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沁色的古玉最珍贵(什么沁色的古玉最珍贵呢)


如何理解“玉得五色沁,胜得十万金”?

中国玉器行业一直有“玉得五色沁,胜得十万金”的说法,有“五色沁”的玉,身家真的可抵“十万金”?这“沁色”不是玉石自身的颜色,它是一种由外向内沁入玉石的天然痕迹。形成的原因一般多指入土之后的玉,因为在土里掩埋时产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掩埋的时间久远,形成沁色也会越重。

高古玉沁色形成的原理及多样性,多有著述,啰嗦无益。一般根据玉质不同,入土时间长短,土壤里的化学成分,与墓葬中伴随器物的接触等条件,沁色变化很大,但多以一两种沁色为主。几种沁色并存,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炫丽色彩的是为少数。

有时生坑玉看起来仅一种沁色,但经过盘玩,会出现多种深浅不同,甚至色彩迥异的沁斑。称为五色沁,并非一定要五种颜色,色彩斑斓多样,色阶有深有浅,可统称五色沁。对色彩的敏感度因人而异,喜爱程度也因人而异。对于一个色盲的人,五色沁肯定没有吸引力,更不会花十万金以求之。

又因每一种沁色,形成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如葵黄,形成需两千年以上时间。红色,形成需两千年以上。而水银沁,黑色,最低也需一千年以上。但一千年形成的水银沁,色嫩也易盘出。二千年形成的水银沁成块,成片。

古人也有根据沁色断代之说。沁色中的红黄二色,是由于铁分子氧化形成了氧化铁,氧化亚铁而成。绿色是由于铜氧化后形成。若在墓中玉器上,形成五色沁难上加难。故五色沁玉器不易得。会盘玩者盘玩活后,如同五色祥云在玉器中流转,宛如天物。

古玉的魅力所在,就是其唯一性。不像劳力士表,有钱就能买到。就是限量LV包,也会有个数量。而一块五色沁的玉,世上仅此一件,钱再多,你不愿卖,我也得不到。玉的五色沁多半需要长期盘玩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如果一件心爱的玉器,相处多年,朝夕把玩,盘出了炫丽多姿的色彩,到了这个份儿上,恐怕就不是十万(韩元)百万(越南盾)可以相比的了。

什么沁色的古玉最珍贵(什么沁色的古玉最珍贵呢)

高古玉沁色特征的鉴别技巧

对于高古玉是一种极其珍贵的玉制品,那么在收藏的时候该怎么鉴别好高古玉的沁色特征呢?究竟都有哪些沁色的种类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高古玉沁色特征的鉴别,希望能帮到你。

高古玉沁色特征的鉴别

一、 渠沟黄

这里的“黄”字统指发生变色的现象。玉器变色先从渠沟之处变化,色泽变深、变旧。要色变到这种程度,一般需要百年以上。

二、 包浆

传世玉器生成包浆很快,有二三十年便可显现。入土生成包浆就很慢,最快也得百年以上,不少的玉器在地下永远也不出包浆。玉生包浆,年代越久,包浆就越厚。

三、 霜尘沁

玉的表面好像下了霜的大地,又是霜雪又是灰尘,看似浮在表面,但是擦不下去。要到这种程度,至少120年以上。

四、 绺[liǔ]莹沁

绺莹沁里面沁进一般色彩需七八十年,要沁入水银需要200年以上。

五、 薄雾沁

沁入之物刚刚进入玉皮,尚未进入玉的肌理,就像长了一层薄雾。时间一般需要150年以上。

六、 薄膜沁

不一定不满整器,但已经大面积形成较厚的膜状,使玉器不再有原来的光泽。这种薄膜多由石灰和污泥所沁。时间大约需要200年以上。

七、 斑块沁

斑块色沁一般需要200年以上;斑块水沁需要400年;斑块土沁需要700年;斑块水银沁至少需要1300年。

八、 花脸沁

花脸沁往往有多种沁蚀,比如色沁、土沁、水银沁、钙化等,至少需要600年以上。

说明:高4.2cm,厚2cm,宽4.3cm,三角形的瑞兽,年份好白玉底子的,好不好不在玉底子,好在沁上了!寿衣沁,土沁,鸡骨白,黑沁,都赶上五彩了!

九、 牛毛纹

牛毛纹一般由水银、铅锌等物质沁成,线状,顺着某一个方向排列。时间需要800年以上。

十、 全皮色

某种单一皮色基本能布满整器,包括色沁、石灰沁、土沁、水沁、钙化、包浆等,但并未将玉器的肌理渗透。时间需要1300年以上。

十一、铁红沁

受铁或者土沁所致。受沁的程度有重有轻,重的地方还带有棕红或黑红的块状物。沁成这种程度需要千年以上的时间。

十二、石灰沁

石灰沁轻者在玉器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灰白色或青灰色膜,需要四五百年时间。石灰沁重者,玉内开始变得发红,像小孩子的脸色,称为“孩儿面”需要千年以上时间。沁蚀的更重者,形成一层不透明的皮壳,有薄有厚,称为“鸡骨白”,需要1500年以上的时间。沁的最重者,状如朽骨,时间要在3000年以上。

十三、血沁

又称血古。古人认为血古为血所沁。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血液时间一长就不再是红色。这种色是由尸骨、色液、颜料、石灰、红漆、木料、土壤等东西共同沁成的,可将玉器沁成猩红色、枣皮红、酱紫斑等色。不过要形成枣皮红和酱紫斑需要700以上的时间。

十四、朱砂沁

主要受敛葬的朱砂所沁。朱砂沁入玉里的速度很慢,大都附在玉器的纹饰处、镂空等凹陷和镂空处,将附近的玉皮染红。若将白玉的玉肌沁成淡棕红色,得要1800年左右的时间。

十五、水银沁

水银沁的水银既来自敛葬的水银,也来自土壤中的水银。一般来讲土壤中的水银不能把玉器沁成半截黑或全黑,所以人们习惯将沁成半截黑或全黑的叫做黑漆古,将沁成线状的或小斑点的叫做水银沁。千年以内的水银沁一般不太黑,2000年以内的水银沁不亮,2000年以上的水银沁又黑又厚又亮。

十六、土沁

土沁一般由红土和黄土沁成,呈浇黄至土红色,中间似乎有一个小核,核周围呈现放射性云块形斑痕状,好似用黄色炸药的鞭炮崩的痕迹。过千年的土沁,其核的部位会出现疙瘩或小坑,或变为土咬或蛀蚀。

十七、水沁

净水能使玉器晶莹、温润,几百年之内的,呈玻璃质的蓝绿荧光,被称为“澄潭水”;几百年以上表面就长一层水锈。大部分的水沁是污蚀之水,玉器被染上污浊之气,或被水中矿物质所沁,300年开始长水锈,1000年可以使玉器表面不透光,1500年以上使水锈变得十分干老。

十八、钉金沁

钉金沁的沁占呈钉子眼状,带色,抽坑,有棕色、紫色、灰色、黑色等,大都伴有线状凹陷。呈灰黑色或黑色的叫钉金水银沁。形成钉金沁至少需要1500年以上。

十九、凹陷

形成凹陷之沁,原因之一是沁进的物质与玉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挥发,流失一部分;原因之二是重金属沁入。时间分情况而异,一般在六七百年以上就开始显现,时间越长,凹陷越重。

二十、饭糁

是指在玉的里面生成的点状、颗粒状的带色物质,就像玉的里面有大米饭粒、小米饭粒、玉米糁,有的还伴有粥状物。沁成这种情况,玉质疏松的600年即可,致密的需要2000年以上。

二十一、黄香沁

是一种酷似香蕉的或烤炙的黄色,非常美丽。其沁源可能有木材、松香、铁质、土壤等物。时间在1500年以上。

二十二、钙化

这是玉石的一种变质现象,多由氧化和复分解过程而形成比较疏松的物质,所以较为松脆,怕磕碰。这种钙化层就越厚。

二十三、全色沁

也称坩色沁。这种沁的特征是,大面积的乃至整个玉器,从外到内沁成某一主色调。名称有坩黄、坩青、虾籽青、皮蛋青、秋葵黄、枣皮红、老土红、冰糖色、玫瑰紫等几十种。沁成这类颜色至少要用1500年以上。

鉴定高古玉的痕迹

1、加工痕迹的史料记载至今没有连续性。从河姆渡文化、斐李岗文化到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中间有数千年的空缺至今无法加以充实。加工工艺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成熟、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连续性,现在尚未在考古中有所体现的:许许多多已经明确的古代玉器,其加工工艺之细腻、精湛、巧妙是现代工艺所无法完成和解释的。

2、每个时期,每个地域、每个群体、每个作坊的传承发展速度和社会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会造成加工水平的不同。再落实到每一个个人,掌握技巧和熟练程度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加工水平,并体现在器物的痕迹上;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制造业的使用工具水平差不同样也形成了工艺水平的不同。

3、选材的不同,加工力度甚至包括碾玉者个体体能、嗜好、加工时心理差异的不同都会在加工痕迹上或多或少地留下印记。

但这些不同不可能摆脱工具和材料的局限性,却包括了许多的不稳定性和特

定性。好玉用好工,上层建筑在享用之极的奢侈中必定会集中国力选用一流的玉材。一流的玉工,制作一流的玉器。故,当我们确定一件器物是一流玉质时,必定要看其工和形,三者的完美结合达到了,那就是真品中的极品。

古玉的碾琢痕迹分析要注意的问题

1、现代同样可以制作出古代加工玉器的工具,并用于加工器件。

2、碾琢痕迹的表现有其不可定的形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3、碾琢痕迹的表现具有玉工对加工器物的意境理解和充分展示自我想象的可能。

4、碾琢痕迹的表现只是完成对器型的完美做出特定造型修饰,在不同角度会利用不同加工手段完成。

5、不同时期的特定纹饰其加工方式存在一致性,但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新代的古玉有没有不青色的呢

有的呀,古玉的颜色很多的。由于高古玉常年埋藏在地下,它的表面和内部会出现种种的颜色变化,这就是高古玉的沁色。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高古玉的沁色吧! 首先,高古玉有哪几种常见的颜色呢?这几种颜色有没有优劣之分呢?根据古书记载,古人将高古玉的沁色分为了土沁(黄色沁)、水沁(白色沁)、血沁(红色沁)、铜沁(绿色沁)和水银沁(黑色沁),这五种沁色。

其中最优质的沁色当数血沁,其次的铜沁稍显劣势,土沁和水银沁再次。

玉沁色带红好吗

好。

1、玉中带有颜色的一种物质,通常为丝状,此即是玉沁,特别好。

2、红沁色古玉特别是难得,珍贵,在同等玉质和工艺的情况下,红沁色古玉的收藏价值最高,升值空间最大。

该文章由作者:【寡核苷酸】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