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石加工的技术手段(古代玉器加工工具图片)


古人是如何做玉的?揭秘古人怎么制玉器

说到玉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还真的是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可以说华夏有多久的历史,这玉器就出现了几长时间,所以现在的学者对这个玉器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最近我看到一个问题,话说这个古人到底是怎么做玉的呢?这个玉那么坚硬,古人是怎么制成的呀?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最早玉和石是不分的。远古人类认为“石之美者为玉”,从石头之中将玉筛选出来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金沙玉器是如何制作的?王芳透露道,通过显微痕迹探索技术,他们用显微镜观察玉器上的痕迹,从而找到其制作方法。经过切割、刮蹭、锉磨、抛磨、旋截等工艺后,可以观察到工具搅动矿物集合体后,矿物晶体形成的各种各样聚集形态。他们通过在实验室还原聚集形态依次找到了制作玉器的方法,从而揭开了玉器制作之谜。

通过实验的还原,专家惊奇地发现古人单是在玉器的切割上就有好几种办法:使用柔性的麻绳、棉绳等工具,带动解玉砂间接对玉料进行加工;或使用硬性的木片、砂岩片或金属片,单向或往复双向直接带动解玉砂间接对玉料进行加工。对玉器钻空、抛光等制作的方法更是繁多。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预料分开;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现今的玉雕技法,大体还是采用切、磋、琢、磨四种方法。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

前前后后大概要经历过十二道工序,大致内容如下:

一、捣沙和研浆

捣沙研浆中,一玉工用杵将石臼中的石沙捣碎,而另一玉工则正在将捣碎的石沙用筛子将颗粒大小分类,随后用水漂去沙中的泥,之后干净的沙子被称为“解玉沙”,以备随后琢磨玉器之用。

将筛好的沙再用水泡着,泥巴之类的杂质就会随着水漂流出去了。经过捣沙和研浆的程序,就可以得到颗粒均匀的石沙。这些沙是用来解剖玉璞、琢磨玉器的,所以就做“解玉沙”、“磨玉沙”。

二、开玉

没雕琢的玉料外表常常包裹了一些粗松的石头。开玉,就是把其外表别的石头削掉。由于钢丝硬度往往低于玉石,因此,在剖开过程中,必须不断添加解玉沙。合着水的黑石沙从钢锯上吊着的茶壶中滴到玉璞上,玉工来回拉动锯子来开玉。

钢丝是割不动玉的,所以在树枝上挂着一个茶壶,壶底有洞,壶里装的是黑石沙和水,混着黑石沙的水滴,一滴一滴的滴下来,滴到玉璞上,增加了锯的锋利度,这样来回的摩擦和切割,才能把玉皮子切掉。

三、扎碢

扎碢,即是利用碢具解玉成方块或方条,经过设计、画样后,大片裁去多余玉料使玉器初具雏形。玉工坐在旋车前,旋车上架着的工具,结构颇复杂。

操作的时候,玉工的两只脚轮流踏着登板,靠麻绳牵动木轴旋转。玉工用左手托拿着玉料,抵住正在旋转的钢盘的刃边。桌子的一端放着一个盛了水和红沙的盆子,玉工就用右手去舀沙,浇在玉料上。坚硬的解玉沙,配上旋转而锋利的扎边刃,才能把玉料再切成方块或方条。

四、冲碢

利用「冲碢」这种工具,把方块或方条的玉料上,方方硬硬的转角部份,「冲」成圆这个步骤也是坐在旋车上完成的,用一段厚竹枝外面绕着厚钢圈(又叫做冲碢),配着和了水的红沙,慢慢冲去玉块上的方角。经过这个步骤,要雕琢的作品也大致成形了。

五、磨碢

利用「磨碢」这种工具来磨细玉器的表面。所用的工具和第三步的「扎锅」有些相似,但扎锅是薄而锐利的,而磨锅厚约二、三分。可以把玉的表面磨得细腻,发出温润的光泽。

六、掏堂

掏堂,便是挖空容器的内部。首先,用钢卷筒旋进玉器的中央,经过这道工序,玉器的中央会出现一根圆柱,此时就得由最富经验的老师傅振锤取出玉梃,因为如果力道不对,不是玉梃取不出来;便使整件玉器碎裂。接着,再以弯形的扁状的锥头慢慢琢磨,掏空玉器的内膛。

七、上花

上花,也就是以小形的轧碢,又称丁子,在玉器的表面磨琢花纹。不同的轧碢形式会留下不同的线条。现代玉器上花,是以类似牙医所使用的钻针。马达带动并配合活动的软管,因此移动相当灵活、随意。

八、打钻

这是对于一些要雕琢镂空花纹的玉器,所做的一个重要步骤。打钻的工具主要是弯弓和轧杆,轧杆底端镶有金钢钻。玉工坐在桌子的一端,用左手握着玉器,抵在轧杆下端金钢钻的下面,右手来回拉动弯弓,弯弓会带动轧杆一来一回的旋转,杆尖所嵌的金刚钻就可以把玉钻出一个圆洞了。战国至西汉的玉工,便十分擅于利用钻圆洞的技法,营造线条回旋转折处流利饱满的效果。

九、透花

透花,也就是镂空花纹,以「搜弓」为主要的工具。操作的时候,先把搜弓上的钢丝解开一端,穿透这个圆洞,再绑好。玉工的右手握着搜弓,一来一回拉动着,钢丝上加浸了水的石沙,就能按照玉片上画的线条来切割了。

因为一般书写作画的墨汁,是会被墨水冲洗掉的,所以玉工是用石榴皮的汁来勾画出要透雕的图案,和了水的解玉沙,配合钢丝在玉片上来回割锯时,图案仍是清清楚楚的不会被水洗掉的。距今五千三至四千二百年的良渚文化,已出现以拉线透花的玉器,发展至清代镂雕玉器薄而细,达到技法的巅峰。

十、打眼

这是专门对付像鼻烟壶、扳指、烟袋嘴之类的小而又有固定形状的玉器,要钻孔时所用的特殊技巧。因为这类玉器太小了,不方便用手拿着打钻,所以就在大竹筒中装了水,上面安装木板,木板中央挖了洞,洞的形状就和要钻孔眼的小玉器形状相同。不同形状的小玉器,要配上挖了不同形状孔洞的木板。玉工的左手握住小「铁盅」,右手拉着「绷弓」,一来一回的带动铁盅反覆旋转,铁盅下端所嵌的金刚钻,就会在玉器上钻出洞来。

十一、木碢图

木碢是磨光的碢,一般是用葫芦瓤做的,把已雕琢好了的玉器外表仔细的磨光。这时使用的工具结构是登板连系着木轴,带动一个圆形的转盘,而这步骤用的圆盘,是厚厚的「木碢」,配用的石沙硬度比较低,又称「浸水黄宝料」,大约是石英沙来细细磨光。

十二、皮碢图

皮碢是牛皮制成的,也就是在木碢的外面,包上牛皮用麻绳缝好。再藉着旋车,配上「沁水宝料」,作最后的磨光。即玉器的最后工序抛光上亮用,具体呈现玉色。

玉石这么硬,古代没有刀具是怎么加工切割玉石的?

首先,古代是有刀具的,没有刀具用石头剁肉吗?只是没有可以切开玉的刀具。古人加工玉器主要工具是聚钢条、扎砣、冲砣、磨砣,金刚钻、铁锤、木砣、皮砣等。此外沙子也是必需品。

0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雕琢玉器之前,要先准备沙子。因为玉都被岩石所包裹,想要取玉,要先把外层的石头去掉。但是在古代没有可以锯开石头又不伤及美玉的工具,所以用极其细腻又坚硬的沙子来加大聚钢条(大概是锯一类的东西)与石头之间的摩擦力,将石皮去掉,获得原玉。

02.扎砣分玉,冲砣磨玉

扎砣是铜制圆盘,边缘经过打磨十分锋利,用木柄转动圆盘,将原玉切成条块状。再用冲碉(具体是什么没有查到)进行初步打磨,将玉材打磨出大致模样。但是冲碉不能将玉料的棱角处打磨圆滑,这时候就需要冲砣。冲砣是厚钢所制圆盘,以此磨掉棱角。摩棱角的过程中也需要用沙做辅助。

03.聚钢条掏堂,小圆钢盘雕花,金刚钻打眼。

由于玉器所需要的工艺不同,需要的工具也不同。比如玉瓶这样内里中空的玉器,要用加了细沙的聚钢条满满研磨。在外层雕刻花纹的玉器,则用小型圆钢盘雕刻出花纹。需要打眼的则用金刚钻打眼。在这个过程中,用铁锤来调整没有处理好的地方。

04.木砣、皮砣抛光打磨

虽然玉器大致已经成型,但是外表不光滑,也没有光亮,所以需要用木砣,即木制圆盘,带上细沙进行抛光。如果是花纹繁复的,为了防止破坏花纹,用葫芦皮来打磨。这一步之后,为了突出玉器的温润细腻,还要用牛皮制成的圆盘来进一步打磨抛光。

待这四步完成,玉器的切割加工也就结束了。就这样,一块顽石,一步一步变成了珍贵无比的玉器。

参考文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古代玉器加工方法

一、工艺痕迹

古时候的古玉加工方法与现在的玉石加工工艺是不一样的,现在科技发达,加工玉石非常简单,有专业的机器就可以做到,但是在古时候,科技没有那么发过,加工的时候,使用的都是一些传统的工具,所以工艺的痕迹上,古玉和新玉是不一样了。

比如,古玉的加工工艺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清代,加工方法一直变变的演变,从最初的手工时代,到了后来的砣机时代,再到现代的电动工具时代,加工的痕迹是不一样的,在新时代晚期的时候,玉石的加工就已经使用了手动的砣具,配合解玉砂和一些棉麻等材质,对玉石进行切割,打磨和抛光。

所以新时器时代的古玉的工艺痕迹是孔道一般都是喇叭孔,如果玉石的厚度比较大,孔道为长孔的情况下,那么都是对穿的孔道,孔道的两端比较粗大,而中端比较细小,并且在孔道的内部,能看到一些螺旋纹。

而到了战国以后,铁器被大量的应用,这个时候,砣具也开始采用铁器,这个时候的孔道的相对来说比较规整,但是,因为铁器的硬度较高,在穿孔和打磨的时候,容易出现硼砂的情况,内部的螺旋纹也不如新石器时代的细腻光滑。

而到了现代,很多玉石的穿孔使用的都是机器,因为穿孔的过程过快,所以在螺旋纹的基础上,还能清晰的看到电动砣具的垂直的砣过纹,当然了,以上的痕迹,都必须是在放大镜的辅助下才能看得出来的。

二、氧化程度

看一块古玉的氧化程度,也能大致的判断古玉的年代,比如,当看一块古玉的时候,在放大镜下观察氧化情况,因为古玉所在的土壤内的物质不同,玉质的各部分的密度结构也不同,所以土壤对古玉表面的腐蚀程度也不同。

古代玉石加工的技术手段(古代玉器加工工具图片)

古代翡翠怎么加工 古代是如何雕琢翡翠的

1、捣沙研浆:过去制玉的砣,本身的硬度不足以琢磨掉玉的一部分。它是靠着在砣与玉之间的沙,一点一点地磨掉玉石的某部分。捣沙、研浆是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精细程度。把捣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淀,沉淀过程中,精细自然分层。

2、开玉:把大块的玉石分解,要用类似于锯的工具。过去多用竹板弯成弓形,又称弓子。开玉的弓弦是铁丝制成的,几根铁丝拧成麻花股。开玉时在弦上加解玉沙,并不断加水,慢慢把玉材“磨”开。

3、扎砣:琢磨玉的轮子叫“砣”,扎砣的主要作用相当于“切”。把玉材切开,或切掉部分,大材要用大弓,小材用小弓,更小的或部分的就用扎砣。

4、冲砣:冲砣是粗磨,相当于做胚。

5、磨砣:相对冲砣来说是进一步加工,在胚的基础上磨出细节。

6、掏堂:掏堂即掏膛儿。如鼻烟壶、瓶、碗、笔筒、杯等玉器,都要掏膛儿。要在玉器上先钻出一个眼,然后用特别的砣一点一点地把内部的玉磨掉。

7、上花:在磨好的器物上,琢磨出各种花纹。从图中可发看到,上花用的砣,更小,型号也更多。

8、打钻:打钻是用一个管状磨具,在玉器上钻出圆圈状的沟槽。钻到一定深度,把中心的圆住打掉,即可掏膛儿。图中还有个细节,即在横杆上挂了一个重物,以增加向下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9、透花:即做浮雕、镂空。

10、打眼:在玉器上磨出一个眼儿。

11、木砣:木砣是磨光的砣,一般是用葫芦瓤作的。

12、皮砣:皮砣是牛皮制成的,是玉器的最后工序抛光上亮用的。

请问古时候玉石是如何加工的

古时候玉石是如何加工的

一、旧石器时代:

有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

玉器从旧石器时代就有的,最早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也就是石头砸石头、石头磨石头,将一块石头磨锋利作为武器或者磨出形状来作为装饰物之类的。最初只是小玉块钻一孔用作垂饰。或象磨制石器一样,磨成玉制武器或工具等。

二、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才有雕刻花纹或磨得光滑的制品,器形也比较大,比较复杂,可算做工艺品。以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加工玉石器的技术是相同的。制石技术由打制发展到磨制。

经历了数千年,制玉技术大致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二者在使用技术和工具上可能完全相同,但玉器除实用外,还有其他的需求,因而在技术要求上比制造石器复杂。

三、 商代青铜器时代:

商代奴隶制度促使了玉器的发展。商代奴隶制极其发达,奴隶已被投入各种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内部 有了较细的分工,制玉工艺已从石器制作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同时,商代的奴隶们又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青铜工具在制玉工艺中的应用,使琢玉技术显著提高,制玉用具逐渐以青铜取代石器。

该文章由作者:【戴文渊】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