田黄石上表里的色调是可能变化的,因此,田黄石方章价值更高。将田黄石锯成方章,前人谓之“解石”,古人有“解石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这是因为田黄石很难从外表看出其色调是否表里一致,锯开来也许数倍增值,也许价落万丈。
扩展资料
田黄石日渐稀少价格扶摇直上,易金三倍之说早已过时。拍卖市场上田黄石价格火爆,一方几十克重的田黄旧印动辄几万、十几万元,件头稍大的上品,可以卖到几十万、上百万元。
田黄,这一数百年来一直受文人雅士所喜好的收藏“旧宠”,除了田黄本身蕴含了高雅、品位等文化内涵外,还因为田黄石材稀缺。田黄属传统雕刻石材寿山石中的上品,出产于福建寿山乡一条名为寿山溪的西边古沙层中,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开采历史。
由于多年的开采,田黄石材已趋枯竭,石材价格猛涨。以前说“一两黄金一两田黄”,一两田黄的价格早已比一两黄金高出好几倍。据广州市文物总店的专家介绍,1克品相普通的田黄石材要价已达3000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黄
该文章由作者:【1577953518】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