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干果基地是哪个国家
红色干果基地是中国的。红色干果基地在甘肃张掖祁连山北麓的甘肃张掖、甘州区安阳乡苗家堡村。红色干果基地在甘肃张掖。位于甘肃张掖祁连山北麓的甘肃张掖、甘州区安阳乡苗家堡村,种植的3000多亩有机枸杞获得大丰收,一串串红色熟透的有机枸杞压弯了枝条,映红了整个山坡。甘州区安阳乡苗家堡村利用祁连山下无污染的山坡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相关企业创建的有机枸杞种植示范基地带动下,引导130多户村民种植有机枸杞,收获季节还吸引大批农民进行采摘和晾晒,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的增收梦,农户年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铭记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小故事30字急急急
巍巍祁连山,英雄埋骨处。冬季的河西走廊,天高云淡。来到张掖市高台县,可以看到,尽管是寒冬季节,这里的红色旅游热度却不减。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西路军纪念碑巍峨耸立,“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纪念碑文让人动容。
尽管天寒地冻,来到这里参观的人们心头是热的:他们或是驻足沉思,或参观学习、或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党日活动。“从8月下旬到现在,参观人数达已达33万人次,与往年同期相比,增长约31%。
进入12月份以来,高台县红色旅游进入淡季,但日均参观人数仍在300人左右,与往年相比增长约50%。”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馆长朱德忠说。
“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部及五军、九军、三十军共两万一千八百余将士,奉中革军委命令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十一月,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历时半年之久,歼敌两万五千余人,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西路军精神永垂不朽!”
“穿红军衣、听红军史、走红军路、绕红军林、吃红军饭”。张掖市、高台县在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做活做大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文章。
目前,张掖市正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摸排调查,全面掌握资源分布和文物留存情况,启动红西路军史料征集、挖掘、管理和使用工作,切实保护好传承好红色文化资源。
同时着力打造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为基地,以红西路军高台干部学院、红西路军研究中心、国防教育科普园、红西路军主题公园、复原血战高台场景等为板块的“1+8”红色文化旅游大景区项目,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关于铭记长征精神的句子:
1、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当4支红色大军在70年前的那个十月胜利会师的时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些红色战士,不仅谱就了长征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而且铸就了无与伦
的精神丰碑。
2、这,就是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
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
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3、一边是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
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青海湖位于哪个省?
青海省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位于东经99°36′~100°16′之间,北纬36°32′~37°15′之间。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5000米之间。
扩展资料: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以产龙驹而闻名。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节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青海湖盛产青海湖裸鲤,鱼类资源曾经十分丰富。
2016年7月至9月,受青海湖流域降水增多、入湖流量增加的影响,青海湖的面积创近16年来的最大值。根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监测显示,截至2016年9月26日,青海湖面积已达到4451.45平方公里,与2015年同期相比扩大了52.07平方公里;与历年同期相比扩大了135.80平方公里,青海湖面积达到了2001年以来的最大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青海湖
祁连山,有多重要?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听说祁连山这个名字,并不是从地理书上,而是从这首汉代的《匈奴歌》里。
匈奴人,称祁连为天 ,祁连山是他们的天山。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中的“天山”,说的就是这条 斜卧于青海和甘肃交界处的祁连山脉 。
2亿多年前,祁连山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汪洋,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让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一同隆起。 作为青藏高原东北侧的边缘,中国的地形在这里又上了一个台阶。
与同样作为青藏高原边界的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等知名山脉相比,祁连山似乎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兄弟,但它其实一点都不“渺小”。 海拔超过 4000米的区域占到了祁连山面积的三分之一,单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26座。
自 太平洋上远道而来的东南季风 ,裹挟着暖湿的水汽,在祁连山的阻拦下耗尽了最后的力气: 我国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区的分界线,就在祁连山的中部。
沿着祁连山的山体, 自东南向西北一路行进,降水逐渐减少 ,周围的景色也 从森林逐渐过渡到草原,最后是戈壁荒漠 ,从田园风光,到草原的牧歌,再到塞外的满目荒凉,让人豪迈之心顿生。
东南季风,为祁连山塑造了粗犷、壮观的 山谷冰川 。肃北老虎沟里的12号冰川—— 梦柯冰川 ,这座冰川长度超过10千米,面积有21.9平方千米,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山谷冰川。 在祁连山腹地,总共“流淌”着3000多条冰川,总储水量达1320亿立方米,相当于5个蓄满水的鄱阳湖 ,在干旱的西北,这是不可多得的一座巨型固体水库。
祁连山的冰川属于大陆型冰川,这种冰川相对稳定,对气候变化敏感度低 ,是河流水量的稳定剂。发育自祁连山的几大水系,在融雪、雨水和森林涵养的保护下,一年四季从不断流。
东起乌鞘岭,西止当金山口,全长约1000余千米的祁连山,是一条 巨人 的手臂,它向西握住广阔的新疆,向南挽起青藏高原,把西部中国和中原地区融为一体。
说起祁连山,不得不提的是 张掖的丹霞和彩丘,这里属于祁连山山前的低地地带 ,总面积超过500平方千米。
张掖的彩丘,着红挂绿,就像大地披上了五彩的衣裳。仔细观赏,你能够分辨出 在红色的主色调外,还有鹅黄、绛紫、青黛、灰绿、浅褐、乳白等多种色彩交织 ,五颜六色的山体,组成丰富多彩的图案,仿佛是上天在肆意地泼墨。
彩丘之所以如此绚丽,主要得益于古气候环境对于岩石形成过程的影响 。在距今1.35亿-9600万年的白垩纪到新近纪,彩丘所在的位置还是一片湖泊,这里的气候反复变化,经常是一时炎热干旱,一时又低温潮湿。 在炎热干旱时,沉积物的颜色就是红色和紫红色,而低温潮湿时则为黄绿、灰绿、灰黑等颜色。
在彩丘形成的过程中,炎热干旱的气候占据了主导,所以红色成为了彩丘的主色调 ,另外,彩丘的岩石成分复杂,导致其 质地松软 ,整个山体在流水和风力的侵蚀下很容易破碎, 这就形成了妩媚动人的缓坡彩丘,而不是陡峭硬朗的“彩山” 。
与彩丘处在同一个地区的,是大片的丹霞地貌, 丹霞虽与彩丘演化路径相似,但它“顶平、身陡、麓缓 (山脚下有缓坡)”,与丘状的彩丘在视觉上很好区分。人们曾经认为,丹霞地貌都集中于热带与亚热带湿润区,在干旱的西北只会孕育彩丘。祁连山丹霞的发现,打破了人们的认知。
祁连山的丹霞地貌,是有“生命”的。
陡峭的峡谷,是 青年期的丹霞 ,巍峨,阳刚。当崖面崩塌后,形成了城堡、宫殿状的残峰石墙或石柱,在夕阳的映衬下金碧辉煌,这是 步入中年的丹霞 ,气势恢宏。
随着风化日趋严重,缓坡上只剩下残峰孤立,这标志着 丹霞已经进入风烛残年 。
最终,最后的砂砾岩石柱也倒了下去,大地被耐干旱的植物——沙葱的绿色所覆盖, 丹霞景观不再明显,时间抹平了一切。
祁连山的张掖彩丘和丹霞,虽然只是静谧无言的石头,但它们就像一座时间的博物馆,娓娓诉说着祁连山的故事。
祁连山,是一片被干旱包围的湿地。
山脉以西,紧邻库木塔格沙漠,山脉以北,是北山戈壁和巴丹吉林沙漠,山脉以南,坐卧着干旱的柴达木盆地,山脉以东,则是黄土高原, 发源于祁连山的水,是这片“荒漠湿岛”的生命之源,如果没有祁连山,内蒙古、新疆的沙漠将与青藏高原连成一片,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恐怕也会不复存在。
祁连山的北侧,就是大名鼎鼎的河西走廊 。展开地图,可以明显的看出 一条河、一片城 的对应关系:石羊河对应武威,黑河对应张掖,北大河对应酒泉、党河对应敦煌,这些自汉武帝起就存在的城市,一直受益于祁连山水的浇灌。
其实,早在河西四郡设立之前,祁连山南北两侧早已成为了 游牧民族活跃的舞台 。夏季,这里水草丰美,湿润多雨,冬季,背风面阳的低山地区雪不大,不会完全覆盖牧草,这是适合牧民过冬的“冬窝子”, 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的游牧遗迹,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羌、氐、月氏、乌孙、匈奴、汉、突厥、蒙古……各个民族在这里轮番登台,汉、唐时期 中原文明兴盛时,这里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商贾往来频繁的“经贸特区” ,佛教从这里传入中原,丝绸、中药、茶叶从这里远销海外。 在魏晋战乱时,前凉、后凉、北凉等河西走廊的割据政权,又保存住了中原文化的火种。
作为“荒漠湿岛”,祁连山还是那些穿梭于东亚和印度之间的 候鸟们的理想中转站 。
位于祁连山腹地的黑河湿地,是候鸟们补充能量的餐桌 。每年的9月是候鸟迁徙的高峰期,平均每天有几千只鸟在这里休息,补充能量。从青藏高原飞来的 斑头雁 ,抢占了一片片滩涂,这里丰富的软体动物足以宽慰它们的饥肠辘辘,而更多的鸟类,如 大天鹅、灰雁、黑翅长脚鹬 等,则选择在开阔的水面上寻觅食物。
黑河湿地卓越的栖息环境,让白骨顶鸡、赤麻鸭、绿头鸭等夏季候鸟,直接把这里当做了第二故乡,每一年,它们都会在这里度过繁殖期,孕育新的生命。
作为中国腹地的一条生态屏障,祁连山一直默默地保护着在此繁衍生息的多样生物和熊熊燃烧的文明之火, 2017年,祁连山被正式纳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 ,我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保护祁连山,保护这里的生命之源。
– END –
文丨张雨晨
封图 | 视觉中国
红色文旅项目有哪些
兴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准备重点展示园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52个重点展示园之一,长征步道兴国段列为全国44条示范步道之一,“长征路·兴国魂”文化园被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重点项目。此外,兴国还建设了长征文化艺术中心、长征组歌大剧院,实施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长冈调查纪念馆、潋江书院、刘启耀故居等红色景区提升工程,一处处记载着红色历史的革命遗址活化利用。
该文章由作者:【那时候天总是很蓝】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