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阳的个人简介
王朝阳 ,男,汉族,1966年6月出生,陕西富县人,工商管理硕士学历,中共党员。
1985年10月应征入伍、在兰州军区84875部队服役,1986年3月参加对越反击战,在作战期间荣立二、三等功各一次。
1989年8月分配牛武乡人民政府工作,任党委文书兼民政干事。
1992年6月至1998年6月任交道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1998年7月至2000年4月调任县粮食局副局长、收储中心主任兼粮食购销公司经理。
2000年4月至2003年3月任粮食局局长。
2003年3月任富县交通局局长至今。
中国著名翡翠雕刻大师前十名
中国著名翡翠雕刻大师前十名如下:
1、王朝阳
出身于美术世家的王朝阳,自幼酷爱绘画,或许是出于天赋异禀,王朝阳儿时就尤其愿意在各式各样的小石头上画画,这令身为美术老师的父亲喜出望外。
在父亲的亲手栽培下,王朝阳不到20岁就步入玉雕界,曾先后师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吕昆、宋世义学习雕刻技法。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美玉之后,王朝阳很快就被翡翠的独特魅力所深深吸引,并与之结下一生的缘分。
2、宋世义
玉雕大师宋世义字欣然,号痴人,1942年生于北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雕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轻工劳动模范,国家级韭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传承人。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专工国画人物和工艺雕朔上世纪六十年代,步入玉雕行业,师从王树森等前辈玉雕艺人。
曾先后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学习进修。在长期的刻苦钻研和不断的探索中,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理论修养、广博的知识兴趣爱好、扎实的雕塑绘画基础、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故此,在生产制作、创意设计、授艺课徒、理论教学、绘图撰文等领域展现了多方面的艺术才华。
3、杨树明
从普通农民到玉雕大师的杨树明1973年出生在被誉为“竹编之乡”的腾冲县小西乡。如今,37岁的杨树明是被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中国玉雕大师”美誉的第一人,他的玉雕作品屡次斩获各类金奖并被众多海内外藏家收藏。
4、邱启敬
2014年12月14日在西泠印社十周年庆典秋拍“和光同尘III·邱启敬玉雕作品专场”拍卖中,邱启敬作品《极乐世界》白玉雕以6400万人民币创下全场最高、当今中国白玉雕拍卖最高两项纪录。中国当代玉雕革新代表人物。
5、王俊懿
1974年生于桂林资源县,少时耽游艺事,不知厌倦。稍长,偶识玉石,知古人辨于的首德次符之理,又见匠人操铊琢磨,璞石焕然璀璨,奇趣横生,瞠目而神醉之下,发愿琢玉以为人生。然拜师不得门径,逐辗转云南、广东、上海、北京,遍访名工,相与盘桓。
经十余载潜心用力,琢玉一艺渐臻佳境。王俊懿的翡翠雕琢,手眼独出,脱尽匠人习气,翩然有致地创制新样。出手琢器,以一贯之地遵循“材无良莠,工有高下”的选材思想,良材善用,陋料巧雕。
所雕名作“三彩热带雨林”系列,别有会心地依据翡翠的天然肌理和皮色,运用炉火纯青的俏色工艺,使之细腻入微地逼肖原始生态。
6、李博生
1941年10月1日出生,汉族,北京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雕塑研究会理事,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北京玉雕)代表性传承人,玉雕大师。
其作品以人物见长,构思精巧,刻意求新,取材广泛,既有典型的传统风格,又有崭新的超前意识;雕琢细腻,生动传神,小中见大,大中求精,在中外玉器行业中颇有影响。
7、江春源
1947年7月出生,江苏扬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江春源的玉雕作品以精细、传神、充满生机而著称,特别擅长传统的链炉题材。2000年白玉《白菜螳螂》荣获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金奖,轰动一时。
8、郭祥忍
福建省福州市人。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寿山石雕高级工艺美术师郭功森之子。自幼随父学习寿山石雕技艺,承师法而博采众长,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认真观察现实生活,并不断创新。
擅长寿山石印钮的雕刻,作品造型雅逸古朴,尤其善于利用石的巧色,使作品栩栩如生。所刻兽钮,筋力道健,刻意于须爪鳞甲,鬃毛发齿的刻划。雕刻螭虎穿环,飞鳌水兽等尤为精妙。
9、林伯正
林伯正是青田石雕工艺美术大师后人中唯一继承父业的中青年艺人。同时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青田县第六、第七届政协常委,高级工艺美术师。擅长花卉、山水、动物类雕刻。他的作品古朴、秀美。
10、吴德升
1961年7月1日出生于上海,1978年毕业于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业中学,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学艺,期间曾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萧海春的指导。
王朝阳的人物生平
而繁华的边地小城。
出身于美术世家的王朝阳自幼酷爱绘画,儿时就喜欢在各式各样的小石头上画画。在父亲的栽培下,王朝阳不到20岁就步入玉雕界,曾先后师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吕昆、宋世义学习雕刻技法。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美玉之后,王朝阳很快就被翡翠的独特魅力所深深吸引,并与之结下一生的缘分。
王朝阳早年曾在日记中写道:“丰富的色彩变幻和水润的晶莹剔透将翡翠的美演绎到极致:那浓艳的翠是生命的华章,那激情的翡是吉祥的音符,那神秘的紫是东方的幻象,那无瑕的透是清澈的山泉,那浑然天成的斑斓是福禄寿的祈愿,将自然与人文贯通融汇……”
对美的独特见解使王朝阳坚信每一块翡翠原石都蕴藏着一个美的精灵,只是雕刻师有时缺乏发现美的眼力和塑造美的能力。秉承着这一理念,他在1998年以一件惊艳的作品验证了自己的艺术哲学,更迎来了艺术之旅上的重要拐点。
一日,王朝阳花了300元买回一件玉石毛料,除边缘的一点红色以外,看上去跟普通的石头没有任何两样。这块不起眼的顽石,在王朝阳的构思、设计、勾绘、粗琢、细磨、抛光后变成了一尊长眉罗汉——黄色的石料成了身上的袈裟,白色的内里被用来表现罗汉的面部与四肢,而那一点红色则巧妙的化作了罗汉胸前的佛珠!接着,王朝阳又用不到5000元钱买了几块类似的“废料”,精雕细琢出一套完整的18罗汉,俏色巧雕,神态各异。这件作品一经完成便迅速在全国玉石圈内引起空前的反响,并很快被藏家以18万高价收购。王朝阳也由此一战成名,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变废为宝”的玉雕大师。
随着技艺的不断精深,王朝阳对作品有了更深层的追求。他不再满足于运用“蝙蝠与福”“葫芦与福禄”这样的谐音组合来迎合市场的需求,亦对观音、弥勒等千篇一律的传统题材感到厌倦。王朝阳认为,这些作品虽吉祥有余,却韵味不足,更谈不上什么艺术创作,好的作品应该更加贴近生活与时代内涵。
王朝阳至今雕刻有上千件作品,主要分三个系列,红色经典系列、民族文化系列和人与自然系列。最让王朝阳骄傲的是红色经典系列,这个系列有3个作品:一顶八角军帽,一双草鞋和一本书。从构思到完成,这个系列的作品整整花了近2年的时候。由于打破了传统的雕刻创意和手法,这个系列的作品获得了天工奖的“最佳创意奖”。
而王朝阳正在探索的人与自然系列,其中一个作品是“女孩和小熊”。一位女孩头上戴着美丽的花朵,面带微笑,一只可爱的小熊躺在她的身旁。
“无论是人与自然系列,还是民族题材系列,其实都不是单纯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或环保。当今社会越来越浮躁,人的贪欲心也越来越强,我就是想通过作品来反映什么才是幸福、什么才是美好。”王朝阳说。
该文章由作者:【虞子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