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种和水怎么区分
对于翡翠的种水辨别,一直是困扰着诸多翡翠爱好者的一大难题,毕竟翡翠一直号称是有“三十六水、七十二豆(绿),一百零八蓝”的,所以今天我们整理了一些翡翠的种和水的图解,帮助大家更好的辨别翡翠的种水。
一、翡翠的种
所谓翡翠的“种”,其实指的是翡翠的结构。因为翡翠是由很多晶体构成的,而这些晶体有粗有细,晶体之间的间隙也是有松有紧,所以最终呈现的翡翠质地也就各不相同。人们根据翡翠结构的细腻程度,将翡翠分为玻璃种,冰种,糯种,豆种等。如图是玻璃种翡翠,其晶体非常细小,肉眼不可见,而且结构紧密,使得翡翠呈现出如玻璃的质地。
如图是冰种翡翠,其晶体颗粒同样细腻,肉眼不可见,结构紧密度仅次于玻璃种翡翠,外观与冰块接近,故称为冰种翡翠。
如图是糯种翡翠,其颗粒稍粗,肉眼可见,但是无法观察到颗粒间的界线,如同浆糊一般。
如图是豆种翡翠,其晶体颗粒粗大,肉眼可见颗粒边缘,就像一颗颗豆子排列在翡翠内部,故称为豆种翡翠。
二、翡翠的水
翡翠的水头,其实指的就是翡翠的透明度。透明度高的翡翠,晶莹透亮,给人以水汪汪的感觉,而透明度差的翡翠干涩、呆板,给人以干巴巴的感觉。如图的翡翠,其水头上好,所以是完全透明的,给人冰清玉洁的感觉。
如图的翡翠,其透明度为较透明。
如图的翡翠,其透明度为微透明。
如图的翡翠,其透明度为不透明。虽说种水指的是不同的东西,但其实这二者是相互关联的,只有种质细腻了,翡翠的透明度才能得到提高,所以市场上习惯将翡翠的种水合在一起说。
怎样区分翡翠的种老种嫩
1、观察皮壳法
仔细观察翡翠原石风化皮壳上的砂粒(翻砂)并用手摸体验其质地,若砂粒呈直立状态,分布均匀且坚硬、粗糙扎手,则这是一件老种翡翠玉石;反之,若砂粒不够凸出,分布不均匀,而且质地松软容易脱落,则这是一件嫩种翡翠玉石。
2、泼水辅助法
向翡翠原石皮壳上泼少量水,观若水向皮壳内部渗透速度很快(打湿的皮壳很快就变干),则这是一件嫩种翡翠;反之,若水的渗透速度比较慢(打湿的皮壳干得较慢),则这是一件老种翡翠。其原理主要是因为老嫩种翡翠的结构致密性不同造成。
老种翡翠结构十分致密,晶体个体间的间距很小,水不容易渗入玉石内部,大多数水分子只能停留在玉石表面待缓慢蒸发而消失,所以玉石表面洒水后晾干的时间较长;而嫩种翡翠结构相对疏松,晶体个体间的缝隙较宽,水很容易渗入玉石内部,停留在玉石表面的水分子越来越少,所以观察到沾湿的玉石表面晾干的速度很快。
3、观察雾层法
在玉石切口处观察处于靠近翡翠原石风化外壳位置的雾层,若雾层比较薄(约一指宽或更窄),则这是一件老种翡翠原石;若雾层比较厚(宽度在两指宽及以上),则这是一件嫩种翡翠原石。
总而言之,以上判断翡翠成品、毛货以及原石种质老嫩的方法均较简单,而且易于操作,在实际玉石交易中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是翡翠商贸领域几个世纪以来的经验总结。
然而翡翠的种质特点千变万化,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涵盖其全部,难免以偏概全,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变通,适当地同时采用多种不同方法,结合丰富的个人实践才能做出最综合、客观、可靠的判断。
扩展资料
一件翡翠的优劣,它的质量评价体系由六大要素构成:种、颜色、工艺、形状(品相)、裂纹瑕疵、大小重量。当中,翡翠的“种”是最重要的。玩玉的行家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行话——外行看色、内行看种。翡翠的种自优向劣简单可以分为七级:老坑玻璃种—玻璃种—冰种—芙蓉种—白底青种—普通豆种—芋头种。
一般来说,种好的翡翠因颗粒细,其透明度高,种差则透明度低。但也不是单纯的对应关系。经常有消费者看到透明度高的翡翠,就认为种好,透明度差就认为种差,这是片面的,是对种没有从本质上的理解。一些行家更喜欢用种老种新来表示种好种差。
种的概念与颜色没有直接的关系,但颜色却容易引起对种的误判。颜色浓、深往往影响着透明度,而无色洁白者易见其透明度。经常有消费者遇见无色的玻璃种、冰种翡翠对其种好交口称赞,但对颜色饱满且种好的翡翠却将信将疑。可见颜色可混淆对种的观察和判断。
“种”是高档翡翠的必备前提,行话还说“一种、二色、三工艺”、“低档看色、高档看种”。豆种翡翠是翡翠品种中最常见的,所谓“十玉九豆”,指的就是豆种之普遍。它的结构疏松,矿物颗粒粗大,明显可见,质地粗糙,细润感差。
豆种是最常见的翡翠品种,是中低档玉件的主要原料来源,但豆种因种新,玉件由于光照射,经年之后,容易变差或出现微裂。豆种颜色多,鲜艳均匀,出货高,且原料相对便宜,做成成品价格也较便宜,有一定的竞争力。
参考资料:手机凤凰网-分享以皮壳来判断翡翠原石赌石种老或种嫩的辨识方法
请问翡翠新老种区分怎么看?
首先,翡翠只有种老,种嫩的说法。
种老,是指翡翠的晶体结构致密,细腻,排列有序,透度高,净度好,杂质极少的上等料子。
种嫩,是指翡翠的晶体结构疏松,晶体粗大。排序杂乱,净度差,透度低,杂质多的料子。
新种,或是新坑种,是某宝商家创造性发明的称谓,卖的是经过酸洗注胶处理的翡翠,而非天然翡翠A货,要特别慎重。
老坑翡翠图示,楼主有个概念:
怎么分辨翡翠的种,水,地,色,懂得朋友可以详细告诉下么???
种,就是翡翠主观的视觉感受,一般分为豆,糯,冰,玻璃,四个种头,形象的用豆子,糯米,冰,玻璃去定义视觉的效果。
水,就是透度,种水,种水,种和水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有好种头,必然有好水头,比如豆种是不透明的,糯种是微透明,冰种是较透明,玻璃种是透明。
地,就是指翡翠的玉体,分为颜色和质地两种定义方式,比如油青地,就是油青底色,晴水地,就是晴水底色。比如:化地,就是指翡翠底子像冰一样融化开来,有一定的透度,通常种质比较细腻。
色,翡翠以色为美,常见的有绿色,红色,黄色,紫色,青色,白色,无色透明等主要色系,以绿色价格最高,紫色次之,红色再次,其次是黄色和蓝色。翡翠的色,以越明艳,色泽越纯净,价格越高,越具有保值和升值的潜力。
糯种,化地,晴水色示范:
冰种,蓝色示范:
冰种,阳绿色示范:
透明无色,冰种示范:
透明无色玻璃种示范:
翡翠怎么分“种”和“底” ?
其实,种和底虽然是两个非常容易混为一谈的概念,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
种,反映的是矿物结晶体粒度的大小、硬玉纤维结构的粗细和构造的疏密。种注重体现翡翠内部构造的微观指标。
底,也叫地张,它实际上是一个载体,是除了绿色以外的所有物质的总和,因此,底反映的是种、水、色、净度、绺裂等指标综合形成的外在的、宏观的和整体的感觉。
从这个意义上说,种反映的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概念,而底是一个综合起来的复杂体系。
种差则底差,但种好底却不一定好。有人可能觉得有点糊涂了,其实也好理解。豆子把它分开阐述:
种差则底差—–象豆种、马牙种这一类,它的晶体颗粒大,纤维粗,肉眼看上去象豆粒,甚至象马的牙齿,这样的翡翠,其底子也一定是比较粗糙的。因为这样的大晶体和粗纤维最终构成的底子一定是结构比较疏松和粗糙的。
种好底却不一定好—因为底是种、水、色、净度和绺裂的综合体现,所以种好仅仅是一个方面,如果种好,却没有表现出很好的绿色,却表现出灰水,或者出现了癣,或者有明显的脏和纹裂,这样的翡翠显然不能说是底好。“种好底却不一定好”,这个概念在赌石人中是体会最深的,一块赌石可能赌中了冰种玻璃种,然而在解石时,却发现,不具备赌涨的色,甚至出现了癣吃绿,出现了灰水底子,这样的结果,百分百是要血本无归的。
怎么判断翡翠种老种新
1、看棉
1)老种翡翠棉很少,就算有,棉也是呈现细微的点状。
2)新种翡翠棉多,也伴随很多像冰渣一样的东西。
2、看是否起胶
1)老种翡翠有时候会给人视觉上一种很透的同时又觉得肉质里似乎包含着胶状物,胶状物均匀分布,溶于肉。给人很踏实,很有内涵的一种感觉。
2)新种翡翠不会起胶。
3、看荧光性
1)水好的老种翡翠有时候会感觉从翡翠内部发散着一种光,柔和而有内涵。
2)新种翡翠还没见过有起光的。
种地越好越细腻,我们就称它为种老,反之为种新。老种新种其实是老坑新坑的概念延伸出来的。相比于新种,老种是形成时间比较长,所以内部颗粒比较细腻结构稳定不容易变种。
扩展资料:
翡翠的八点标准:
1、愈娇绿的愈具价值。
2、透明度:硬玉内部结晶组织紧密的质地较好,透明度也跟着高,我们所说的「玻璃种」就是这种透明度高的硬玉,如因玉石本身含铬丰富则形成了冰种翡翠,价值不菲且难求。
3、色匀:除了颜色娇绿,透明度高之外,还必须色调均匀才是上品。
4、瑕疵:要注意有无裂纹、斑点等,这些瑕疵都会影响硬玉的品质。
5、形状:大多数的翡翠戒面是椭圆蛋面形的,至於其它的形状则有多种,形状的好坏与美丽对玉石的价格也是有影响的。
6、雕工或磨工:雕件的佩饰其工夫的好坏与象徵的意义都对价格有影响。
7、大小、厚度:相同品质的玉石当然是以大而厚的价格较高。
8、光泽:光泽还要鲜明,不可阴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翡翠种
该文章由作者:【撒打算】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