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怎么看荧光
1、看翡翠质地、浑厚度:直射
直射的手电筒在平移过程中,玉石的透光性均匀说明结构均匀,透光性不均匀,说明玉石的结构均匀性不均匀。
2、看翡翠颗粒粗大小:斜射
用强光手电筒对准翡翠无皮的平行面,呈45°斜角,距离翡翠表面3至10厘米左右进行照射,也可慢慢平行或远近移动,单点式是看清絮状结构为最佳;
3、看翡翠是否有杂质或者绺裂:背射
有杂质时,翡翠内部通过打光会呈现暗点,这是杂质会阻光的缘故;有绺裂时,在手电光源平移时会出现光线强弱变化不均匀的现象,这是由于内部的绺裂影响到了光线的折射与反射造成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用实际打灯图来看下不同种水的翡翠原石打灯表现:
1、玻璃种
有荧光,看上去杠味十足,金属光泽度强,也就是行家所说的“起荧”。
2、高冰种
反射有金属的杠味
3、冰种
肉眼观察不到晶体颗粒,看上去胶感十足。
4、糯冰种
内部结构,相对质地比较细腻,朦胧不可分辨;
5、糯化种
打灯后,看上去跟糯米汤一样,看不到结构,底子浑浊,透明度不高,
6、糯种
打灯后细腻看不到结构,但是底子浑浊。
怎样区分翡翠的种老种嫩
1、观察皮壳法
仔细观察翡翠原石风化皮壳上的砂粒(翻砂)并用手摸体验其质地,若砂粒呈直立状态,分布均匀且坚硬、粗糙扎手,则这是一件老种翡翠玉石;反之,若砂粒不够凸出,分布不均匀,而且质地松软容易脱落,则这是一件嫩种翡翠玉石。
2、泼水辅助法
向翡翠原石皮壳上泼少量水,观若水向皮壳内部渗透速度很快(打湿的皮壳很快就变干),则这是一件嫩种翡翠;反之,若水的渗透速度比较慢(打湿的皮壳干得较慢),则这是一件老种翡翠。其原理主要是因为老嫩种翡翠的结构致密性不同造成。
老种翡翠结构十分致密,晶体个体间的间距很小,水不容易渗入玉石内部,大多数水分子只能停留在玉石表面待缓慢蒸发而消失,所以玉石表面洒水后晾干的时间较长;而嫩种翡翠结构相对疏松,晶体个体间的缝隙较宽,水很容易渗入玉石内部,停留在玉石表面的水分子越来越少,所以观察到沾湿的玉石表面晾干的速度很快。
3、观察雾层法
在玉石切口处观察处于靠近翡翠原石风化外壳位置的雾层,若雾层比较薄(约一指宽或更窄),则这是一件老种翡翠原石;若雾层比较厚(宽度在两指宽及以上),则这是一件嫩种翡翠原石。
总而言之,以上判断翡翠成品、毛货以及原石种质老嫩的方法均较简单,而且易于操作,在实际玉石交易中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是翡翠商贸领域几个世纪以来的经验总结。
然而翡翠的种质特点千变万化,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涵盖其全部,难免以偏概全,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变通,适当地同时采用多种不同方法,结合丰富的个人实践才能做出最综合、客观、可靠的判断。
扩展资料
一件翡翠的优劣,它的质量评价体系由六大要素构成:种、颜色、工艺、形状(品相)、裂纹瑕疵、大小重量。当中,翡翠的“种”是最重要的。玩玉的行家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行话——外行看色、内行看种。翡翠的种自优向劣简单可以分为七级:老坑玻璃种—玻璃种—冰种—芙蓉种—白底青种—普通豆种—芋头种。
一般来说,种好的翡翠因颗粒细,其透明度高,种差则透明度低。但也不是单纯的对应关系。经常有消费者看到透明度高的翡翠,就认为种好,透明度差就认为种差,这是片面的,是对种没有从本质上的理解。一些行家更喜欢用种老种新来表示种好种差。
种的概念与颜色没有直接的关系,但颜色却容易引起对种的误判。颜色浓、深往往影响着透明度,而无色洁白者易见其透明度。经常有消费者遇见无色的玻璃种、冰种翡翠对其种好交口称赞,但对颜色饱满且种好的翡翠却将信将疑。可见颜色可混淆对种的观察和判断。
“种”是高档翡翠的必备前提,行话还说“一种、二色、三工艺”、“低档看色、高档看种”。豆种翡翠是翡翠品种中最常见的,所谓“十玉九豆”,指的就是豆种之普遍。它的结构疏松,矿物颗粒粗大,明显可见,质地粗糙,细润感差。
豆种是最常见的翡翠品种,是中低档玉件的主要原料来源,但豆种因种新,玉件由于光照射,经年之后,容易变差或出现微裂。豆种颜色多,鲜艳均匀,出货高,且原料相对便宜,做成成品价格也较便宜,有一定的竞争力。
参考资料:手机凤凰网-分享以皮壳来判断翡翠原石赌石种老或种嫩的辨识方法
翡翠怎么区分种老与嫩
有些翡翠原石经历的自然磨蚀、风化少,其玉质表现的稳定性不够,通常表现在翡翠成品水头不足,光泽差,行内就把这类翡翠称之为种嫩。种嫩的翡翠饰品,会随着佩戴时间推移,发生颜色逐步变黄或色暗等变种现象。
反之经过河流冲刷,大自然地质构造运动中,把翡翠不良部分磨蚀掉,形成翡翠风化外皮包裹,这样的翡翠成品表现有光泽,水头较好,行内称为“种老”。通常起光、起胶的翡翠,都属于种老。种老翡翠饰品的稳定性强,因此不会发生变种现象。
天然翡翠打灯鉴定方法
打灯看翡翠原石的原因和方法
而且打灯后的翡翠原石特别好看,这是不是卖家卖货的手段?今天莲叶君就来说说看翡翠原石为什么要打灯和如何打灯的问题。
看翡翠原石有四个方法:
第一个是看原石的场口,第二个是看原石的皮壳,第三个是掂量原石的手感,第四个就是打灯。
看到这,你自然就知道,打灯看翡翠原石不是卖家卖货的手段,而确实是有自己神奇的作用。
当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手电筒就可以看翡翠原石的,市场上有专门用来看珠宝的强光手电筒。强光手电筒是看翡翠原石时最常用的工具,因为它可以更清楚的观察翡翠的情况。
强光手电筒可以看什么呢?
打灯看原石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观看石头的种水,裂、脏等瑕疵以及内部结构。
看色彩的话要在自然光下看,会比较直观,打灯看色会造成偏差。
1
看水种
打灯可以看原石的水头,水头是对翡翠透明度的叫法。种的优劣取之于地,同时还影响着水头的好坏。
打灯之后,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石头吃光多少,根据石头的吃光程度,我们可以判断成品出水的几率和水头程度。
打灯之后,还可以明显看到石头的种老不老,结构粗的种就嫩,反之种老。
2
看瑕疵
我们从表面可以看到原石的纹裂,但是不能看到这些纹裂的深度,打灯之后,这些纹裂都明显可见,到什么地方,有多严重,都有比较直观的表现,我们就可以判断原石的成品率有多大,可以切手镯呢还是只能切牌子或者戒面。
比如裂、脏等,有裂的地方会有隔光效应,打灯的时候不能用太亮的光线,因为太亮的光线会打穿裂纹透光,这样是看不到隔光效应的,会导致判断失误。
3
看结构
一般看原石的时候是用60——70度的角度打光,才能更容易看清楚原石的结构,然后根据结构去判断是什么材质,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看裂的深度或者棉的厚度,来判断翡翠的价值。
强光手电筒要怎么打光?
打光的角度不同,强光源离翡翠的远近不同,照射方式不同,得到的鉴定结果也不同。
所以如何打光,需要什么样的角度这些问题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1
看质地、浑厚度须直射
有些人用手电筒45度侧打光来给别人介绍翡翠的质地,其实这是错误的。
看翡翠的质地、浑厚度需要手电筒直射才可以。
因为手电筒光直射在不同的物体表面其透光度是不同的,强光手电筒直射在原石的表面,原石内显示很强的透光性,且相对聚光,而强光手电筒直射在石英岩、大理岩、玻璃混合制品上其光晕则相对散光。
直射的手电筒慢慢平移时,玉石的透光性均匀说明结构均匀,透光性不均匀,说明玉石的结构均匀性不均匀。
2
看翡翠颗粒粗细度和密度须斜射
鉴定翡翠的颗粒粗细度和密度只有用强光手电筒呈45°角侧打才可以看。
用强光手电筒对准翡翠无皮的平行面,呈45°斜角,距离翡翠表面3至10厘米左右进行照射,也可慢慢平行或远近移动,单点式至看清絮状结构为最佳,进行多个点照射,这样可以鉴定出翡翠的细腻度好坏及颗粒的粗细。
3
看翡翠是否有隐藏杂质或裂口须背射
用强光手电筒紧贴合翡翠背面,然后慢慢平移。
以此来鉴定翡翠结构内是否含有杂质或有裂口,有杂质时,翡翠内部会呈现暗点;有内裂口时,在手电光源平移时会出现手电光源普通暗反应,或有不均匀折射光变化反应。
怎么根据光线照入的深浅和宽度来衡量水头?
我们经常用“一分水”、“两分水”来形容翡翠的透明度,翡翠原石行业中的“一分水”是按照0.3厘米来计算的。
按照业界约定俗成的算法是这样的。
当光线照进翡翠料子3毫米为一分水;光线照进翡翠料子6毫米称为二分水;光线照进9毫米为三分水。
不同原石的打灯表现
1
玻璃种
打灯看就跟它的名字一样,通透、干净、贯彻始终的感觉。肉质翻白,刚味可见。
2
高冰种
若打灯后光线穿透力极强,反射有刚味,多半是高冰种。
3
冰种
翡翠料子肉质非常细腻,打灯看基本无颗粒感。
4
糯种
打灯后细看是能够看到里面糯米一样的结构,结构非常细腻,说明种非常老,但是水短,所以透明度不高!
5
糯化种
也叫米汤种,打灯后,看上去跟熬化的糯米汤一样,看不到结构,底子乳浑,和米汤很像,糯华种的原石种老,水也长,只是底子浑浊,所以透明度也不高
打灯怎么看翡翠几分水 不同原石打灯的总结?
其实对于“打灯”这个操作,如果是对翡翠有所了解的朋友们,想必都不怎么陌生。在相关的讲究当中,打灯是为了更好的查看翡翠原石,更好的查看翡翠原石内部的情况,内部的水头如何,瑕疵如何,水种如何,内部结构如何,都可以在打灯中可以看出来。那么,打灯怎么看翡翠几分水?有哪些需要明白的操作呢?
翡翠原石的水头,而水头是翡翠的透明度的叫法,翡翠水头好一点,价值就要高一点,打灯以后,原石内部可以照射的地方多;折射回的光线的强弱,就可以判断成品出水的大概几率,还可以看石头的种老不老。内部结构粗,种就嫩,反之种老。
此外,众所周知,在翡翠原石中有一分水,两分水的说发,而“一分水”是按照0.3厘米来计算的,当光线照射进翡翠的3毫米是一分水,以此类推,9毫米为三分水,三分水的水头也比较好了。
而下面给大家总结了,几种常见且不同原石的打灯情况,具体如下:
1、玻璃种:大灯以后,可以看见内部通透,干净,翡翠的肉质比白;
2、高冰种:打灯以后看着光线穿透性强,反射有刚性,多数是高冰种;
3、冰种:翡翠料子肉质非常细腻,打灯看基本没有颗粒感;
4、糯种:打灯以后,能看到里面和糯米一样的结构,结构如果细腻,说明种老,如果水短,说明内部棉很多;
5、糯化种:打灯以后,看着翡翠内部像一锅米汤一样,看不到内部结构,糯化种的翡翠原石种老,只是内部底子浑浊,透明度不怎么样;
6、糯冰种:打灯以后细腻,也看不见结构,底子同样浑浊,但是糯冰种的底子比糯化种的底子纯净一点。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
翡翠种老种嫩怎么看?
如何判断翡翠原石的“种老”和“种嫩”?
由于老种翡翠晶体结构很致密,相较包裹着的风化外皮硬度大很多,因此造成风化程度的差异,体现于皮壳一个个直立凸出的砂粒,手感粗糙扎手,而形成初期松软的外壳矿物已经基本被风化殆尽,不复存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而嫩种翡翠由于晶体结构相对疏松,玉肉与其外皮硬度相差不大,不会造成明显的风化差异,体现于保留完整且容易脱落的皮壳砂发特征。因此,我们来看看如何判断翡翠原石种质老嫩常用的四个方法: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一,观察皮壳法:
仔细观察翡翠原石风化皮壳上的沙粒(翻砂)并用手摸体验其质地,若砂粒呈直立状态,分布均匀且坚硬、粗糙扎手,则这是一件老种翡翠玉石;反之,若砂粒不够突出,分布不均匀,而且质地松软容易脱落,则这是一件嫩种翡翠原石。
注意:当然本方法及其所涉及玉石特征不适用于以下几种翡翠原石皮壳类型:水翻砂皮壳、脱沙皮壳、石灰皮壳、水石皮壳、蜡皮壳等,由于这几种皮壳比较特殊,需要做单独分析。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二,泼水辅助法:
向翡翠原石皮壳上泼少量水,观若水向皮壳内部渗透速度很快(打湿的皮壳很快就变干),则这是一件嫩种翡翠原石;反之,若水的渗透速度比较慢(打湿的皮壳干得较慢),则这是一件老种翡翠原石。其原理主要是因为老嫩种翡翠的结构致密性不同造成。
老种翡翠结构十分致密,晶体个体间的间距很小,水不容易渗入玉石内部,大多数水分子只能停留在玉石表面待缓慢蒸发而消失,所以玉石表面洒水后晾干的时间较长;而嫩种翡翠结构相对疏松,晶体个体间的缝隙较宽,水很容易渗入玉石内部,停留在玉石表面的水分子越来越少,所以观察到沾湿的玉石表面晾干的速度很快。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三,观察雾层法:
在玉石切口处观察处于靠近翡翠原石风化外壳位置的雾层,若雾层比较薄(约一指宽或更窄),则这是一件老种翡翠原石;若雾层比较厚(宽度在两指宽及以上),则这是一件嫩种翡翠原石。
此方法仅适用于判断有次生雾层翡翠原石种质的老嫩,有些场口特别出产无雾且种老的玉石,如莫西沙、翁巴列、帕敢基黑乌纱、会卡场口等,对这些特殊场区所产玉石种质的判断需要依靠其他的依据。
其原因仍与翡翠地质结构形成有关,于老种翡翠原料的晶体结构十分致密,晶体之间的间隙非常小,而像形成常见白雾的二氧化硅分子、形成黑雾的柯绿泥石矿物、构成红黄雾的褐铁矿氢氧化铁胶体分子等物质颗粒都比较大,因此这些外来矿物质很难渗透皮壳并随晶体间隙侵入矿石内部,所以只能在风化皮壳周围勉强形成一层薄薄的雾层;而对于嫩种翡翠原料而言,晶体结构相对疏松且晶体间隙较宽,这给以上所述次生矿物的侵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会形成很厚的雾层。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四,外形参考法:
观察翡翠原料的整体形态,若外形棱角分明(磨圆度差),则可判断这件翡翠原料的种质较老。
此方法对于翡翠原料种质老嫩的判断只能做辅助参考作用,仅凭原石的外形特征(作为单一依据)是不能准确判断翡翠种质老嫩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总而言之,以上判断翡翠成品、毛货以及原石种质老嫩的方法均较简单,而且易于操作,在实际玉石交易中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是翡翠交易领域几个世纪以来的经验总结。
然而翡翠的种质特点千变万化,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涵盖其全部,难免以偏概全,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变通,适当地同时采用多种不同方法,结合丰富的个人实践才能做出最综合、客观、可靠的判断。
该文章由作者:【经济学家茶座】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