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分为哪些形状?哪种形状性价比高?
常见的钻石形状:
除了圆形钻石之外,其他钻石形状统称为“异形钻”。同等品质的异形钻,比圆形钻石更便宜…
①哪种异形钻最显大
马眼、水滴、椭圆形的钻石是比较显大的。在方形切割的钻石中,雷迪恩和祖母绿形因为修长也显得大一些,而枕形和阿斯切钻石看起来比较显小。
②哪种异形钻最闪
事实上,除了祖母绿和阿斯切,其他琢形的异形钻都具有跟圆钻一样明亮的火彩。所以如果喜欢纯净通透气质形的,就选择祖母绿形;喜欢神秘独特质感的,就选择阿斯切。如果喜欢更显闪耀魅力的钻石就选择其他琢形。
钻石有几种?
1、从颜色角度
从颜色的角度来看,钻石有白钻、红钻、蓝钻、绿钻等,其中白钻是常见的钻石饰品镶嵌的钻石,纯洁透明象征着圣洁和永恒的爱情:红钻有粉红到鲜红组成,主要的产地是澳大利亚,是比较稀有的品种:蓝钻主要有天然到深蓝色,这种颜色的钻石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它含有具有导电性能的硼元素。
2、从等级角度
如果从等级的角度来划分的话,钻石有多少种?从钻石4C也就是重量、颜色、净度、切工等角度,可能多达上千种,因为从重量的划分,有10分、20分、50分、一克拉等等:从颜色的角度有D-Z的划分。
从净度的角度有FI、IF等:从切工角度有EX、vG、 G、FAIR、POOR等划分,这几种因素排列组合的话,会有很多的种类型。
扩展资料
钻石的颜色包括三大系列:
开普系列:包括无色、浅黄至黄色钻石;
褐色系列:包括不同强度的褐色钻石;
彩色系列:包括粉红、紫红、金黄、蓝色、绿色等钻石。
大部分的宝石级钻石,其颜色属于开普系列中的无色-浅黄色系列,这个系列钻石也是消费者日常购买的最多的品种,其中颜色越白的钻石,越为稀罕、珍贵,价值越高。
钻石的颜色等级划分
D级:完全无色级。最高的颜色等级,十分稀有。
E级:无色级。只有专家级的珠宝师才能察觉到细微色迹。属于稀有钻石。
F级:无色级。只有专家级的珠宝师才能察觉到细微颜色,但仍可视为“无色级”,属于高品质钻石。
G-H级:接近无色级。在与更高级别钻石比较时可见颜色,但性价比极高。
I-J级:接近无色级。颜色轻微可见,性价比超群。
K-M级:颜色可见级。
N-Z级:颜色可见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石
钻石种类都有哪些?
1.蓝白钻
一种纯净得像水一样的无色透明钻石,其中尤其带淡蓝色为最佳。如”世纪之星(Centenary)”等。
2.红钻
一种粉红色到鲜红色的透明钻石,其中尤以鲜艳且深红者为稀世珍品。澳大利亚是其主要来源。 ( 在红色彩钻分级上只有一级就是Fancy Red,没有Fancy Intense、Vivid、Light Red)
3.蓝钻
一种天蓝色,蓝色到深蓝色的透明钻石,其中以深蓝色者为最佳。这种钻石与所有其他颜色的钻石不同,它含有硼的元素且具导电性能。因其特别罕见,故为稀世珍品。如世界名钻”希望(The Hope)”等,南非普里米尔矿山是其主要来源。
4.绿钻
一种淡绿色到绿色的透明钻石,大多因为晶体结构变形而产生,颜色通常只在钻石表面,绿色钻石不容易有草原绿茵般的明亮色彩,其中以鲜绿色者的价值最为不斐。如名钻”卓士登(The Dresden)”是世界最大的绿色钻石。
5.紫钻
一种淡紫色到紫色的透明钻石,比无色钻石贵三倍,其中尤以紫红色者为稀世珍品,前苏联是其主要来源。
6.彩黄钻
一种金色的透明钻石,是有色钻石中的常见品种,若颜色呈现金黄亮彩“金丝雀黄”,如第凡尼名钻(The Tiffany)其价值惊人,1983年当时估计已有1200万美元。
7. 橘色钻
橘色乃黄和红色的混和体,通常色调较深呈棕色的感觉,而纯橘色于天然彩钻中至为稀少罕见。1977年10月纽约苏富比拍卖上,5.54ct的Fancy Vivid Orange(Pumpkin Diamond)以一百三十多万美元的高价售出。
8.黑钻
黑色金刚石通常不能作为宝石级钻石,但世界名钻”黑色奥洛芙(The Black Orloff)”据传是印度圣庙中镶于圣象上的钻石,又称梵天之眼。钻石的4C标准指的是:钻石重量(Caratage),钻石切工(Cut),钻石颜色(Color),钻石净度(Clarity)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4C):
(1)颜色(Colour):以无色为最好,色调越深,质量越差。在无色钻石的颜色分级里,顶级颜色是D色,依次往下排列到Z,我们在这里只说从D到J的颜色级别,D-G是无色级别,G-J是近无色级别,从K往下就基本没有收藏和佩戴意义了。因为从K往下钻石就会逐渐偏黄,我们选钻的时候,尽量选H 以上的颜色,I-J的级别虽然也在近无色的范畴,但多少也能察觉到一丝微黄.具有彩色的钻石,如:红、粉红、绿、蓝色等,又属于钻石中的珍品,价格昂贵。其中又以红钻最为名贵.
(2)净度(Clarity):净度分级的依据是内含物的位置,大小和数量的不同来划分的.净度级别由高到低详细可分为FL,IF,VVS1,VVS2,VS 1,VS2,SI1,SI2,SI3,P1,P2,P3.应在十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钻石洁净程度,瑕疵越多,所在位置越明显,则质量越差,价格也相应地要降低。
(3 克拉重量(Carat):在其他三C相同的情况下,钻石的价格与重量的平方成正比,重量越大,价值越高。钻石的重量是以克拉为单位的。1克拉(ct)=0.2克(g)。把一克拉平均分成一百份,每一份是一分,商场价签上标的0.3ct,0.4ct就是我们说的30分40分.
(4) 切工(Cut):一颗钻石的原石,即使扔到大马路上也不会有人去注意,是切工赋予了它第二生命,让它有着绚丽的火彩.切工是指成品裸钻各种瓣面的几何形状及其排列的方式.切工分为切割比例,抛光,修饰度三项。每一项都有五个级别,由高到低依次是EXCELLENT,VERY GOOD,GOOD,FAIR,POOR.一般我们所见的都是标准圆钻型切工。顶级切工的石头,它对于光线的反射可以达到一个最接近完美的比
钻石有几种
一.I型钻石,又可依据含氮量的多少和氮存在的形式,分为Ia型和Ib型。
(1).Ia型钻石:含氮较多(0.1-0.3%),氮以小片状存在于钻石中。在紫外光照射下,常有蓝色荧光(有时有绿、黄、红等色)。不导电。占天然钻石的98%。
(2).Ib型钻石:含氮较少,呈分散状存在。萤光性同Ia型。不导电。天然钻石中极少,仅占0.1%。极大多数为人工钻石。
二.II型钻石,又依据含杂质成分分为IIa型和IIb型。
(1).IIa型钻石:不含氮或含氮极少。紫外光照射不发磷光。不导电。
(2).IIb型钻石:不含氮或含氮极少,但含有硼(B)。紫外光照射后发磷光。半导体。
在自然界,II型钻石数量极少。但是大块的(重达数百克拉以上)钻石都是II型。能导电的天然的蓝色钻石,都是IIb型。
由此可见,在自然界所见的钻石,极大部分是属Ia型;在自然界产出的蓝色钻石,是属IIb型。
重量(Carat)、颜色(Color)、净度(Clarity) 、和切工(Cut),是国际上用来鉴定钻石品质的4个标准,简称4C。除了重量外,其它三个C 都依照国际公认的钻石分级系统GIA来进行评判。
GIA是美国宝石学院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的缩写,由Mr. Richard T. Liddicoat 于1953年创立,是全球珠宝业界最具规模,最被认同的珠宝钻石鉴定机构。GIA鉴定室所发的GIA证书,被公认是世界上最具公信力的证书。
净度分为六级,如下所示:
FL(Flawless) ,完全洁净级。钻石内外无任何缺陷。此级可容许在亭部有多余的小刻面,但小刻面从台面上看不到;可见到天然原生小晶面或解理面,其大小不超过腰围的宽度,或者没有使腰部不圆;内部有极微细小点,既然无色又不影响透视。
IF(Internally Flawless),内部洁净级。内部无任何瑕疵,表面有一点瑕疵。
VVS1(Very very slight included), 非常非常细微的内部瑕疵级。有极微小的瑕疵,只有从亭部可以观察到或表面有很小的瑕疵。VVS2与VVS1的区别在于VVS2有极小的绵装点及小毛茬等(基本上内部没有什么缺陷)。
VS1或VS2(Very slightly included),很轻微的瑕疵级。可以看到非常微小的瑕疵,能看清大小及位置。VS1及VS2的区别在于VS2可能有微小的绵状物及毛茬。
SI1及SI2(Slightly included) ,轻微瑕疵级。在十倍放大镜下可看到瑕疵。
I1、I2、I3(Inperfect) ,不洁净级。可以明显地看到瑕疵,有时也能清楚地看到明显的解理。
----------------------
重量(Carat)
钻石重量以Carat(克拉)计算。“克拉”作为重量单位最早来源于欧洲地中海边的一种角豆树的种子(稻子豆)。角豆树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无论长在何处,它所结的果仁,每一颗重量均一致。在历史上这种果实就被用来作为测定重量的砝码,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重量单位,用它来称贵重和细微的物质。1907年国际上商定为宝石的计量单位,沿用至今。
1克拉=0.2克,因为钻石珍贵稀有,在计量上势必会需要更进一步的细分,故再将1克拉分成100分,比如,可以将一颗重0.18克拉的钻石称为18分。
---------------
钻石的颜色有很多种,一般我们会碰到无色、白色、淡黄色三种,色调的深浅直接影响到钻石的质量和价值。GIA将钻石颜色从D至Z分为23级,最白无色的为D级,黄色最深的则为Z级。
对于色级的鉴定主要依靠多看,需要经验的积累,一般掌握好I级的色级,高于I级是 越高越明亮,甚至晶莹,相对价值也就越高。低于I级则逐渐开始有微黄甚至黄色的感觉。等级不同,会有一定的差价,故在初次购买钻石的时候,建议购买含有GIA鉴定书的钻石,比较有保障。
--------------------
切工(Cut)
切工,即钻石切割和抛光的方式,是钻石加工最重要的一步。如果说颜色和净度都是自然形成的话,那切工则是人的杰作。只有经过精细的切工,才能拥有精确的刻面角度,才能反射、折射出最大量的光,真正成为闪烁耀眼的钻石。
鉴定切工主要依据钻石款式是否能尽显其美,角度与比例关系是否正确以及琢磨是否精细等。切工分级的主要评价指标有:台面百分比,冠部角度,底部深度百分比,腰部厚度,尖底大小尺寸,修饰度(抛光程度和对称程度)。
一般说来,台面百分比以55%~66%为最佳,冠部角度在30.7°~37.7°为最佳,亭部角度在40°~42°为最佳。
详细请看:
钻石的种类
钻石晶体在生成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搀杂其他元素,甚至在钻石晶体中还会搀杂地幔矿物,这些地幔矿物均以包裹体的形式存在,例如石榴子石(Garnet)和橄榄石(Olivine)等。在钻石晶体中最常见的搀杂元素是氮,极少数钻石晶体中搀杂有硼。氮和硼元素与碳元素的化学性质最为近似,在钻石晶体生长过程中可替代碳元素。搀杂氮元素者呈现黄色;搀杂硼元素者呈现蓝色,并且使得钻石成为电的半导体。根据钻石晶体中是否含氮元素,钻石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钻石,含氮;Ⅱ型钻石,不含氮。钻石中是否含氮可以由红外光谱来确定:两种钻石在红外波长范围具有特征吸收峰,Ⅰ型钻石在1400~1000 cm-1范围具有氮的吸收峰,Ⅱ型钻石因为不含氮而不具有氮的吸收峰。
图1-6 天然Ⅰa型黄色钻石晶体和刻面黄色钻石(Robert Weldon/Courtesy of Aurora Gem Collection)
Ⅰa型钻石的黄色是由聚合氮原子引起的
钻石又根据含氮的状态不同分为Ⅰa和Ⅰb型。
1.Ⅰ型钻石
当钻石刚生成时,晶体内的氮元素是以单原子的离散状态存在。在漫长地质年代的高温高压作用下,钻石晶体内的单个氮原子逐渐聚合在一起形成氮原子的聚合体。氮原子的聚合体可能是2个、3个或4个氮原子的聚合体,也可能更多。具有氮原子聚合体的钻石属于Ⅰa型钻石。Ⅰa型钻石占天然钻石的绝大部分,约占98%。Ⅰa型钻石的颜色与含氮量有关,含氮量极低时,钻石为无色,含氮量越高黄色的饱和度越高。图1-6所示为一颗亮圆形切工的彩黄色钻石和一颗天然黄色钻石晶体。
(1)Ⅰa型钻石
Ⅰa型钻石中存在诸多种类的氮聚合体,对钻石颜色产生贡献的是由3个氮原子组成的聚合体,其余氮聚合体在可见光范围不产生吸收,对钻石的颜色没有贡献。3个氮原子组成的聚合体是一个颜色中心(简称色心),记作N3色心,是钻石中最重要的色心。
Ⅰa型钻石晶体中的2个氮原子聚合体被称为A 聚合体,4个氮原子聚合体为B聚合体。Ⅰa型钻石晶体中的A 聚合体和B聚合体的比例不尽相同。根据A 聚合体和B聚合体的比例,Ⅰa型钻石又可细分为几个次类型:①当Ⅰa型钻石中只有A 聚合体时,为ⅠaA型;②当只有B聚合体时,为ⅠaB型;③当Ⅰa型钻石中同时具有A 聚合体和B聚合体并且比例相近时,为ⅠaA B型;①当Ⅰa型钻石的A 聚合体多于B聚合体时,为ⅠaA B型;⑤当A 聚合体远远多于B聚合体时,为ⅠaA>>B型;⑥当Ⅰa型钻石的A 聚合体少于B聚合体时,为ⅠaA B型;⑦当A 聚合体远远少于B 聚合体时,为ⅠaA<<B型。Ⅰa型钻石的次类型可以由A 聚合体和B聚合体的红外吸收峰强度加以确定。
(2)Ⅰb型钻石
Ⅰb型钻石所含的氮元素以单原子的状态随机分布在钻石的晶体中,这些单个氮原子被称为离散氮原子。Ⅰb型钻石的含氮量很低,氮原子在钻石晶体之间的距离较大,即使在很长地质年代的高温高压作用下也不能聚合在一起。Ⅰb型天然钻石极少,只占天然钻石的0.1%。未经高温高压处理的合成钻石几乎都属Ⅰb型。Ⅰb型钻石的颜色也与含氮量有关,含氮量越高黄色的饱和度越高。当Ⅰa型钻石和Ⅰb型钻石的含氮量相同时,Ⅰa型钻石的颜色饱和度要远小于Ⅰb型的饱和度。
2.Ⅱ型钻石
Ⅱ型钻石不含氮元素,或含有可忽略不计的氮,但可能含硼元素,又分为Ⅱa型和Ⅱb型。
(1)Ⅱa型钻石
Ⅱa型钻石的氮元素含量小于10×10-6,不含有硼元素。Ⅱa型钻石约占天然钻石总量的2%。若Ⅱa型钻石没有任何晶体缺陷,则颜色为无色。许多Ⅱa型钻石呈现粉红色、红紫色和棕色,主要是由于晶体缺陷塑性变形所造成的。Ⅱa型棕色钻石经高温高压处理后可变成无色钻石或较浅的棕色及其他颜色。
图1-7 天然Ⅱb型蓝色钻石(Tino Hammid/Courtesy of Aurora Gem Collection)
北极光钻石集第7号,0.27ct; Ⅱb型钻石的蓝色是由搀杂硼元素造成的
(2)Ⅱb型钻石
Ⅱb型钻石含有微量的硼元素,呈现蓝色,如图17所示。Ⅱb型天然钻石十分罕见,价格相当昂贵。因硼原子外层有3个电子,在钻石晶体内产生1个电子空穴。这一电子空穴在钻石的能级中生成1个受子能带,可以吸收长波可见光,也可使 Ⅱb型钻石变成半导体。
钻石的简单分类如表1—l所列。Ⅰa型钻石大约占全部天然钻石的98%,颜色为无色到黄色。Ⅰb型钻石只占全部天然钻石的0.1%,颜色为无色到黄色。Ⅱa型钻石占全部天然钻石的2%,颜色为无色。Ⅱb型钻石只含硼不含氮,极为稀少,颜色为蓝色。
表1-1 钻石的简单分类
3.鉴定特征
不同类型的钻石具有不同的红外吸收光谱,图1-8所示为典型的不同类型的钻石红外吸收光谱。Ⅰa型与Ⅰb型钻石红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在1400~1000cm-1的波数区间有所区别:Ⅰa型钻石在1282cm-1处11有一A 聚合体的吸收峰,在1175cm-1处有一个B聚合体的吸收峰;Ⅰb型钻石在1344和1130cm-1处具有两个离散氮原子的吸收峰。Ⅱa型钻石在1400~1000cm-1的区间没有吸收峰。Ⅱb型钻石特征吸收峰位于2930,2800,2455和1300cm-1处。实际的钻石红外吸收光谱可能比图1—8所示的典型的钻石分类光谱要复杂得多,主要是由于钻石的类型可能有混合,另外,其他各种钻石晶体缺陷也可能产生红外吸收。
图1-8 不同类型钻石的红外光谱图
由于不同形式的氮可以同时存在于钻石之中,氮和硼也可能同时存在,钻石的类型也可以混合。当钻石中同时具有聚合氮和离散氮时,其类型为混合型Ⅰa+Ib。如果钻石中同时含有离散氮原子和硼原子,其类型应为Ib和Ⅱb的混合型Ib+Ⅱb,人工合成绿蓝色钻石常有这种混合类型。
由于含搀杂元素的种类和浓度的不同,不同类型的钻石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也不同。Ⅰ型钻石在紫外波长范围的截止波长为330nm,Ⅱ型钻石的紫外截止波长为220nm。Ⅰ型钻石紫外截止波长较长的原因是由氮元素造成的,硼元素并不改变紫外截止波长的位置。另外,钻石搀杂氮的浓度对截止波长没有影响。
该文章由作者:【傅剑寒】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