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名贵的玉石有哪些?你知道哪些呢?
玉石是生活中常见的奢侈品,中国是一个玉石大国,不仅仅中国人使用玉石的历史长,也因国土上有着众多玉石。古代将玉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美石,如宝玉,玉器”现代对玉石的科学定义为:玉石指天然形成的矿物集合体,这种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的色泽、透明度、硬度较大、结构致密,按质地能划分成不同的档次,还能按颜色、透明度、质地能进一步做等级划分的总称。玉石有一种特有的温润光滑的韵味,玉石种类有:翡翠、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玛瑙等。玉石颜色种类也繁多。在如此繁多的种类中,又有哪些玉石是名贵的呢?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就带大家看看。
简单来说玉石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按硬度分为:软玉跟硬玉。软玉由含水的钙镁硅酸盐构成,呈现半透明状的纤维晶体的集合体,硬度仅有6.5以下,软玉硬度低色泽呈油脂美,细腻温润。硬玉由为钠铝硅酸盐组成,呈现半透明状的纤维晶体的集合体,质地致密,硬度6.5-7,硬玉质地坚硬,具有玻璃光泽,看来更有坚硬却脆性。然后根据产地和质地的不同,硬玉和软玉又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和级别。定义是这样,但是世界上那么多软玉、硬玉,哪些是名贵的呢?这些玉石都是什么样子?本文为大家盘点了一些名贵的玉石种类,一起来了解下吧。
1、翡翠。翡翠从古至今均为“玉石之王”,最为名贵。翡翠的颜色葱翠娇美,自然而富于变化,代表着万物生机勃勃与青春活力。如今翡翠的价格也时常高得吓人,一是种水颜色确实迷人,二是资源越来短缺。高昂的价格也使翡翠成为高贵、高端的代表。
2、和田玉 。和田玉可说是中国玉石的代表,在中国玉文化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历来都是名贵的代名词。世界没有任何一种石头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如果说贵重,当属新疆和田的籽料,温润、内敛、柔美都是和田玉的魅力。
3、独山玉。独山玉是我国宝玉石家族中影响较大的一个玉种,因产于河南南阳独山而得名。独山玉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距今约六千年的历史。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4、蓝田玉。因产于陕西蓝田县而得名。属蛇纹石化透辉石矿物石料。蜡状至玻璃光泽,微透明至不透明致密块状。外观常为白色至青白色、黄色、浅绿色、暗灰绿、浅黄绿色等不均匀的色调。蓝田玉质地细腻,光泽温润,纹理细密,彩翠映呈,一玉多色,玲珑剔透,坚而不脆。
5、岫玉。岫岩玉广义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老玉,老玉中的籽料称作河磨玉,属于透闪石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淡黄偏白,比较珍贵;另一类是岫岩碧玉,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至湖水绿,其中以深绿、通透少瑕为佳。岫玉曾经被雕刻成玉雕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政府首脑、国际工商界领袖等世界名流。
6、南红。南红是玛瑙的一个贵重品种,最初红玛瑙出产在古滇国即中国南部而得名“滇南红玛瑙”逐简化成现在的“南红”,是我国独有的品种,产量稀少。因为色泽艳红,质地细腻,南红被称为“赤玉”。因特有的材质和惊艳脱俗的色泽,使之成为佛教七宝之一,而备受推崇。南红的硬度和韧度堪比和田玉,适合雕刻。
7、寿山石。寿山石主要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产于福建寿山而得名。以叶蜡石为主要组成的一种矿物石料。通常呈致密块状、片状、钟乳状或放射状集合体。玻璃光泽,具油脂感。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质地致密细腻,脂润柔和,似玉非玉。寿山石也很早就被国人使用,因其独特的玉质,尤其将其用于印章雕刻,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被赞为“中华瑰宝”。
8、绿松石,又称“松石”,因其“形似松球,色近松绿”而得名。主要成分为一种含水的铜铝酸盐类矿物。绿松石是古老宝石之一,有着几千年的灿烂历史,深受古今中外人士的喜爱。在中国湖北十堰是主要的绿松石生产地,高蓝高瓷是绿松石里最高品质。
9、鸡血石。因含殷红如鸡血的辰砂而得名。石中红色部分为血,血色以外部分为地。蜡状或油脂光泽。血形呈细脉状、条带状、团块状、斑点状和云雾状等散布于地上。具有鲜红艳丽、晶莹剔透的天生丽质。鸡血石同寿山石、田黄石并列,享有中国“四大国石”的美称,已有数千年文化,鸡血石美丽、晶莹、稀少,历来被誉为“石后”、“印石公主”、“章石皇后”。
10、坦桑石,坦桑石也叫做黝帘石,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最早发现于坦桑尼亚,为纪念新成立的坦桑尼亚共和国,取名于此。产在乞力马扎罗山下区区20平方公里山麓,基本属于世界唯一的。坦桑石鲜艳的蓝色及净度甚至比蓝宝石还要高。
11、碧玺,碧玺优质产地巴西,组成成分众多,对于碧玺的划分,主要以色泽浓度和颜色为标准。由于碧玺内部含有铜元素,因此会呈现出自然而鲜艳的蓝绿色,即便是在自然光或无光源的环境中,也会散发出霓光色泽,这是碧玺最吸引人的特色之一。
12、昌化石。昌化石产于浙江临安昌化镇而得名。以叶蜡石为主要组成。腊状至油脂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极少数透明。有水坑和旱坑之别,水坑所产石质细腻,旱坑所产石质干燥坚顽,且含有比铁还硬的砂钉,因此昌化石以水坑所产为贵。有红、白、黄、灰、紫黑等颜色,色泽沉着,性韧涩,明显带有团片状细白粉点。色纯无杂者稀贵。昌化鸡血石和寿山田黄、青田灯光冻合称为“印石三宝”。
中国爱玉是出了名的,玉石具备很高的观赏价值,在经过雕刻大师的塑造之后,颜色艳丽且光泽灿烂,显得更加亮丽。同时自古物以稀为贵,玉石也不例外。玉石是经过几千年的地壳活动形成,限定了玉石的产量是有限的,名贵的玉石的较为罕见的,产量自然更低。价格自然就更贵!以上我收集的世界上较为名贵的玉石,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玉一直都是尊贵的象征,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玉?
1、和田玉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
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和田玉中的名品,是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西汉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其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玉,是迄今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中国印”,也是采用新疆和田玉作为材料。
和田玉属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变质岩,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多矿物集合体,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2(Mg,Fe2+)5[Si8O22](OH)2,密度为2.95—3.17,摩氏硬度在6.0—6.5之间。
2、岫岩玉
岫岩玉,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岫岩玉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新疆和田玉和河南独山玉),因产于辽宁岫岩而得名,最早的玉名见自西汉《尔雅》:“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殉圩琪焉”。
岫岩玉广义上可以两类,一类是老玉,老玉中的籽料称作河磨玉,属于透闪石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淡黄偏白,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另一类是岫岩碧玉,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至湖水绿,其中以深绿、通透少瑕为珍品。
2005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岫岩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3、蓝田玉
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和田玉(软玉)、岫玉和独山玉 ,素有“玉种蓝田”之美称,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早在万年以前的石器时代,蓝田玉就被先民们开采利用,春秋秦汉时蓝田玉雕开始在贵族阶层和上层社会流行,唐时达到鼎盛 。
著名的秦始皇传国玺就是用蓝田水苍玉制成,此后玉玺一直作为皇权的象征,在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流传千余载。
“蓝田玉”之名是因其产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蓝田山而得名。
现代开采的蓝田玉矿床位于蓝田县玉川镇红门寺村一带,含矿岩层为太古代黑云母片岩、角闪片麻岩等。玉石为细粒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
2004年02月03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蓝田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4、独山玉
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有南阳翡翠之称,是一种重要的玉雕材料 ,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或“独玉”。
独山是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最近的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和旅游风景区,出产独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独山玉
百度百科-蓝田玉
百度百科-岫岩玉
百度百科-和田玉
中国四大名玉是那四种
中国四大名玉,具体是指新疆的“和田玉”、湖北十堰的“绿松石”、河南南阳的“独山玉”及辽宁岫岩的“岫玉”。
1.和田玉
和田玉产于昆仑山一带地区,其中和田白玉被国人称为国玉,被誉为古代四大名玉之首。
和田玉质地细腻温润,致密如毛毡,坚硬且强韧,颜色纯正,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越绵长,徐徐方尽,备受养玉之人青睐。
2.岫玉
岫玉产于辽宁省的岫岩县,分老玉和碧玉两类。老玉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淡黄偏白,碧玉质地坚实温润、细腻圆融,多呈绿色至湖水绿,越是深绿、通透为珍品。
3.独山玉
独山玉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是我国特有的玉石品种,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色泽斑驳陆离,精度几乎可以与翡翠媲美。
4.蓝田玉
蓝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素有“玉种蓝田”之美称,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蓝田玉有翠玉、墨玉、彩玉、汉白玉、黄玉等,质地坚硬,色彩斑斓,光泽温润,纹理细密,由于含有氧化的硅、铝、镁、钠、钙、铜等元素,往往一玉多色,乳白、青、黄、红诸色错杂,是良好的玉雕和制作工艺美术品原料。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四大名玉
中国古代四大名玉都有什么?
中国古代四大名玉,主要是指;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陕西蓝田玉,辽宁岫岩玉。
新疆和田玉,多数为单色玉块,少数带有杂色。其玉质半透明状,待抛光后可呈脂状光泽。较为出名的为白玉依姬羊脂白玉。
河南独山玉,产出在南阳市城区独山得此名。上好的独山玉玉质坚韧且微密,细腻又柔润,呈现出光泽透明状态。
陕西蓝田玉,是属于蛇纹石化透辉石类。一般呈现淡黄绿色。
辽宁岫岩玉,也是属蛇纹石,其玉质地温润、晶莹性坚,颜色非常的丰富。
历史上有名的玉佩
历史上有名的玉佩
历史上有名的玉佩,现在的玉石非常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因为玉对人的身体有好处,有玉养人人养玉的说法,下面我分享一篇关于历史上有名的玉佩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有名的玉佩1
1、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唐代李白《古风》三十六便有“抱唐代李白的《古风》中提到“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意思是虽然三度献给楚王,但宝玉被弃置不采用。
据战国时期,刘向考订的《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周国有砥厄,宋有结绿,梁国有悬愁,楚国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没有经过琢磨的玉。
2、蓝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至明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所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蓝田是葱岭玉的别名,也被误以为是西安的蓝田玉。
扩展资料
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由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繁钦诗中“美玉”是指玉做的佩,或写作“佩”。古人对玉佩的热爱不是因为玉的贵重,而是源于玉的品格,所以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明清是另一个玉文化繁荣的时代,这时民间盛行佩带各种玉佩饰。有钱的人上到帽檐前饰,中至玉腰牌,玉挂件,下至玉鞋扣,几乎全身上下都是玉。一般平民百姓也常会带个玉手镯、玉耳环,玉扳指等。所用玉料大多为青玉、白玉、青白玉等。其中特别以产于新疆和田的羊脂白玉最为名贵,黄玉也同样价值不菲。
翡翠也是在清早期流入中国的。但由于翡翠石料一般较为细小,所以多用来做介面,耳环等小件器。我们现今看到的大部分玉佩饰都是明清两代的产物。
历史上有名的玉佩2
和田玉
和田玉从中国的历史来说绝不是一统天下的。最有学术价值,最有文物价值,最有收藏价值的玉器里面,很多根本就不是和田玉。因为在中华文明形成阶段,孕育文明的地区就是黄河流域中下游和长江流域中下游,根本不可能与西域进行交通,和田玉料也就无从谈起,但玉器也要照做,自然是使用其他玉料。和田玉的正式大规模使用是从西周时期(虽然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中有一部分被认为可能是和田玉,但毕竟在总数中是很少一部分,不能视为已经开始成规模使用)开始,彼时中原与西域地区交往通商,开始有成规模的和田玉料流入华夏文明地区。经过与之前使用的地方玉料比较,发现和田玉确实从各方面来说是最优秀的,从此和田玉开始占据中国玉舞台的中央。
之后的各个时期,中国中原地带的势力,对西域一带的掌控时强时弱,和田玉料对中原的供应能力也就有高有低,相应地,和田玉自然不可能包办所有玉器。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后,玉料的供应不再成为问题,和田的玉料能够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原,从而使得汉玉基本上都使用和田玉。于是汉代成为中国玉器的一个顶峰,从它的工艺,到它的精气神,达到了一个峰值。这样就造成了和田玉从汉代开始,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成为了最高等级的一个玉种。自此各个朝代,高等级的玉器就是和田玉为大了。但是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特例,就是辽代,辽代的玉器基本用的是东北的地方玉,也可以叫草原玉,这也是一种闪石玉,硬度较高,但是它的光泽和油性比较差。当然,辽代的高等级玉器也还是使用和田玉,但是它的一般玉器确实基本都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原玉。
岫玉、河磨玉
另一个大的玉产区是辽宁地区,出产的是岫玉,在辽宁省岫岩县一带。实际上岫玉是个大概念,有狭义上的、广义上的之分。广义上的说,凡是在那个地区出产的玉都应该称为岫玉,不过在所有的重要的玉产区里,岫岩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同时存在两种在地质学和宝石学上完全不同的玉种。一种是狭义的岫玉,就是现在在大街上经常看到的大的雕件,绿颜色的大玉雕件,也有发姜黄色的,叫做辽宁黄玉摆件,这些都是岫岩玉。岫岩玉的主要成分是蛇纹石,而不是和田系的透闪石以及阳起石。岫岩玉的摩氏硬度4.8~5.5,相对和田玉它是软的,就经济价值来说岫岩玉远远低于和田玉,岫岩玉通常用来制作较大摆件,因为用它制作小型器物或饰物是卖不上价的,只有加以精湛的技艺和设计形成艺术品才具有较高的价值。
河磨玉
从广义来说岫玉里面还有一种,也产自岫岩,叫做河磨玉,收藏古玉的称古河磨玉为老河磨。现在因为和田籽料暴涨,便有人说河磨玉就是岫岩玉里的籽料,这是一种偷换概念。为什么呢?不错,它基本产自河床,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与和田籽料的出身是一样的。但它与岫岩玉则完全是两个东西,岫岩玉是蛇纹石,而河磨玉与和田玉一样是一种闪石玉。河磨玉的摩氏硬度、矿物学成分、化学成分都与和田玉相差不多。因此,河磨玉的品质和油润度都与和田玉相近,自古就是名贵玉料,且为中国最早使用的玉料。它与和田玉的区别主要在于颜色和透光性,河磨玉基本上没有白色的。它是什么颜色呢?绿色、黄色,甚至有一部分深绿和达到将至蓝色。如果有一些玉器,它的颜色是发草绿色,或者发黄,这种黄不是正黄而是偏一些草黄,还有的’时候会有发点墨绿色的玉器,硬度又非常的高,手感接近和田玉但透光性明显低于和田玉,基本上就是辽宁岫岩的河磨玉。
南阳玉/独山玉
第三个主产区是在河南的南阳,称为南阳玉,也叫独山玉。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悠久的产地,开采时间相当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被开采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玉器,大家都应该知道——和氏璧。说到和氏璧,就要说《完璧归赵》,从我们上中学学这篇课文开始,就给了我们所有人两个错误的概念。
第一,大家以为和氏璧是璧,在中学课本《完璧归赵》的插图上,蔺相如捧着一个东西,要往柱子上砸,秦王在那边惊恐地看着。他捧着的那个东西,被画成一个战汉时期非常著名的大型出廓璧形象,这完全是一个外行因文生义的臆想,因为它不是一个璧。璧是用来礼天的,天是最高的。璧用来礼天,相应地,璧在玉器里面的等级就非常高,在古代作为礼器的璧基本上都是采用最好的玉料制作的,以至于可以用璧来指代所有的好玉。我们通常说的白璧无瑕不是说一个玉璧没有瑕疵,没有斑点,它指的是一块很好的白玉,上面没有瑕疵,但这块白玉可以是任何形象。所以如果和氏璧确曾存在,那它不是璧。因为据说和氏璧最后被制成了传国玉玺,此说法见于唐朝张守节所撰的《史记正义》,后来被作为《史记》的注:“正义崔浩云,李斯磨和璧作之,汉诸帝世传服之,谓传国玺。韦曜吴书云玺方四寸,上句交五龙,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光印的部分就四寸见方,汉尺一寸等于2.31厘米,那么光印的部分就要9厘米厚,更何况上面还带五龙钮,它就需要玉坯更厚。如果它是一块璧的话,璧的基本形状是片状的,自古制玉工艺都是减料成形,一旦开好了坯是片状的,就绝不可能再做成一个方块状——厚度不够了,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和氏璧也绝不是璧。实际上历史上也有很多人怀疑过和氏璧是否真的存在过,就是因为有这个明显的逻辑错误。根据和氏璧的故事,卞和献这块东西,到最后剖开,发现是好玉,它其实就是一块原石,明确地说是个大独籽,所以蔺相如应该是捧着块大石头在吓唬秦王。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珠玉第十八》里有一句话:“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余无瑕玷者,古者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正是说的这个道理,如此厚达一尺的一块玉料倒是正与传国玺的尺寸对应。
第二,和氏璧如果确实存在,它也绝不可能是和田玉。因为楚国距离和田地区路途遥远,中间隔着晋、隔着秦,不大可能得到大的和田独石。这块原石产自楚国,故事中说它产自荆山,也就是襄樊地区,不过那个地区确实不是一个传统的玉石产区。1921年,地质学家章鸿钊老先生在《石雅》一书中,肯定和氏璧是产于荆山地区基性岩的月光石,即拉长石。不过到今天,我们很难想象一块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最昂贵的玉石其实不是玉,只是一种完全不符合东周时代既定玉器审美标准的斜长石。楚国在她的国土里,最大、最有名的产玉区是南阳,西周时南阳地区有鄂国、吕国、谢国、郦国、蓼国、缯国、鄀国等众多诸侯国,到春秋初年,楚国强盛,这些小国逐一被楚所灭,这个地区遂属于楚国。所以很有可能和氏璧的原石是一块南阳玉,至于荆山的记载则可能是附会,毕竟当时襄樊地区是楚国的核心地区,而南阳是边缘地区(实际上南阳距离襄樊也并不算远,只不过一百多公里,即使对于东周时代,进行玉石的输送难度也不为大)。如果是这样,它的颜色就极可能也不是白色的,因为南阳玉的主流不是白色的,南阳玉里面有多种色调,以绿、青、杂色为主,也见有紫、蓝、黄等色,而白色玉只占南阳玉的10%左右,和氏璧很大可能是青绿色的。
其他的历史名玉
从古代到现代还存在的大的玉产区就是以上这三个地区了。当然在古代,除了这三个地区外,还有两个地区是名噪一时的名玉产地:一个是陕西的蓝田。蓝田玉在古代,尤其在战国以前,是非常重要的玉种,特别是在西北方向的几个原始文化里面,甘肃的地方玉和蓝田玉是主要的玉料。不过,有关蓝田玉还有一个说法,在《天工开物》里记载:“凡玉入中国,贵重用者尽出于阗、葱岭。所谓蓝田,即葱岭出玉别地名,而后世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其岭水发源名阿耨山,至葱岭分界两河,一曰白玉河,一曰绿玉河”。按这个说法,在古代有过两种蓝田玉。一种是陕西西安附近的蓝田所产之蛇纹石玉;一种是出自于葱岭的白玉或碧玉,实际还是和田系的玉石,应属闪石玉。再一大玉种是江苏溧阳梅岭闪石玉,这个玉矿现在基本绝矿没有了。著名的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料基本上来自两个地方,一小部分是通过龙山文化从北方传来的河磨玉,而大部分就是环太湖流域就地取材的梅岭闪石玉。不过到了现代,包括蓝田玉、扬子玉、西峡玉等都被统称作地方杂玉。
历史上有名的玉佩3
凤形佩
新石器
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遗址出土。
器呈牙白色,卷曲状,作首尾相衔团凤形,镂空透雕。头顶有勾形长冠,圆眼,尖喙,肩连双翼,短翅,长尾。尾部又分为双叉,其中一叉与凤头相连,爪卧于腹下。玉凤翅膀用阳线琢出羽翎纹,凤尾部上方琢一圆孔。
凤是古人创造出的瑞鸟,也为图腾。凤在古代历来被看作是神鸟。拥有它的人是有权势者或为显贵,也可能是负有通神职责的巫觋,佩戴它来与神灵沟通。
此凤造型秀美,构思巧妙,姿态活泼,非常注重细部的刻画,以镂空透雕并采用减地凸起阳线的雕刻技法,线条流畅,雕刻绝妙,代表了石家河文化玉凤雕刻的最高水平。
腰佩宽柄器玉人
商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黄褐色,圆雕。玉人呈跪坐状,双手放于膝上,头上梳长辫一条。头顶戴圆箍形冠。头顶部有一对左右对穿的横穿孔,穿孔前还有一深孔。脸形很长,下颔较尖并上翘,长眉,臣字形大眼,阔鼻,嘴紧闭,头两侧方形耳。身着交领对襟长衣,腹前悬一长“蔽厀”,穿鞋。腰部近左侧佩一宽柄器,柄端上部为卷云形。
此玉人衣着华美,纹饰绮丽,神态威严,气质不凡,特别是腰间佩带的宽柄形器,形制特别,玉人的冠饰尤为奇特,根据卷筒上所刻纹饰,很像丝绸制品,形制优美。故此件玉人是殷商玉器中较为珍贵的一件,为研究当时商人冠饰、发饰及服饰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玉兔佩
西周
两件玉兔形状基本相同,绿色,体扁薄。玉兔呈伏卧状,侧视,圆眼,长耳后伏,嘴紧闭。翘尾,臀部肥硕,前后腿屈卧,刻出爪纹。用明刻线勾出身体各部位轮廓,嘴穿一透孔,两面纹饰相同。
片雕,线条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质朴可爱。这种形状的玉兔,在周代较为多见。玉兔纹最早见于商代。西周时期琢玉风格与商代有所不同,其造型生动,突出主要特征,线条遒劲有力,流畅自如,纹饰有繁、简之分。
玉蚕佩
西周
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1704号墓出土。玉纯白色,器弯曲呈弧形,上粗下细。头部较圆,上有向外突出的双目。头下方雕刻爪纹,爪前后钻有一通透小圆孔。从头部向下,身体逐渐变细,到尾部呈尖状,身躯雕刻七条阴线纹,越往尾部阴线纹越密,代表身躯。头中部两面对钻一圆孔,可供系佩。造型生动逼真,玉质洁白,纯净光润,应为羊脂白玉。雕刻技法纯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并且在很长的时间里是世界上唯一生产丝绸的国家。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养蚕业已经很普遍,遍及东西南北广大地区。许多墓葬均出土大量玉雕蚕,形状有直身形,有弯曲形、璜形等。有的墓还出土了丝绸残片。这些实物资料充分说明这段时期蚕丝业一直很发达。
玉人骑兽佩
战国
河南省洛阳西郊小屯村出土。玉为灰白色,上有褐色小斑点。圆雕。一孩童跪地,骑一卷尾似虎伏兽。
造型生动优美,人物眉清目秀,花纹精美,线条细如毫发,流畅自如,制作精绝,描绘出当时贵族小孩的神态。孩童所梳的发式称为“总角”。这是男、女未成年孩童的发式之一。
玉龙佩
战国
河南省信阳县长台关一号墓出土。玉为青绿色,局部有褐色沁。器呈“S”形状,唇上翘,口微张。器身满刻卧蚕纹,两面纹饰相同。背部上方有并列两透孔,可佩系。此种形状的玉龙,是战国时期较流行的典型器之一。
战国时期的玉龙,无论在制作技法、造型花纹等方面,都脱离了战国以前的规范,千姿百态,独具时代风格。出土龙形佩较多。战国时期,龙的形体更长了,形体多为“S”形,曲折弯转,自然流畅,动感强烈,形态各异。纹饰多为谷纹和云纹等几何纹饰。头上的龙角与耳形十分相近。
玉镂雕龙纹佩
战国
河南省信阳县长台关一号墓出土。玉为碧绿色,体扁平。龙的躯体作卷曲状,龙首与尾向上勾卷,身躯向上弯拱。独角,扁圆眼,嘴微张,龙身中部较宽,近尾处分为二叉,一尾向龙背部弯曲,另一尾向下,在龙下腹部弯曲。龙首下颚、龙足、龙尾与龙身相连处,都雕刻成镂空状。通体雕刻单阴线卧蚕纹,龙身中腰处钻一孔,可供系佩。
龙形佩在春秋晚期开始大量出现,到战国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玉器之一。
玉螭虎食人佩
战国
玉为青色,镂空雕刻。两面纹饰相同,器表面残存有朱砂痕迹。器中部雕刻一螭虎,身躯卷曲蟠成环的形状。螭虎头部伏于一赤裸的女人身上,好似正在吞噬人的腹部。螭虎头部有双耳,菱形大眼,用其右爪抓住人的左臂,左爪抓住人的左腿。螭虎躯体两旁,镂空两个带有飞翼的神人。神人面部与被食人的面部神态祥和且肩生羽翅。
这种螭虎噬人的形象,可能和古代神话故事有关,经神虎食人后,凡人变成天上仙人。此器不仅是战国时期艺术价值极高的玉雕精品,而且是研究战国时期祭俗文化、仙化升天思想的珍贵实物资料,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透雕璜形螭纹玉佩
汉
白玉,体扁平。璜形,镂空雕刻,两面纹饰相同。器通体镂雕两条螭纹,长角双耳,细眉圆目,鼻部下凹,螭身镂空雕刻,身饰“二”字纹及羽毛纹。玉质纯净,白润剔透,器表面光滑而平整,纹饰精美,线条流畅。用隐起、镂空和阴刻等雕刻技法,纹饰华丽,雕刻技法娴熟,艺术气息浓厚,是汉代典型的璜形玉佩,是汉代玉雕中精品。
透雕双螭纹玉佩
汉
青玉,有黄褐色沁。体扁平,略成弧状长方形,镂空雕刻。中心有一椭圆形孔,两端各雕一螭纹,首尾衔接。螭脸部像猫形,独角,耳部外侈,宽眉宽鼻,眼紧靠眉、鼻处,呈方圆形,鼻部有波折纹饰。身体蟠曲缠绕,镂空雕刻。
谁知道中国古代有名的美玉是什么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玉器,又叫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等。
关于“和氏璧”,最早见于《韩非子》,讲到和氏璧的来历大体如下: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今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历山)中获得了一块璞玉,觉得一定是块美玉,把它献给楚厉王(?—前741)。楚厉王让雕刻玉器的玉工鉴别。玉工说只是块很普通的石头。楚厉王很生气。认为卞和欺骗了自己,就让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又拿着那块璞玉去献给武王,楚武王也让玉工来鉴别,玉工仍然说那不过是块再普通不过的石头,楚武王又很生气地让人砍去了卞和的右脚。楚武王死后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那块璞玉在楚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泪水流尽变成了鲜血。楚文王听说此事以后。就派人去问卞和:天下受刖刑的人很多,为什么你哭得如此伤心呢?卞和说,我不是因为自己受了刖刑而哭,我是因为这明明就是块难得的宝玉却被人看成是普通的石头,我明明是个忠贞的人却被看成是说谎的骗子!楚文王就让玉工解开了那块璞玉,果然是块难得的宝玉,价值连城,是稀世珍宝,无价之宝。于是就让玉工把它雕成了一块玉璧,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这块和氏璧在楚国消失不见了。辗转到了赵惠文王手里,而秦昭王知道了,就想要这块和氏璧,于是就有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又据说,这块和氏璧后来被雕刻成了传国玉玺,成为各国国君争夺的宝器。后来,这块传国玉玺下落不明。直到目前为止,这块传说中的美玉或传国玉玺仍然未再重见天日。
该文章由作者:【土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