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雕刻艺术品图片(欧洲雕刻图案)


这个欧洲史前的雕塑叫什么

《维林多夫母神》

这是一尊很小的女性裸体雕像,高仅 11 厘米。据考证,这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属于奥瑞纳文化期的作品,距今两万年左右。雕像的体积虽然很小,但以肥胖、成熟而有力的形态,显示了宏伟的纪念碑式的气度。雕像的头部被绳纹式的卷发所覆盖,面目五官不清。细弱的双臂下垂被双乳排挤在两侧,硕大的乳房从胸前垂挂对称式地压在腹部,粗壮的大腿向下逐渐变细连接小腿,足部省略。这种造型很可能是作为神灵偶像,插在松软土地上以供崇拜。

原始艺术家造此女像有意夸张和强调了女性的特征,是符合原始人的理想追求的。因为在原始社会部落中,只有那些最肥胖、最强壮的女性能生育,能有力量抚养后代,能避免被饿死,所以肥胖是富足、力量和称心如意的象征,它是一种特殊魅力。女像的整体近似球形的造型,也可以使人联想到一种象征原始生命的蛋形圣石。

从《维林多夫母神》的立体造型特点来看,它由许多大小不等的球形体积所组成,这些球状体积又都服从于蛋形石块原来形态的大轮廓。各种球状体依据人体各部分的生理特征有序地组合成统一的人体,给人视觉印象是:整体,单纯,厚重,体积感强。由此可见原始雕刻家已会使用雕刻语言,并有形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开创了雕塑艺术的历史。

欧洲雕刻艺术品图片(欧洲雕刻图案)

欧洲著名雕塑

这件雕塑:卡米尔是模特儿,罗丹是雕刻师,但是“创作建议和意见,来自卡米尔”。

《地狱之门》的局部。人们对这个局部,现在称为“卡米尔和罗丹”。

这件作品名为《达内德》(Danaide):达内德是达那俄斯的女儿们(Daughters of Danaus)的统称。

这可能是希腊神话中,“死伤最为惨重”的一段爱情传奇。

这个可谓骇人听闻的神话故事发生在迈锡尼文明(Mycenaean Greece,前1600-前1100)时代:海神波塞冬的一个孙子,是埃及的一个国王,他名叫柏罗斯(Belus),他生了一对孪生兄弟,达那俄斯(Danaus)和埃古普托斯(Aegyptus)。这两个孪生兄弟,各娶了多位妻子,结果:达那俄斯生了50个女儿,埃古普托斯生了50个儿子。

埃古普托斯,希望自己的50个儿子娶他兄弟的50个女儿。达那俄斯不愿意,带着女儿们来到迈锡尼附近的阿尔戈斯(Argos),并成为阿尔戈斯国王。

埃古普托斯的50个儿子,追到阿尔戈斯。达那俄斯只好同意将自己的50个女儿嫁给埃古普托斯的50个儿子,但是他命令自己的女儿们:新婚之夜,杀死自己的丈夫。49个女儿都照办了,血流成河。只有善良的许珀耳涅斯特拉(Hypermnestra)设法保住了她的丈夫林克斯(Lynceus)的性命。

埃古普托斯得悉50个儿子的噩耗后,悲痛死去。林克斯杀死了岳父达那俄斯,给49个兄弟报了仇。这49个女儿因犯罪恶,被罚日夜打水。但是水缸永远不满,所以她们必须永无止境地向这个无底水缸灌水不止。

许珀耳涅斯特拉和她丈夫林克斯登上阿尔戈斯王位。许珀耳涅斯特拉和林克斯的儿子,是国王阿巴斯(Abas)。阿巴斯的重孙子(第四代孙子),正是杀死半人半牛的怪兽和蛇头女妖美杜莎的希腊英雄帕休斯(Perseus)。帕休斯,最后建造了雅典。

罗丹有哪些著名的雕塑作品?

1、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青铜,高1.74米,创作于1876年-1877年,现位于法国。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的青年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然束缚中过来的状态,以象征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代特征。

这件作品与其他艺术家的风格迥然不同,因而受到攻击和诋毁,成为艺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遭到攻击。但是历史证明,巴尔扎克创作的这件人体,是人初始的真实象征和生动写照。

2、地狱之门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地狱之门》原定于1884年完成,但罗丹却一再拖延,历时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没有完成。1900年展出的石膏像模型中,几乎已经完全删除了所有的圆雕像。

罗丹去世后,《地狱之门》是由巴黎罗丹博物馆第一任馆长最后定型的。1926年,应美国费城罗丹博物馆之请,这件巨作浇铸成青铜雕像陈列在该馆。

3、诸神文明

作品的中心主题是通过“地狱篇”中“从我这里走进苦恼之城,从我这里走进罪恶之渊,你们走进来的,把一切的希望抛在后面”的含义,用多结构形式和象征性构图及真实人物走型。

综合表达罗丹的哲学观点,把近代文明罪恶都集中表现在“大门”之上,贯穿着希望、幻灭、死亡和痛苦等种种感情。

4、思想者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

5、加莱义民

《加莱义民》,青铜,208.5×239×190.5厘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年-1886年,现存法国加莱市。这件作品是大型纪念碑雕塑,这组雕塑以恢弘而真实的历史情境。

表现了一种及为悲壮而崇高的精神气节与牺牲行为,以精致而深刻的心理表现,形象地刻画了在死亡面前,不同人物的情感与个性。

6、巴尔扎克

罗丹塑造的巴尔扎克是个夜间漫步的形象。文豪习惯于夜间穿着睡衣工作,所以罗丹让他披着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宽大的睡衣包裹着屹立的巨人。

据说原来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智慧的手。罗丹在征求他的学生、助手布德尔的意见时,布德尔赞美地说:“他这双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后拿起锤子就砸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这双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

人们看到的巴尔扎克,双手被睡袍紧紧遮盖,面部精神被突现了出来,在月光下好像独自整夜在行走、思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古斯特·罗丹

该文章由作者:【我所有的向往】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