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翡翠白菜在哪里
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呢,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翡翠白菜,又称“翠玉白菜”,其材质为缅甸翡翠玉,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清晚期翡翠制品。高18.7厘米,宽9.1厘米,厚度为5.07厘米,属于典型的陈设玉器,作品采用了俏色巧雕的玉雕工艺,并配合喜闻乐见的寓意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菜叶相映成趣,菜叶上还巧雕了两只螽斯与蝗虫,整件作品具有较高的逼真度,远远看去就像是一颗真正的白菜。
故宫的翡翠白菜和台湾的哪个是真的
都是真的,翡翠白菜存世并非只有一颗,只是台北故宫这颗名气最大。目前根据史料及实物推断,全世界上应该有6颗“国宝级”的翡翠白菜。其中,台北故宫3颗,北京故宫1颗,天津博物院1颗,还有1颗至今下落不明。
第一颗:台北故宫“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博物馆这颗镇馆之宝,高18.7厘米,宽9.1厘米,厚度达到5.07厘米,远远看来,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是百分之百。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清朝工匠不仅利用玉料翡翠原料上天然颜色变化,琢碾出一片片生动自然,叶脉分明,鲜活欲滴的白菜叶子。在菜叶浓绿之间还停留了两只螽斯虫(俗称蝈蝈,因繁殖能力强,有多子多孙的寓意,同时蝈蝈与“国”谐音,也有祝福国家富足之意),它们正低着头,专注地嚼着菜叶。
据说,这颗翠玉白菜是光绪帝瑾妃陪嫁之物,唯一遗憾的是,这件国宝有一处硬伤——白菜叶上的一只蝈蝈的左须缺了一小截。至于原因,是本来就有,还是后天损伤,至今无从得晓!
第二颗:台北故宫“翠玉小白菜”
台北故宫还有两颗翡翠白菜,其中一颗,因为个头较小,高度约13.4厘米,人称“翠玉小白菜”!
这颗小白菜,大体绿黄相间,颜色偏黄,菜叶上也有菜虫,但整个质地和雕工,远比不上那颗著名的“大白菜”,但作为清宫旧藏,也极具价值!
第三颗:台北故宫“翠玉花插白菜”
台北故宫还有一颗翠玉白菜,为花插型,称为“花插白菜”。 它高24.3厘米,口径12.8厘米。这颗“花插白菜”最大的特点是,中心开有一孔的翠玉白菜花插非常娇小,白菜的中心在雕刻制作时就被刻了一个洞,因此收藏家推断,它最初是用于插花。
“花插白菜”和“小白菜”平日并不展示,仅曾与“玉大白菜”一起,公开展示过一次。
第四颗:北京故宫“翠玉白菜”
北京故宫也收藏有一颗“翠玉白菜”,但极少公开展出,北京故宫的资料上,也很少提到这颗馆藏玉白菜。
从能找到的图片上看,北京故宫这颗翠玉白菜与台北故宫的相比,欠缺鲜嫩。圈内戏称北京故宫的翠玉白菜是颗“老白菜”,无法与台湾故宫那颗媲美。
第五颗:天津博物馆“翡翠蝈蝈白菜”
虽然北京故宫的翠玉白菜稍逊台北,但在天津博物馆却有一颗国宝级“翡翠蝈蝈白菜”,可媲美台北故宫翠玉白菜!
这颗“翡翠蝈蝈白菜”高19.4厘米,宽14厘米,重约2公斤,天津博物馆藏。个头比台北的稍大,质地没后者纯,但胜在雕工。天津白菜的菜心处也有两只蝈蝈,个头比台北的蝈蝈还大,高约19.1公分。更绝的是,菜上还多了一只螳螂,螳螂和蝈蝈和谐共处,可谓妙趣横生,称为国宝当之无愧。
第六颗:慈禧清东陵“翡翠白菜”
这颗白菜据说慈禧死后,成了她的随葬品。慈禧太后一生好珍珠,之外便是好翡翠,她拥有大量的翡翠饰品。据大太监李连英侄子所著《爱月轩笔记》,慈禧陪葬品中,有一颗翡翠白菜,最为值钱。这颗白菜绿叶白心,菜梗上还刻着一只振翅的蝈蝈,另外还有二只红白相间的马蜂。
可惜的是,1928年孙殿英盗清东陵,慈禧地宫中的随葬宝物被洗劫一空。这颗举世绝品的翠玉白菜从此不知去向,成为历史的悬案。也有人说,《爱月轩笔记》是托名伪造,随葬慈禧的这颗玉白菜根本就不存在!
慈禧太后的陪葬品翡翠玉白菜,是珍妃结婚时的陪嫁,是真的吗?
光绪皇帝在后宫有三个女人,隆裕皇后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瑾妃、珍妃都是原任户部右侍郎长叙的女儿,两人是亲姊妹。
隆裕皇后,不仅人长得不漂亮,据说待人接物的气质也不够高雅,实质上她是慈禧太后特意安排监视光绪皇帝的眼线,从一开始,光绪皇帝与她就貌合神离的厉害,他们之间,仅大婚当晚勉强在一起演了一回戏,后来从未合房共枕过。
比起隆裕皇后,珍妃无论在相貌上还是在性情上,都要胜出去很多,而且她与光绪皇帝的关系很单纯,就是简单的两情相悦,没有复杂的政治目的。
瑾妃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女人,夹在隆裕皇后和珍妃之间,更多的时候她像一个看客,一个摆设。
说到珍妃的悲剧,一般都说她是被慈禧太后害死的,事实上,珍妃在后宫也不是省油的灯,她的悲剧很大程度上也是她自己作出来的。
有位白姓老宫女曾这么评说过珍妃,她并不是块美玉,更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她也弄过权,卖过官。
珍妃弄权,可以这么理解,她有取代隆裕皇后,夺嫡的野心;这还不算完,她还想着撺掇光绪皇帝,以维新变法的名义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进而成为能够自主朝纲的实权皇帝。
珍妃卖官,这个就简单了,也许是年轻的缘故,也许本身就少了些操守,珍妃在后宫很虚荣,也很贪图享受,钱不够花怎么办,只能仗着光绪的宠爱,干些卖官鬻爵的勾当。
卖官坏祖制,弄权过了慈禧太后的底线,可以说,隆裕皇后要跟她宫斗,慈禧太后收拾她,那都是必然的。
据说,隆裕皇后为了报复珍妃,曾与李莲英以及珍妃宫中的太监勾结起来,偷偷地将一只男人的靴子藏进珍妃宫中,妄图污蔑她有奸情。
还有一次,隆裕皇后又拿珍妃一件衣服的料子做文章,说她衣服的料子跟一个入宫戏子的一模一样,为此,珍妃遭到了廷仗。
在后宫,珍妃遭廷仗不止这一次,据说她另一次遭受廷仗就是因为奢侈无度,穿了一件用珍珠、翡翠串制成的旗袍,叫慈禧太后撞见了。
慈禧太后的逻辑是,连我都舍不得用这么多珍珠串珠袍,你一个妃子,这么奢侈,想干什么?想当皇后嘛,谁封的你?
说到这里,不妨来说说翠玉白菜。
有种明显有抹黑慈禧太后的说法,说慈禧太后的陪葬品中有一棵翠玉白菜,这件稀世珍宝原本是珍妃的嫁妆。
事实果真如此吗?
据《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太后的陪葬品中的确有一棵大型的翠玉白菜,绿叶白心,菜梗上刻有一只振翅的蝈蝈,另外还有两只红白相间的马蜂。
只可惜,1928年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乾隆和慈禧两座陵寝后,这棵举世无双的翠玉白菜也就不知去向了。
如此说来,现如今藏在台北故宫中的那棵品相最好的翠玉白菜,并不是慈禧带走的那棵。
那台北故宫中的翠玉白菜,究竟是不是珍妃的陪嫁呢?
据珍妃、瑾妃的侄女,溥杰的第一任妻子唐石霞说,原先这棵翠玉白菜一直放在紫禁城永和宫,因为永和宫是瑾妃的寝宫,于是就有了一个很流行的说法,说这棵翠玉白菜是瑾妃的嫁妆。
但永和宫的太监说,这棵翠玉白菜本是光绪皇帝送给珍妃的礼物,白菜寓意洁白无瑕,白菜上的两只小虫,寓意取自《诗经·周南·螽斯》篇,希望珍妃能多生子嗣。
后来珍妃被囚禁,她便将这件珍爱的宝物交到了姐姐瑾妃手中,请她代为保存,所以翠玉白菜后来一直就放在了永和宫里。
唐石霞回忆说,也许永和宫太监的说法并不准确,但即便如此,这棵翠玉白菜也不可能是珍妃的嫁妆,原因很简单,当初是两姐妹一同嫁给光绪,不可能妹妹有这样一件价值连城的陪嫁,姐姐没有,这不符合规矩。
但蹊跷的是,在侄女面前,瑾妃却从来不说这棵翠玉白菜的来历?
再说回光绪的这三个女人。
瑾妃在这三个女人中活得最长,珍妃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1900年)那一年,让慈禧太后投进井里害死了;隆裕皇后多活了三年,1912年清廷在她手里覆灭后,1913年她也就郁闷死了。
瑾妃的命好一些,1924年她前脚刚死在永和宫,后脚就发生了冯玉祥逼宫事件。
可能有人会问,溥仪当年出宫,为什么没有带走永和宫的这件稀世珍宝,翠玉白菜呢?
冯玉祥逼宫,只给了溥仪两个小时的打包时间,溥仪有更重要的东西要带走,根本顾不上这一件东西。
所幸,翠玉白菜后来没有彻底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这还是相当不容易的,毕竟故宫经历过混乱时期,那时候不知多少人想打故宫珍宝的主意,其中不乏一些道貌岸然的人。
台北故宫博物院中,都有哪些珍贵藏品?关于这些藏品你了解多少?
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有如下的珍贵藏品。
一、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翠玉白菜,与真正的卷心菜一模一样,用翠玉雕琢而成,主题亲切,洁白的菜身,碧绿的叶片,都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再加上菜叶上的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
台北故宫博物院总共有三件翠玉白菜,除了镇馆的翠玉白菜外,另一种是青黄相间的翠玉白菜 ,高13.4公分,色泽微黄,菜叶上还有菜虫,台北故宫博物院人士暱称他为“翠玉小白菜”。
另一棵也经常被冷落的翠玉白菜也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库房,这棵白菜来源是紫禁城的南库。
二、肉形石
和同为镇馆之宝的翡翠白菜不同,这颗玛瑙石之所以能成为一件受欢迎的宝物,并不是因为它的精致,而是因为它的自然,它是在地质运动过程中与其他矿物质接触转化而成。
一块天然形成的神奇石头,被大自然用一种精巧的手法处理,变成了一块色泽诱人、令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
三、毛公鼎
西周晚期的青铜器,以制器人的名字命名,在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天宝鸡市岐山县),目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馆收藏。高53.8公分、腹厚27.2公分、宽47公分、重量34.700千克。口饰重环纹一条、开口式、双立耳、三蹄足。
整体形制厚重,装饰纹饰古朴,充满了浓郁的生命气息,是西周后期鼎从宗教走向社会生活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
台湾故宫里翡翠白菜是谁雕的?
您好
台北故宫的翡翠白菜又称翠玉白菜,是在清朝时期雕刻的一个玉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关于翠玉白菜的文献很少,只知道这件玉器原本置于北京紫禁城的永和宫,是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之妃—瑾妃的嫁妆。玉器的雕刻一体成形,以翠玉自然的色泽刻饰出绿色的菜叶与白色的叶柄;白菜的造型象征女子清清白白,而菜叶上还塑有两只昆虫,一只是螽斯、一只是蝗虫,都是象征多子多孙之意。这块翠玉的原料,天然含有白,绿,黄三种颜色,而雕刻时,颇具巧思的工匠,并没有回避黄色的翠质,而是大胆的将其留在了菜帮上,逼真地表现出白菜被霜冻后的质感,反而透露出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让这棵白菜更具韵味。
该文章由作者:【半个时辰】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